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水平三《投掷管状物》教学设计

来源:华拓网


水平三《投掷管状物》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投掷管状物”是小学投掷教材中的延伸性内容,它基于标枪技术动作的教学重点展开,通过本课学习力求让学生在学练中掌握投掷管状物的动作要领和方法,体会超越器械时的身体感觉,进步巩固原地侧向投掷技能的动作,强化蹬地、转体、挥臂的动作技术,从而达到发展上肢及腰腹力量,提高身体各部位协调用力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根据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小学五年级学生投掷的教学内容,主要为发展投掷能力的练习,这些学习和锻炼的内容都是我们学习生活,工作,娱乐中经常用到的基本动作,所以对学生来说,掌握这些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材要求学生重点练习“拉满弓”,“甩鞭子”,“挥臂转体”等动作来解决屈膝蹬地要有力,蹬地转体成背弓,用力挥臂要快速的问题,教材要求学生在掌握侧向投掷方法的基础上,能理解和体会投的远与投掷动作、力量、速度、角度有关,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和投掷能力。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感知事物的目的性比童年阶段明确,该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体发育的少年时期,是素质发展的大好时期,由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投掷技术动作较快,因此投掷教学时可相对提高动作难度和标准以及相应的练习负荷也要逐渐增大,学习快速移动中投掷有利于适当加大运动量,使学生的心肺功能得到显著发展。

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思维的能力,学生的集体意识明显增强,喜欢与同学协作,参加竟赛性的练习,在教学中可安排小组间的比赛或游戏,以此增加教学趣味性。

四、教学流程

开始部分

1.师生间好。2.引入本课内容。 调动课堂气氛、达成练习约定(令行禁止)。

准备部分

1.寻找密码:组长抽取密码,带领组员在场地中慢跑寻找相应数字的碉堡并绕圈解锁密码最先找齐的小组记一分。(音乐)

2.棍棒操:拉肩、活动上肢、动作模仿练习。

基本部分

1.诱导性练习:复习“快速挥臂”动作,每人10次,自由练习喊出次数。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分散用器材尝试2次原地侧向投掷。找出最合适的管状物握法及握的位置。

2.教师示范原地侧向投掷技术动作,学生观察动作,说出发现(与侧向投掷垒球动作相同)示范讲解握法及位置,区别长管状物与短管状物的握法,学生注意观察动作,模仿动作。

3.组织学生原地侧向投掷练习,巡视学生动作。

4.组织学生分步骤进行持器械练习,重点体会“蹬地、转身、快速挥臂”动作,要求挥臂时听到器材清脆的声响。

5.组织学生原地侧向投掷练习,巡视学生动作。

6.请优秀学生展示,引发思考为什么掷的远?引导学生体会“拉满弓”动作,使用桶作为目标重点练习后引充分的蹬地转体动作。

7.教师示范上一步投掷技术动作,转体引臂,快速挥臂。将桶拉远作为目标,重点练习上一步投掷,侧身后引动作充分。

8.分组展示,评价,集体展示

拓展部分:碉堡攻夺战:在10米开外每隔2米画线。将场地分为1分区、2分区、3分区,3分区设有两座碉堡,打进碉堡直接获胜,未打进以得分高得获胜补偿性素质练习:(利用彩棒摆出敏捷梯,三组素质练习)。

结束部分

1.利用棒敲、滚放松肌肉。2.师生共同总结。3.宣布下课

五、教学策略与特色

1.在本课中,我采用了递进式的教学策略,利用新型管式器材作为投掷器材,一物多用,使原本较单一的投掷练习变得趣味性较浓,有利于抓住学生的练习兴趣。

2.通过各种讲解、示范,使学生更为直观的领会动作的规格和要领。在教学中,适时地运用了一些小比赛和交换展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通过投掷教学的特点,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勇于进取、团结拼搏的优良品质。

4.本节课组织形式简单实用,练习仅仅背对向两侧投掷区进行,便于教师讲解和示范,同时也便于学生观察,保证学生安全;对于场地器材能做到一物多用,利用器材的拼接,开展多样性的练习,较大的发展了学生的体能与灵敏性,为有效教学提供条件。

六、安全举措

投掷的器械是造成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教学中,我选择用较轻便的水管外用厚泡沫缠绕;学生投、捡器材令行禁止的约定,强调学练安全,层层递进的教学策略,减少了发生伤害事故的诱因,为安全课堂争取了有效地保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