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氮使用安全操作规程2015.5
液氮使用安全操作规程
1 目的及范围
本规程主要用于指导操作人员如何安全、正确使用液氮。
本标准适用于液氮在冷却零件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技术操作。
2 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4174-1993 大口径液氮容器 3 规程要求
3.1、液氮概述
3.1.1 法定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液氮 ;化学品英文名称: Liquid nitrogen
3.1.2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本品不燃,具窒息性,皮肤接触液氮可致冻伤。如在常压下汽化产生的氮气过量,可使空气中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
3.1.3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若遇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用雾状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可用雾状水喷淋加速液氮蒸发,不可使水枪射至液氮。
3.1.4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戴防寒手套。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液氮必须使用专业液氮罐存储,不允许在正常的使用情况下用别的容器盛放。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定置区。环境温度不宜超过50℃。防止液氮过快挥发,严重时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液氮存储处必须绘制定置区,做好警示标识牌。非工作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液氮区域 。
3.1.5 个体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但当作业场所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19%时,必
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 眼睛防护: 戴安全防护面罩或防护眼镜。 手防护: 戴防寒手套。 其他防护: 避免高浓度吸入,防止冻伤。
3.1.6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高纯氮≥99.999%;工业级 一级≥99.5%;二级≥98.5%。
外观与性状:压缩液体,无色无臭。 熔点:-209.8℃ ;沸点:-195.6 ℃
相对密度(水=1):0.81(-19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0.97
饱和蒸气压(kPa):1026.42(-173℃);临界温度:-147℃ ;临界压力:3.40 MPa
溶解性:微溶于水、乙醇。
3.1.7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2 类不燃气体。
4 操作方法
4. 1 液氮使用前的准备
4.1.1 穿戴好劳保用品,戴安全防护面罩和防护眼镜、防寒手套和长袖工装。
4.1.2液氮贮存在密封式罐体时,要注意将液氮罐口保留一定缝隙,否则液氮气化时气体无法及时排出,极易造成爆炸事故。一般液氮罐的盖塞都留有一定的缝隙,在使用时千万不要人为将其堵塞。
4. 2 操作
4.2.1 液氮是低温制品,在使用过程中要防止冻伤。
4.2.2在液氮中操作及存取冷冻物品时速度要快,注意轻拿轻放,以免液氮溅出和物品解冻,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2.3在使用和贮存液氮的房间内,要保持通风良好,以避免空间缺氧,造成人员窒息。
4.2.4液氮罐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固定好,以防震动和倒翻。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液氮泄漏或者溅出现象,远离泄漏区,等泄漏或者溅出液体挥发完后再行处理。
4. 3 工作后应做到
4.3.1 把所有冷却工件从液氮罐中取出。
4.3.2 把液氮罐用罐本身自带的罐塞盖好,无需另外的密封措施。
5 日常维护和保养规则
5.1 日常检查和保养
5.1.1 对于存放和使用液氮的工位,检查液氮罐固定措施是否完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及时排除。
5.1.2 检查液氮罐是否存在泄漏现象,对于出现泄漏的液氮罐及时反馈厂家处理,拒绝使用带有泄漏点的液氮罐。
6 应急措施
6.1 如果在液氮使用中,大量泄漏造成操作人员出现缺氧昏迷现象,把昏迷人员移至空气清新处,若人员已停止呼吸,采取人工呼吸并寻求医治。
6. 2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皮肤接触液氮,脱掉冻伤部位衣物,将受伤部位放在不超过40℃的温水中浸泡,并立即请医生处理。
6.3发现泄漏事故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待问题排除后,方可进行操作。
6.4发生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及时疏散人群,远离危害源。
液氮使用安全操作规程
批准: 审核: 编制:翟莉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