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
课题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授课 课型 新授课 日期 知识与能力 知道安史之乱的过程、原因、影响;了解黄巢起义、五代十国的史实。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能力和归纳能力。 第 周 教 学 目 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历史事件原因、过程、影响的分析,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识安史之乱的影响。理解五代十国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教学重点 安史之乱、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教学难点 安史之乱的原因、影响。 课时 教学资源 教学用书 配套 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图示归纳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拓展延伸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安史之乱 板 书 设 计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课 后 反 思 教研组长 签 审
教务处 签 审 月 日 教案续页
教学内容(问题与情景) 一、导入新课 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各地的节度使(原为军事统领,后成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这些人把持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败。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奷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安史之乱\"是怎样爆发的,它与唐朝的命运有何关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五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师生活动(过程与方法) 二、讲授新课 【安史之乱】 教师:1.说一说天宝危机出现的原因? 学生:天宝年(742-756),唐玄宗逐渐荒于政事,宠爱杨贵妃,终日歌舞饮宴, 任人唯亲,先后把朝政交给奷臣李林甫杨国忠,政治日益黑暗。 教师:2.荔枝是著名的岭南佳果,属亚热带珍贵水果,岭南四大名果之一,但保存时间不长。杨贵妃非常喜欢吃新鲜荔枝,唐玄宗下令从四川、广东一带,飞马运送到长安,不惜跑死许多人和马。于是,就有了唐朝诗人杜牧的千古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玄宗宠幸杨贵妃给唐朝带来了什么直接影响?它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学生:唐朝政治日趋腐败;安史之乱。 教师:3.说说唐朝边疆局势。 学生:唐朝在边境和重要地区设置军事重镇,称为藩镇,长官叫节度使。节度史权力极大,不仅掌握庞大的军队,而辖区的行政和财政。 那在唐朝,节度使是怎么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呢? 老师:公元711年,唐朝的军事体制和边疆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已由唐初以来的扩张、进攻,转为维持和防守,出现了节度使的称号。节度使是地方最高军政长官上任时八面威风,皇帝亲自派大员为其饯行,属下州县官吏,要举行隆重和仪式迎接。彩楼高耸,旌旗招展,鼓角齐鸣,节度使骑在高头大马上,由武装佼仗与五彩缤纷的旗帜簇拥而来,象征着权力的“双旌双节\"高擎。节度使管辖数州,总揽辖区内的军事民政、财政、权力极大。唐朝开始在边地设置节度使,一段时间内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以后逐步推广。节度使在当时被称为“藩镇″或“方镇”唐朝开始在边地设置节度使,一段时间内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以后逐步推广。节度使在当时被称为“藩镇”或“方镇到了天宝元年,唐朝在边境地区共设置了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后来,随着军事斗争的需要,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逐步发展成拥有军事、行政、财政大权的军政合一的独立政治实体。 至此,“猛将精兵,皆于西、北,中国无武备\"。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衡,外 重内轻的局面形成。唐玄宗晚年的朝政腐败,加上唐朝军事体制和边疆形势的变化,最终引起手握平卢、范阳、河东三镇重兵的节度使安禄山的反叛。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安史之乱爆发的背景及原因有三 1后期朝政的腐败; 2.各种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 3权力对比失衡,外重内轻的局面形成 下面,我们请各小组概括一下安史之乱 教师:4.说说安史之乱爆发的时间、经过? 学生:时间:755-763年;经过:755年,节度使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今北京)起兵,发动了反对唐王朝的叛乱战争。当叛军向长安逼近时,唐玄宗慌忙逃往四川避难。757年,唐朝费了很大力气才收复长安和洛阳。不久,安禄山的旧部史思明又举兵反唐。直到763年,唐朝才平息了这场延续8年的叛乱。 老师:安史之乱的经过,简要地可以概括为三个部分:①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②太子北上灵武,被拥为帝(唐肃宗);③763年,唐军在北方少数民族的帮助下,平定叛乱。 教师:5.议一议安史之乱带来的影响? 学生:(1)经济方面: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地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2)政治方面: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材料:安史之乱,摧毁了统治基础,削弱了封建集权,为封建割据创造了必要条件,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 教师:6.一场动乱使强盛的唐朝迅速衰落,八年战争使统一的唐朝分崩离析。深刻的历史教训启示我们应牢牢记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至理名言。【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唐军于邺城兵败之后,朝廷为防止叛军重新向西进扰,在洛阳一带到处征丁,连老翁老妇也不能幸免。《垂老别》就是抒写一老翁暮年从军与老妻惜别的苦情。作者借助老翁之口发出悲愤而又慷慨的呼声:“睁开眼看看吧!如今天下到处都是征战,烽火燃遍了山冈;草木丛中散发着积尸的恶臭,百姓的鲜血染红了广阔的山川。安史之乱因“节度使”而起,但事后节度使的数量反而大量增加的事实说明,安史之乱造成的直接、间接的严重后果。国势由盛而衰成为历史必然。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时常发生兼并战争,唐朝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唯有使之相互制衡,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同学,你们可知周董是谁? 噢,是周杰伦。 你们可曾看过他主演的一部电影,名字叫什么“XX黄金甲”? 对,是《满城尽带黄金甲》,那又有那位同学知道,这部片名的来历? 同学:我知道,是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的作品。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从黄巢早年追求科举的经历,到后来走上领导农民起义的道路的“不寻常”,我们是否能够理解唐末社会危机的深重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②藩镇割据态势加剧,战争频繁③3赋役繁重,生活困苦,连年灾荒,无以为生。 请大家阅读屏幕并思考:为什么说黄巢起义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生:起义军有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那么,老师想问的是,这个“致命的打击”主要体现有什么方面呢? 还有,两场战争虽然都遭到唐朝的镇压,但通过对比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会发现,后者波及的范围似乎更广,转战大江南北、流动性更强。其中必有原因。 通过对比唐朝局势图我们是否发现在镇压黄巢起义的过程中,藩镇的数量是剧增的,而政府对他们的控制能力却是极弱的。唐朝中期以后养了那么多兵,不但没有能防止动乱,相反却成为动乱的根源。唐朝政局的发展是在藩镇割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农民起义,瓦解了唐王朝,给了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义军叛将朱温投降唐朝后,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乂。而后,他逐渐控制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大小的割据势力。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教师:3.说说黄巢起义(875-884年)的经过。 学生:875年,黄巢在山东率众起义,转战大半个中国,并进入长安,建立了大齐政权,曾告慰老百姓说:“我们起兵就是为老百姓谋幸福的,不像李家王朝不顾你们的死活,希望大家今后安居乐业。\"884年,黄巢在泰山兵败自杀,瓦解了唐朝的统治。 唐朝灭亡: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的朱温,后投降朝廷,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他逐渐控制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过渡:藩镇割据的局面延续了一百五十多年。唐朝灭亡以后,割据局面又进而演为五代十国的分裂和混战。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概念:五代十国的历史段为(907-979)。唐朝灭亡后的50多年里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这五个政权中寿命长的维持了16年,短的仅3年与五代约略同时,在南方和河东地区还先后建立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和太原的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总称为十国。从他们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归纳出特点:他们都是武人(节度使),政权更迭频繁下面请同学们讨论:顾闳中的作品《韩熙载夜宴图》中的主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韩煕载这种沉湎声色来消磨时光的做法,实际上是力求自保,他知道皇亲想让他做宰相,可他更明白南唐快亡了,统一的大势不可阻挡。因此,不想做亡国之相的他,想通过夜夜笙歌来表明自己对权力没有兴趣,以达到避免受皇帝怀疑和迫害的目的。结果,怎样呢!他达到了,在他死后五年南唐被北宋灭了。虽然,南方的这些割据政权相继被灭了,但总的来说,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南北之间的联系也从未中断过。他们既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但同时也是走向重新统一的。同学们可以利用假期,参观杭州的吴越海塘,切身感受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的经济开发。 教师归纳: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继续扩大,军阀间的不断混战,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广大人民的愿望。 五代十国后期,统一趋势不断加强。五代中的最后一个君主周世宗就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进行政治改革,经济得到了恢复,疆土得以扩展,为后来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准备了重要条件,加快了统一的进程。 三、课堂小结 唐朝盛极一时,最后因为唐玄宗的奢侈腐化而导致了王朝的衰败,和接下来几百年的混乱,我们应该从唐玄宗前后半生的所作所为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戎骄戒躁,始终如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