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好题)高中化学选修二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检测题(答案解析)(3)

(好题)高中化学选修二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检测题(答案解析)(3)

来源:华拓网


一、选择题

1.(0分)[ID:139551]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A.F-的结构示意图:C.CSO的电子式:

B.CO2的分子模型示意图:D.HClO的结构式:H—Cl—O

2.(0分)[ID:13954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N2H4分子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

②若R2和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 ③F2、Cl2、Br2、I2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 ④NCl3、PCl3、CO2、CS2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e稳定结构 ⑤固体熔化成液体的过程是物理变化,所以不会破坏化学键 ⑥HF分子很稳定是由于HF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 ⑦由于非金属性:Cl>Br>I,所以酸性:HCl>HBr>HI A.②⑤⑥⑦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⑤⑦

3.(0分)[ID:139538]电子总数或价电子总数相等、原子数也相同的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是相同的,下列各组微粒空间构型不相同的是( ) A.CO2和NO2

B.CO2和N2O

C.SO3和NO3

-D.SO4和ClO4

2--4.(0分)[ID:139588]M、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M和Y二者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W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由五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结构如图所示(箭头表示共同电子对由W提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Y>X B.M的氢化物是共价化合物 C.Y和Z可形成二种有毒的化合物

D.X和W组成的化合物中二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5.(0分)[ID:139574]硫酸盐(含SO4、HSO4)气溶胶是雾霾的成分之一。科学家发现通

2-过“水分子桥”,处于纳米液滴中的SO3可以将电子快速转移给周围的气相NO2分子,雾

2--霾中硫酸盐生成的主要过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分子桥”主要靠氢键形成 C.NO2是生成硫酸盐的催化剂 生成

6.(0分)[ID:139573]工业上,合成氨反应N2+3H2说法正确的是( )

2NH3的微观历程如图所示。下列

B.过程①②中硫元素均被氧化

D.该过程中既有氧氢键的断裂又有氧氢键的

A.①→②过程中,催化剂在吸附反应物分子时,破坏了分子中的非极性键 B.②→③是形成N原子和H原子的过程,同时释放能量 C.③→④形成了新的化学键,涉及电子转移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不仅能改变反应速率,还能提高反应的平衡转化率 7.(0分)[ID:13957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原子轨道都具有一定的伸展方向,因此所有的共价键都具有方向性 B.某原子跟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其共价键数一定等于该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数 C.基态C原子有两个未成对电子,所以最多只能形成2个共价键

D.1个N原子最多只能与3个H原子结合形成NH3分子,是由共价键的饱和性决定的 8.(0分)[ID:139559]σ键可由两个原子的s轨道、一个原子的s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及一个原子的p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而成。则下列分子中的σ键是由一个原子的s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构建而成的是 A.H2

B.HCl

C.Cl2

D.F2

-9.(0分)[ID:139557]甲烷分子(CH4)失去一个H+,形成甲基阴离子(CH3),在这个过程中,下列描述不合理的是 A.碳原子的杂化类型发生了改变 C.微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B.微粒的形状发生了改变 D.微粒中的键角发生了改变

10.(0分)[ID:139555]如表所示的五种元素中,W、X、Y、Z为短周期元素,这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 Y W T Z

A.原子半径:W>Y>X

B.X、Y、Z三种元素最低价氢化物的沸点依次升高 C.由X、Y和氢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共价键 D.T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4周期 ⅣA族

11.(0分)[ID:139520]用VSEPR模型预测下列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其中正确的是 A.H2O与BeCl2为角形(V形) C.BF3与PCl3为三角锥形

A.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B.非极性分子中一定含有非极性键

C.由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D.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有关

B.CS2与SO2为直线形 D.SO3与CO3为平面三角形

2-12.(0分)[ID:13950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二、填空题

13.(0分)[ID:139792]氮化硼(BN)是一种重要的功能陶瓷材料。以天然硼砂为起始物,经过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BF3气体和BN,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B2O3、CaF2和H2SO4制备BF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在BF3分子中,F-B-F的键角是_______,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BF3和过量

-NaF作用可生成NaBF4,BF-4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与BF4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

式为_______(写一种)。

14.(0分)[ID:139783]I.有下列分子或离子:BF3、H2O、NH4、SO2、HCHO、PCl3、CO2 (1)粒子构型为直线型的为:______ (2)粒子的立体构型为V型的为:______ (3)粒子的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的为:______ (4)粒子的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型的为:______ (5)粒子的立体构型为正四面体的为______

II.在下列分子中,①H2,②CO2,③H2O2,④HCN(填序号)。分子中只有σ键的是______ ,分子中含有π键的是 ______ ,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个电子结构的

是______,分子中含有由两个原子的s轨道重叠形成的σ键的是 ______,分子中含有由一个原子的s轨道与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重叠形成的σ键的是______,分子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的是______。

15.(0分)[ID:139782]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配合物K3[Co(CN)6]中的中心离子、配位体及其配位数:___、___、___。 (2)下列分子中若有手性原子,请用“*”标出其手性碳原子___、___。

(3)在下列物质①CO2、②NH3、③CCl4、④BF3、⑤H2O、⑥SO2、⑦SO3、⑧PCl3中,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是(填编号)__。

(4)试比较下列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填“>”、“<”或“=”):H2SO4___H2SO3;HClO3__HClO4; (5)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下列问题:H2S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杂化,VSEPR构型为___,分子的立体构型为__。

(76)H2O的沸点(100℃)比H2S的沸点(-61℃)高,这是由于__。 16.(0分)[ID:139776](1)已知苯酚(一级电离形成的离子

)具有弱酸性,其Ka=1.1×10-10;水杨酸第

能形成分子内氢键。据此判断,相同温度下电离平衡常

数Ka2(水杨酸)__Ka(苯酚)(填“>”或“<”),其原因是__。 (2)关于化合物

A.分子间可形成氢键

B.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C.分子中有7个σ键和1个π键 D.该分子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2—丁烯

17.(0分)[ID:139772]元素X和Y属于同一主族。负二价的元素X和氢的化合物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液体,其中X的质量分数为88.9%;元素X和元素Y可以形成两种化合物,在这两种化合物中,X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0%和60%。

(1)确定X、Y两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元素X和元素Y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写出X质量分数为50%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该分子的中心原子以_______杂化,分子构型为_______。

(3)写出X的质量分数为60%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该分子的中心原子以________杂化,分子构型为________。

(4)由氢元素与X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非极性键的是________(写分子式),分子构型为V形的是________(写分子式)。

18.(0分)[ID:139732](1)NH3、PH3、AsH3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填化学

,下列叙述正确的有__。

式,下同),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键角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 (2)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乙醇大于氯乙烷,原因是_______。

(3)在常压下,甲醇的沸点(65℃)比甲醛的沸点(-19℃)高。主要原因是_______。 (4)苯胺(

)与甲苯(

)的相对分子质量相近,但苯胺的熔点(-5.9℃)、沸

点(184.4℃)分别高于甲苯的熔点(-95.0℃)、沸点(110.6℃),原因是_______。

(5)抗坏血酸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推测抗坏血酸在水中的溶解性:_______(填“难溶于水”或“易溶于水”)。

19.(0分)[ID:139719](1)BF3分子的空间结构为______________,NF3分子的空间结构为______________。

(2)碳原子有4个价层电子,在形成化合物时价层电子均参与成键,但杂化方式不一定相同。在乙烷、乙烯、乙炔和苯中,碳原子采取sp杂化的分子是________(写结构简式,下同),采取sp2杂化的分子是________,采取sp3杂化的分子是________。 试写出一种有机物分子的结构简式,要求其同时含有三种不同杂化方式的碳原子:________。

(3)已知H2O、NH3、CH4三种分子中,键角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H4NH3H2O,请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分)[ID:139711](1)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极性溶质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溶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①在a.苯、b.CH3OH、c.HCHO、d.CS2、e.CCl4五种溶剂中,碳原子采取sp杂化的分子有______(填字母)。CS2分子的空间结构是______,是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②CrO2Cl2常温下为深红色液体,能与CCl4、CS2等互溶,据此可判断CrO2Cl2是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③金属镍粉在CO气流中轻微加热,生成无色挥发性液体NiCO4,呈正四面体形。

NiCO4。易溶于______(填字母)。

a.水 b.CCl4 c.C6H6(苯) d.NiSO4溶液

(2)已知白磷(P4)的结构如图所示,可知每个磷原子以______个共价键与另外的______个原子结合成正四面体形结构,它应该是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在CS2中______(填“能“或“不能”)溶解,磷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

三、解答题

21.(0分)[ID:139686](1)LiAlH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还原剂,LiAlH4中的阴离子空间结构是___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形式为_______,LiAlH4中存在_______。 A.离子键 B.键 C.键 D.氢键

(2)如图为S8的结构,其熔点和沸点要比二氧化硫的熔点和沸点高很多主要原因为_______。气态三氧化硫以单分子形式存在,其分子的空间结构为_______,其中共价键的类型有_______种。

(3)《中华本草》等中医典籍中,记载了炉甘石ZnCO3人药,可用于治疗皮肤炎症或表面创伤。ZnF2具有较高的熔点(872℃),其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ZnF2不溶于有机溶剂,而ZnCl2、ZnBr2、ZnI2能够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原因是_______。ZnCO3中,阴离子空间结构为_______,C原子的杂化形式为_______。

22.(0分)[ID:139675]氨硼烷(NH3BH3)含氢量高、热稳定性好,是一种具有潜力的固体储氢材料。回答问题:

(1)H、B、N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根据对角线规则,B的一些化学性质与元素__的相似。

(2)NH3BH3分子中,N—B化学键称为__键,其电子对由____提供。氨硼烷在催化剂作用下

33水解释放氢气:3NH3BH3+6H2O=3NH3+B3O6+9H2,B3O6的结构如图所示:

在该反应中,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由__变为__。

(3)NH3BH3分子中,与N原子相连的H呈正电性(Hδ+),与B原子相连的H呈负电性(Hδ-),电负性大小顺序是__。与NH3BH3原子总数相等的等电子体是__(写结构简式),其熔点比NH3BH3__(填“高”或“低”),原因是在NH3BH3分子之间,存在__,也称“双氢键”。 23.(0分)[ID:139638]已知:W、X、Y、Z、T 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半径依次增大。请填空:

(1)W、Z 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两种元素,写出 Z 的核外电子的轨道表示式

______________。

(2)化合物 YW3 溶于水能使酚酞变红,用方程式表示酚酞变红的原因____。 (3)元素 T 的原子中电子占据 7 根轨道,则 T 在元素周期表____周期___族; T 的化合物 TY 熔融时不导电,常用作砂轮与耐高温材料,由此推知,它属于____。 a 离子晶体 b 原子晶体 c 分子晶体 d 无法判断

(4)YX3 与 YW3 具有相同的分子空间构型,YX3 属于______(填“极性”、“非极性”)分子,其中 Y 的化合价为____。

24.(0分)[ID:139630]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部分元素,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化学元素,根据要求回答下列各小题:

(1)①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比较有很多方法,其中f和j的非金属性强弱的研究方案中不可行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比较两种单质的颜色 b.比较氢化物的稳定性 c.依据两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 d.比较电负性 e.比较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酸性

②根据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的特征,可将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元素分成4个区域,分别为s区、p区、d区、ds区,则属于s区的元素有_______种,属于d区的元素有_______种;元素n属于________区。

③在c、d、e三种元素中,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回答)。

2+

(2)①写出n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k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 ③写出 L元素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

④写出m元素基态原子价电子的轨道表示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j简单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

(3)①元素i的氢化物分子属于____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其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该氢化物分子中i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___; 由i

2-

与e形成的ie4离子,其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用文字描述)。

- - -

②已知cd与 d2 结构相似,1 mol cd中键数目为___________,由d形成的离子d3与-

CO2互为等电子体,则d3的分子构型为___________。

③f2通入稀NaOH溶液中可生成Of2,Of2分子构型为___________,其中氧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

④化合物j2e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_,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__________。 25.(0分)[ID:139627]波尔多液是果农常用的一种杀菌剂。氯吡苯脲是一种西瓜膨大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其组成结构和物理性质见下表。

分子式 结构简式 外观 白色 熔点 溶解性 C12H10 ClN3O 结晶 粉末 170~ 172 ℃ 易溶 于水 回答下列问题: (1)氯吡苯脲晶体中,氮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 (2)氯吡苯脲晶体中,微粒间的作用力类型有________。 A.离子键 B.金属键 C.极性键 D.非极性键 E.配位键 F.氢键

(3)查文献可知,可用2-氯-4-氨吡啶与异氰酸苯酯反应,生成氯吡脲。

反应过程中,每生成1mol氯吡苯脲,断裂______个σ键、断裂________个π键。 (4)波尔多液是果农常用的一种杀菌剂,是由硫酸铜和生石灰制得。若在波尔多液的蓝色沉淀上,再喷射氨水,会看到沉淀溶解变成蓝色透明溶液,得到配位数为4的配合物。铜元素基态原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沉淀溶解过程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6.(0分)[ID:139621]X、Y、Z均为短周期元素,可形成X2Z和YZ2两种化合物。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K层的电子数目只有一个,Y位于X的下一周期,它的最外层电子数比K层多2个,而Z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2个。 (1)它们的元素符号分别为X________;Y________;Z_________; (2) 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 物质 X2Z YZ2 价层电子对数 _______ _______ 轨道杂化形式 _______ _______ 分子的形状 _______ _______ 分子的极性 _______ _______

【参考答案】

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 参考答案

**科目模拟测试

一、选择题 1.C 【详解】

A.F-的最外层含有8个电子,F-的结构示意图:

,故A错误;

B.二氧化碳为直线型结构,碳原子半径大于氧原子半径,则CO2的分子模型示意图:

,故B错误;

C.CSO属于共价化合物,C与O、S分别形成2个共用电子对,则CSO的电子式:

,故C正确;

D.次氯酸的结构式:H-O-Cl,O、Cl均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故D错误; 故选C。

2.A 【详解】

N2H4分子中N原子之间形成非极性共价键,N原子和H原子之间形成极性共价键,①正

确;

若R2和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M处于R的下一周期,所以原子序数:MR,②错误;

F2、Cl2、Br2、I2的组成和结构相似,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③正确;

NCl3、PCl3、CO2、CS2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最外层电子数化合价8,则均达到

8e稳定结构④正确;

固体熔化成液体的过程是物理变化,但可能破坏化学键,例如氢氧钠熔化时离子键被破坏,⑤错误;

HF分子很稳定,是因为HF键键能大,与分子间氢键无关,⑥错误;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但氢化物的酸性变化无此规律,酸性:HClHBrHI,⑦错误。 答案选A。

3.A 【详解】

A.CO2和NO2的价电子总数分别为16、17个,不相等,故空间构型不同,A正确; B.CO2和N2O价电子总数分别为4+26=16、25+6=16,均为16个,原子数均为3个,故空间构型相同,B正确;

-C.SO3和NO3价电子总数分别为46=24、5+36+1=24,均为24个,原子数均为4个,

故空间构型相同,C正确;

-D.SO2-ClO和44价电子总数分别为6+46+2=32、7+46+1=32,均为32个,原子数均为

5个,故空间构型相同,D正确; 答案选A。

4.A 5.C 6.C 【详解】

A.催化剂吸附N2、H2 ,没有形成化学键,催化剂与气体之间的作用力不是化学键,故A错误;

B.破坏共价键要吸热,所以②→③是形成N原子和H原子的过程是吸热过程,故B错误;

C.③→④形成了N-H新的化学键,氮元素、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涉及电子转移,故C正确;

D.使用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化学平衡不移动,故D错误; 故选:C。

7.D 【详解】

A.s电子在形成共价键时,没有方向性,则不能所有的共价键都具有方向性,如p-p电子重叠需具有方向性,选项A错误;

B.某原子跟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其共价键数不一定等于该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数,例如水中氧原子形成2个H-O键,但氧原子的价电子是6个,选项B错误;

C.基态C原子有两个未成对电子,但可杂化形成4个等同的sp3杂化轨道,可形成4个共价键,选项C错误;

D.N最外层有5个电子,未成对电子数为3,则1个N原子最多只能与3个H原子结合形成NH3分子,是由共价键的饱和性决定的,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8.B 【详解】

A.H的最外层电子为s电子,则只有s-sσ键,故A不选;

B.H的最外层电子为s电子,Cl的最外层为p电子,则只有s-pσ键,故B选; C.Cl的最外层为p电子,则只有p-pσ键,故C不选;

D.F的最外层为p电子,则只有p-pσ键,故D不选; 故选:B。

9.A 【详解】

-A.烷分子(CH4)失去一个H+,形成甲基阴离子(CH3),两微粒中C原子的价层电子数都是

为4,碳原子杂化方式均为sp3杂化,故A错误;

-B.甲烷为正四面体型结构,CH3为三角锥形结构,微粒形状发生变化,故B正确; -C.甲烷稳定,CH3带负电荷不稳定,故C正确;

-D.甲烷为正四面体型结构,CH3为三角锥形结构,碳原子含有孤对电子,其键角比甲烷

中键角小,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10.D 11.D 【详解】

A.H2O分子中价层电子对个数=2+

1×(6-2×1)=4,采用sp3杂化;且含2个孤电子对,21×(2-2×1)=2,采用sp2所以其空间构型是V型结构,BeCl2 分子中价层电子对个数=2+

杂化,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其空间构型为直线型结构,故A错误; B.CS2分子中价层电子对个数=2+

1×(4-2×2)=2,采用sp杂化,且不含有孤电子对,所21×(6-2×2)=3,采用sp22以其空间构型为直线形结构,SO2分子中价层电子对个数=2+

杂化,且含有1个孤电子对,所以其空间构型为V形结构,故B错误; C.BF3分子中价层电子对个数=3+

1×(3-3×1)=3,采用sp2杂化,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2其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结构,PCl3分子中价层电子对个数=3+

1×(5-3×1)=4,采用sp32杂化,且含1个孤电子对,所以其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结构,故C错误; D.SO3分子中价层电子对个数=3+

1×(6-3×2)=3,采用sp2杂化,且不含有孤电子对,2所以其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结构,CO32-中价层电子对个数=3+

1×(4−3×2+2) =3,采用2sp2杂化,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其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结构,故D正确; 答案为D。

12.C 【详解】

A、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可能是极性分子,关键看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是否重合,从整个分子来看,电荷的分布是否均匀,如乙烷等有机物,碳碳键就是非极性键,乙烷是极性分子,选项A错误;

B、形成非极性分子的化学键可能是极性键,有可能是非极性键,如甲烷分子是有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选项B错误;

C、由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分子,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从整个分子来看,电荷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对称的,所以是极性分子,选项C正确;

D、由于键的极性与形成共价键的元素有关,分子极性与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是否重合,电荷的分布是否均匀有关,所以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无关,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注意同种元素之间形成非极性共价键,不同元素之间形成极性共价键,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从整个分子来看,电荷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对称的,这样的分子为极性分子,以极性键结合的双原子一定为极性分子,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如结构对称,正负电荷的重心重合,电荷分布均匀,则为非极性分子。

二、填空题

13.B2O3+3CaF2+3H2SO4【详解】

(1) B2O3、CaF2和H2SO4反应生成BF3 、CaSO4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2O3+3CaF2+3H2SO4

Δ2BF3↑+3CaSO4+3H2O 120° sp2杂化 正四面体形 CCl4

Δ2BF3↑+3CaSO4+3H2O;

(2)在BF3分子中,B原子价电子对数是

3+3=3,无孤电子对,BF3为平面三角形,F-B-F2的键角是120°,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2杂化;BF3和过量NaF作用可生成NaBF4,BF-4中B原子价电子对数是

3+4+1=4,无孤电子对,立体构型为正四面体形;原子数相2-同、价电子数也相同的微粒互为等电子体,与BF4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为CCl4等。

14.CO2 H2O、SO2 BF3、HCHO PCl3 NH4 ①③ ②④ ② ① ③④ ③ 【详解】

I.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知,BF3、NH4、HCHO、CO2的中心原子没有孤对电子;水中氧原子有2对孤对电子,SO2中硫原子有1对孤对电子;PCl3中磷原子有1对孤对电子,所以BF3、HCHO平面三角形;H2O、SO2是V型。NH4是正四面体型;PCl3是三角

锥形,CO2是直线型。

(1)粒子构型为直线型的为:CO2,故答案为:CO2;

(2)粒子的立体构型为V型的为:H2O、SO2,故答案为:H2O、SO2;

(3)粒子的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的为:BF3、 HCHO,故答案为:BF3、 HCHO; (4)粒子的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型的为:PCl3,故答案为:PCl3; (5)粒子的立体构型为正四面体的为:NH4,故答案为:NH4。

Ⅱ.分子中只有σ键,说明分子中只含有单键,则①③符合;②④中分别含有C=O键、C≡N键,则含有π键;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个电子结构,应排除氢化物,题中②符合;分子中含有由两个原子的s轨道重叠形成的σ键,只有①,即氢气符合;分子中含有由一个原子的s轨道与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重叠形成的σ键,则应含有H原子与其它原子形成的共价键,③④符合;双氧水中含O-H极性键和O-O非极性键,故答案为:①③;②④;②;①;③④;③。



15.Co3+ CN- 6 第一种分子结构有手性碳原子,

第二种分子结构

没有手性碳原子 ①③④⑦ > < sp3 正四面体 V形 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详解】

(1)由配合物K3[Co(CN)6]结构可知,中心离子为Co3+、配位体是CN-、配位数为6;。 (2)连接4个不同的原子团或原子的碳原子是手性碳原子,图

中标

“*”为手性碳原子,该结构中碳原子连有相同的原子团或原子,无手性碳原子;

(3)①CO2中C元素化合价为+4,C原子最外层4个电子全部成键,对称结构,正负重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

②NH3中N元素化合价为-3,N原子最外层5个电子未全部成键,不对称结构,正负重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

③CCl4中C元素化合价为+4,C原子最外层4个电子全部成键,对称结构,正负重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

④BF3中B元素化合价为+3,B原子最外层3个电子全部成键,对称结构,正负重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

⑤H2O中O元素化合价为-2,O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未全部成键,不对称结构,正负重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

⑥SO2中S元素化合价为+4,S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未全部成键,不对称结构,正负重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

⑦SO3中S元素化合价为+6,S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全部成键,对称结构,正负重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

⑧PCl3中P元素化合价为+3,P原子最外层5个电子未全部成键,不对称结构,正负重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

由上述分析得,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是①③④⑦;

(4)同一元素的含氧酸,该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对应的含氧酸的酸性越强,H2SO4中S元素化合价为+6价,H2SO3中S元素化合价为+4价,故酸性H2SO4>H2SO3,HClO3中Cl元素化合价为+5价,HClO4中Cl元素化合价为+7价,故酸性HClO3<HClO4; (6)H2S分子价层电子对数=2+

=4,有两对孤电子对,则中心原子S原子采取sp3杂

化,VSEPR构型为正四面体型,分子的立体构型为V形;

(5)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沸点高于同族其它元素氢化物,所以H2O的沸点(100℃)比H2S的沸点(-61℃)高。

16.< 【详解】 (1)当弱。

故答案为:<;

中形成分子内氢键,使其更难电离出H+。

形成分子内氢键后,导致酚羟基的电离能力减弱,故其电离能力比苯酚中形成分子内氢键,使其更难电离出H+ BD

(2)A.分子中不存在与电负性大的元素原子相连的氢原子,所以不存在氢键,故A项错误;

B.分子中碳碳键是非极性键,碳氢键、碳氧键是极性键,故B项正确;

C.1个单键是1个σ键,1个双键是1个σ键和1个π键,所以分子中有9个σ键和3个π键,故C项错误;

D.由于该化合物中的醛基与H2O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所以该分子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2-丁烯,故D项正确; 故答案为:BD。

17.第2周期ⅥA族 第3周期ⅥA族 SO2 sp2 V形 SO3 sp2 平面三角形 H2O2 H2O

【分析】

元素X和Y属于同一主族,负二价的元素X和氢的化合物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液体,通常是水,其中X的质量分数为88.9%,则X元素为O元素;又因为元素X和Y属于同一主族,二者可以形成两种化合物,在这两种化合物中,X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0%和60%,则元素Y为S元素,氧化物为SO2和SO3。 【详解】

(1)O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2周期ⅥA族;S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3周期ⅥA族,答案为:第2周期ⅥA族;第3周期ⅥA族;

(2)在元素X和元素Y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X质量分数为50%的化合物的化学式SO2;该分子的中心S原子以sp2杂化,有1对孤电子对,分子构型为V形,答案为:sp2,V形;

(3)X的质量分数为60%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SO3;该分子的中心原子以sp2杂化,无孤电子对,分子构型为平面三角形,答案为:SO3;sp2;平面三角形;

(4)由氢元素与X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非极性键的是H2O2;分子构型为V形的是H2O。

18.NH3、AsH3、PH3 AsH3、PH3、NH3 NH3、PH3、AsH3 乙醇与水之间形成氢键而氯乙烷与水分子之间不能形成氢键 甲醇分子间存在氢键 苯胺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易溶于水 【详解】

(1)NH3中存在分子间氢键,导致其沸点比与N元素同主族的P、As元素的氢化物PH3、

AsH3的沸点要高,而PH3、AsH3中均不存在分子间氢键,影响PH3、AsH3沸点的因

素为范德华力,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则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NH3、PH3、

AsH3;通常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逐渐增强,则还原性

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sH3、PH3、NH3;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电负性逐渐减弱,则其气态氢化物中的成键电子对逐渐远离中心原子,致使成键电子对的排斥力降低,键角逐渐减小,故键角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H3、PH3、AsH3;

(2)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因素有物质的极性、是否含有氢键、能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等。乙醇、氯乙烷、水均为极性分子,但乙醇与水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而氯乙烷与水分子之间不能形成氢键,因此在水中的溶解度乙醇大于氯乙烷;

(3)甲醇(CH3OH)和甲醛(HCH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近,但甲醇的沸点高于甲醛,原因是甲醇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

(4)苯胺中有NH2,分子间可形成氢键,而甲苯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分子间氢键可明显地提高物质的熔、沸点;

(5)1个抗坏血酸分子中含有4个OH,其可以与H2O形成分子间氢键,所以抗坏血酸易溶于水。

19.平面三角形 三角锥形 CHCH CH2CH2、

CH3CH3

CH4分子中C原子上没有孤电子对,NH3分子中N原子上有1

对孤电子对,H2O分子中O原子上有2对孤电子对,孤电子对数越多,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作用越大,故键角越小 【详解】

(1)BF3分子中的B原子采取sp2杂化,所以其分子的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NF3分子中的N原子采取sp3杂化,含有一对孤电子对,所以其分子的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故答案为:平面三角形;三角锥形;

(2)乙烷分子中的碳原子采取sp3杂化,乙烯、苯分子中的碳原子均采取sp2杂化,乙炔分子中的碳原子采取即杂化,同时含有三种不同杂化方式的碳原子的有机物分子中应该同时含有烷基(或环烷基)、碳碳双键(或苯环)和碳碳三键,如为:CHCH;CH2CH2、

;CH3CH3;

;故答案

(3)H2O、NH3、CH4分子中的O、N、C均采取sp3杂化,而O原子上有2对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作用最大,H2O分子的键角最小;N原子上有1对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作用使键角缩小,但比H2O分子的键角大;C原子上无孤电子对,

CH4分子的键角最大;故答案为:CH4分子中C原子上没有孤电子对,NH3分子中N原

子上有1对孤电子对,H2O分子中O原子上有2对孤电子对,孤电子对数越多,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作用越大,故键角越小。

20.ac 直线形 非极性 非极性 bc 3 3 非极性 能 sp3 【详解】

(1)①C6H6、HCHO中每个碳原子与3个原子形成3个键,碳原子采取sp2杂化;

CH3OH、CCl4中每个碳原子形成4个键,采取sp3杂化;CS2中C原子的价电子数为

12(422)2,碳原子采取sp杂化,CS2为直线形非极性分子;故答案为:ac;

2直线形;非极性;

②CCl4、CS2是非极性溶剂,根据“相似相溶”原理,CrO2Cl2是非极性分子,故答案为:非极性;

③由NiCO4易挥发,可知NiCO4为共价化合物,由于NiCO4为正四面体形,所以NiCO4为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NiCO4易溶于CCl4和苯,故答案为:bc;

(2)P4分子中每个P原子与3个P原子以3个共价键结合成正四面体形结构,属于非极性分子;CS2是直线形分子,属于非极性分子,故P4能溶于CS2;P原子形成3个键,且有一对孤电子对,所以P原子采取sp3杂化;故答案为:3;3;非极性;能;sp3。

三、解答题

21.正四面体形 sp3 AB S8相对分子质量大,分子间范德华力强 平面三角形 2 离子键 ZnF2为离子化合物,ZnCl2、ZnBr2、ZnI2的化学键以共价键为主,极性较小 平面三角形 sp2 【详解】

(1)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LiAlH4中阴离子AlH4中Al的杂化轨道数为

4314,中心原子Al采取sp3杂化,空间结构是正四面体形,LiAlH4中存在离子2键和键。

故答案为:正四面体形;sp3;AB;

(2)S8和SO2都形成分子晶体,影响其熔点、沸点的主要因素是范德华力,而S8相对分子质量大,分子间范德华力强,故S8的熔点、沸点较高。气态SO3分子中S原子周围有3个成键电子对,不含孤电子对,则S原子采取sp2杂化,分子的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所含共价键有两种,分别为键和键。

故答案为:S8相对分子质量大,分子间范德华力强;平面三角形;2;

(3)ZnF2为离子化合物,而ZnCl2、ZnBr2、ZnI2的化学键以共价键为主,极性较小,可

2以溶于乙醇。CO3中C的孤电子对数为0,价层电子对数为0+3=3,则C原子的杂化形式

为sp2,CO3的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

2故答案为:离子键;ZnF2为离子化合物,ZnCl2、ZnBr2、ZnI2的化学键以共价键为

主,极性较小;平面三角形;sp2。

22.B Si(硅) 配位 N sp3 sp2 N>H>B CH3CH3 低 Hδ+与Hδ−的静电引力 【详解】

(1)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H原子核外只有1个电子层,B、N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所以三种元素的原子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B;B位于第二周期第IIIA,根据对角线法则,应该与第三周期第IVA的元素Si元素性质相似;

(2)B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与3个H原子形成3个共价键,N原子上有1对孤电子对,N与B原子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N—B化学键,该化学键为配位键;其电子对由N原子单方面提供而与B原子共用;在NH3BH3分子中B原子形成4个σ键,B原子采用sp3杂化,而在B3O6的结构中B原子形成3个σ键,B原子采用sp2杂化。故在该反应中,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由sp3杂化变为sp2杂化;

(3)在NH3BH3分子中,与N原子相连的H呈正电性(Hδ+),说明元素的非金属性:N>H;而与B原子相连的H呈负电性(Hδ-),说明元素的非金属性:H>B;所以元素的非金属性:N>H>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就越大,所以三种元素的电负性大小顺序是:N>H>B;等电子体原子数相同,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也相同。与NH3BH3原子总数相等的等电子体是CH3CH3;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N>H>B,所以在NH3BH3的分子之间除存在一般的分子间作用力外,还存在NH3BH3的Hδ+与Hδ−的静电引力,增加分子之间的吸引作用,而在CH3CH3的分子之间只存在分子间作用力,而无Hδ+与Hδ−的静电引力,因此NH3BH3的熔点比CH3CH3高。

3

23.【详解】

(1)W、Z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两种元素,化合物种类最多的是烃,则W是H元素、Z是C元素;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分别位于1s、2s、2p轨道,其原子核外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故答案为:

NH3+H2O⇌ NH3∙H2O⇌ NH4++OH- 三 IIIA b 极性 +3

(2)化合物YW3的水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说明该物质为NH3,氨气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生成氢氧根离子而导致溶液呈碱性,碱遇酚酞试液变红色,故答案为:NH3+H2O⇌ NH3∙H2O⇌ NH4++OH-;

(3)元素T的原子中电子共占据了7个轨道,则T为Al元素,Al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3,所以位于第三周期第IIA族;Al的化合物AIN熔融时不导电,常用作砂轮及耐高温材料,说明该物质属于原子晶体,故选b;故答案为:三;IIIA;b; (4)NX3与NH3具有相同的分子空间构型,X为第VIIA族元素,其原子半径小于N元素,则X为F元素,氨气分子为三角锥形结构,则NF3也是三角锥形结构,该分子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NF3中N元素电负性小于F元素,所以N元素显+3价、F元素显-1价,故答案为:极性;+3。

24.ae 7种 8种 ds C<N<O N>O>C 1s22s22p63s23p63d9或[Ar]3d9 3d24s2 3d54s1

第4周期第VIII族

2NA 直线形 V形 sp3 V形 4 【详解】

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为H元素、b为Be元素、c为C元素、d为N元素、e为O元素、f为F元素、g为Na元素、h为P元素、i为S元素、j为Cl元素、k为Ti元素、L为Cr元素、m为Fe元素、n为Cu元素。

详解:(1). ①. a.颜色属于物理性质,不能比较非金属性强弱,故a错误;b.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可以比较非金属性强弱,故b正确;c.f为F元素、j为Cl元素,同一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可以比较非金属性强弱,故c正确;d.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可以比较非金属性强弱,故d正确;e.f为F元素,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能比较非金属性强弱,故e错误;答案选:ae; ②.s区包括IA族和IIA族,前四周期属于s区的元素有:H、Li、Be、Na、Mg、K、Ca,共7种;d区包括IIIB~VIIB族和VIII族(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除外),前四周期属于d区的元素有:Sc、Ti、V、Cr、Mn、Fe、Co、Ni,共8种,n是Cu元素,位于IB族,属于ds区元素,故答案为7种;8种;ds;

③.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越大,在C、N、O三种元素中,非金属性C<N<O,所以电负性C<N<O,同一周期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N元素的2p能级为半充满的稳定结构,所以第一电离能N>O>C,故答案为C<N<O;N>O>C;

(2). ①.n为Cu元素,Cu是29号元素,则Cu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9或[Ar]3d9,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9或[Ar]3d9;

②.k为22号Ti元素,其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24s2,故答案为3d24s2; ③.L为24号Cr元素,其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则Cr元素的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54s1,故答案为3d54s1;

④.m为26号Fe元素,其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其基态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故答案为

,Fe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4周期第VIII族,

;第4周期第Ⅷ族;

,故答案为

极性 V形 sp3 正四面体

⑤.j为Cl元素,Cl-的结构示意图为

(3). ①.H2S分子的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2+

621=2+2=4,则S原子的杂化类型为2sp3,孤电子对数为2,所以H2S分子的空间构型为V形,属于极性分子;SO42-的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4+

6242=4+0=4,孤电子对数为0,则SO42-的空间构型为正四

2面体,故答案为极性;V形;sp3;正四面体;

②. 1个N2分子中含有1个σ键和2个π键,CN-与N2的结构相似,则1mol CN-中π

键数目为2NA,CO2是直线形分子,N3-与CO2互为等电子体,则N3-的分子构型为直线形,故答案为2NA;直线形;

③.F2通入稀NaOH溶液中可生成OF2,OF2分子的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2+

621=2+2=4,孤电子对数为2,则其分子空间构型为V形,氧原子的杂化方式为2621=2+2=4,孤电子对数为2,则其立体构2sp3,故答案为V形;sp3;

④.化合物Cl2O的中心原子价层对数为2+型为V形,故答案为V形;4。

25.sp2、sp3杂化 CD NA NA 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 Cu(OH)2+4NH3·H2O===[Cu(NH3)4]+2OH+4H2O 【解析】

(1)根据结构简式可知,2个氮原子全部形成单键,属于sp3杂化,另外一个氮原子形成双键,所以是sp2杂化;故答案为sp3、sp2杂化;(2)氯吡苯脲分子中全部是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含有共价键,另外氮原子和氧原子都含有孤对电子,所以还能形成配位键,只有非金属性较强的N、O、F元素能和H元素形成氢键,所以该物质中不含氢键,故选CD.(3)由于单键都是σ键、而双键是由1个σ键和1个π键构成的,所以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每生成1mol氯吡苯脲,断裂NA个σ键和NA个π键;(4)铜元素基态原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5)上述沉淀溶解过程的离子方程式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

2+

-

26.H C S 4 sp3 V形 极性 2 sp 直线形 非极性

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 参考解析

【参考解析】

**科目模拟测试

一、选择题 1. 2. 3.

4.解析:M、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Z为O元素,由该化合物的结构可知,该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M应为Li元素,Y形成4对共用电子对,则Y为C元素,X形成3对共用电子对,且X有一个空轨道,可以与W形成配位键,则X为B元素,M和Y二者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W的原子核外电子数,则W为F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由以上分析知,M为Li元素,X为B元素,Y为C元素,Z为O元素,W为F元素, A.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C>B,故酸性:Y>X,故A正确;

B.M为Li元素,M的氢化物是离子化合物,故B错误; C.Y为C元素,Z为O元素,CO有毒,CO2无毒,故C错误;

D.X为B元素,W为F元素,X和W组成的化合物为BF3,其中B原子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D错误; 故选A。

5.解析:图中过程①表示SO3和NO2反应生成SO3和NO2,过程②表示SO3和NO2加入一个水分子转化为HSO4和HNO2,由此分析。 【详解】

2-A.水分子中氧原子的电负性较大,水分子之间,主要形成氢键;“水分子桥”中SO3中的

2-----氧原子和水分子中的氢原子,NO2中的氧原子和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之间,主要靠氢键形成,故A不符合题意;

--2-B.过程①表示SO3转化为SO3,硫元素的化合价从+4价转化为+5,过程②表示SO3转化

为HSO4,硫元素的化合价从+5价升高到+6价,硫元素的化合价都升高,均被氧化,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图中的转化关系,NO2转化为HNO2,氮元素的化合价从+4价降低到+3价,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作氧化剂,故C符合题意;

--D.根据图示过程,SO3加入一个水分子转化为HSO4的过程,有水分子中氢氧键的断

-裂,NO2加入一个水分子转化为HNO2的过程中有氢氧键的形成,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6. 7. 8. 9.

10.解析:根据给定的表格信息,W、X、Y、Z为短周期元素,则X、Y为第二周期元素,W、Z为第三周期元素,这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2,设X最外层为x,则Y为x+1,W为x-1,Z为x+2,可求解x=5,则X为N,Y为O,W为Si,Z为

Cl;T为Ge; 【详解】

A.原子半径:Si>N>O,即W>X>Y,A错误;

B.X、Y、Z三种元素最低价氢化物分别为:NH3、H2O、HCl的沸点H2O>NH3>HCl,B错误;

C.由X、Y和氢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硝酸铵既含有共价键,又含有离子键,C错误;

D.T(G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 ⅣA族,D正确; 答案为D。

11. 12.

二、填空题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解答题 21. 22. 23. 24. 25.

26.解析:X、Y、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K层的电子数只有一个,则X为H元素;Y位于X的下一周期,它的最外层电子数比K层多2个,则Y为C元素;Z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少2个,原子只能有3个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Z为S元素,故化合物X2Z和YZ2分别为:H2S和CS2。 【详解】

X、Y、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K层的电子数只有一个,则X为H元素;Y位于X的下一周期,它的最外层电子数比K层多2个,则Y为C元素;Z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少2个,原子只能有3个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Z为S元素,故化合物X2Z和YZ2分别为:H2S和CS2; (1)X、Y、Z的元素符号分别为:H、C、S;

(2)X2Z为H2S,分子中S原子形成2个σ键,含有2对孤对电子,价层电子对数为4,S原

子采取sp3杂化,分子结构为V形,是极性分子;YZ2为CS2,结构简式为S=C=S,分子中C原子形成2个σ键,没有孤对电子,价层电子对数为2,C原子采取sp杂化,分子结构为直线形,为非极性分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