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OXUE GUANLI YU JIAOYU YANJIU
让诗词教学“美”一点
吴凤梅(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新村小学 361024)摘要: 让诗词教学“美”一点,教师需要从几个角度进行考量。发动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从个性韵律中唤醒美;引导学生对经典语言进行鉴赏活动,从语言分析中感受美;让学生观看图片插图信息,图文结合学习,从丰富观察中体验美;通过深度挖掘诗词内涵,从多元意境追索中构筑美。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诗词教学 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说:“活的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教的法分出诗句节奏,然后反复多次为学生展开示范诵读。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
为让学生能够掌握诵读技巧,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学做合一”传授:朗读时要放缓语速,体现鲜明的节奏。特别已经成为我们教学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在语文诗是停顿长短有别,对重音处理要格外用心。学生展词教学中,教师要依照“教学做合一”展开教学,开诵读训练,教师跟进进行技术指导。学生开始课以精美的诗词为教学载体,改进教学引导策略,充堂诵读展示时,教师打开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学
分发掘诗词的内涵美,让学生在诗词学习中感受美、生诵读顺利推开,展示效果极好。
体验美、塑造美,接受心灵的洗礼。
教师以诵读训练为教学突破口,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练习,自然为学生带来丰富体验,从学一、从个性韵律中唤醒“美”
生的训练情况可以发现,教师教学引导是卓有成效如何理解“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先生给出了比的。特别是配乐诵读,给学生带来更多美的体验,较直接的解读:“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学习认知更为丰厚起来。
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由此可见,教学做是师生共同的二、从经典语言中感受“美”
任务,需要师生合力完成。古诗词大多有格律要求,诗词语言具有经典性,特别是古诗词内容,可谓节奏感极强,而且是押韵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是“句句经典”,值得我们做更详细的语言鉴赏探析。时,需要先划分节奏,找出韵脚,确定重音,还要诗词鉴赏不需要教师为学生传递多少专业术语。教师对语气语调语速等诵读技巧进行传授。小学生诗词不妨从学生认知基础出发,针对学生审美基点展开教诵读基础还比较低,甚至会存在一些认知误区,认学布设,让学生反复诵读训练,并给出比较清晰的提为声音响亮,有一定节奏,就符合诵读要求了。教示,学生有感而发,说出自己的理解,这就是诗词鉴师要进行范读,让学生细心体会,这样才能促使学赏。教师在学生解读诗词时,需要根据教学实际做出生顺利进入诗词描绘意境之中,真正唤醒美的思维。引导设计,学生能够达成什么样的目标,教师就给出古诗词韵律意味浓重,是绝好的诵读学习素材,什么样的启迪。文学鉴赏本身就是一种审美体验活动,
教师以此作为教学突破口,自然能够赢得崭新学习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美。
成效。如教学部编第五册语文《山行》,教师先引导诗词名句欣赏是教学重点内容,常规情况下,学生扫除文字障碍,对文本内容进行初步分析,划
这样的教学大多是教师的讲解,学生被动倾听,其
52
No.2 2019
学科X UE K E J IAO X UE教学
欣赏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为此,教师需要有改进意识,要注意调度学生情绪进场,参与到诗词鉴赏活动之中来。如教学《夜书所见》这首诗,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名句鉴赏“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这句诗表达了什么意思呢?从诗句中可以体会作者当时什么心情吗?学生展开热议。四、从多元意境中构筑“美”
深度挖掘诗词内涵中的意境,这是诗词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帮助学生构建诗词美的关键。诗词文字不多,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可能有无限的寓意,透过这些文字,体会哪些蕴含的意义,这才是诗词教学的重要追求。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理解基教师发动学生展开联想,对诗句进行分析解读,础,为学生布设适宜的学习环境,给出清晰的思维
这本身就是一种鉴赏行为。虽然学生的诗句解读并不是很深刻,但获得的学习体验是真实的,情感历练是有效的。诗歌名句是重要教学资源,教师从语言鉴赏中发起学习探究,学生接受自然,学习收获颇丰。
三、从丰富画面中体验“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诗词内容大多有丰富的插图信息,有些图片将诗词和画面结合到一起,这无疑是重要的教学启发点。图文结合能够快速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体验,自然构建诗词学习的美感。如果有需要,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为学生展示一些图片、视频、动画等信息,将诗词教学立体化处理,给学生带来多种感官冲击,其教学引导效果会更为突出。
李白的《望天门山》,写得大气磅礴,给人带来丰富的联想。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时,先让学生结合教材插图梳理诗句内容,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信息,并给出学习引导:这些图片大多是诗配画,从网络上下载的。仔细观察这些图片,你能够获得哪些新信息?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对图文信息进行仔细观察。教师投放诗句,给出具体的引导:“天门”大开,江水奔流而下,青山“对出”,这是何等壮观的景象。最为精妙的是,一艘孤帆从想,这里要表达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学生拿到讨论问题后,纷纷给出自己的见解。
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丰富的图片信息,给学生理解诗歌内涵创造良好条件。学生学习思维活力四射,展开深度讨论,说明教师引导发挥了作用。李白诗词具有豪迈气质,教师以此展开审美发动,渗透感染效果呈现出来。
路线,引导学生探索诗词的丰富意境,并从中获得美的体验。诗词内涵意境发掘手段众多,教师需要做好筛选,提高教学适合度。
北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精美诗句,给人带来的是无尽的美感享受。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诗歌意境时,主要从景色描绘上做文章:这首诗描写了西湖哪些自然景物,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对诗歌内容都比较熟悉,很快就给出了回馈。“西湖的水是最美的,山色更是奇绝,西湖就像西施,不管如何打扮,都是最美丽的。”“晴天的西湖,水是‘潋滟’的;雨天的西湖,周边的山是‘奇’的。西湖就是美的化身。”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让去过西湖的学生
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展示活动。
教师从具体景物本身找教学突破点,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启迪。学生依照景物描写进行对应分析,自然对诗歌意境有了更深刻理解。
“教学做合一有两种含义: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说明。”陶行知先生对“教学做合一”理论有更深刻解读,也为我们教学提供更多启迪。诗词教学中,
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发动过程中,需要有“教学做合一”的意识,也需要有“美”的主观倾向。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展开发掘,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训练展开全
新设计,突出“美”的追求,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认知美、感知美、形塑美,有效提升审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高雅芳.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解析[J].江西教育,2017(10):55-57.[2]傅晓斌.读想写——古诗词教学的有效途径[J].语
文知识,2018(01):21-23.
[3]张裕.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探究[J].名师在线,2018(06):71-73.
No.2 2019
53
“日边”而来,给人带来的是视觉的冲击。仔细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