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史》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史》是高等教育出版社《计算机网络》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中的第一节。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了解计算机网络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成为当代社会成员在网络化、数字化世界生存的基本条件。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怎么发展到现今的是学生从本节课学到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
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只是理论学习能力有所欠缺,但动手能力强,在学习本节较为偏理论的内容时可能会出现学习情趣不高的情况,所以在这节课中,要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学习。
三、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举例说明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能叙述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发展历史阶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感受到计算机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及处理思路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的历史阶段
五、教学环境(资源)
图片
六、教学思路(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本节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教法”以讲解法,演示法为主,“学法”以观察法、讨论法为主,并以适当的学生自由讨论为辅助。
2.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总体思路:介绍新教材 讲解计算机网络定义 讲述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小结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现在我们开始上课。非常高兴这学期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计算机网络》这本书,请同学们打开书的目录,看看,第一章是计算机网络概述,第二章是数据通信基础,第三章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一直到第八章网络新技术简介,最后一章是网络建设实例,从目录可以看书这本书是偏理论的,希望大家在课后多花些功夫做好预习复习,上课的时候注意听讲,我们一起来学好它。
说到计算机网络,它在我们生活中真是随处可见。比如说我们可以在不同地点的ATM机上取钱,我们可以在家里通过电脑和远方的朋友视频等等。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它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成为我们在网络化、数字化世界生存的基本条件。我们这节课就开始系统的学习计算机网络。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到第一页,这节课我们学习书的第一章第一节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二)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在信息化社会中,计算机已经从单一使用发展到群集使用,比如我们在实验室不单单使用电脑处理文件,还要用用FTP传输文件。是的,越来越多的领域需要计算机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联合起来进行群集工作。从而促进了计算机和通信这两种技术的紧密结合,形成了计算机网络这门学科。
请同学们回顾我们实验室的网络,并根据我在黑板上画的这张图,想一想我们实验室的网络是由哪些设备组成的呢?同学们思考一下,呆会我请同学们起来回答。
1.举例:比如我们的实验室有很多台计算机、网线、集线器、路由器、打印机等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从实验室的网络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2.定义:所谓计算机网络,就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和通信协议及网络管理软件的管理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的系统。
3.在这里面呢,有四个要点:(1)计算机网络包含+65两台以上的地理位置不同具有自主功能的计算机。
(2)网络中各结点的连接需要一条通道,即由传输介质实现物理互联。
(3)网络中各结点之间互相通信或交换信息,需要有某些约定和规则,这些约定和规则的集合就是协议,其功能是实现各结点的逻辑互联。
(4)计算机网络是以实现数据通信和网络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共享为目的。
4.从物理结构上看,计算机网络可看做在各方都认可的通信协议控制下,由若干拥有独立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终端设备、数据传输和通信控制处理机等组成的集合。
从应用和资源上看,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的资源,以能够相互共享的方式连接起来,以便相互间共享资源、传输信息。
也就是说,计算机网络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计算机通过有线的或无线的通信链路连接起来,不仅能使网络中的各个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而且还能通过服务器节点为网络中心其他节点提供共享资源服务。网络资源包括硬件资源(例如大容量磁盘、光盘阵列、打印机等),软件资源(例如工具软件、应用软件等)和数据资源(例如数据文件和数据库等)
(三)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同学们,在学习初中信息技术课后,我们都知道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叫埃尼阿克,它体积庞大。是的,埃尼阿克,占地面积170平方米,重达三十吨,有三十个操作台。
鉴于这个基础,就可想而知,网络不会像现在这样使用方便、分布广泛。那最初时候网络是什么样子的呢?它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现在这种地步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终端网络又称为分时多用户联机系统 在计算机发展的早期阶段,计算机所采用的操作系统多为分时系统。分时系统将主机时间分成片,给用户分配一定的时间片,由于时间片很短,会使用户产生错觉,以为主机完全为他所用。
远程终端计算机系统是在分时计算机系统基础上,通过modem(调制解调器)和PSTN(公用电话网)向地理上分散的许多远程终端用户提供共享资源服务的系统。这是计算机与通信系统结合的最初阶段,远程终端客户似乎已经感觉到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味道。
特点:主机连接量大、负荷较重;在地理位置上是分散的终端、花费的费用高。以主机为中心的星形网、终端——计算机
举例:目前我国金融系统等领域广泛使用的多用户终端系统就属于计算机终端网络。 2.计算机--计算机网络阶段(分组交换网)
在远程终端计算机系统基础上,人们开始把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过PSTN等已有的通信系统互联起来,为了使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连接可靠,建立了分层通信体系和相应的网络通信协议,于是诞生了以资源共享为目的的计算机网络,由于网络中计算机之间具有数据交换的能力,提供了更大范围内的计算机之间协同工作,实现分布处理甚至并行处理的能力,联网用户之间直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能力也大大增强
特点:采用分组交换技术、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主机和终端构成了用户资源子网。 举例: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成功地开发了ARPA网络(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 Network),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资源共享为主要目的的计算机网络。它标志着计算机网络的兴起。这个计算机互联的网络系统是一种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技术使计算机网络在概念、结构和网络设计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后来的计算机网络要下了基础。
3.以“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 采用层次模型,共分七层
20世纪80上代初,随着微机应用的推广,微机联网的需求也随之增大,各种基于微机互联的局域网纷纷出台。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涉及许多复杂的技术问题。为实现计算机通信,计算机网络采用的是分层解决网络技术问题的方法。但是,由于存在不同的分层网络系统体系结构,它们产品之间很难实现互联。为此,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4年正式公布了一个网络体系结构模型作为国际标准,称为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它使得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实现了标准化。
4.B-ISDN(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进入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建立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基础上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迅猛的发展。特别是1993年美国宣布建立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后,全世界许多国家纷纷制定和建立本国的NII,从而极大的推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网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Internet已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最大的知识宝库。 该阶段网络具有高速性、交互性和综合性。 特点:能实现多种信息的传输
举例:发邮件、下载图片、文本、声音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史有了更清楚的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同学们课后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预习下一节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本节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