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来源:华拓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湖南林业科技2007年第34卷第6期 毫曩撰讨 浅谈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吴跃锋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摘要:根据多年从事实验室检测工作的实践经验。就如何提高实验室检测质量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实验室;质量控制:检测 中图分类号:T一0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3—5710(2007)06—0080—03 测量数据的准确可靠是实验室管理者追求的目 据的准确性,同时影响到产品质量的评判。要保证 标,也是实验室及其数据是否被社会承认、认可和使 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仪器设备管理至关重 用的基础。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为了保障贸 要。 易的高效率进行,“一次检测,全球互认”巳成为全 (1)对国家明确规定的强制性计量检定的试验 球工商界共同的呼吁。实验室要满足社会对检验数 仪器设备,必须按照规定的检定周期/校准间隔进行 据的质量要求,必须要“苦练内功”,建立和完善实 检定/校准;对于新购置的设备,在其使用前应检定/ 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校准;对于无检定规程或无法检定的设备,须依据自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是质量控制。所谓 行编制的《设备校准实施细则》进行校准,并做好校 质量控制,广义上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 准记录。 技术活动,而对实验室来说,其质量控制就是对影响 (2)设备检定/校准后,根据检定/校准结果进 检验质量的各环节、各因素制定计划和程序,并在其 行标识,采用“合格”、“准用”、“不合格”三种标志。 实施过程中进行连续评价和验证,对发现的问题和 不合格情况及时处理并采取纠正措施。笔者根据多 3 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年从事实验室检测工作的实践,就如何提高实验室 (1)设备应该在规定的环境下保管。对于电子 检测质量,进行了初步的总结。 设备要在规定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环境保管,并定 l 实验标准规程的控制 期通电检查。 (2)所有设备均应正常维护,发现检验、测量和 标准规程是检测、判定的依据。ISO/IEC17025 实验设备偏离标准状态时,应评定已检测、试验结果 :1999在标准和规范方面要求十分严格,要求检测/ 的有效性,并对数据进行重新评估。 校准实验室在其申报的检测项目方面有齐全有效的 (3)设备在搬运过程中应做好防震、防损坏措 相应标准。并且在实验室管理中要了解检测项目所 施,确保设备的准确度和适用性。 需配备标准的内容,动态跟踪相应标准的更新,避免 使用巳经淘汰的无效版本标准。并按标准规程的新 4 人员素质要求 要求,做好仪器设备改造、配置等基础工作。由于有 实验室应配备足够数量的人员,这些人员应接 的产品类别存在多种产品标准或多个检验方法标 受过与其所承担任务相适应的教育和培训,并有相 准,因此科学合理地采用标准就需要事先研究确定。 应的技术知识和经历。JJG1021—1990《产品质量检 2仪器设备与计量器具的控制 验机构计量认证技术考核规范》规定,单位技术负 责人和质量负责人应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检测人 仪器设备及各种计量器具是检测工作中最基本 员必须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同一检测工作至少应 的工具,它的完好程度和准确度将直接影响检测数 两人参加。对试验人员进行适时培训,使知识和技 收稿日期:2007—03—26 能不断更新。 修订日期:2007—05—21 (1)岗前培训。对新分配、新调入及转岗人员,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专题援讨·81. 应组织上岗培训,培训内容为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 体系文件,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及相关技术 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应符合有关的技术要 求。 规范、实验室规章制度等。 (2)岗位培训。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运行需要, 所有技术人员的知识应更新,技术、技能均应不断提 高,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检测动态,定期组织技术交流 会、座谈会及标准和规程应用研讨会,互传互授相关 知识和技术。 5样品质量控制 5.1样品的抽取 样品是实验室检测工作的对象,抽样也是检测 工作过程的首要环节。抽取的样品应做到真实、完 整、具有代表性。 (1)规定具体的方案。按照抽取的样品类别, 分别编制各类样品的随机抽样方案。在技术标准中 抽样方案已有具体规定的,则按照标准中规定执行; 技术标准没有规定抽样方案的,则应针对抽取样品 的具体情况,参照国家有关的抽样检验标准研究确 定可操作的具体抽样方案,纳入检验规程或作业指 导文件。 (2)认真做好抽样工作记录。抽样记录是检测 工作的原始凭证之一,也是检测和溯源的依据。抽 样人员应认真执行规定的抽样方案和随机抽样方 法。封样应做到牢固、有效,并如实记载样品抽取的 情况:样品情况、抽样方案、封样情况、抽样和被抽样 双方人员签名等,按照抽样记录单的内容,认真填 写,做到完整、真实、准确。 5.2样品管理 实验室应对样品的接收、保管、领用、传递、处理 等过程进行严格管理,以确保样品不污染、不损坏、 不变质,保持完好的原始状态。 (1)样品接收。应有人负责样品接收检查、登 记和管理工作。接收时要检查样品是否符合抽样记 录单上的记载,如样品的品种、规格型号、数量、包 装,封样状况和样品是否完好等。接收人员应记录 检查情况并签字。 (2)样品保管应分类存放,账物相符。为防止 混淆误用,样品应附有标识。标识可分为“待检”、 “在检”、“已检”等。 (3)复验用的备用样品,应妥善保存并做好标 识和记录。 (4)样品存放场所应保持清洁,摆放整齐有序, (5)样品应规定保存期限,以及保存期满后的 处理程序。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污染环境的样 品的处理,应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 (6)样品的领用和退回,应办理交接手续,做好 清点核实工作,交接人员应在记录上签字。 6环境条件控制 (1)实验室检测区域能源、采光、采暖、通风等 保证有利于工作质量。 (2)实验室的工作环境条件应确保测试结果的 有效性和测量的准确性,对材料的检测标准中,检测 环境有明确的规定(如:温度、湿度等)必须遵守。 (3)实验室要有环境监控设备对环境条件进行 监控和记录。 7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 7.1检测的准备 (1)检测之前,应检查样品或试样(件)的技术 状态是否完好; (2)检测用仪器设备的功能和准确度是否符合 要求;使用状态是否符合检定和校准状态; (3)环境技术条件是否满足检测的技术要求。 (4)样品、仪器设备及环境状态的检查结果应 如实记录。 7.2检测操作和记录 (1)检测人员按照规定的检测程序和检验规程 进行检测操作,确保试验的速度符合标准要求。 (2)做好检测原始记录。当检测由一人读数一 人记录时,记录人员要复念一遍所记的数字,以避免 数字传递时发生差错。 (3)在检测中,出现靠近合格界限的边缘数据 时,须进行必要的重复检测,以验证检测的准确性。 (4)检测结束,应对仪器设备的技术状态和环 境技术条件进行检查,看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如出 现异常,应查明原因,并对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进行验 证。 7.3异常情况的处理 (1)检测数据发生散布异常时,应查清原因,纠 正后,方可继续检测。 (2)因外界干扰(如停电、停水等)影响检测结 果时,检测人员应中止检测、待排除干扰后,重新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82· 吴跃锋:浅谈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测,原检测数据失效,并记录干扰情况。 (3)因仪器设备出现故障而中断检测时,原检 更改数据,并加盖本人章。实验室负责人应定期检 查原始记录填写和保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测数据失效。故障排除后,经校准合格,方可重新检 测。 检测数据、计算结果的有效位数,应与相应标 准、规程规定的精度相适应,并按GB170—87《数值 修约规则》中的规定进行数值取舍。 (4)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样品或试样(件)损 坏、变质、污染,无法得出正确的检测数据时检测失 效,应改用备用样品或者重新抽取样品重新进行检 测。以后者的检测数据为准,不得将前后二者的检 测数据拼凑在一起。 9 试验误差的控制 实验工作中应通过重复实验、比对试验、能力验 证等方法来抵消实验误差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提高 7.4使用计算机检测的控制 检测质量。 使用计算机采集、处理、运算、记录、报告、贮存 (1)重复性是由同一个实验室在基本相同的情 检测数据时,应进行必要的质量控制,以保证检测数 况下,用同一样品试验所得试验结果的误差。 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2)实验室内的比对试验是实验室的不同人 (1)计算机的操作应实行专人负责制,未经批 员,使用相同的仪器设备,用同一样品试验所得结果 准不得交叉使用。 的比较。实验室内的比对试验具有易操作,且利于 (2)计算机软盘应建账,专人负责,妥善管理。 提高试验人员的检测能力。 禁止非授权人接触,以防止对检测数据的人为修改。 (3)通过实验室间的比对试验可以消除实验室 (3)首次使用计算机检测和数据处理,应验证 的系统误差,这一误差是重复试验、实验室内比对试 计算机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可能时通过人工计算等 验无法消除的。通过此比对,找出发生偏差的原因, 其它方法进行比对。 及时纠正与改进因操作、温度环境条件及设备因素 (4)计算机发生故障时,应及时查明原因,采取 等引起的各种偏差。 措施予以排除,并在检测记录中注明。 (4)要真正使实验室的检测能力上一个台阶, (5)计算机打印的原始记录应有检测人员签 实验室的内部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在通过比对改进 字。对多页原始记录应加盖骑缝章保存,以防止随 之后,还须参加认证认可机构或上级主管部门下达 意更改储存的数据,便于区别原始数据和二次调出 的能力验证试验。只有通过能力验证,才能了解自 的数据是否一致。 己在该检测项目中的真实水平,发现问题,采取措 8原始记录及数据处理 施,及早纠正和整改。  。原始记录是抽样、检测过程和结果的纪实,是评 1O 结束语 定检测项目质量的原始依据,检测人员必须客观、如 要搞好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除做好上述几 实、规范、准确及时记录。填写时要用钢笔或圆珠 点工作之外,还要积极参加实验室认证工作,并定期 笔,不准用铅笔。所有项目都应填写完整,有测试人 进行自我评价。总之,作为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和技 和校核人签字或盖章。原始记录不得随意涂改、删 术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提高质量控制意识,建立完 减或用纸剪贴。确需更改,必须由检测人员本人更 整的质量保证体系,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实验室的工 正,在改动数据上划上一横杠,然后在横杠上方填写 作质量,使检验结果更加科学、准确和可靠。 (上接第75页) 题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4):131 江县为例[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4。23(2):158—163. 135. [24]宗臻铃,欧名豪,董元华,等.长江上游地区生态重建的经济补 [26]樊新刚,米文宝,杨美玲.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补偿 偿机制探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10(1):22—27. 机制探讨[J].水土保持研究,2005,12(2):174—177. [25]周大杰,董文娟,孙丽英,等.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生态补偿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