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语言文字运用练习一则及答案
五、选择题
15.古代文言文中常常会涉及一些职官制度方面的文化常识,有同学把它们整理出来,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滕王阁序》中,“宇文新州”指的是新州刺史宇文氏,刺史又称刺使,原为巡查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军事长官,隋唐以后成为一州最高行政长官。
B.“郎中”在战国时为宫廷侍卫,隋唐以后六部设置郎中,成为尚书以下、侍郎以上的高级地方官员。
C.李密自述曾被推举为孝廉,这种察举制是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一种方式。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D.“除”指授予官职,“出”指出京受任,“补”指补充缺职或由候补而正式任命,“擢”指提拔。
16.下列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家君”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父亲的谦称,同类的称呼还有“家尊”、“家严”。
B.古人按照农历将一年分为四季,每季三个月,以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季,分别称孟春、仲春、季春。在文言文中常以“春秋”代指四季。
C.“期功”是古代丧服的名称。“期”指服丧一年;“功”分为大功、小功,大功服丧
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
D.“拜”是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行礼时拱手落地,而后叩头至地,并停留较长时间,是古人最恭敬的礼节。
17.下列加点字含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景翳翳以将入(明亮) 命途多舛(不顺)
B.披绣闼,俯雕甍(屋脊) 鹤汀凫渚(水边平地)
C.抟扶摇而上者(滑翔) 泠然善也(轻快的样子)
D.而后乃今培风(凭) 序属三秋(时序)
18.下列选项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将有事于西畴 农人告余以春及
B.奚以知其然也 复驾言兮焉求
C.光照临川之笔 都督阎公之雅望
D.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南冥者,天池也
19.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 著:显露,显明
B.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漫:随意
C.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 引:牵引,拉
D.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 逸:奔跑
20.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鸣金入深谷中,若当劲敌者 此车骑之地,步兵十不当一
B.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 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C.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 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D.前未到匈奴二里所,止 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15.B项,“成为尚书以下、侍郎以上的高级地方官员”是错误的。“郎中”隋唐以后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中央官员。
故选B。
16.D项,“行礼时拱手落地,而后叩头至地,并停留较长时间,是古人最恭敬的礼节”是错误的。“拜”是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行礼时拱手落地,而后叩头至地,并停留较长时间,是“稽首”的礼节。
故选D。
17.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把握能力。
A项,“景翳翳以将入”翻译为:日光暗淡。翳翳:阴暗的样子。“命途多舛”翻译为:命运充满不顺。舛:不顺。
B项,“披绣闼,俯雕甍”翻译为:推开雕花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甍,屋脊。“鹤汀凫渚”翻译为:白鹤,野鸭停息的小洲。渚:水中的小洲。
C项,“抟扶摇而上者”翻译为:乘着盘旋向上的旋风而飞上九万里的高空。抟:环旋着往上飞。“泠然善也”翻译为:那样子实在轻盈美好。泠然:轻快的样子。
D项,“而后乃今培风”翻译为:这时候才凭借着风力。培:凭。“序属三秋”翻译为:在时序上属于三秋时节。序:时序。
故选D。
18.C
【详解】
本题考查分辨文言句式的能力。
A项,均为状语后置句;调整正常语序为:“于西畴有事”“以春及告余”。
B项,均为宾语前置句;调整正常语序为:“以奚知其然也”“复驾言兮求焉”。
C项,“光照临川之笔”无特殊句式,“都督阎公之雅望”为定语后置句,调整正常语序为“雅望之都督阎公”。
D项,均为判断句;“也”与“……者……也”表判断。
故选C。
19.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A项,“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翻译为:心中有着真心实意的话,通过优美敏捷的文笔显明。著:显露,显明。
B项,“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翻译为:县令起初不懂得珍惜,随便把它悬挂在墙壁上。漫:随意。
C项,“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翻译为:匈奴兵又以为
汉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袭他们,因而匈奴就领兵撤离了。引:带领。
D项,“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翻译为:有条狗睡在大路上,一匹奔跑的马用马蹄踩死了它。逸:奔跑。
故选C。
20.B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A项,“若当劲敌者”的“当”是“面对”的意思;“步兵十不当一”的“当”是“相抵,相当”的意思。
B项,“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和“自天子不能具钧驷”的“自”都是“即使”的意思。
C项,“比其复来”的“比”是“等,等到”,“子比而同之”的“比”是“齐等,同样”的意思。
D项,“前未到匈奴二里所,止”的“所”表示约数,相当于“许”,是“左右,大约”的意思,“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的“所”是“处所,地方”的意思。
故选B。
2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 望
王绩①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②。
(注)①王绩(585-644):字无功,绛州(今山西运城市万荣县)人。初唐时,曾官太乐丞,后弃官隐居于故乡东皋村。②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
B.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其后六句。“东皋薄暮望”给中间两联的“望”中之景投入薄薄的暮色;“徙倚欲何依”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
C.“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句子,表现了诗人渴望贤才的迫切心情。
D.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
21.C
【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情感的能力。
C项,“表达了诗人渴望贤才的迫切心情”错,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指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天边满是烟霞,诗人独自一人登上东皋极目远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心里默默念着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徙倚欲何依”表明心态复杂抑郁,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来的文章家都提倡简练,而列繁冗拖沓为作文病忌,这诚然是不错的。然而,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_________,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繁”呢,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描摹物态,求其________;刻画心理,能使___________。有时,真是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这可称为以繁胜简。洋洋洒洒近百万言的一部《水浒传》,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乱用笔墨。有时用笔极为简省,譬如“武松打虎\"那一段,作者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着“破落”二字,便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至的景象,字面上的简不等于精练,艺术表现上的繁笔,也有别于通常所说的啰嗦。鲁迅是很讲究精练的,但他有时却有意采用繁笔,《社戏》里写“我”早年看戏,感到索然寡味,却又焦躁不安地等待那名角小叫天出场,那真是“啰嗦”到了极点,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炼,但
是,这提炼的功夫,又并不全在下笔时的________。像上述几个例子,我相信作者在写出的时候并没有大费什么苦思苦索的功夫,只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做到繁简适当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
2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言简意赅 原形毕露 无微不至 咬文嚼字
B.简明扼要 原形毕露 细致入微 字斟句酌
C.简明扼要 穷形尽相 无微不至 咬文嚼字
D.言简意赅 穷形尽相 细致入微 字斟句酌
23.下列各句中,引号作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繁”呢,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
B.着“破落”二字,便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至的景象。C.那真是“啰嗦”到了极点。
D.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炼。
2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洋洋洒洒近百万言的一部《水浒传》,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
B.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乱用笔墨。
C.洋洋洒洒近百万言的一部《水浒传》,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乱用笔墨。
D.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
六、语言表达
2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______。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②______,犹如一个没有高尚精神支撑的躯壳,不可能令世界各国产生尊敬和向往之情。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决定了中国的未来绝不是西化,③______。这不在于发展阶段的差异,根本在于文化DNA的不同。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国都必然是“中国特色”。
七、名著阅读
26.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才将卧龙诸葛亮请出山,并以师礼恭敬地对待他,一度引起了张飞和关羽的抱怨。但二人见识了诸葛亮在出山后第一战中的神机妙算之后,从此对他心服口服。请说一说,这场战役的主战场在什么地方?敌方的主帅是谁?诸葛亮采取了什么计策取得胜利?
22.D
23.C
24.D
26.主战场在博望坡,敌方的主帅是夏侯惇,诸葛亮采取了火攻的计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