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学治疗进展

来源:华拓网
临床肺科杂志2015年10月 第20卷第10期 1893 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学治疗进展 高亭 , 蒋引娣 李敏。 党焱 何小鹏。 肺癌仍是世界上最致命的肿瘤,2010年,在美 国因肺癌死亡的人数约有157 300人,其中15000~ 20000人从未有过吸烟史¨'2j。尽管在过去二十年 肺癌治疗方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长期生存者 却很少:只有约10%的患者肺癌得到了缓解。 目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最有效的内科方法仍是 化疗,其中主要是铂类药物为基础,联合如紫杉醇、 多西他赛、吉西他滨或长春瑞滨,但是化疗药物主要 是限制了肿瘤的进一步活动和扩散,一项针对发生 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研究显示:患者中位 生存率只有11个月,一年生存率只有31%一 36%l3-5]。同时化疗药物存在很多的毒副作用。 一直以来,肺癌都不被视为免疫敏感的恶性肿 瘤。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都能刺激机体产生 特异性体液和细胞抗肿瘤免疫反应。肺癌疫苗诱导 的免疫反应和临床疗效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被大家 所认识,与其他抗肿瘤治疗方法,如手术,化疗和放 疗相比较,其优势也逐渐凸显出来。因此刺激宿主 自身免疫系统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且由于其毒副 作用小,抗肿瘤持久,故显示出巨大的前景。目前肺 癌瘤苗的治疗已经从临床前试验进入到了大型的多 中心的Ⅲ期临床试验。 预防接种疫苗是主要针对传染病或者与肿瘤相 关的病毒感染(如子宫颈癌HPV病毒,肝癌的乙肝 病毒),肿瘤疫苗的治疗并非肿瘤患者必须的治疗 策略。一般来说,瘤苗的来源往往是某种类型的 “佐剂”与相应的肿瘤抗原相结合。疫苗佐剂对免 疫反应起加强或调节作用(也称为“免疫增强剂”或 “免疫调节剂”),它是抗原的重要组成部分。肿瘤 doi:10.3969/j.issn.1009—6663.2015.10.046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No 14JK1208) 作者单位:1.712000陕西咸阳,陕西中医学院 2.712000陕西咸阳,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胸外 科 3.712000陕西咸阳,咸阳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 学科 通信作者:何小鹏,E—mail:Hxpeng7207@eyou.corn 相关抗原的来源包括全自体或异体肿瘤细胞,肿瘤 细胞裂解物,目的蛋白,特定的肽表位或相关抗原的 mRNA/DNA编码。由于肺癌在组织学上的差异, 导致肺癌免疫学上的特异性抗原很难测定。尽管如 此,人们还是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对 MUC一1蛋白,MAGE.3蛋白的发现)。因此,使用自 体肿瘤细胞在肺癌免疫接种研究中可能更为合适, 因为这样无需事先设定好特定的肿瘤抗原,致使因 单一、特定的抗原抑制肿瘤免疫反应。虽然使用特 定的肿瘤抗原,可能更容易对瘤苗所致的免疫反应 进行监测,更方便对特定瘤苗所引起的的全身免疫 反应的理解。 1.非特异性免疫疗法 最佳的NSCLC非特异性免疫疗法的方法就是 将灭活分枝杆菌疫苗(SRL172疫苗)与全身化疗相 结合。这一方法主要是通过灭活分枝杆菌疫苗产生 的非特异免疫刺激,增加对因化疗而受到破坏的肿 瘤抗原的识别。在一项对未经任何治疗的NSCLC 患者的研究中,使用该方法进行治疗后,患者生活质 量、中位生存率得到了明显改善 J,该研究目前已 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阶段。在对200个中晚期 NSCLC患者进行接种该疫苗后,与化疗组(丝裂霉 素c、长春新碱、顺铂)对比,两组患者中位生存率无 明显差异 J。回顾性分析研究显示,使用SRL172 的肺腺癌患者中,有1%(2例)患者的生存率及生 活质量到了改善。然而只有14%(30例)的患者坚 持到了SRL172接种治疗的最后阶段,63%患者未 能坚持满15周的治疗周期 。 2.特异性免疫治疗 (1)GVAX瘤苗通过肿瘤细胞转染粒一巨细胞 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 cyte macro phagecolo ny stim. ulat ing factor,GM—CSF)而成的一种肿瘤细胞疫苗。 Nemunaitis J等 在开展的一项多中心UII期 临床研究中得出,通过从86例非小细胞患者恶性胸 腔积液中获得腺病毒载体转导的自体GM.CSF,制 备了GVAX疫苗,其中的49例患者接受了该种疫苗 的注射治疗,在此86位患者中接受治疗的有效率为 79%,而接受GVAX瘤苗治疗的患者有效率在 l894 临床肺科杂志2015年10月 第20卷第10期 44%。但接受GVAX瘤苗注射的患者也出现相应 的不良反应,最主要的不良反应就是注射部位的红 肿、疼痛等反应,少数患者也出现了一些如疲乏、嗜 睡等不良反应。但目前肿瘤疫苗因为存在注射部位 反应,治疗中位生存期改善不明显的原因,仍处在不 断研究的阶段。 (2)MUC一1疫苗MUC1蛋白是一个相对分子 质量较大的线性跨膜糖蛋白(>200 000),多种腺癌 表面均有表达,例如NSCLC。因为MUC一1使肿瘤细 胞的细胞一细胞、细胞一基质问的黏附受抑制,除了 调解抗肿瘤作用外。可能有助于防止肿瘤细胞的转 移、扩散。Kharbanda A等¨ 研究发现MUC一1能够 有效抑制KRAS突变的NSCLC移植瘤的小鼠肿瘤 生长。Kao CJ等 通过顺铂联合tecemotide瘤苗 与单用顺铂治疗MUC.1转基因肺癌小鼠发现,顺铂 联合tecemotide瘤苗能够有效提高C57BL肺癌移植 瘤小鼠的中位生存率,而tecemotide也是一种基于 MUC一1研制的肿瘤疫苗。 ①TG4010包裹MUC1抗体的病毒疫苗已进 入了Ⅱ期临床试验,其在疫苗里加入了白细胞介素 2(interleukin一2)基因,以加强疫苗对机体的免疫刺 激,这种疫苗被命名为TG4010(MVA—MUC1- IL2) 。TG 4010与第一线化疗方案联合及序贯 使用TG4010对65名IIIB/IV期NSCLC进行治疗的 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其中44名患者接受了联合 用药,21名患者只接受了TG4010治疗,最终试验表 明[13]:联合用药和序贯使用TG4010患者的1年生 存率分别是53%和60%,且TG4010的耐受性良好, 不良反应主要是注射部位的局部反应。 ②L.BLP25 是以抗粘液性相关糖蛋白 (MUC1)和IL.2所构建的肺癌疫苗,此疫苗已进入 Ⅱ期临床试验;Sangha_l 等对ⅢB/Ⅳ期NSCLC患 者的临床应用表明,L.BLP25疫苗可明显提高患者 的中位生存期(30.6月 13.3月)。Wurz GT 等 通过使用L.BLP25瘤苗治疗NSCLC小鼠模 型,通过检测免疫学指标及炎症因子,发现L—BLP25 瘤苗能够有效的抑制肿瘤的生长。 (3)MAGE.A3(黑色素瘤抗原基因一A3多肽瘤 苗) MAGE—A3在正常组织中几乎不表达(除外睾 丸及胎盘),主要表达于黑色素瘤为主的恶性肿瘤 组织中。30%一50%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表达有 MAGE—A3抗原,这可能与患者的预后存在一定的相 关性 。2004年报道了MAGE—A3多肽瘤苗成功 的诱导NSCLC化疗及非化疗患者产生了体液免疫 与细胞免疫¨ ,该研究表示:17名接受手术切除的 NSCLC患者中,9名患者只接受了300p ̄g的MAGE. 3瘤苗治疗,8名患者接受了MAGE.3与佐剂 ASO2B联合治疗。在第一组(不含佐剂组)患者中 只有一名患者产生了与MAGE.3相关的特异性 CD4+T细胞反应。相反,在第二组(MAGE一3与佐剂 联合组)中,有4名患者对MAGE一3 DP.多肽产生了 CD4+T细胞反应。基于此项成果,众多国家对 MAGE一3表达阳性的IB/II期NSCLC患者进行了 MACE.3瘤苗的II期临床试验,以便进一步研究其 疗效。在一项与安慰剂对照研究中 18 3,182名患者 (122位IB与60位II期NSCL患者)在行手术切除 后,每隔3周接种5次MACE一3瘤苗,在2007年AS. CO年度会议提出的最终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比 较,接种瘤苗的NSCLC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明显改 善,且未观察到明显毒性反应。Vansteenkiste J 等¨9_在一项III期l临床试验中对NSCLC术后的使 用MAGE.A3瘤苗治疗的随访中发现,使用该瘤苗 的患者中位生存率有明显的提高,其毒副作用小。 (4)Belagenpumatueel瘤苗(Lucanix) 在 NSCLC患者体内TGF.[32水平升高常常与免疫抑制 (如抑制NK细胞/DC活性)有关,这对患者的预后 是不利的 。Belagenpumatucel是一种以非病毒基 因为基础的同型肿瘤细胞疫苗,与TGF一[32反义基 因变形体相结合而提高免疫系统对肿瘤抗原的识别 能力。用含有反转录基因的TGF.[32质粒转染4种 不同的NSCLC细胞株,扩增细胞。这种疫苗抑制肿 瘤的作用可能是因为TGF-[32反转录RNA质粒,是 瘤苗具有了免疫原性。Nemunaitis J等 利用Bela— genpumatuce治疗II期NSCLC的临床试验显示有一 定的临床收益。与安慰剂对照的III期临床实验正 在进行中。 (5)树突状细胞肿瘤(DC)疫苗 2007年, Hirsehowitz等[2 使用腺病毒致敏人树突状细胞,使 树突状细胞在没有收到任何成熟刺激的条件下制备 出了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疫苗,将该疫苗接种于14 例NSCLC的患者中,结果其中7例失去手术机会的 患者免疫应答和免疫防御水平明显升高,在I/II期 可手术患者中,6例患者检测到了新的免疫应答反 应。最近Hirsehowitz 2 报道了DC疫苗1650一G(包 含有与早前研究相同的抗原)联合粒/巨噬细胞集 落刺激因子(GM.CSF)治疗NSCLC的早期临床结 临床肺科杂志2015年1O月 第20卷第10期 1895 果,结果显示联合治疗对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 应效果更明显。陈帅等 通过构建靶向DC的肿 瘤疫苗pHR.CMV EGFP.OVA慢病毒表达载体,并 观察肿瘤抗原特异性DC激活T细胞对小鼠Lewis 肺癌细胞(1ewis lung carcinoma cell,LLC)的抗肿瘤 效应,发现基于肿瘤抗原靶向DC的抗肿瘤策略能 有效地杀伤LLC,为靶向DC的肺癌免疫治疗提供 了体外实验依据 3.展望 NSCLC的免疫疗法还存在很多不足,未来的治 疗更趋向于将传统的手术、化疗、放疗与免疫学的靶 向治疗有效的结合,提高治疗效果。目前已有的联 合治疗有贝伐单抗与厄洛替尼联用,再与化疗相结 合来治疗难治性的NSCLC_2 。随着肺癌组织学及 基因学研究的发展,肺癌的特异性抗原的定位为肺 癌免疫学治疗提供了更为理想的靶点。NSCLC免 疫学治疗也将随着其他肿瘤治疗方式的革新不断进 步发展,发挥更大的临床疗效,从而使患者得到更多 的收益。 参考文献 Ferlay J,Shin ER,Bray F,et a1.Estimates of worldwide bu ̄en of cancer in 2008:GLOBOCAN 2008[J].Int J Cancer,2010,127: 2893—29l7. [2] Thun MJ,Henley SJ,Burns D,et a1.Lung cancer death rates in lifelong nonsmokers[J].J Nat1 Cancer Inst.2006 May 17;98 (10):691—9. [3] Fossella F,Pereira JR,"/on Pawel J,et a1.Randomized,multina- tional,phase III study of docetaxel plus platinum combinations versus vinorelbine plus cisplatin for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the TAX 326 study group[J].J Clin Onco1.2003 Aug 15;21(16):3016—24. [4] Scagliotti GV,De Marinis F,Rinaldi M,et a1.Phase III random— ized trial comparing three platinum-based doublets in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J Clin Onco1.2002 Nov 1;20 (21):4285—91. [5] Schiller JH,Harrington D,Belani CP,et a1.Comparison of four chemotherapy regimens for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J].N Ensl J Med,2002 Jan 10;346(2):92—8. [6] O Brien ME,Saini A,Smith IE,et a1.A randomized phase II study of SRL172(Mycobacterium vaccae)combined with chemo—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inoperabl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nd mesothelioma[J].Br J Cancer,2000 Oct;83(7):853 —7. [7] O’Brien ME,Anderson H,Kaukel E,et a1.SRL172(killed My. eobacterium vaccae)in addition to standard chemotherapy im— pmves quality of life without affecting survival,in patients with ad— vna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phase III results[J].Ann On- col,2004,15:906一l4. [8]Stnaford JL,Stanford CA,O’Brien ME,et a1.Successful immu— notherapy with mycobacterium vaccae in the treatment of adenocar- cinoma ofthe lung[J].Eur J Cancer,2008;44:224—227. [9]Nemunaitis J,Sterman D,Jablons D,et a1.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ene・-modiifed autologous tumor vaccines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J Natl Cancer Inst,2004 Feb 18;96(4):326—31. [10]Kharbanda A,Rajabi H.MUC1・C confesr EMT nad KRAS inde- pendence in mutant KRAS lung cancer cells[J].Oncotarget 2014 Oct;5(19):8893—905 [11]Kao CJ,Wurz GT.Antitumor effects of cisplatin combined with te- cemotide immunotherapy in a human MUC1 transgenic lung cancer mouse model[J].Cancer Immunol Res 2014 Jun;2(6):581— 589. [12]Rochlitz C,Figlin R,Squiban P,et a1.Phase I immunotherapy with a modiifed vaccinia virus(MVA)expressing human MUC1 as antigen・・speciifc immun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MUC1-positive ad・- vanced cancer[J].J Gene Med,2003,5:690—9. [13]Ramlau R,Quoix E,Rolski J,et a1.A phase II study ofTg ̄OlO (Mva-Muc1一IL2)in association wiht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stage III/IV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J Thorac Oncol, 2008,3:735—744. [14]Sangha R,Butts C.L-BLP25:a peptide vaccine strategy in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J].Clin Cancer Res.2007 Aug 1;13(15 Pt 2):s4652—4. [15]Wurz GT,Gutierrez AM,Greenberg BE,et a1.Antitumor effects of L—BLP25 Antigen—Speciifc tumor immunotherapy in a novel human enMUC1 trnasgie lung cancer mouse model[J].J Trnasl Med, 2013,1164. 【16]SienelW,VarwerkC,LinderA,et a1.Melnaomaassociated anti— gen(MAGE)一A3 expression in stages I and II non—small cell lung cnacer:results of a multi—center study[J].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04,25:131—134. [17]Atnaaekovic D,Ahorki NK,Stockert E.et a1.Vaccine-induced CIM+T cell responses to MAGE-3 protein in lung cancer patients [J].J Immunol 2004;172:3289—96. [18]Vansteenkiste J,Zielinski M,Linder A,et a1.Final results of a multi—center,double・blind,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 phase II study to assess the efifcacy of MAGE—A3 immunotherapeutic as adjuvant therapy in stage IB/II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J].J Clin Oncol(Meeting Abstracts)2007;7525: 7554. [19]Vansteenkiste J,Zielinski M,Linder A,et a1.A ̄uvant MAGE.A3 Immunotherapy in Resect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Phase II Randomized Study Results[J].J Clin Oncol 2013 May. [20]Kong F,Jirtle RL,HuangDH,eta1.Plsama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1 level before radiotherapy correlates with long term out. come of patients with lung carcinoma[J].Cancer 1999;86:1712 —.9 1896 临床肺科杂志2015年10月 第20卷第10期 糠酸氟替卡松/维兰特罗复方干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 郭治 王鑫支气管哮喘是多种炎症细胞及细胞组分共同参 与的慢性气道炎症疾病。支气管哮喘发病率高,患 病人数众多,据统计全球大约有3亿支气管哮喘患 者,少数国家哮喘的患病率高达18%。目前支气管 邢国宏 tumour necrosis factor一仅)释放,缓解气道炎症。同时 激活激素反应单元,保护肺组织免受炎症损伤,促进 肺组织修复 。这一作用也在动物模型中得到了 证实[ 。 维兰特罗(VI:vilantero1)是一种具有24 h活性 哮喘主要治疗药物为长效B:受体激动剂(LABA, long—acting 32-adrenoreceptor agonist)和吸人用激素 (ICS,inhaled corticosteroid),这样的复合吸人剂比 如舒利迭、信必可等,均需每日两次。2013年5月 的高选择性的长效B:受体激动剂。研究发现VI能 够激活细胞内腺苷酸环化酶系统,抑制平滑肌收缩, 解除平滑肌痉挛 j。体外实验显示,与福莫特罗比 较,VI具备更强的组织亲和力和更高的B:受体选 择性。而且,VI起效快,作用时间长 。 吸人FF/VI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 j, FF和VI平均绝对生物利用度为15.2%和27.3%, 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9.6%和93.9%,达峰时间分别 为40 min和10 min,半衰期为24 h和2.5 h。经吸 美国FDA批准了葛兰素史克(GSK)和Theravance 公司的新型复合吸人药物:糠酸氟替卡松/维兰特罗 复方干粉吸人剂(FF/VI:fluticasone furoate/ vilantero1)。该药物仅需每日一次使用,患者依从性 好,在美国、欧洲及日本等国家临床实验中显示出对 哮喘良好的治疗效果及耐受性。现将糠酸氟替卡 松/维兰特罗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一人每日给药一次,约6天可达到稳态。 二、糠酸氟替卡松/维兰特罗的临床疗效 I、改善肺功能 多项Ⅲ期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结果显示FF/VI 能够显著改善哮喘患者肺功能。A.Oliver等分别 在2012及2013年两项 ’ 随机双盲自身对照研究 中发现,哮喘患者给予每日一次的FF/VI 100/25 g,比较安慰剂组或FF 100 lxg组,一秒用力呼气量 (FEV1,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均有 、糠酸氟替卡松/维兰特罗的药理作用 糠酸氟替卡松(FF,fluticasone furoate)是一种脂 溶性的三氟化糖皮质激素受体激动剂。虽然FF在 结构上与丙酸氟替卡松(FP,nuticas0nepr0pi0nate) 相似,但是在理化特征及药代动力学上不尽相同。 与地塞米松及FP比较,由于17一a糠酸盐酯的结构 存在,FF显示出更强的肺组织亲和力…。体外实验 显示FF能够快速结合肺组织的激素受体,且与其 他激素类药物比较,这种结合更为持久_2 J。FF结合 激素受体能够阻断核因子.KB(NF—KB,nuclear fac— tor—KB)信号途径,抑制肿瘤坏死因子仅(TNF一仅, doi:10.3969/j.issn.1009—6663.2015.10.047 显著提高。一项大样本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研 究¨ 结果显示,FF/VI 100/25 Ixg组哮喘患者FEV, 较基线水平提高0.348±0.014L,对照组(FF 100 g)哮喘患者FEV】提高约0.265±0.O14L。O Byrne PM等¨ 研究发现,哮喘患者给予FF/VI 200/25/xg治疗24周后,FEV 较基线水平提高394 1650一G:A Simpliifed Cellular Vaccine for Lung Cancer l J].J Thorac Oncol 2011:6:169—73. 作者单位:250031 山东济南,济南军区总医院呼吸科 ) ) \ ) p\ ) [21]Nemunaitis J,Nemunaitis M,Senzer N,et a1.Phase II trial of Belagenpumatucel—L,a TGF—beta2 antisense gene modiifed alloge‘ neic tumor vaccine in advanced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24]陈帅,李浩博,李牧,等.靶向树突状细胞的肿瘤疫苗OVA慢 病毒载体构建及其体外抗肿瘤效应[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 版):2012,33(1):l3—18. [25 1 PenneH NA,Lynch TJ Jr.Combined inhibition of the VEGFR and EGFR signaling pathways in the treatment of NSCLC[J].Oncolo- gist.2009 Apr;14(4):399—411. (NSCLC)patients[J].Cancer Gene Ther.2009 Aug;16(8): 620—4. [22]Hirschowitz E A,Foody T,Hidalgo G E,et a1.Immunization of NSCLC patients with antigen-pulsed immature autologous dendritic cells[J].Lung Cancer 2007;57:365—72. [23]Himchowitz EA,Mullins A,Prajapati D,et a1.Pilot study of [收稿日期:2015—03—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