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463例医务人员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检测结果分析

来源:华拓网
甘肃医药2011年第3O卷第1期Gansu Medical Joumal,201 1,Vo1.30,No.1 -37・ 内源性有害因子的生成和释放,减少对脏 组织的损 测水电解质,及时调整、营养支持。 3.3.4预防外伤后癫痫及脑积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早期癫痫发生率为4%一25%r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易 出现外伤后癫痫,应在入院后早期预防性使用抗癫痫 害;④减少钙离子内流,阻断钙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并能调节钙调蛋白激酶Ⅱ活性和蛋白激酶C的活力; ⑤减少脑细胞结构蛋白破坏,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 恢复;⑥可减少或防止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 发展。同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和神经营养剂,如ATP、 CoA、维生素B 、维生素c等,减轻脑功能障碍,促进脑 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l4】。 3.3.3防止各种并发症。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有重要 药物,因为癫痫使脑缺氧而加重脑损害。创伤性蛛网 膜下腔出血、脑室炎、/J,N挫伤、Ⅳ脑室受压等均是导 致创伤性脑积水的主要因素,早期行腰穿放血性脑脊 液是预防外伤性脑积水的主要方法,颅内高压者禁用。 总之,对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病人的 意义。①肺部感染:由于术前呕吐致使呼吸道梗阻,气 抢救治疗中,应尽早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 管切开术后护理不到位、耐药等原因致肺部感染,造 积极建立循环通道,纠正休克,改善缺血、缺氧及合理 成低氧血症,为防止低氧血症均行气管切开,保持呼 的多学科配合治疗,加强院前急救及后期手术抢救进 吸道通畅,对血氧饱和度低于90%者给予呼吸机辅助 行有机衔接,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等综合治疗,可显 呼吸,并加强呼吸道管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预 著提高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预后。 防性应用抗生素,如发生感染,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 试验选择用药。②应激性溃疡出血:由于合并伤或手 参考文献 术等重大创伤大多能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故应早期预 [1]涂通今.急性神经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军出版社,2007:231. 防性应用抑酸、保护胃粘膜药物,必要时胃肠减压并 [2]江基尧,李维平,等.标准外伤大骨瓣与常规骨瓣治疗重型颅脑损 尽早鼻饲饮食。③急性肾功能衰竭:早期出现低血压, 伤多中心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4,20: 37-40. 尤其是多发重要脏器损伤者,易出现肾功能衰竭,积 [3]只达石,崔世民,张赛.重型颅脑损伤诊治规范[M].2002:68,71— 极预防,必要时行透析治疗。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由 72.85. 于不能进食加上使用大剂量脱水剂致患者出现低蛋 [4]王忠诚,等.中国颅脑创伤病人脑保护药物治疗指南[J].中华神经 白血症、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关键在早期预防,每日检 外科杂志,2008,10:723. 463例医务人员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检测结果分析 郗爱华张长菊 【摘要】 目的:通过463例医务人员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的统计分析,探讨医务人员通过注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与被 动感染乙肝病毒(HBV)产生抗HBs阳性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体检的医务人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标本 中抗HBs阳性的463例,根据是否注射乙肝疫苗将其分组,分为注射乙肝疫苗组及被动感染HBV组,观察其肝功能、B超等检查差 异。结果:被动感染HBV组其肝功能、B超明显异常,其中AIJT升高者占11.96%(11/92)、ALT和 一GT两项同时升高者占10.87%(10/ 92)、肝回声异常者占38.04%(35/92)、脾脏肿大者占14.13%(13/92),明显高于注射乙肝疫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两组抗HBs阳性的临床意义不同,注射乙肝疫苗组能有效保护机体,不再被HBV感染。而被动感染HBV组仍有一定比 例的肝功能异常、肝脾结构异常。表明医务人员是HBV感染的高危人群,应加强职业安全防护。 【关键词】 医务人员;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职业防护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25(2011)01—0037—02 在医务人员的体检中发现乙肝表面抗体(抗HBs) 行对比分析,结果如下。 阳性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接种乙肝疫苗以后产生了抗 HBs阳性,另一种是感染乙肝病毒(HBV)以后产生了 l资料与方法 抗HBs阳性。这两种隋况均为抗ttBs阳性,为探讨两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体检的抗HBs阳性的医务 者之间的差异,我们对两者肝功能、B超的检查结果进 人员463例,根据是否注射乙肝疫苗将其分组,分为 注射乙肝疫苗组371例,均正规按疗程0、1、6月接种 作者单位:730050甘肃兰州,甘肃省肿瘤医院检验科(郗爱华);730030 乙肝疫苗;被动感染HBV组92例,均无乙肝疫苗的接 甘肃兰州。兰大二院检验科(张长菊) 种史或未按疗程接种乙肝疫苗。年龄l8—60岁,平均 ・38・ 甘肃医药201 1年第30卷第1期Gansu Medical Journal,201 1。Vo1.30。No.1 (39 ̄-950)岁。两组对象抗HAV、抗HCV、抗HEV均阴性。 血清标本中的抗HBs,同时进行B超、肝功能的测定。 1.2仪器与试剂 仪器采用美冈伯乐公司Bio—Rad 550酶标仪,芬兰雷勃公司Well Wash4MK2洗板机, 日本日立公司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麦迪逊 128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抗HBs检测试剂盒F}1 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1.3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 操作步骤及结果判断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4统计学处理分析。 2结果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两组医务人员肝功能及B超情况见表1。 例(%) 表l 两组医务人员肝功能、B超情况比较 3讨论 与所接触的血液和乙肝患者的传染性有关【1]。医务人 员不仅可通过污染的针头刺伤而感染HBV,还可通 乙肝表面抗体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 ̄IJ激 人体的免疫系统以后产生的抗体,是一种保护性抗 体,也是一种中和性抗体,它能中和乙肝病毒的感染 过护理HBsAg阳性者而感染,后者约占三分之一。有 研究征明,在室温条件下,HBV在物体表面的干燥血 液中至少可存活1周。因此,无皮肤刺伤史的医务人 力,保护人体免受乙肝病毒的初次感染或抵御乙肝病 毒的再次侵袭,从而可以预防急性和慢性乙型肝炎和 乙肝病毒所导致的各种慢性肝病,包括肝硬化和肝癌。 员可能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乙肝患者的血液或体 液,经破损的皮肤或粘膜而感染HBV。医务人员一方 面可通过诊治和护理患者而感染HBV;另一方面,如 抗HBs阳性的临床意义是乙肝病毒感染引发的被动 免疫或实行^、工免疫(注射乙肝疫苗)引发的主动免疫。 果他们感染了HBV,也可以通过医疗活动将HBV传 染给患者。因此,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乙肝免疫预防十 分重要[21。. 可见,医务人员是HBV感染的高危人群,医务人 本文两组医务人员肝功能、B超情况比较:注射乙 肝疫苗组ALT升高者占3.23(12/371)、A 和 —GT 两项同时升高者占1.89%(7/371)、肝回声异常者占 4.85%(18/371)、脾脏肿大者占1_35%(5/371);被动感 染HBV组ALT升高者占11.96%(11/92)、ALT和 — 员职业安全防护的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我 们建议:(1)首先应继续强化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 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2) GT两项同时升高者占10.87%(1 0,92)、肝回声异常者 占38.04%(35/92)、脾脏肿大者占14.13%(13/92),其 医院应做好医务人员的定期体格检查,对未感染 HBV的医务人员应组织和引导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并 肝功能、B超明显高于注射乙肝疫苗组,两组比较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两者的临床意义是不同 定期检查及时补打加强针。(3)医院应制定和完善各 项操作制度与规范,促使医务人员加强无菌操作观 念,严格认真执行各项消毒和隔离防护制度,精确熟 练掌握各项无菌操作技术。这样,从多方面阻断医患 问HBV的感染传播, ̄Ygt,-医务人员HBV感染。(4)制定 的:(1)注射乙肝疫苗组的医务人员防预意识比较强, 主动注射了乙肝疫苗,因接种有效而产生了抗HBs阳 性,他们无肝炎背景,因此肝功能、B超检查基本正常, 属于主动免疫。(2)被动感染HBV组的医务人员均有 HBV既往感染史,但因自然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抗 HBs阳性提示病情趋向好转,处于乙肝恢复期,属于被 《乙肝病毒意外感染应急处理预案》使医务人员在意 外感染HBV时能有所依据,正确及时地进行应急处理。 参考文献 [1]庄辉.加强医务人员的乙型肝炎免疫预防[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6,27(8):645—646. 动免疫。但从本组病例来看,还有相当比例的医务人 员肝功能、B超检查尚未恢复正常,还待重视。其具体 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美国的一项血清学调查表明,医务人员HBV感 染率较普通人群高10倍,其感染HBV的危险性主要 [2]Mast EE,Margolis HS,Fiore AE,et a1.A comprehensive immunization strategy to eliminate trasmiss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J].MMWR,2005。54 RR一16:1—3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