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
为加强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 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水平,规范 环境应急管理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关于加强环境 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环发〔2009〕130号)的有关要求,我部组织编制了《全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
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附件:
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
为适应当前严峻的环境安全形势,加强全国环境应急能力,提升突发环境事 件应对水平,推进中国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 应对法》、国务院《关丁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 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丁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52号)、 《关丁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09〕59号)对应急队伍和 装备的建设要求,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以提高省级环境应急指挥能力为核心、以强化地市级突发环境事 件现场应对能
力为重点,各有侧重的制定了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 力建设标准,内容包括环境应急管理机构与人员、硬件装备、业务用房等。同时 按照实际情况,分别将省、市、县级标准分为三级,鼓励有需求的地区进一步提 高能力建设标准。
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执行《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核与辐射环境应急能 力建设标准另行规定。
表1 机构与人员
序 号 一级 1 指标 内容 环境应 急管理 机构 人员规 模 人员学 省级建设标准 二级 三级 地市级建设标准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级 县级建设标准 二级 三级 有行使环境应急管理职能的专门机构或部门。 2 31人 以上 11-30 人 本科 以上 90% 5-10 人 本科 以上 80% 16人 以上 本科 以上 80% 6-15 人 本科 以上 70% 3-5 人 本科 以上 60% 11人 以上 大专以 上 90% 5-10 人 大专以 上 80% 2-4人 3 本科 以上 100% 大专以 上 70% 历 培训上 岗率 4 100% 100% 80% 备注:
1. 第1项“环境应急管理机构”指具有行使环境应急管理行政职能, 可
有效防范和妥善应对各类突发环境事件,推进环境应急全过程管理的专门机构或 部门;
2. 第2项“人员规模”指专职从事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人员,
人员;
不含兼职
3. 第3项“人员学历”指新招人员学历;
4. 第4项“培训上岗率”指通过国家级或省级环保部门组织的环境应 急管理培训,并
取得合格证书的人员比例;
5. 选调政治思想觉悟高、文化程度和业务素质满足工作需要的人员从事 环境应急管理
工作;
6. 人员经费按照政府有关部门核定的编制内实有人数和国家规定的工 资、津贴、补贴
标准核定;
7. 环境风险等级高的地区可在标准基础上扩大人员规模。
表2硬件装备 类别 指标内容 序 省级建设标准 号 一 级 应急指挥平 台、综合应用 系统的服务器 地市级建设标准 县级建设标准 一 级 1套 二 级 1套 三 级 1套 一 级 1套 二 级 1套 三 级 自定 二 级 自定 三 级 自定 1 1套 环 固定 境 指挥 应 急 指 平台 及网络设备 视频会议系统 和视频指挥调 度系统 2 1套 1套 1套 1套 1套 自定 1套 自定 自定 挥系统移动 指挥 通信 系统 车载应急指挥 移动系统及数 据采集传输系 统 3 3套 2套 1套 2套 1套 自定 1套 自定 自定 便携式移动通 信终端 4 6套 4套 2套 4套 2套 自定 2套 自定 自定 应急指挥车 应急车辆 5 6 3辆 1辆/ 3人 2辆 1辆/ 4人 1辆 1辆 至少2 辆 自定 2辆 1辆/ 3人 1辆 1辆 1辆/ 4人 自定 自定 至少1 辆 自定 1辆 1辆/ 4人 自定 自定 1辆/ 5人 自定 自定 至少1 辆 自定 应急交 通工具 高性能应急监 测车 7 1辆 多功能水上 (近海)快艇 8 自定 自定 自定 1艘 自定 自定 — 气体致密型化 学防护服 液体致密型化 学防护服或粉 尘致密型化学 防护服 9 6套 4套 2套 4套 2套 2套 2套 自定 自定 10 16套 10套 4套 10套 5套 3套 4套 3套 2套 应急防 护装备 应急现场工作 服(套) 11 2套/ 人 2套/ 人 1套/ 人 2套/ 人 1套/ 人 1套/ 人 2套/ 人 1套/ 人 1套/ 人 易燃易爆气体 12 6套 4套 2套 4套 2套 2套 2套 2套 2套 报警装置 有毒有害气体 检测报警装置 13 6套 4套 2套 4套 2套 2套 2套 2套 2套 辐射报警装置 14 6套 15 1套/ 人 4套 1套/ 人 2套 2套 1套/ 2人 1套 4套 1套/ 人 2套 2套 1套/ 2人 1套 2套 至少2 套 自定 2套 1套/ 人 1套 2套 1套/ 2人 自定 2套 至少2 套 自定 医用急救箱 应急供电、照 明设备 16 3套 睡袋 17 10套 18 5套 19 1套/ 6套 3套 4套 2套 8套 4套 4套 2套 自定 自定 自定 自定 4套 2套 自定 自定 自定 自定 自定 自定 自定 帐篷 防寒保暖、给 辆高性能越野车 氧等生命保障 装备 高精度GPS卫 星定位仪 激光测距望远 镜 应急摄像器材 20 1台/ 辆车 21 3台 1台/ 辆车 2台 至少 2台 1台 1台/ 辆车 2台 2台 1台 1台 自定 自定 应急调 查取证 设备 1台 自定 1台 自定 自定 22 5台 23 10台 24 10台 25 12台 26 1套 3台 6台 6台 8台 自定 1台 2台 2台 4台 2台 4台 6台 10台 1台 2台 4台 6台 自定 1台 2台 4台 1台 3台 4台 6台 1台 2台 3台 4台 自定 1台 2台 2台 应急照相器材 应急录音设备 防爆对讲机 无人驾驶飞机 及航拍数据分 析系统 自定 - — 台式电脑 27 1台/ 人 1台/ 人 1台/2 人 1台/ 人 1台/2 人 1台/3 人 1台/2 人 1台/3 人 至少1 台 固定电话 28 1部 /2人 1部/3 人 4台 3台 1台 1台/3 人 3套 至少2 1部/3 部 2台 2台 1台 至少2 台 1套 人 4台 2台 1台 1台 /3人 3套 1部/4 人 2台 1台 1台 1台/ 4人 2套 至少 1部/3 1部 1台 1台 自定 人 2台 1台 1台 2部 1部 办公 设备 打印机 29 6台 30 5台 31 2台 32 1台/2 人 33 5套 1台 1台 自定 1台 1台 自定 传真机 复印机 无线上网 笔记本电脑 至少1 1台/4 台 1套 人 1套 至少1 自定 台 自定 自定 便携式打印、 传真、复印一 体机 备注:
1. 第1项“应急指挥平台、综合应用系统”指符合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 设要求,包含
环境风
险源基础信息系统、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信息系统等各类环境基础信息集成共享, 实现与政府部门应急平■台、上下级环保部门应急平■台互联互通的环境应急平■台体 系。
2. 第2项“视频会议系统和视频指挥调度系统”,省级需配备
点控制单元)、视音频切换控制系统(原则上接入容量不低丁
MCU(多
128X 128)、网
管系统、视频会议终端以及配套外设(包括摄像机、扬声器、扩声设备等);地 市级需配备
MCU(多点控制单元)、视音频切换控制系统(原则上接入容量不低
丁 64X 64)、网管系统、视频会议终端以及配套外设(包括摄像机、扬声器、 扩声设备等);县级需配备视频会议终端以及配套外设(包括摄像机、扬声器、 扩声设备等)。
3. 第3项“车载应急指挥移动系统及数据采集传输系统”指装配在应 急指挥车上的移
动指挥
通信系统。至少包括电子办公设备、无线通信设备、视频音频图像数据采集设备、 数据传输设备,并确保与固定指挥平台之间的实时数据信息传输
4. 第4项“便携式移动通信终端”指便于人员携带和操作的简易通信 设备,至少具备
无线通
信、音频图像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功能,并确保与固定指挥平台和车载指挥系统 之间的数据信息传输。
5. 移动指挥通信系统应确保在恶劣条件下能够实现事发现场与后方指挥 的实时通信。 6. 第5项“应急指挥车”指装备了车载应急指挥移动系统及数据采集 传输系统的移动
指挥车
辆,印有“环境应急”字样标识。省一级、省二级、市一级的应急指挥车须在 座以上。
7
7. 第6项“应急车辆”包括商务车、越野车、高性能越野车,印有“环 境应急”字样
标识。地理条件复杂的地区可提高越野车、高性能越野车的配置比 例。
8. 第7项“高性能应急监测车”指应急状态下赴现场快速监测的车辆, 可快速监测液
态、气
态、固态及辐射等各类污染物,具有密闭保护功能,印有“环境应急”字样标识。 应急监测车可委托环境监测部门进行日常管理维护。
9. 第8项,“多功能水上(近海)快艇”,印有“环境应急”字样标识, 内陆地区且辖
区内无
大面积水域的环保部门可不装备。
10. 第9项“气体致密型化学防护服”和第 10项“液体致密型化学防 护服或粉尘致
密型化学
防护服”均指包括身体防护、呼吸防护、无线通讯的成套防护装备。技术标准参 照《防护服装化学防护服通用技术要求》(GB24539-2009)、《化学防护服的 选择、使用和维护〉〉(AQ/T
6107-2008)。
11. 第11项“应急现场工作服(套)”指一般应急现场工作服,包括服
装、鞋、帽、手套、口
罩、护目镜或面镜等装备,服装印有“环境应急”字样标识。
12. 第15项“医用急救箱”中至少包括:纯棉弹性绷带、网状弹力绷带、
不粘伤口无菌敷料、
防水创可贴、压缩脱脂棉、三角巾、洒精棉片、伤口消蠹棉签、医用剪刀、医用 塑胶手套、人工呼吸隔离面罩、速效救心丸等。
13. 第19项“防寒保暖、给氧等生命保障装备”包括防寒服、采暖炉、 氧气瓶、野外
炊具等,环境条件恶劣的地区可提高配置。
14. 第22项“应急摄像器材”和第23项“应急照相器材”指具备防
爆、高活、广角、长焦距、
夜间拍摄等功能的摄像器材和照相器材。
15. 第26项“无人驾驶飞机”指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程序控制
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
具备航拍功能和数据传输系统,需配套航拍数据分析系统,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16. 环境应急硬件装备应保持完好,按规定维护升级、淘汰更新,随时保 持正常使用
状态。
17. 构建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库,提出环境应急物资储备活单,依托地 方人民政府
储备应急救援物资。
18. 本《标准》各项指标内容为最低配置,各地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 增加装备内容、
提高装备水平。
表3 业务用房
序 号 省级建设标准 一级 二级 三级 2指标内容 地市级建设标准 一级 县级建设标准 二级 三级 2 二级 三级 一级 2行政办公用房 环境应急 1 2 人均不低于15m 人均不低于12m 人均不低于1012m 100m 400m 200希 200m 自定 100希 自定 自定 指挥大厅 特殊 环境应急 业务 会商室 200希 3 300mi 200苗 200苗 自定 自定 自定 用房 环境应急 值班室 辅助用房 4 200m2 100希 50宿 150希 100希 50mi 100希 50m2 自定 5 200苗 100苗 50n2 150苗 100苗 50n2 100苗 50m2 自定 备注:
1. 第1项“行政办公用房”配备桌、椅、柜等办公设施,配备台式电脑、 传真机、复
印机、打印机和互联网登陆设备;
2. 第2项“环境应急指挥大厅”配备视频会议系统,配备视频、音频系示系统,
配备桌、椅、柜等办公设施;
3. 第3项“环境应急会商室”包括小型会商室、应急平台控制问、机房4. 第4项“环境应急值班室”包括应急调度室、夜间值班室等; 5. 第5项“辅助用房”包括储备问、设备问、操作问等。
统和大屏幕显
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