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的方法与技巧
语文复习浩如烟海,是老师也是学生比较头疼的事,特别是文言文,让很多学生事倍功半。其实,任何事物都是有其规律可循的,都可以找出一些省时省力的办法来。综观近几年来河南中考试题文言文阅读部分,主要是考查课内阅读,尤其以课标要求背诵的文言文为首
选内容。但是,从2007年文言文考试开始以课内外结合的形式出现,而且2010年许多省市课外文言文单独考试,分值比重较大,虽然这样,也有其规律和特点:
1 题型较为稳定。一般是考察词语意思的理解,翻译文中重点句子,课文内容填空、简答等。
2 题量变化不大,一般为四个小题,占10%左右,估计以后文言文阅读分值比重还会加大。
3 重视积零,突出重点。中考文言文特别重视积累,近几年来所考的词语、句子基本上是课文的重点,像实词的具体解释、虚词的用法、句式的介绍,几乎都在教材的注释和课后习题有较明确的解说。
4 在理解字词、扫除语言障碍的基础上能对文章(段)进行一些不太深的理解,成为考察的一个能力点。太多要求考生对文章(段)进行理解,或妻求就内容答题,或要求就主旨谈看法。一些还涉及文章的写作特色,这实际体现了一个逻辑思维问题,即由分说到总说、由局部到整体、由感性到理性、由微观到宏观,即基础知识和整体感知相结合。
了解了中考文言文的规律和特点,下面就分考点谈谈复习应试中
1 句子的朗读停顿(节奏)的划分:
对句子朗读停顿的划分自然是建立在对句子意思的正确理解之上,但也有些方法和技巧。
1.1 古今异艾谪中有些是两个单音词,而在现代汉语中却变成了一个双音词,朗读时两个词语之间要有适当的停顿。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2 主谓之间停顿,即叙述的主体与叙述的内容间要停顿。如“臣/不胜受恩感激?”。
1.3 谓宾间停顿,即动词与动词支配的对象间要停顿。“衔远山,吞/长江”。
1.4 动间停顿;即主语的两个动作问要停顿。如“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
川。”
1.5 动词与所带补语间停顿。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6 时间状语提前应停顿。如“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1.7 句子成分省略处应停顿。如“其一/犬坐于前”。
1.8 句首发语词、总结词后停顿。如“盖/大苏泛赤壁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1.9 在转折连词前停顿。如“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文言文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人、地、物等名称中间不应停顿;二是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应停顿。
2 怎样识记和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
2.1 文言实词常考的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
2.1.1 通假字;其实也可以说是“古人写的别字”,而后来被人们约定俗成的沿用下来。通假字有三种情况:(1)同义通假;(2)双声通假(声母相同);(3)叠韵通假(韵母相同)。
2.1.2 古今异义词语,其词义演变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换,(4)感情色彩的变化。
2.1.3 一词多义,要注意理清不同义项之间的联系。一个词不论有多少个意义,其中必定有一个最初的意义,即本义,其他意义都是由本义引申、发展出来的,即引申义。如“兵”字,本义是指“武器”,从“武器”引咋为手持武器的人,即“士兵”等意思。在学习中,抓住了本义,其他意义就可以推想出来了。
2.1.4 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名词活用作动词,如“公将鼓之”中“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如“恢弘志士之气”中“恢弘”形容词作动词,发扬光大。(3)名词作状语,如“学而时习之”中“时”名词作状语,按时。(4)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奔”动词活用作名词,善跑的马;“温故而知新”中“温”“新”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旧知识、新知识。(5)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掌握了考试常出的类型,那么在复习时就应分类:搜集整理常见的文言实词。在复习时,对每篇课文中涉及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要进行分门别类的搜集和整理,对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做正确理解,牢固记忆。不过理解词语
要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即对某个词语的理解要结合整个句子的意思。
2.2 文言虚词要明确类别,着重分析其语法意义,多归类,理解它们在句中的实际作用。
一般的,选择型题目中加点虚词的理解不用太细化,只需辨析它们在不同句子中的语法功能即可,如表承接关系的连词“而”和指代第二人称的代词“而”用法就有明显差别。对填空简答型题目中的虚词,回答时就要稍作全面的解释,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中的“以”要作如下解释,即“介词,按照”。初中阶段要求熟习和掌握以下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盖、则、焉、其中“之、以、而、其、于”这五个虚词应重点掌握。
3 怎样理解和翻译文言语句
考试中拿来考察的句子,总是有其可考之处,或者在句式上有特点,或者有关键的实词、虚词,这需要好好把握。在翻译时,首先看看句式有无特点,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和一些固定的句式,这些句子往往有较鲜明的特点或标志,如判断句常见的标志“者,也”“者”“也”“者也”“乃”等;倒装句中常有介宾短语后置;省略常含主语、介词等。复习时要把这些句式理一理,认清其特点,把遵循规律和实际分析结合起来,比较特殊的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的重要实词和虚词的翻译。再次,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就是按照原文的词语、语序和句式,逐字逐句翻译,这是落实“直译为主”要求的基本手段。
下面再介绍一些小技巧:
1 抄录法。文言文中凡是人名、地点、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都前以照原文抄录。
2 添加法。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翻译时要添加必要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如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翻译时要添加出来。
3 调整法;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词语顺序和现代汉语不同,在翻译时把译文的顺序调整一下,使其符合现代文的语序。
4 删除法。文言文中有些词语仅有语法作用,无实际意义,在翻译时可删除。如有的词义完全相同的可删去一个。
5 替换法。就是将文言词语中的单音节词替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
4 理解概括大意
读懂文段中心大意,明确题干的答题指向和要求,再从文段中筛选整合信息,要看清楚是用原句回答,还是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答题要紧扣原文,忠实于原
文,力戒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5 读后感受
阅读文言语段,阐述读后感受,是常见的考题,答题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5.1 紧紧围绕语段的中心和作者的思揭观点及情感态度这个“根本”去谈。
5.2 联系自身戥社会现实作:具体阐述,切忌空谈。
掌握了以上复习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再加上平时的积累,文言文这关就不难过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