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导读设计
《骆驼祥子》导读设计
作者:阳 超
来源:《语文建设》2009年第03期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八年级下册,附录一:名著引读(四)中的《骆驼祥子》。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骆驼祥子》作者概况、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探究阅读、研究阅读原著,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与技巧,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3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感受祥子的辛酸人生,了解旧中国的黑暗及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压迫,理解作者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
三、整体构思
通过课内教师引读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意识和兴趣,对学生进行名著阅读的方法与技巧指导,让学生课外进行分组阅读、撰写阅读笔记、开展课题研究,并利用校园网建立交流平台,进行交流阅读心得、展示阅读成果等活动,使学生获取丰富的知识,完成《骆驼祥子》一书的阅读。
四、方案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第一阶段:课内导读,激发兴趣(拟用多媒体上一个课时) 1 由车夫的话题导入,介绍《骆驼祥子》一书的相关知识。
(1)导入话题: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这样一个特殊人群——人力车夫,他们拉着客人飞快地跑在城市的各个街道上,挣取微不足道的生活费,有时甚至还要遭受白眼与羞辱。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你是怎样看的,请谈谈你的认识。 (2)作者生平(略)。 (3)写作背景及主要内容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创作于1936年。作者曾受英国作家狄更斯影响,创作过《老张的哲学》《赵子日》等带有狄更斯式写作技巧的作品,也写过一些幽默嬉笑的作品,如《猫城记》,但1930年从英国回来后,面对满目疮痍的祖国,作品的格调开始变得沉重起来,《骆驼祥子》就是他那个时期的作品。
祥子原本是个正直、善良、勤劳的人,他一心一意地靠劳动挣钱,人生的最大愿望就是买车,往远处想就是开车厂,娶个清白的好姑娘,过上好日子。这个愿望并不高,可是处在那样黑暗的社会中,一个卑微的车夫买车的希望也成了奢望。他一次又一次为希望而奋斗,又一次又一次陷入失望,最终连生活的希望也破灭了。整部小说以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为情节发展的中心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苦难生活,艺术地概括了祥子从充满希望到挣扎苦斗,直到精神崩溃,走向堕落的悲惨一生,愤怒地揭露和声讨了把祥子逼进堕落深渊的黑暗社会。小说还有力地说明了在旧社会仅凭个人奋斗发家,只不过是一种幻想,反映了20年代末30年代初旧中国个体劳动者的悲惨命运。 (4)介绍《骆驼祥子》的影响与地位
①《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也是他“作职业写家来的第一炮”。老舍对这部作品非常满意,比为“谭叫天唱《定军山》”。在1936年连载于《宇宙风》,1939年第一次出版。在以后的六十多年时间里,已经由多家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几十版。从20世纪40年代起,《骆驼祥子》被译成英、日、法、德、俄等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发行,受到读者的喜爱,享有较高的国际声誉。
②《骆驼祥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位置。五四以后的新文学,多以描写知识分子与农民生活见长,而很少有描写城市贫民的作品。老舍的出现,则打破了这种局面,他以一批城市贫民生活题材的作品,特别是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拓展了新文学的表现范围,为新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特殊的贡献,老舍也因为《骆驼祥子》而确立了都市平民文学第一家的地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③《骆驼祥子》不只是作家本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它很有代表性地表现出老舍为提高反映城市贫民生活作品的水平所取得的成就和所作出的贡献,也很有代表性地反映出他的创作中曾经相当长期地存在着的弱点对于这些成就和贡献的限制。(樊骏《论(骆驼祥子)的现实主义》,《文学评论》1979年第1期)
④《骆驼祥子》就是写城市贫民悲剧命运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在老舍全部创作中是一座高峰。通常认为这部小说的成功在于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揭示了一个破产了的农民如何市民化,又如何被社会抛入流氓无产者行列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精神毁灭的悲剧。(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 阅读技巧、方法介绍 (1)介绍名著阅读方法
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掌握一些阅读方法很重要,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①读书之前先翻翻前言、后记和目录,对书的背景、作者和大致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 ②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精彩部分和难点则需要像课文那样精读。二者结合,收获更佳。
③做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是治学科研的基本功,它形式多样,需要根据阅读的目的、要求,个人的知识能力和习惯来选择。我们常用的做笔记的方式有:
列提纲,做批注——对阅读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列出作品的提纲,在阅读过程中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画标记,作注释,写批语。
做摘抄,写札记——根据需要将有关的语句、段落及原文摘抄下来,以备学习研究之需;读过以后,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制卡片,画图表——制作读书卡片,根据需要画课文流程或任务关系的图表。
④小说阅读方法:首先要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内容情节等;其次要把握人物形象,应抓住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行为、心理活动等,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性格形成原因;还要品味精彩的语言,了解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⑤课题研究性阅读。在阅读全书的基础上,就阅读过程中自己感兴趣或存在疑问的地方进行研究,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写出分析性、研究性的文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根据个人情况,以上几种类型可重点选择一两种,也可以多种并用。 (2)《骆驼祥子》阅读点拨
①《骆驼祥子》以祥子买车又卖车的三起三落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结构简单而缜密,情节安排错落有致、丝丝入扣。通过描写正直好强的青年车夫祥子由希望、受挫、挣扎到绝望,最终堕落成城市垃圾的悲惨遭遇,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批判了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
②《骆驼祥子》的语言独具特色。作者运用经过加工和提炼的北京口语,传神地刻画出北平下层社会人民的言谈举止。作者还用朴实自然的笔触描写了北平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市井气息。
③悲剧色彩是《骆驼祥子》的一大特色。小说中不仅祥子,就是专横跋扈的刘四爷、骄奢泼辣的虎妞、善良坚强的小福子、孤苦的小马祖孙等,都在逐渐走向绝望的境地。这一个个人物的悲剧,构成一个社会性的大悲剧。
④作品的另一特点是对人物心理的细腻深入的刻画。祥子沉默寡言,作者用了大幅的心理描写展示他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变化过程。作者凭着对北平下层社会的了解和对小人物的熟悉,运用纯朴的语言,把下层社会民众的心理刻画得生动形象,十分逼真。 (二)第二阶段:课外阅读,交流提高(拟用5周组织学生自主阅读) 1 前期工作准备 (1)组建阅读兴趣小组
全班分成六个阅读小组,自由组合,每小组十人左右。分组时应注意按个性差异、男女生比例合理搭配成员,并设立正副组长各一人,教师进行协调。 (2)建立网络交流平台
依托校园网建立“专题博客——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设立以下栏目:原著风采、点击作者、相关资料、人物探讨、语言品析、主题探究、成果展示。原著风采、点击作者、相关资料栏目由教师上传材料,其他栏目由各组组长负责组织上传材料。 (3)制定阅读计划
《骆驼祥子》共24章,每周阅读5章,大约5周完成。每周每位学生做5份读书笔记,并利用双休日在家或课余时间到学校电脑室上网,在专题博客中,就任意一栏目下的话题发表至少两次有价值的帖子,可以自己发起话题,也可以是回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自主阅读交流
(1)学生在课外按计划自主阅读《骆驼祥子》,每周阅读5章,每章做一份名著阅读卡 (2)组织课堂交流。每周安排一节阅读交流课。前半节课由组长组织各组同学交流名著阅读卡,每组评选出10份优秀名著阅读卡,并组织同学对优美的词语、句子、段落进行赏析,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完成“阅读交流情况表”。后半节由科代表组织各组推荐的代表把本组交流的结论与体会放到班级交流,课后教师收集各组“阅读交流情况表”进行点评。
(3)组织网络交流。各组组长在课堂交流结束后,把小组的交流结论上传到“专题博客——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的相应栏目中,学生在网上回帖交流,教师适时在线点评,引导学生从自我愿望出发,自由表达和交流。 3 学生课题研究
(1)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题研究,每个小组的研究课题可由学生根据在阅读过程中思考的问题自拟,也可由教师提供一些参考的题目。
(2)参考课题:《祥子的悲剧成因》《从(骆驼祥子)看老舍的平民意识》《试论虎妞的病态人格》《也说老舍的京味语言》《从祥子透视人力车夫的生活》《我看祥子的个人奋斗》等。 (3)研究资料来源:图书馆、网上查阅、班级专题博客。 (三)第三阶段:总结评价,成果展示(拟用一个课时)
1 科代表协同各组组长根据专题博客中留言人次多少评选出“十佳帖子”,根据留言次数、留言质量评选出“十佳小评论家”,组长统计个人获优秀“名著阅读卡”份数。(课前完成) 2 组长向全班汇报课题研究成果,并形成书面报告。
3 分组对整个阅读活动进行评价,并完成“学生名著阅读活动评价表”(见下表),根据得分情况评选出十位“阅读之星”。
4 教师总结本次阅读活动的情况,并为获得“阅读之星”的学生颁发奖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