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茶壶设计

来源:华拓网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CAD/CAM应用技术Ⅰ大作业

姓名 刘涛

班级 数控121

学号 ******** 2013年12月28日

目 录

一、茶壶零件三维图—————————————————1

二、茶壶零件设计步骤————————————————2

三、小结—————————————————————13

参考文献—————————————————————14

一、 茶壶零件三维图

二、茶壶零件设计步骤

1.建立新文件夹

(1)启动Pro/E,建立新文件,文件类型为零件,子类型为实体,文件名为茶壶。

2.制作毛坯

(1)单击旋转按钮工具,打开旋转工具操控板。单击操控板上的草绘按钮。

(2)在“剖面”对话框内,选择FRONT面作为草绘平面。接受其余默认设置,单击“草绘”,进入草绘模式。

(3)绘制如图所示。单击草绘器中的“完成”选项,退出草绘模式。

(4)确认旋转工具操控板中的旋转角度是360.

(5)单击确认按钮,生成旋转特征。

3制作空心茶壶体

(1) 单击旋转工具按钮,打开旋转工具操控板,单击操控板上的草绘按钮。

(2) 在“剖面”对话框内,单击:“使用先前”。单击

“草绘”,进入草绘模式。

(3) 绘制剖面,如图所示。

(4)单击草绘器中的“完成”选项,退出草绘模式。

4制作茶壶把

(1) 单击主菜单中“插入”>“扫描”>“伸出项”。

(2) 单击菜单管理器中的“草绘轨迹”。单击“使用先前”>“正向”。

(3) 进入草绘模式,绘制轨迹线,如图所示。单击草绘器中的“完成”>“合并终点”>“完成”。

(4)在草绘模式下,绘制剖面 如图所示单击“完成”,突出草绘模式。

(4) 单击“伸出项:扫描”对话框内的“确定”按钮,生成扫描实体,如图所示

5制作茶壶嘴

单击主菜单中“插入”>“扫描混合”>“伸出项”。

单击“草绘截面”>“垂直于原始轨迹”>“完成”。单击“草绘轨迹”>“使用先前的”>“正向”

在草绘模式下,绘制轨迹线,如图所示。单击草绘器中的“完成”选项,退出草绘模式。

单击“接受”>“接受”。在图形窗口下方的文本输入框内接受默认Z周旋转角度,按下回车键。

绘制第一个截面,如图,长轴尺寸20,短轴为10.。单击草绘中的“完成”选项,退出草绘模式。

如上图步骤绘制第2 个截面。

(1) 单击“伸出项:扫描混合”对话框内的“确定”按钮,生成扫描混合实体,如图

6倒圆角

(1)击圆角工具按钮,打开圆角工具操控板,选择壶嘴与壶体的交线,半径为10

(2)单击确认按钮,生成圆角特征,如图。

7制作茶壶盖

(1)界面中,绘制如图所示剖面.

(2)确认旋转角度为360,单击确认按钮,生成旋转特征,如图

三.小结:

不知不觉一个学期快要过去了,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使得我的PRO/E有了很大的进步收益不少,现对我本学期总结下:

通过为这个学期的PRO/E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知识,也让我发现了自己身上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这个学期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

高老师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非常清楚的记得在上课老师的授课风格很独特,让我们自己先摸揣,并告诉我们“只有自己摸索出的才是印象最深刻的!如果实在没有摸索出来他再告诉我们。在此期间我们没有摸索绘制出来的实体图、工程图老师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为我们解惑。上课期间老师把讲的时间减少,增加我们自己练习的时间。在老师作必要的引导后,我们自己去做题,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考虑如何做会更容易,哪种方

法更快捷,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被老师的思维牵着走,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方法,使我们向灵活掌握技能实用型发展。前所学到的多了很多,之前的上课虽然也学了做工程图、但那只是老师讲了而已,自己没有弄得很清楚,视图的放置及剖面都是很模糊,也可能是因为记忆不深的原因吧,经过PRO/E知识也慢慢地变得清析,了解也更加深刻。通过上课,最重要的是使自己从被动地听课转向主动的学习、主动地思考。看到题目会自己去想如何去做,哪样做更方便更快捷。而不是去想老师当初教我们是如何做的、每个步骤是什么。以前我们除了只是课堂上认真听课外,其它的时间也是没有做练习的,就算做练习也是记着老师的每个步骤然后去操作的,根本都没有一点的主动性、灵活性,做题的思维也是机械性的动作。

通过本学期,我掌握了更多的PRO/E画图知识,解决了更多的问题。使自己从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思维方式向主动地思考、主动性更高、灵活性更强的方向转变。在上课中收获不少!并为我以后的工作提供的一条阳关大道,在此衷心的感谢老师!!!

四.参考文献

1:pro/e应用基础与产品设计实例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2:PRO/E野火版工业设计经典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