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
作者:张莹
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7年第04期
摘 要: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对于学生将来的就业以及酒店精英服务水平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高职院校必须积极的进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才能促进学生自身职业意识的不断提高。就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 酒店管理 职业素养 一、引言
酒店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与职业素养是宣传企业口碑的最佳窗口。而这也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所要掌握的核心内容,只有具备了端正的工作态度、极高的责任心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酒店管理人员,而这也是促进酒店管理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的关键因素。 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意识问题探讨
1.社会观念:认为酒店管理岗位不上档次。很多家长心里一直认为酒店管理专业就是为酒店培养服务员,也正是因为对酒店管理专业认识的不充分,才导致其产生了排斥酒店管理专业的心理。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也会因为对本专业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而失去了专业知识学习的动力。从而使其产生了不能积极面对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和计划的现象。另外很多学生为了逃避实习,也采取了非正常的途径在医院开具虚假的病例证明等,这些不负责任的现象对最终的实习效果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生源因素:学习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基本素质有待提升。生源是影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无法提高的关键因素。因为大多数家长对酒店管理专业认识存在误区,导致其担心孩子学习这一专业后没有前途,而放弃将其作为学生的第一志愿。大多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都是服从展业调剂后进入该专业学习的学生。正是因为学生自身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兴趣相对较低以及自身意识的问题等各方面原因,最终导致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与职业责任的普遍偏低。
3.师资力量:师资力量不高。高职院校的教师作为学生人生道路生的明灯,指引着学生前进的道路。因此,高职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为其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是来自于重点院校的兼职
教师,由于这些兼职教师还有担负原来的教学、科研等各方面的工作,因此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也会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教学效率和质量。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是校内相关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的,但是因为其自身也缺乏酒店专业的相关知识,从而导致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效率和质量始终无法有效的提高。
4.教学模式:学校学校教学模式的影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和素养的形成与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等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在设计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时,依然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上,专业理论知识课程的设置缺乏创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将理论知识作为讲解的重点,而没有充分重视学生职业意识和素养的培养。同时,学校实训和实验设施无法满足学生日常实训和学习的需要。虽然学生已经掌握了酒店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但是因为其无法切身的体验到在酒店工作的氛围,因此影响了学生学习酒店管理专业知识的积极性。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展了校企合作的培训方式,但是由于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导致其在安排学生实习时忽略了针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这种简单、单一的体力劳动,不仅无法实现轮岗实习的目的,同时也无法全面了解和掌握酒店管理过程中所要掌握的知识,不仅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影响了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三、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酒店职业意识的意义探讨
1.有利于提升整体的竞争力,有效保证学生素质全面提升。酒店行业已经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产业,其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和生活,同时也促进了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专业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加,但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实习难、就业难的现象。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大多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数量虽然很多,但是其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却极为缺乏。加之很多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意识较为淡薄,导致其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不久就失去了工作的积极性。所以,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深入的进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完成自身的职业规划设计,才能从根本上促进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效率的稳步提高,为学生顺利就业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2.增强实习稳定性,提高学校美誉度。大多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采取的都是校企合作的“2+1”人才培养方式。这种人才培养方式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学生职业素养和意识的尽快形成,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稳定性。大多数责任心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都会将其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顶岗实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在不断总结日常工作经验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其后期走向社会实现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责任心和事业心是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职业意识和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酒店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四、增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路径探讨
1.改革教学模式,改善师资及实训条件。为了促进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必须科学合理的进行人才培课程的设置,邀请专业经验丰富的教师和行业专家为学生授课,使学生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下促进自身职业意识的稳步提高。另外,高职院校应该形成教师下酒店挂职锻炼的机制与酒店展开深度的合作,邀请酒店全程参与到专业管理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目的。
2.提升整个行业意识。很多学生都有读好书就是为了找好工作的心态,而且其也大多都是按照行业的要求为依据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并严格的按照行业的需要进行自身行为素养的塑造。但是学生在学校内只能通过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教师的说教中得到与行业要求相关的信息。所以,这就导致了相关信息在学生中普遍存在可信度偏低的现象。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必须将酒店作为学生校外实训的基底,積极的进行就断从业人员职业素养要求的宣传,才能促进学生自身酒店管理职业意识和素养的不断提高。
3.不断重视实训教学和专业实践。学生酒店管理职业意识和素养的培养,并不是完成一份作业、一场考试就能实现的,而是要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逐步的养成和提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实训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必须为学生设置相应的工作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将其所掌握的酒店管理职业意识应用于实践中,从而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稳步提高。比如,在开展酒店前厅接待的工作时,首先对接待人员的仪容仪表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同时在工作的过程中必须时刻的关注每一位进入酒店走向前台的客人,并根据客人的需要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 五、结语
积极的进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研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这一研究不仅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稳步提高,同时对酒店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晓松.培养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基本途径[J].对外经贸,2016,02:142-143.
[2]王晓迪.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培养探索[J].广西教育,2016,47:184-185. [3]曾丹.微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由万豪酒店集团及“万礼豪程”项目引发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24:20-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