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基高密度合金烧结力学性能的研究
来源:华拓网
钨基高密度合金烧结力学性能的研究 常哲 兰 (1.辽沈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军品第二分公司;2.中国人民解放军驻七二四厂军事代表室) 3.2.7烧结:烧结工艺根据实验内容不同而进行选择。 3.2.8监测、分析。 摘要:钨基高密度合金因具有高密度和优异的力学性能而得到了 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扫描电镜、室温拉伸和室温冲击等手段,系统地 研究了烧结方式对钨基高密度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氢气烧结态合金的抗拉强度随着W含量由90%增加到95%时有所 提高,而当W含量进一步提高时,合金的抗拉强度略有降低。伸长率 机上测量抗拉强度,拉伸速率为1mm/min,相应的应变速 和冲击韧性随着W含量由90%增至97%时逐步减小。真空烧结不 仅能避免氢气烧结时所引起的氢脆现象,而且可以改善液相对固相的 润湿性,因此真空烧结态合金的力学性能高于氢气烧结态合金。 4性能检测 4.1抗拉强度检测。在LJ一3000A型机械式拉力试验 率为1.1×1 0-3S~。抗拉强度o b为:o b=昙 式中:F为断裂载荷,S为试样截面积。 4.2伸长率检测。合金延性通过以抗拉试样测试的方 , 7 关键词:高密度合金烧结性能 1绪论 凭借高密度、高强度的优点,钨基高密度合金在现代 式进行。其室温伸长率a为:o= X 1 00% £0 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在国防工业中占据着主导性地 式中:Z为试样断后长度,fn为试样断前长度。 位。随着工业化进行的不断加快,人们对钨基高密度合金 4.3冲击韧性检测。对冲击性能的测量是在通过摆锤 东欧各国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通过对钨基高密度合金的 式冲击实验机上进行的。采用10×10X 55无缺口试样对 ^ 应用背景进行研究分析,在对钨基高密度合金研究现状的 冲击性能进行测试。冲击韧性oc k为:ock: 基础上,阐述了本文写作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N 2研究现状 对钨基高密度合金进行烧结,传统的烧结工艺为液相 式中:A 为冲击功,S 试样截面积。 4.4观察扫描电镜。借助JSM一5600LV型和KYKY一 的性能提出更高要求。提高钨基高密度合金的综合性能被 烧结。通过采用液相烧结对钨基高密度合金进行烧结时, 2800型扫描显微镜对拉伸试样及冲击试样断口进行分析。 由于烧结温度比较高,导致晶粒长大,并且在烧结时固/ 5烧结方式对W—Ni—Fe系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液密度存在很大的差别,在重力的影响喜爱引发黏性流 5.1实验方案根据表5—1所示,进行对实验所用原 动,导致钨晶粒出现聚集,进一步发生严重的坍塌变形。进 料钨粉、镍粉、铁粉的设计。W—Ni~Fe系高密度合金分别 行钨基高密度合金烧结时,对性能、组织的均匀性都有较 采用氢气烧结和真空烧结的方法进行制备,氢气烧结采用 高的要求。 双温区的钼丝推杆炉,一区850。C、二区1 500。C,推舟速 3实验方法 度45min/舟,真空烧结时升温速率为8 ̄C/min升到1 200。C 3.1合金原料。制备钨基高密度合金的原料,其部分 保温40min,再以5℃/min升到1 500℃保温60rain,随炉 性能指标如下表3—1所示。 冷却,真空度为0.01Pa。 表3—1原材料性能指标 原料名称 钨粉 镍粉 铁粉 表5—1合金成分设计 纯度(%) 99.9 99.7 99.5 制备方法 还原 羰基 羰基 费氏粒度(um) 3 26 2.67 6.5 合金编号 W 90W 93W 95W 97W 9O 93 95 97 合金成分(%) Ni 7 4.9 3_5 2.1 Fe 3 2 1 1 5 O.9 3.2制作钨基高密度合金。钨基高密度合金的制备工 艺如下: 3.2.1设计合金成分和配料。根据相应的研究内容对 5.2实验结果 5.2.1合金显微组织及断口形貌。不同气氛中烧结的 合金成分进行设计。 3.2-2混料。合金混料的化学成分配比根据实验设计 95W一3.5Ni一1.5Fe合金拉伸断口形貌如图5—2所示。由 进行,参照表3—1的原料进行配比后,在钢质V型混料机 图可以看出,氢气烧结态合金的断口呈现出典型的沿晶断 中进行混料,混料用球为硬质合金球,球料比为1:1,球磨 裂形貌,断裂方式以钨一钨断裂和钨一粘结相断裂为主 时间为8小时。 要形式,另外,钨一粘结相界面处有少量微孔。 5_2_2检测合金力学性能。在表5—3中分列了氢气烧 3_2.3捏合:将混好的料放入捏合机,捏合温度为 100—120oC,捏合时间为30分钟。 结、真空烧结态合金力学性能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真空 3.2.4降温过筛:将捏合完的料置于温度为25。C的空 烧结态合金的力学性能优于氢气烧结态合金,其抗拉强度 调房内,温度达到室温后,过4O目筛。 和伸长率都较氢气烧结态合金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冲 3.2.5成形:本实验采用普通模压成形,压制方式为单 击韧性略低于氢气烧结态合金。6结论 向阴模浮动压制。 6。1真空烧结和氢气烧结都属于液相烧结,进行烧结 3.2.6脱脂:脱脂在氨气罩式脱脂炉内进行。 311 青霉素酶对青霉素残留生乳检测结果的影响 吴桂兰 李秀明 何晓蕾 李丹丹 邱立明 (山东银香伟业集团有F艮公司检测中心) 摘要:本文对青霉素酶对青霉素残留生乳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了 东银香伟业集团有限公司自控养殖小区。 简要分析。 关键词:青霉素酶“解抗剂” 生乳检测 1.2方法①青霉素溶液配制。用10ml生理盐水完全 稀释1支400万单位的青霉素钠,即得到40000OU/mI的 0引言 青霉素溶液。②抗生素残留的检测。取10支试管进行标 乳制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着日益重要位置的同 记。分别加入20ml无抗生素生乳,煮沸5min冷却后在 时其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众多不安全 2—10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青霉素溶液。再向3—10号 因素中,抗生素残留由于会造成耐药菌传播,对饮用者身 试管中依次加入不同含量的13一内酰胺酶,立即进行抗生 体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已经引起各方关注 。目前市场上 素残留检测。于37℃温育30min再次进行检测。抗生素残 无抗和有抗奶的收购价差异较大,为了掩盖生乳中的抗生 留检测按照tw n—sensor试剂盒说明书进行。⑨杯碟法进 素残留,“解抗剂”也相应有了广泛的市场。所谓“解抗剂”, 行B一内酰胺酶的检测 。按照下列顺序分别将青霉素标 主要是指B一内酰胺酶类可以选择性分解13一内酰胺类 准溶液(O.1 mg/mL)、13一内酰胺酶标准溶液(16000U/mL)、 抗生素的一种蛋白。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分解牛乳中的抗生 舒巴坦标准溶液(1 mg/mL)加入到样品和纯水中:《A)青霉素 素残留,使抗生素残留奶通过检测131。在实际生产中,很多 5 u L;(B)舍予巴坦25 L、青霉素5 L;(C】p一内酰胺酶25 L、 乳品生产厂家利用抗生素残留检测和乳酸菌类在有抗生 青霉素G5 u L;(D)B一内酰胺酶25 u L、舒巴坦25 u L、青霉 素残留的牛乳中不发酵或异常发酵的情况判定生乳是否 素5 u L。并将上述A~D试样各200 u L加入放置于培养基 含有抗生素川。那采用“解抗剂”处理过的抗生素残留奶能 上的4个牛津杯中,37℃培养20h后测量抑菌圈直径并对结 否通过相应检测呢?本次试验旨在探讨13一内酰胺酶对抗 果进行判定。④生乳发酵。在上述1 O支试管中分 ̄U)3n入 生素残留生乳检测结果的影响。 0.6ml乳酸菌,混匀后于42℃水浴发酵。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1.1材料①菌株。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 2.1 B一内酰胺酶对青霉素的分解作用10支生乳加 teus)CMCC(B)28001购自国家医学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入B一内酰胺酶后立即进行抗生素检测,结果如图1.A所 乳酸菌YO—MIX 495 LYO100DCU购自丹尼斯克公司 示:1为阴性,2为阳性,3—5为阳性,6为弱阳性,7—10为 (中国代理)。②试剂与培养基。青霉素钠(4000000U/支), 阴性,此现象说明含量高于等于150万单位的p一内酰 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13~内酰胺酶标准品 胺酶在常温下可以迅速降解40万单位的青霉素。温育 (4O000O0U/mL),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抗生素快速 30min后,再次对10支试管中的牛奶进行抗生素检测,结 检测试纸条,twin—sensor。③生乳。无抗生素生乳采自山 果如图1.B所示:1为阴性,2为阳性,3—4为阳性,5为弱 (上接第311页) 6.2通过真空进行烧结,一方面消除氢脆的影响;另 ~方面有效地改善了液相对固相颗粒的润湿作用。同氢气 烧结相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合金密度和力学性能。 6.3同氢气烧结态合金相比,真空烧结态合金的抗拉 强度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但是伸长率变化不明显,冲击韧 性略有降低。 参考文献: (a)氢气烧 ̄(95W—A) (b)真空烧结态(95w—B) …梁容海,熊湘君,王伏生扁密度钨合金研究及军工上的应用. 图5-2合金拉伸断口形貌 1997年中国粉末冶金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表5—3不同烧结态合金力学性能 年第一版:5—10. 合金编号 抗拉强度(Mpa) 延伸率(%) 冲击韧性(J/cm。) 【21赵慕岳,王伏生,梁容海.高密度合金在国防工业和民用工业 中的应用【J】.粉末冶金技术,1983,1(6):20—23. 9OW—A 902 19 2O 57 93W—A 920 18.60 50 【3】黄振德,王伏生.高密度合金在军工中的应用及展望【J】.湖南 95W—A 930 16.55 43 有色金属,1997,13(3):44—46. 【4】范景莲,李益民,曲选辉等.W—Ni—Fe高密度合金的烧结【J】_ 97W—A 915 10.9O 15 9OW—B 910 20.OO 35 矿冶工程,1998,18(4):40—43. 93W—B 928 19.1O 27 【5】黄继华,张立春,桂晓峰.高Ni/Fe比W—Ni—Fe系重合金的 95W—B 940 17.00 27 烧结行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0,22(2):149—152. 97W—B 928 11.20 17 【6】范景莲,黄伯云,张传福,等.纳米钨合金粉末常压烧结的致密 注:A代表氢气烧结态合金,B代表真空烧结态合金 化和晶粒长大【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2001,32(4):390—393. 【7】白云林.W—Ni—Fe合金机械性能的影响因素【J】.兵器材料科 时遵守“扩散一溶解一析出”的机制。 学与工程,1986,9(2):53—58. 3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