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教案
曹冲称象教案
【篇一:6曹冲称象教案】
6.《曹冲称象》导学案
第一课时
目标导航
1.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培养学生做事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4.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习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别人合理的意见。
(一)诱思导学
1、创意导学。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谁能说一说大象长得什么样?(看课件)有没有见过称象?(板书:称象)如果叫你称象,该怎么办?然而大约早在1800年以前的时候,我们聪明的祖先中有一个才7岁的孩子,就出色地完成了称象的任务。他的名字叫曹冲。他是三国时代魏国国王曹操的儿子。你们想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称象》。
2、前置性学习检测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2)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知道的曹操和曹冲是什么样的人?
(二)感知研学 1、自主阅读: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轻声读课文。
(2)、再指名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3)、再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找出文中的人物。教师相机板书曹操、官员、曹冲
2、小组合作学习,读读生字记记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
3、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读准字音“柱、秤、沉、止”。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4、整体感知:
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
5、理清脉络:课文课文总共有几个段?你认为哪个段是全文的重点段?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三)自学检测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生答)教师简介曹操,理解“官员”一词。
(2)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段
(1)看图说说你看到的这头大象。
(2)指名读,思考:这头大象长得怎么样?找一找文中写大象的句子,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图文结合具体认识象高大。
(3)指导再读描写大象的句子,读出象又高又大又重的感觉来?
(4)看到这么一头大象,大家心里会想什么?官员们表现怎样?(语句训练,用“一边……一边”说句话。)
(5)官员们想出了几种办法称象呢?这些方法行吗?(讨论)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议论态度怎么样?(理解“直摇头”)
(6)、朗读第2、3段,引导读出疑问、反问的语气。
过渡: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了办法,引读:他站出来说……(读第四段曹冲说的话)
3.刚才一上课时,有的同学就想了解曹冲是怎样称象的,现在请大家看第四段,再读这一段,看看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1).和同桌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2).出示课件,看一看曹冲是怎样称的。
(3).用上“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在小组内说说曹冲是怎样称的,推荐一名最好的给大家说说。
(4). 以小组为单位按曹冲称象的办法设计一张称象流程图,设计好后到台前展示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同伴交流的能力)
4.按照曹冲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学习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
1.曹冲的好办法是怎样想出来的?
(五)课后检测
1. 作业练习。
(1)按课文内容填空。
先把大象赶到( ),看船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身上( )。再把大象( ),往船上( ),等到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把船上的石头搬下来( )。( )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2)读一读,比一比哪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a)曹操听了摇摇头。(b)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c)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六)反思促学
1.通过学习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2.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有哪些好办法称这头大象?
3. 师小结: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在动脑筋想办法的同时,也要注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借鉴其中合理的部分。这就是这个小故事意义所在。4. 课下大家可以上网或从课外书中了解更多有关三国及曹操、曹冲知识。
【篇二:苏教版二年级《曹冲称象》导学案及教案设计】
《曹冲称象》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并能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1 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通过课文明白遇事要善于动脑筋。
学前准备
本课童话故事
学习过程
1. 熟读会认字并读准字音。(学生自主学习)。
2. 查字典学习田格内生字,标出音序,音节,组2—3个词,并找出这几个字的形近字、
同音字。
3. (1) 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勾出生字和会认字有关的词句认读。小组内检查生字的
掌握情况。
(2)小老师带读生字。
4.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
5. 交流与生字有关的信息和记忆字形的方法。
6. 小组合作熟读课文,找出以下问题:
(1)官员们是如何想称象办法的?
-------------------------------------------------------------------------------------------------------------------------------------------------------------------------------------------------------------------------。
(3)曹冲是如何称象的?结果怎么样?
---------------------------------------------------------------------------------------------------------------------------------------------------------------。
7. 我的词语库
---------------- ------------------------------------------------------------- ----------------
8.从课文中找出2个你最喜欢的句子。
(1)-------------------------------------------------------------------------------------------------。
(2)--------------------------------------------------------------------------------------------------。
9.总结收获。
《曹冲称象》教案设计
学情分析
《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重点难点
1.背诵第4自然段。
2.通过阅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自己思考其它称象办法。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设计思路】
《曹冲称象》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通过故事要告诉学生,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第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难点是称出大象重量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在理解课文时认识比喻句,会用“一边??一边??”造句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练习复述结合提示,用“先”“再”“然后”等关联词语连起来说一说课上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和回答问题时间,培养学生平时要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的意识
第一课时
【课堂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再”“象”“像”“做”四个生字
2,会用“一边??一边??”造句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猜谜语:耳朵像扇子,鼻子像钩子,双腿像柱子,尾巴像辫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师范读后,学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师出示生字,抽读,齐读鼓励学生用自己熟悉和巧妙的方法记住生字
3,小组交流,介绍自己记住生字的窍门
师引导:“称”“秤”和“沉”字音的区别;“艘”是平舌音,“柱”“址”是翘舌音
三、检查自读情况,巩固识字
1,小组互读
2,指名朗读,同学互评
3,抽字块认字在卡片上面分别写上本课的13个生字学生自由抽字块认字,全部读对的给予表扬
4,在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教师把容易与本课生字混淆的生字块混入13个字块中,再让
学生抽读
5,指导写字,“再”“象”“像”“做”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范读,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再请学生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后,请学生根据如下提示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 )用( )( )(曹冲用船称出了大象)
师指导学生明确,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将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1、2自然段,第二部分是3、4自然段,第三部分是第5自然段教师出示段意,教学生初步认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板书设计
曹冲称象
写字,“再”“象”“像”“做”
叙述课文 ( )用( )( )(曹冲用船称出了大象)
第二课时
【课堂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平时多观察,遇事开动脑筋想办法的意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会写“照”“点”两个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第四段,理解称出大象重量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简略复习第一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环节,请学生说说课文分成哪三部分,再次明确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投影出示段意:
起因——(1、2)别人送给曹操一头又高又大的大象
经过——(3、4)官员们议论称象的办法和曹冲称象的过程
结果——(5]用曹冲的办法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二、深入理解课文
1,大象的样子
师口述第一自然段提问:这是怎样的大象呢?在哪个自然段提到了?(第二自然段)谁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学情预设: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请学生朗读)
师:听了朗读后,我们知道大象应该是又高又大的,虽然我们的眼前并没有这头大象,但我们依然能想象出来你能再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大象又高又大吗?咱们一起接读吧,看谁与老师接得最好,并能读出大象的样子
(分角色朗读:老师读大象各部分的名称,学生读大象的样子)
大象——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师提问:是说大象的身子是一堵墙吗?那为什么要说成像一堵墙?
学情预设:因为墙又宽又大,大象又很大,所以把大象的身子比喻成一堵墙它们有共同特点,都很高很大
师提问:那是说大象的腿是四根柱子吗?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学情预设:因为柱子很高很结实,大象的腿也很高很结实,所以把大象的腿比喻成四根柱子
师:是呀,你们看作者多会想象呀,用一堵墙比喻大象的身子,用四根柱子比喻大象的腿,使我们眼前—下子就出现了一头又高又大的大象,再读读这句话,读出大象的样子 2,官员的办法
师提问: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我们听一听官员是怎样议论的官员的议论在第几自
然段?
请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这一(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找投影出示提示语,
(1)官员们想出了几个办法?请你用①②??标出来
(2)请你用“——”画出官员们的办法
(3)试着把官员的办法连起来,说一说
学情预设:有两种,请学生分别说一说
明确
第一个办法是得造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第二个办法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3,曹冲的办法
师:曹冲的办法在第几自然段?(第四自然段)请你们自己读一读(指名读,并予以指导) 师请同学们根据提示,标一标曹冲称象的过程
投影出示:
(1)称象的过程分几步?请你用①②??标出来
(2)说一说每一步主要做什么?
生边回答,师边小结,并板书如下:
赶象上船
沿水画线
赶象上岸
装石到线
秤石头
知重量
师称象过程是这样的,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师配画外音)
出示图片,再次让学生感知称象过程
请学生根据图片,自己先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师引导:书中是用“先??再?然后??”把每一步连接起来的,你能用这样的词连接吗?
师先示范复述,再指名复述
4,最后一段
师结果怎么样呀?(指名读第五段)
师:曹冲做了一件连官员们都没有做到的事,而那一年曹冲才——7岁,就跟你们现在的年龄差不多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难题,你能开动脑筋想办法吗?
三、指导写字:“照”“点”
1,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2,四点底的四个点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师示范写一遍
4,学生练写各一遍
5,展示评议修改
板书设计
曹冲称象
起因——(1、2)别人送给曹操一头又高又大的大象
经过——(3、4)官员们议论称象的办法和曹冲称象的过程
结果——(5]用曹冲的办法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篇三:2015二年级语文下册《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语文s版】
曹冲称象
内容简析:
本篇课文讲的是古时候的一个故事。有人送了一头大象给曹操,曹操让人们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最后曹操七岁的儿子曹冲想出了一个妙计,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设计理念:
本文设计意在通过朗读了解人物性格特点,懂得当一个问题从习惯的角度无法解决时,应换一个角度去寻求办法,培养学生平时多观察、多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以及“柱子、官员”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自己还能否想出其他的办法来称大象。教育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多想一想。
4.通过读一读,比一比,体会“直”“才”“到底”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教育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多想一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红外触摸一体机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讲故事,引入新课
1.谈话,引入故事。
2.课件出示:以图画的形式出示课文的大致故事内容。(大意:古时候,有人给曹操送了一头大象,曹操让人们想办法称一称大象有多重。最后他七岁的儿子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同学们想知道这是一个什么好办法吗?
3.板书课题,读题,学习“称”字,掌握读音,理解意思。
二、初读课文,生字认读。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画出生字新词。
2.同桌互相读生字,纠正读音,注意读准前鼻音、后鼻音。
3.教师检查读音,指导读准“称、秤、量、曹”等字音。
4.大屏幕出示生字词,学生以(开火车、齐读、单读、指名读)等不同形式进行生字词的认读与巩固。
5.把生字放进课文里,你还会读吗?
6.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课文情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并画出自然段的序号,想一想课文写了一
件什么事。
2.有人给曹操送了一头怎样的大象?找出有关自然段读一读。
3.思考:官员们议论着一个什么问题?
(1)相机指导理解“到底”。并用“到底”一词说几句话,以加深理解。
4.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重点读好描写大象的句子和表现官员们疑问的句子。
三、书写指导
1、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指名读一读。
2、用生字组词。
3、教师范写生字,并指导容易写错的字。
冲:左右结构,左边是两点水,右边是个中字。
议:左边是言字旁,右边是个义字,撇和捺要写得舒展开来。
论:左边是言字旁,右边是仑字,上面的人要写得舒展开来,下面是匕。
杆:左边是木字旁,右边是个干字,要写得左窄右宽。
柱:左边是木字旁,右边是个主字,要写得左窄右宽。
岁:上下结构,上面是山,下面是夕字,最后一笔是点。
官:下面不能写成两个口字。
造:半包围结构,最后一笔是捺,要写得舒展开来。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强调双姿。
四、小结内容,汇报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后认真朗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生字词认读与听写。
2.课文内容的回顾。复习:上节课同学们已初读了课文。谁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过渡:那人们想出哪些办法来称象?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曹冲称象”这篇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结合插图,边读边想:官员们提出了什么办法?找到有关自然段,多读几遍,画出有关官员们提出称象的方法的句子。
同桌交流,互读。学生汇报,读出所画句子。
2.自由读第3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官员们的称象办法,为什么直摇头?引导学生通过做动作理解“直摇头”。
3.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
学生汇报: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4.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小组讨论:
( 1)比较官员们的办法和曹冲的办法,说一说:谁的办法好?好在哪里?
(2)曹冲称象的办法分几步?
5.小组汇报,朗读文段,做实验:演示曹冲称象的过程。
6.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读第四自然段时,抓住“才”“先、再、然后”等词语理解文段内容,体会曹冲遇事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的好品质。
7.思考: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吗?他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引导学生理解:第一,曹冲认真听别人议论,从中受到启发;第二,最主要的是他平时注意观察、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8.质疑释难。
9.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相机指导理解“果然”以及曹操为什么微笑着点点头。
三、朗读积累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抄你喜欢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说句子,写句子。
四、总结全文
你喜欢曹冲吗?用一句话来夸一夸他。
五、拓展延伸
如果让你称象,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在生活中你遇到了什么难题?你是怎样想办法解决的?
六、布置作业
把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