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喷射混凝土作业安全交底

来源:华拓网
喷射混凝土作业安全交底记录

单位:中铁二局贵南高铁项目经理部二分部 年 月 日 工程名称 交底人 新建贵阳至南宁铁路广西段 交底类别 参加人数 工序安全交底 见末尾签到表 安全交底内容: 一、主要危险源及危害因素 喷射混凝土作业主要的风险源有坍塌、物体打击、触电、高坠、机械伤害、中毒等。 1.松动围岩未及时清除,找顶(排除洞顶危石)不彻底。 2.违章用电,工作面光照不良。 3.发生输料管路堵塞或爆裂时,正常的“停止投料→停止送水→停止供风”的顺序被颠倒。 4.采用人工喷射混凝土时,作业人员未佩戴好防尘口罩和防护眼镜。 5.喷射混凝土时,喷嘴前站人。 6.搅拌机里有硬化混凝土时,用手去掏。 二、安全注意事项 1.喷射混凝土作业人员应佩戴防尘口罩、防护眼镜等防护用具,并避免直接接触液体速凝剂,不慎接触后立即用清水清洗。 2.非施工人员不得进入正在进行喷射混凝土的作业区,施工中喷嘴前严禁站人。 3.喷射混凝土作业中如发生输料管堵塞或爆裂时,必须依次停止投料、送水和供风(这一次序不得颠倒)。 4.喷射混凝土施工中应经常检查输料管、接头的使用情况,当有磨损、击穿或松脱时及时处理。 5.在有水地段喷射混凝土前应对渗漏水进行处理,将分散的渗水集中引出,严禁采用防水布或 铁皮等遮盖材料大面积引水,造成喷射混凝土与岩面分离、坍塌。喷射混凝土中采用特殊添加材料在有水地段直接作业时,应先经技术人员进行试验并确认满足要求后方可推广使用。 6.松动围岩及时清除,找顶(排除洞顶危石)要彻底。 7.防止混凝土喷射过厚,剥离落下伤人。 8.采用机械喷嘴时,及时平整、硬化路面,及时清除路障。 9.采用人工喷射混凝土时,台架应固定牢固,作业人员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穿好防滑鞋。 10.搅拌机里有硬化混凝土时,严禁用手去掏,防止发生意外。 11..喷射混凝土作业前必须要先对围岩、钢架情况进行初步判断,看是否能自稳,是否有坍塌或者掉块的迹象。 12.喷射混凝土作业前对超前探孔进行检查,察看是否有刺激性气体逸出,使用气体检测仪对掌子面气体进行检测;察看超前探孔是否有水流流出;察看超前探孔处是否有流水或者其他怪异的声响等。 13.作业前应该对作业面设置足够的照明,保证通风机正常运转。 14.喷射混凝土作业前应对作业平台稳固性进行检查,是否出现结构断裂、焊接处脱落等情况。 15.作业人员应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穿好防滑鞋,严禁酒后作业。 16.当作业平台达到2米以上的高度时,必须对临边防护进行设置并每次作业前进行检查。 17.施工现场各种安全防护设施、安全标志等,未经领导及安全员批准严禁随意拆除和挪用。 18.严禁使用非绝缘电线,出现破皮或者裸露的电线路必须立即处理,严禁违章用电。 三、防范惯性事故案例 1.“2012.07.29”厦漳高速公路雷公山隧道坍塌事故 直接原因:雷公山隧道右洞坍塌地段为F3断裂,存在低倾角节理,围岩为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岩体破碎,结构松散,无自稳能力,因施工时受降雨影响,导致地下水骤增,经由隧道拱顶断层破碎带形成的导水通道排泄,引发拱部塌方,导致事故发生。 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对雨后该地段引发坍塌的可能性及严重性认识不足。二是项目部在地质素描、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工作疏于管理。三是遇地质频繁变化、施工方法转换地段的现场作业,没有紧密结合围岩节理发育、含水等综合变化情况采取有效施工措施。四是项目部技术.安全管控不到位,施工对地质情况认识不足,未采取更有效的控制措施。 应采取的技术管理及措施: (1)严格按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做好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和掌子面地质素描、监控量测。 (2)坚持“短进尺.弱爆破.管超前.强支护.勤量测.严注浆”的18字方针。 (3)地质情况变化时应通知有关人员,进行相应变更和制定围岩加强支护措施,不得擅自施工。 2.“2016.07.7”南通市华强城三期工程触电事故 直接原因:因临时电缆有两处绝缘层破损,电缆在水中漏电,导致事故发生。 间接原因:一是总承包单位对专业分包单位的安全管理不到位,用电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不够,安全意识不强,未落实施工现场用电安全岗位责任。二是项目部、分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漏电保护器检测不到位。三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违章操作,电缆用2根钢管支撑架空易倒伏,电缆架空前未进行断电。四是分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用电设施的日常维护.巡查不到位。 应采取的技术管理及措施: (1)施工现场临时供用电工程施工.修改调整完毕后,必须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特别是漏电保护器等到关键装置。 (2)电工巡视.维修工作期间,必须正确佩带和使用防护用品;隐患整改排除时必须2人及以上人员进行操作,做好监护工作。 (3)必须建立安全用电岗位责任制,施工现场电工必须持特殊工种有效证件,严禁无证违章操作。 (4)在易燃.易爆区域和潮湿环境中进行设备检修时必须断开电源,并挂设警示牌,严禁带电作业。 (5)自备发电机组电源必须与其他电源相互闭锁,严禁并列运行。 3.“2010.01.16”南广铁路NGZQ-8标白云隧道透水突泥事故 直接原因:白云隧道透水突泥点位于近距离平行组合逆断层上,两条逆断层相互挤压推动,对岩层形成强烈挤压剪切;断层间存在强度极低的角砾和粘性土混合物,施工中扰动后,引起掌子面坍塌形成一个2m×3m的溃口,引发透水突泥,导致事故发生。 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对砂岩、页岩、炭质页岩岩层内缓倾角组合断裂构造特征及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缺乏风险预测,技术安全应对措施不足。二是地质超前预报工作不到位,未及时探明前方地质情况。 应采取的技术管理及措施: (1)对设计有断层或突泥风险的高风险地段,必须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并采用超前探孔和加深炮孔探明地质情况,对断层破碎带及时进行注浆加固。 (2)严格按方案进行监控量测,及时分析并反馈量测数据。出现预警信号时,应先撒人再处置。 (3)隧道高风险开挖地段,初期支护未封闭成环段,除开挖工序外,其他工序作业人员总数不得超过9人,并应有带班人员跟班作业。 (4)制定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培训并进行演练。 4.“2015.05.04”宁波市轨道交通天童庄车辆段工程2标文体中心工地高处坠落事故 直接原因:高处作业人员没有正确使用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用品,踩踏在没有稳固的层面板上,将层面板踩翻,导致事故发生。 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对专业分包单位的管理存在漏洞。二是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差。三是现场管控存在缺失,对隐患的检查排查不到位。 应采取的技术管理及措施: (1)高处作业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带、安全帽等劳动防护用品。 (2)高处作业层面板必须满铺并固定牢固。 (3)总包单位应加强对专业分包单位的有效管理。 (4)专业分包施工单位必须按规定配备安全质量专职人员,正确履行安全质量监管职责,包括对专业分包单位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日常监督检查及管理痕迹留存等。 5.“2016.07.19”哈尔滨马家沟综合管线(排污)整治工程4 #竖井中毒事故 直接原因:4 #竖井中存在有害气体,作业人员进入竖井下部时吸入有害气体而中毒,诱发事故;后续下竖井作业人员未采取有效措施盲目进行施救,导致相继吸入有害气体中毒而坠入水中,导致事故发生。 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安全监管责任不到位,发现污水倒流回竖井后,未对竖井存在有毒有害气体危险因素予以识别和处置。二是没有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通风设备.气体检测设备.安全绳.防毒面具等应急物资缺失,对4#竖井存在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隐患失察。三是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差,对竖井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认知不足,发生事故后盲目实施救援。四是现场安全防护不到位,作业人员所在的二层平台处无防护,导致人员晕倒后掉入井下。五是项目部下发的安全技术交底不完善,缺少针对有限空间作业可能发生的风险安全保障措施及相关要求。六是项目部对劳务分包队伍作业监管不到位,造成分包队伍违章作业行为没有得到及时制止。 应采取的技术管理及措施: (1)项目部应进行危险源识别和隐患排查,编制专项方案和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交底须交底到具体作业人员,施工过程中加强技术交底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2)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基本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增强自救互救能力;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并考核合格上岗作业。 (3)作业中,必须严格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程,作业现场必须有带班负责人、监护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未经检测合格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4)对随时可能产生有害气体或进行内防腐处理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加强通风检测,出现其他情况异常,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撤离作业人员。每隔30分钟必须进行空气质量检测分析。有限空间作业因故暂停,必须在复工前再次进行通风、检测确认安全。 (5)按规定配备安全防护用品和应急救援物资设备。 (6)开展应急演练,避免险情发生后盲目施救造成事故扩大。 接受交底人员签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