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穿支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下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
来源:华拓网
中医正骨2011年l2月第23卷第12期 小腿穿支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下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 夏增兵 ,王丹 ,袁永健 ,闵继康 ,杨文龙 ,李战春 ,徐旭纯 ,梅劲 (1.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湖州 313000;2.温州医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3) 关键词 软组织损伤 下肢外科皮瓣 穿支血管 1998年5月至2010年6月,我们采用小腿穿支 大的穿支血管为蒂部,并根据此穿支血管设计纵形皮 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下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67例, 瓣,皮瓣大小5 cm×3 cm至18 cm×10 em。先切开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皮瓣一侧,找到近端皮神经及浅静脉,暴露蒂部肌间 1 临床资料 隔(隙)处穿支血管。再切开皮瓣另一侧与近端或远 本组67例,男55例,女12例。年龄7~78岁, 端,逆行或顺行于深筋膜下掀起皮瓣。切开皮瓣蒂 中位数40岁。均为下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患者。致 部,保护皮瓣蒂部穿支血管,并以此穿支血管为中轴, 伤原因:车祸伤42例,压砸伤23例,高处坠落伤2 保留蒂部宽2~4 cm的筋膜蒂¨ 。逆行移位时将蒂 例。闭合性骨折术后皮肤坏死缺损2O例,:FF放性损 部充盈明显的浅静脉予以结扎,或将皮瓣远端静脉与 伤43例,外伤后慢性溃疡4例。软组织缺损部位:胫 创面邻近浅静脉吻合,皮瓣经明道或皮下隧道移位修 骨上段10例,胫骨中下段36例,足踝部21例。皮肤缺 复创面。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植皮覆盖。 损面积:3 em x2 cm至16 cm X 9 cm。合并伤:胫骨平 3 结 果 台骨折8例,胫腓骨骨折29例,足踝部外伤15例,胫前 本组采用带胫后动脉穿支的小腿内侧筋膜蒂皮 动脉损伤2例,胫后动脉损伤2例,足背动脉损伤5例, 瓣24例,带腓动脉穿支的小腿前外侧筋膜蒂皮瓣9 肌腱损伤1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 h至14个月。 例,带腓动脉穿支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 2 方 法 26例,带胭窝外侧动脉的小腿后外侧筋膜蒂皮瓣8 2.1术前准备合并胫骨平台骨折及胫腓骨骨折者 例。顺行移位9例,逆行移位58例。 先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合并足踝部外伤者给予一期 术后63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逆行皮瓣远端表皮 清创,合并肌腱损伤及胫前、胫后、足背动脉伤者给予 坏死,未做任何处理,结痂后愈合;1例皮瓣远端部分 一期修复,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行皮瓣修复术 皮肤坏死行二期植皮后愈合;1例皮瓣下肌肉坏死, 2.2 手术方法 采用全身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小 切口经换药治疗后延迟愈合。供区切口均一期愈合, 腿内侧及前外侧皮瓣移位者采取仰卧位,小腿后侧及 植皮完全成活。本组6O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问1 后外侧皮瓣移位者采取健侧卧位或俯卧位 利用多 个月至4年,7例失访。3例行走后足部有肿胀不适 普勒血流探测仪于小腿内、后、后外、前外侧皮肤未挫 感,1例术后扶拐行走,3例跑步不便,其余患者皮瓣 伤区,选择小腿隐神经、腓肠神经走行区及小腿外侧 外观与质地满意,足踝功能尚好。均无骨髓炎等并发 肌问隔处寻找穿支血管,标记出离创面最近、相对粗 症发生。典型病例见图1。 (1)术前 (2)术中皮瓣切取 (3)术后 (4)术后1个月 图1 患者,女,34岁,带胭窝外侧动脉的小腿后外侧筋膜蒂皮瓣修复膝部软组织缺损 基金项目:湖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2007YS10) ・48・(总928) 中医正骨2011年12月第23卷第12期 处的隐动脉与胫后动脉的血管链均为真性吻合 ,所 以带胫后动脉内侧穿支筋膜蒂皮瓣可用于小腿前内 4讨论 穿支皮瓣的出现符合当代组织移植的发展需要, 即减少供区损害,但穿支血管部位与口径存在变异, 血管相对细小,且单个穿支血管供血面积有限,也更 容易发生血管痉挛,游离移植难度与风险更大 J。 因此,我们根据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情况,在小腿内、 侧中下段及内踝区域中小型创面的修复;而带隐动脉 的小腿内侧筋膜蒂皮瓣顺行转位则可以修复膝关节 周围创面。小腿后侧带腓动脉外踝后上穿支筋膜蒂 皮瓣,常用于修复小腿中下段各部位及足踝部相对大 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为了增加该皮瓣可靠血供, 可将腓动脉远端及其外踝上多个穿支一起带人皮瓣 后、前外、后外侧未挫伤区域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 听知名血管的穿支,合理选择小腿知名血管的适当穿 支血管,制成带穿支血管的筋膜蒂皮瓣,顺行或逆行 邻近移植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此类皮瓣无需过多 分离穿支血管,可减少术中对血管的刺激及血管危象 的发生,提高皮瓣的血液供给与回流。该皮瓣设计遵 循“邻近取材、尽量不损伤主干血管”的原则,具有血 供可靠、创伤小、切取方便等特点,更有利于广大基层 医院的开展。 每 ̄UJJ'腿部被覆组织内有外径>10.5 mm的穿支 血管数为:胫后动脉1O支,胫前动脉6支,腓动脉5 支,腓动脉干最后移行为穿动脉。这些穿支血管多呈 放射状分布于皮肤及皮下组织,但一般均有行向上、 向下且行程较长、口径较粗的升降支相互纵向吻合, 且与皮神经、浅静脉走行方向一致,并形成沿小腿长 轴排列的血管链。梅劲等 研究认为,小腿中部体被 组织内有4个血管密度很高的纵向分布区域,即小腿 内侧的大隐静脉一隐神经分布区、后侧的小隐静脉一 腓肠神经分布区、后外侧的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区及 前外侧的腓浅神经分布区。这些区域内穿支血管分 布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其中小腿内侧与后侧血管链中 穿支血管粗大而恒定。临床上常将带有与皮神经相 伴行的穿支血管的皮瓣称之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如隐神经、腓肠神经或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等 J。笔者认为,此类皮瓣内血管虽然是以皮神经 为中轴的链式血管丛,但临床上应用此类皮瓣移植时 仍以其主要穿支发出部位为蒂部进行设计与切取,而 非皮神经任何部位均可作为蒂部,故其最终皮瓣血供 仍是来源于蒂部的一个或多个穿支血管。另外,因小 腿部单个穿支血管供血面积有限,而应用带穿支血管 的筋膜蒂皮瓣可扩大小腿皮瓣的切取面积,保证皮瓣 的血供及静脉回流,故我们将之称为带穿支血管的筋 膜蒂皮瓣 J。 小腿内侧胫后动脉穿支血管中,常以位于小腿中 下1/3交点处之穿支最大,且整个小腿内侧上中2/3 蒂部,形成一带腓动脉远端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改良 皮瓣,从而可扩大其修复面积 ’m J。小腿前外侧中下 部带腓动脉外踝前上穿支的筋膜蒂皮瓣,常可用于小 腿下段内侧及足背与踝前部创面修复。小腿后外侧 中上部带胭窝外侧动脉的筋膜蒂皮瓣,用于膝关节周 围创面的修复,尤其适用于修复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切 口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 术中注意事项:①切取皮瓣时,应先从皮支血管 穿出侧解剖游离,能更容易地找出皮支血管,提高皮 瓣切取的成功率 ¨。②小腿内、后侧较大面积的皮 瓣逆行转位时,应尽量将皮瓣远端充盈的大、小隐静 脉与创面浅静脉作吻合,以免静脉血倒灌,加重皮瓣 肿胀,从而影响皮瓣远端血供 , ]。③皮瓣向较远处 移植时,因筋膜蒂较长,一定要使筋膜蒂上下宽度一 致;又因小腿创伤后创缘皮肤弹性差,为减少皮瓣明 道转位后蒂部缝合张力,可在设计皮瓣蒂部时携带一 块“慧星尾”状小皮瓣,或带入一条长窄的皮桥,以避 免出现蒂部创口覆盖困难及缝合张力过大,从而减少 影响皮瓣血供及静脉回流的因素。④下肢感染创面 清创后骨外露较大或骨缺损时,皮瓣需带入部分肌肉 组织,以填充空腔,加强皮瓣抗感染能力 。 5 参考文献 [1]夏增兵,王丹,袁永健,等.小腿穿支血管筋膜蒂皮瓣修 复胫骨外露创面[J].中华创伤杂志,2006,22(12):901 —903. [2] 张世民,徐达传,俞光荣,等.穿支皮瓣的发展与临床应 用进展[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6,24(3):228— 231. [3] 张彬.穿支皮瓣修复的新进展[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 志,2007,21(9):945—947. [4]梅劲,任家武,楼新法,等.小腿部主要穿支的形态学分 析与皮瓣设计[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6,24(2): 251—254. (下转第50页) ・50・(总930) 中医正骨2011年l2月第23卷第l2期 致痛物质的合成和释放,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NO 及血小板衍生因子等引起血管扩张,促进炎症吸收, 络止痛之功。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 与相应的脏腑有密切的关系。肾俞穴位于I2棘突下 进而起到抗炎、镇痛的作用。③免疫调节作用。纤维 环和髓核破裂释放的糖蛋白等化学物质以及异常血 管和神经末梢的长人均可使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而臭 旁开1.5寸,有补肾气、壮肾阳、强腰膝之功,主治肾 虚腰痛。将腰痛贴膏敷于此处,可使药物通过穴位经 络更快、更直接地发挥作用。另外,Morinaga等 的 临床研究证实,L 脊神经节局部麻醉可缓解下腰痛症 状,刺激它可诱发腰痛及L:脊神经支配区的皮肤疼 痛。药膏外敷于此,药物透皮吸收可以直接作用于L: 脊神经,达到减轻症状的目的。 臭氧消融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配合肾俞穴中药 外敷,两法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治疗椎问盘源性腰痛 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氧能调节免疫系统,激活T淋巴细胞,使细胞因子、干 扰素、白细胞介素等释放增加,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 尽管目前椎问盘造影术仍是椎间盘源性腰痛相 对可靠和准确的诊断方法,但由于来源于骨盆区和腰 椎的痛觉传人纤维在皮质定位上相近,对很多患者来 说难以区分造影剂诱发的疼痛和源于骶髂关节部位 的疼痛,对多节段退变者更难以识别责任节段,影响 了椎问盘造影的可靠性和特异性 J。我们考虑到椎 间盘造影后造影剂将减少臭氧与椎间盘相互作用的 量和空间,妨碍椎间孔周围注射臭氧的显影 J,因此 本组患者均未行椎间盘造影检查。笔者在临床操作 中发现,绝大部分患者在注射臭氧时会产生一种“诱 发疼痛反应”现象,即当开始向椎间盘内注射臭氧时 疼痛的部位和性质与患者平时疼痛相一致。该现象 是否可以作为代替椎间盘造影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 5参考文献 [1]范振华,胡永善.骨科康复医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 学出版社,1999:220. [2]李仲廉.临床疼痛治疗学[M].3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 出版社,2003:380. [3]孙运强,徐强,施锋,等.经皮激光椎间盘汽化减压术加 臭氧溶解术联合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J].颈腰痛杂志, 2006,5(27):385—386. [4]杨天才,赵合琴,薛向生,等.臭氧医学(二)[J].中华医 学研究杂志,2006,6(9):1006—1009. 的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椎问盘源性腰痛属中医“腰痛”的范畴,其基本病 机为筋脉痹阻,腰府失养,其发病常以肾虚为本,感受 外邪、跌扑闪挫为标。据此,我们确立了补肝肾、强腰 脊,同时活血化瘀、散寒祛湿、温经通络的治疗原则。 腰痛贴膏的方药中杜仲、巴戟天、狗脊补。肾强腰,怀牛 膝舒筋活络,当归、红花、白芍活血化瘀,马钱子、川 乌、草乌、天南星、汉防己祛风除湿、温经散寒、通络止 痛,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温经散寒、通 (上接第48页) [5] 吕学敏,田伟,刘波,等.椎问盘源性下腰痛的研究进展 [J].中华骨科杂志,2006,26(3):202—205. [6] Mathis J M.影像引导下脊柱介入治疗[M].党耕町,译.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95. [7] Morinaga T,Takahashi K,Yamagata M,et a1.Sensory inner— vation to the anterior potion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J].Spine,1996,21(16):1848—1851. (2010—09—04收稿2011—01—12修回) [9] 夏增兵,王丹,袁永健,等.小腿穿支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 [5]Chen SL,Chen TM,Chou TD,et a1.Distally based sural fas— ciomus——culocutaneous flap for chrouic calcaneal osteomye・- 下肢软组织缺损[J].中国骨伤,2009,22(11):853—855. [10]田万成,张发惠,朱大成,等.改良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远端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J].中国修 复重建外科杂志,2006,20(11):1090—1092. [11]王增涛,丁白海.小腿肌间隙皮支血管与肌间组织解剖 litfs in diabetic patients[J].Ann Plast Surg,2005,54(1): 44—48. [6] Masquelet AC,Romana MC,Wolf G.Skin island flaps sup— plied by the vascular axis of the sensitive supercial nerves: 关系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3,21 (2):99—101. anatomic study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he leg[J].Plast Reconstr Surg,1992,89(6):1115—1121. [12]A1 Qattan MM.The unstable posterior heel scar:Reeonstruc— tion using the reverse sural artery adipofaseial flap[J].Ann Plast Surg,2007,58(2):222—223. [7] 李宝成,王金山,郭爱民.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 踝部软组织缺损[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22 (5):636—637. [13]张春,郭峭峰,沈立锋,等.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 皮瓣的临床应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6,29(5): 338—340. [8]李泽龙,丁自海,王培信,等.大隐静脉一隐神经营养血 管皮瓣的临床解剖与应用[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6,20(3):259—263. (2011—07—22收稿2011—09—05修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