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提高院前急救车辆使用率的探讨

来源:华拓网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NURSING May 2014 Vo1.12 No.13 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提高院前 急救车辆使用率的探讨 赵秋霞,时秀锋,宋立芄,刘淑春 摘要: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对院前急救中空车和回车现象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原因,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阶段性评价实施结果, 不断循环总结,减少空车和回车次数,合理利用现有急救资源,提高急救车辆使用率。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院前急救;空车;回车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 4748.2014.13.042 文章编号:1674—4748(2014)13—1220—02 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是 法,减少急救资源的浪费。 2.2改善工作流程,灵活、合理调度 改善前调度流程是调度 员接听到急救信息后,详细询问病情及用车情况并记录,院内有 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注重终末质量的同时更注重过程管理、 环节控制的一种质量管理方法,是现代质量管理的精髓和核 心[】 ]。近两年,随着院前急救出诊量的不断增加,空车或回车 现象又有回潮,有报道称急救出诊空车率高于2O ,回车率高 于5%[3 ]。所谓空车是指没有见到病人的出诊;回车是指有诊 急救车时才派车出诊。改善后调度流程则是调度员在接到急救 信息后,按标准化问话程序进行,简洁、明了,明确病人主要症状 和接诊位置后立即派车,缩短受理时间;派车后再及时与呼救者 未出的一种特殊情况,是一种暂时无法及时派出急救人员、需要 呼救者等待或另择就诊办法的现象[6]。据我院急救中心2012 联系,询问病人病情,稳定呼救者情绪,告知急救车辆行进情况, 指导其适当自救、互救;一旦发现病人离开急救现场,立即通知 出诊人员,并适时调整。出车组接到出诊任务白天必须1 min 内出诊,夜间必须3 rain内出诊,出诊过程保持电话畅通。如出 车组未见病人,立即上报调度员,此时,如急救半径内有新任务, 调度员可按就近派车原则派此出车组出诊,并在《灵活调度登记 表》上登记。目前,国内在病人转运流程等方面尚无权威性指 南口],而病人出院转运和长途转运均不属于急救任务,故我院限 年出诊量月统计显示,空车率平均8.76 ,最高时达13.46 , 回车率平均值6.10 ,最高时达9.05%。为充分合理地利用现 有急救资源,提高急救车辆使用率,2013年1月一2O13年9月 我院急救中心将CQI应用于院前急救管理中,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原因分析 成立CQI小组,CQI小组共17人,其中,医生4人,护士7 名,调度员3人,驾驶员3人。护士长任组长,负责统一协调安 排,组员每人负责1个~2个小项目。在明确现行流程和规范 的基础上,小组成员运用头脑风暴法就空车和回车问题展开讨 定2辆普通型救护车负责出院病人转运,如需长途转运,须上报 院医务处批准,备案后方可执行。 2.3实行激励政策,调动医护积极性cQI小组成员按任务分 配各司其职,每周一下午集体开会,总结经验,查找新的问题,及 时对表现突出者、进步较快者给予适当奖励。另设专人统计工 论,利用鱼骨图工具对人、车辆、环境、管理各方面进行分析,经 小组成员投票选举,确定空车的主要原因:患方因素(患方包括 病人和家属)包括不愿去医院、自行离开或自行去医院,占68: 35%;调度沟通不及时,包括调度员与出车人员沟通,调度员与 作量,空车时接受新出诊任务按双倍计算工作量,每月按工作量 发放奖金。同时,加强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对院前急救常见病 种的抢救流程定期考核,表现优秀者给予适当奖励。 3效果与分析 2013年1月一2O13年9月统计数据显示,共出诊9 591 次,比去年同期增加121次;空车703次.比去年同期减少247 次;回车436次,比去年同期减少132次;长途转运82次,比去 呼救人员沟通,占13.76 。回车的主要原因:不合理占用资 源,包括长途转运和出院病人用车,占55.85 ;工作流程不够 细化,包括转运病人流程、空车处置流程,占25.45 。 2可改进措施 2.1 主动服务于社区,提高公众对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度 进一步分析我院2012年1月一2O12年12月出诊信息,发现病 人病情较轻和缺乏急救知识是造成空车和回车的深层原因。为 年同期减少45次;出院病人转运1 3l5次,比去年同期减少453 次;灵活调度145次。空车率和回车率均呈明显下降趋势,3月 份空车率和回车率分别为7.86 和5.45 ,6月份空车率和回 此,我院一方面完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急救中心专业网站,将 急救、自救相关知识和技能以文字、图片、视频和案例分析等多 种形式呈现,及时回复在线留言信息;另一方面主动服务于急救 车率分别为6.83%和4.02%,9月份空车率和回车率分别为 5.12 和2.23 。 由此可见,在不增加急救资源的前提下,通过持续质量改进 半径内的主要社区,自2013年2月起,以“合理利用现有急救资 源”为中心,每月深入社区服务2次,每次一个主题。每次活动 结柬前发放问卷,了解公众掌握情况和公众需求,并据此确定下 一模式,采用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如加大宣传力度,改善工作流程, 实行激励政策等,能够降低空车率和回车率,提高急救车辆使用 率。据报道l_3 ],公众急救意识淡漠、急救知识缺乏以及对院前 急救缺乏了解是造成目前空车的主要原因。因此,普及公众急 救知识和技能是首要问题。一旦公众了解急救电话的使用细 次活动的主题。以“如何正确拨打120”为例,告知公众什么 情况下需要拨打120、如何拨打、拨打后应做什么、120收费问题 等。根据每次主题的内容,采用宣传手册、现场示范、情景模拟 等不同教学方式,让公众学会正确求救和简单自救、互救的方 则,掌握了简单、实用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既节约了急救资源,又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院前急救的病死率和伤残率。在现有条件 全科护理2O14年5月第12卷第13期(总第322期) 下,空车和回车现象是不可避免的,通过流程改善,缩短受理时 间和出车时间,加强调度员与呼救者沟通,及时掌握现场情况, [4]陆爱琼。救护车空返现象调查分析及对策F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 报,2013,34(12):1852—1853. 合理调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为缓解出车压力,结合实际情 况,对病人出院转运和长途转运采用了暂时性的限定处理。院 前急救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通力合作,尤其是政 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如何满足公众的非急救需求,值得更深入 研究。 [5] 杜敏,倪燕青,杨静红,等.上海市浦东新区院前急救资源配置存在 问题与对策[J].中国卫生资源,2013,16(3):90—192. [6]蔚百彦.实用院前急救学[M].第2版.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 社,2012:16—19. [7]孙迟,吴洁华.院内转运风险及其规避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 理杂志,2012,47(11):981—983. 参考文献: [1] 骆彬彬.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洗胃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28(9B):59—60. [8]罗学斌,李永胜,余学锋.院前急救高空车率和高欠费率及其原因 [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8,23(6):387—389. 作者简介赵秋霞,主管护师,本科,单位:272029,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 (收稿日期:2013—11—22) (本文编辑郭怀印) [23金丽君,刘虹.持续质量改进在医护人员手卫生落实中的运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4):317—318. 属医院;时秀锋、宋立芄、刘淑春单位:272029,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33鲍俊霞.院前急救工作中造成空车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EJ].基层 医学论坛,2013,l7(18):2405—2407. 基层医院ICU护士产生职业倦怠的 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魏丽,方晓琴 摘要:对基层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护士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形成原因是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的相互作用。因 此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提高基层组织对ICU环境因素的支持力度,改善个体应对压力的适应能力,从而减轻ICU护士的职业倦 怠。 , 关键词:基层医院;ICU护士;职业倦怠;策略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4.13.043 文章编号:1674—4748(2014)13—1221—02 职业倦怠是指持续接受重复性的压力而致情绪、情感、行为 等方面耗竭状态的综合反应,护士是职业倦怠研究中的重点关 室,病人人住无时限,病人无陪护管理,夜班工作施行三班制,护 理排班弹性制,护士经常处于待命状态,随时要准备加班,身心 注人群之一。基层医院重症监护室(ICU)作为医院危重症救治 的重点科室,护理工作多元化,随着现代化医院发展的高要求, 监护室护士面临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成为了产生职业倦怠 的重点易感人群之一。全面分析基层医院ICU护士职业倦怠 的形成因素,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有效缓解和释放工作压力, 无法彻底放松,加之1CU护士工作责任重,危重症抢救争分夺 秒,护理人员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使得护理人员职业疲惫感增 加,易产生职业倦怠。 1.1.3 ICU护理工作的高风险性 基层医院ICU病人病种较 多,病情较为复杂,这就使得护理难度也随之上升 ]。基层医院 ICu因人力配备不全,尤其是监护室医生配备不全,当病人病情 突然发生变化时需要ICU护士采取正确措施进行紧急救护。护 预防和降低职业倦怠的发生,对于保护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工 作效率,稳定护理队伍,提升ICU护理团队素质具有积极的现 实意义。 理人员风险剧增,易产生职业倦怠。 1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1.1 职业因素 1.1.4 lCU护理工作要求高,涉及面广 基层医院ICU作为 医院内感染的重点科室,日常感染控制工作标准高、要求严,稍 有不慎,就会造成医源性感染,造成无法预计的严重后果。在基 层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还不完全规范的情况下,ICU护士要完 1.1.1工作负荷过重 基层医院ICU承担着全院各科危重 症、急诊抢救、大手术病人的救治任务,随着县级综合医院建设 项目的实施,基层医院的lCU均进行了标准化的建设和设施配 全执行控制监护室内感染工作,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性感 染等日常感染监测,工作责任重大,易使护理人员增加心理压 力,产生职业倦怠。 1.1.5 人员编制不足 按《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备,ICU病床床位使用率、周转率均随之增加,监护技术和危重 症救治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使得ICU护士需要不断学习新 知识、新技能的频率明显增加,病人的护理难度增大,非护理工 作面增宽,护理工作量增大,基层医院护理人员普遍缺编,临床 科室无二级监护,使得基层ICU护士的工作负荷明显加大,超 负荷工作现象突出,职业压力倍增。 1.1.2 ICU护理工作的特殊性 基层医院ICU属综合监护 的基本要求》,二级医院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与病人之比应为 (2.5:1)~(3.0;i),然而基层医院监护室床位与护士比仅为 1:1.2_2],使ICU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造成护理人员离 职率增加,队伍不稳定,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因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