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忆江南》评课稿

来源:华拓网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诗”——江南好!

——评钱丽霞老师《忆江南》

《忆江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词的教学,是第十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首词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

今天,听了钱丽霞老师执教的《忆江南》,她在教学本首词时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了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着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喜欢上词。我觉得这堂课的最成功之处在与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在反复的品味、朗读中读出了个性,渗透了古诗词教学“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诗”的共性规律。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远观白居易,初识词牌名

一开始,老师以生动形象的江南春景图,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从而引出了课题——江南,由学生的感官转入了理性思维,让学生真正地感切到江南的美,给后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打好了铺垫。接着在老师的配乐朗读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整首词与作者。再由学生提问而引出词的文体知识及基本特点,由浅入深地一步步感知词的不同之处,激起学习的兴趣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和探求欲。

二、入意境入情,未成曲调先有情

老师在开始创设情境时就以优美的江南春景图、教师声情并茂的导言和诗词文化背景的介绍,将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对家乡的赞美之中,进而有一种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心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教学效果。

二、品味读词情,感受款款江南情

古诗词的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几十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因此古诗词教学要注重品词品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语言的感悟是“读”出来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读”出来的。在本节课中,老师着重通过诗词音律美、画面美、意境美的特点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培养语感,感悟到语言的精妙之处,语言的表达效果,语言的感情色彩。如:一个“好”字就能品读出豪迈洒脱,读出江南的柔美,读出对江南款款情意……

三、想象读悟情,传达文字为画面

诗重感情,诗重想象,古诗词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读中展现画面,在读中想象意境。如:围绕“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江南的美景,对江南美景的赞叹溢于言表。再如,在品“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时,在音乐的熏陶中通过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还想起哪些歌颂江南的诗词?”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把仿佛看到的、听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诵读传达出来,从而化语言文字的符号为“朝霞与江花争艳,江水共长天一色”的诗词意境。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四、拓展读升情,萌生品读诗词意

为了进一步感受白居易创作时对江南的无限怀念和赞叹,老师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美景的眷念升华为对江南故人的深沉思念,情景交融,寄情于景。通过另两首《忆江南》诗词的赏读将学生情感推入意境高潮,意犹未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自发品读诗词的意愿。

本堂课如行云流水,柔中又不失大气,在品读中升华情感,美中不足之处个人认为在于课堂内容太紧凑,一步步牵引着学生按照预设的问题去回答,学生缺少自主品读探究、抒发自己感悟的空间。特别是在学习标点符号的添加时,学生自主创新“反问和感叹连用”就已折射出学生对诗词感情的感悟,老师在教学时应当给于大力地肯定,甚至可以创新教材改标点,标点本来也是后人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所添加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