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刑后不存在保释,只适合假释。假释是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罪犯的条件下提前释放制度。假释适用于已执行部分刑罚的犯罪人,以判断其是否悔改。避免滥用假释,维护刑罚执行的严肃性和判决的稳定性。
法律分析
判刑后不存在保释了,判刑后只适合假释。假释,是指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部分犯罪人,在执行一定刑罚之后,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附条件地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附条件,是指被假释的犯罪人,如果遵守一定条件,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如果没有遵守一定条件,就收监执行原判刑罚乃至数罪并罚。假释只适用于已经执行一部分刑罚的犯罪人。这一方面是因为只有经过一定的服刑期,才能判断犯罪人是否具有悔改表现;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滥用假释,避免引起刑罚执行的混乱,避免损害刑罚的严肃性与人民判决的稳定性。
拓展延伸
判决生效后的保释申请程序
判决生效后的保释申请程序通常需要经过以下步骤:首先,被告人或其代理人需要向相关提交书面保释申请。申请中应包括被告人的个人信息、案件的背景和判决的内容。其次,会对保释申请进行审查,考虑被告人是否存在逃跑、继续犯罪或妨碍案件进行的风险。还会考虑被告人的社会关系、居住情况和经济状况等因素。最后,会根据审查结果作出决定,可能是批准保释、拒绝保释或要求提供担保人或保释金。如果被告人获得保释,还需要遵守一系列的保释条件,如定期报到、禁止离境等。需要注意的是,保释申请程序可能因地区和具体案件而有所不同,建议咨询当地法律专业人士获取准确的信息和指导。
结语
判刑后的保释已经不存在,而是适用假释制度。假释是对于已执行一部分刑罚的犯罪人,在表现悔改且不再危害社会的前提下,附条件提前释放的制度。这样的安排一方面是为了评估犯罪人是否真正悔改,另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刑罚执行的严肃性和判决的稳定性。保释申请程序通常包括书面申请、审查和决定等步骤,具体流程因地区和案件而异。建议咨询当地法律专业人士以获取准确的信息和指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一条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
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