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 郭 佳
【摘要】对BCSK调制、双极性调制的TDCS系统在AWGN信道、AWGN信道加窄带干扰、收发端基函数一致和收发端基函数不一致的情况进行仿真,分析TDCS在不同条件下的抗干扰性能。【关键词】TDCS;抗干扰;干信比
1 引言
变换域通信技术近年来在众多的抗干扰信号处理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所谓变换域处理技术就是将信号映射到时域以外的空间进行处理的一种信号处理技术。变换域通信系统(Transform Domain Communication System,TDCS)与传统通信系统抗干扰方式不同,在接收机和发射机端实时监测频谱使用情况,对干扰频段进行主动的躲避,从而实现抗干扰[1]。
2 TDCS基本原理
TDCS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在接收机和发射机端实时监测频谱使用情况,对电磁环境进行采用和信道估计。根据信道估计结果进行基函数的生成,采用不含干扰频谱的基函数进行数据传递,从而实现对干扰频段进行主动的躲避,避免在存在干扰的频段工作的目的,TDCS基本原理见图1[2]。
图1 TDCS基本原理
图2 收发端基函数一致BCSK调制抗窄带干扰性能
• 80 •
图3 收发端基函数一致双极性调制抗窄带干扰性能
图4 收发端基函数不一致BCSK调制抗窄带干扰性能TDCS不采用传统通信系统的载波调制方式,而采用根据信道估计结果生成的基函数进行调制,目前采用的调制技术主要有BCSK调制、BCASK调制和双极性调制等。
3 抗干扰性能分析
在通信系统中窄带干扰普遍存在而且影响较大,因此,通过对TDCS的抗窄带干扰性能进行仿真研究。窄带干扰类型包括:单音
干扰,多音干扰、10%频带干扰和扫频干扰[3]、[4]、[5]。
ELECTRONICS WORLD・探索与观察别取0.05、0.2,通过仿真得到BCSK调制、双极性调制在不同类型窄带干扰下的误码率,以分析TDCS的抗窄带干扰性能,仿真结果见图4、图5。由仿真结果可知:TDCS在收发端基函数不一致的条件下,对扫频干扰所受的影响较大。当不一致率较低时误码率较低,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随着不一致率的升高,误码率也有所升高。
4 结论
通过仿真可以得出TDCS在收发端基函数一致的条件下,在AWGN信道信道中具有很强的抗窄带干扰能力,且其误码率与理论值基本吻合;TDCS在收发端基函数不一致的条件下,当不一致率较低时误码率较低,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随着不一致率的升高,误码率也有所升高。
参考文献
[1]Radcliffe,RodneyA.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a Transform Domain Communication System,Air Forc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D].AFITI/GE/IENGI/96D-16.
[2]Swackhammer.Patrick J.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a MultiPle
图5 收发端基函数不一致双极性调制抗窄带干扰性能仿真中设定AWGN信道的Eb/N0为4,干信比J/E变化范围为0~16,收发端电磁频谱一致,通过仿真得到BCSK调制、双极性调制在窄带干扰下的误码率,以分析TDCS的抗窄带干扰性能,仿真结果见图2、图3。由仿真结果可知:TDCS在收发端基函数一致的条件下,在AWGN信道信道中具有很强的抗窄带干扰能力,且其误码率与理论值基本吻合。
在收发端基函数不一致的条件下,假定收发端基函数的不一致率q分Access Transform Domain Communication System[D].Air Forc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AFITI/GE/ENG/99M-28.
[3]张邦宁,魏安全,郭道省,等.通信抗干扰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姚富强.通信抗干扰工程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5]G.M.Dillard,M.Reuter.Cyclic Code Shift Keying:a Low Probability of Intercept Communication Technique[J].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July 2003,Vol.39:786-798.
(上接第79页)
在逐步成熟,日后的智能照明控制技术的应用,需要结合时代的发
3 智能照明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
3.1 公共领域
众所周知,公司到内的光线不足,必须提供照明,这一过程中就可有效利用智能照明控制技术,完成灯光的控制和管理,特别是隧道内光线亮度与外界环境的光线亮度就有极大差距,所以极易造成各类的安全事故。led智能照明系统的利用,可结合隧道内部环境光线的变化情况,随之加强或削弱光线强度,这样可提高照明系统的利用率,还能实现其价值,体现节能与环保的特性。3.2 家居领域
智能照明系统兴起之时,并未被人们所普遍接受,很多时候受价格已经省习惯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是,随着人们意识理念的改变以及LED技术的完善,相应的降低了灯具制造成本,现阶段已经基本被人们所接受,值得一提的是,智能照明系统的健全,备受家居领域的关注,未来此技术必然会在家居领域实现较大发展,并体现其应用价值。展趋势,加强技术研发力度,完成技术更新和改革,逐步达到智慧照明控制的目标,为社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并在不同的领域体现其应用优势,也可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最后,希望笔者的分析和探讨可为相关的研究人士带来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梁人杰.智能照明控制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J].照明工程学报,2014,31(2):15-26,31.
[2]张荣明,乔文玮,张娇娇,等.智能照明控制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8,27(1):44-45.
[3]梁人杰.智能照明控制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C].//2014中国长三角照明科技论坛暨上海市照明学会会员大会论文集,2014:190-201.[4]刘佳琪,高军军.智能照明控制技术在楼宇自控系统的运用[J].华夏地理,2016,10(3):95-95.
[5]陈大华,章荷珍.物联网LED智能照明产业的崛起[J].中国照明电器,2013,29(1):11-15.
[6]罗娜.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在电气照明节能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41(9):100-101.
[7]李家胜.基于PIC24单片机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5,28(4):121-123.
[8]邹思杰,兰希金,卢小雪,等.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在地铁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5(30):1928-1929.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最近几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此过程中也增加了对于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应用,随着时代的变革和发展,智能照明控制技术的应用不断成熟,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照明需求,现阶段,此控制技术的运用已经突破了许多技术限制,也
• 81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