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猫》设计教案

来源:华拓网


17 猫

知识目标 教 学 能力目标 目 标 情感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把握文章主题,培养善待动物、爱护生命的观念。 品读作者运用对比和细节描写的写作手法 理解课文细节描写和对比的手法。品味作者养猫的乐趣和痛惜之情。 掌握重点词语,理清文章线索。 第一课时

学习 目标 1.抓住细节描写,把握三只猫的不同性情及特点。 2.体会伏笔写法以及作者的剪裁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先点几名学生谈谈自己最喜爱的宠物,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然后老师相机点拨:早在几十年前,郑振铎先生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今天,让我们随他一起去感受生活的情趣吧! 二、教学新课 【教学备注】 ‖教学提示‖ 通过此环节,学生可对文本内容有整体性的感知,对新知识有初步的理解,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就可以学会,从而提高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明确: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2.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第一只猫 来历 隔壁要来的 第二只猫 舅舅送的 黄色 更活泼,更有趣 喜欢 丢失 愤恨、诅骂,怅然 第三只猫 蜷伏在家门口 花白,忧郁、懒惰 不好看,很瘦,毛烧脱 不大喜欢它,若有若无,不注意 死亡 难过,良心受伤 外形 花白 性情 很活泼 家人对它的态度 喜欢 死亡 结局 小猫对我家的影响 难过、酸辛 3.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 明确:第三只猫。这只猫最终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它让我明白自己冤屈了

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它的亡失让我刻骨铭心。 ‖教学提示‖ 此问题的设计,1.家里的人喜欢第一只猫,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就是要使教学过程由 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传统的教师传授知识来回的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变为学生自己发现信光阴\"\"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息、捕捉信息、研究2.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问题、增长知识的过 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程。让学生在这一过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 程中全面把握文本中各类形象的言行和悲3.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剧发生的原因,以期 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好几块”“忧培养学生发现、探究、郁”“懒惰”。 解决问题的能力,达4.“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 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到学生自由讨论,发么? 表自己独到的见解的“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目的。 着。” 是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根据是:“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5.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明确: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目标导学三:主旨探究,拓展延伸 1.作者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道理? 【交流点拨】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平等的(地)对待生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会有与其他的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我们只有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我们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2.学习本文,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请从下面两个角度谈一谈。 (1)从“我”的角度: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 (2)从“第三只猫”的角度:不受欢迎的人,往往成为冤案的牺牲品,因此要免遭厄运,也需自我完善。 3.阅读这篇文章,你读到一个怎样的郑振铎呢? 明确:他是一个善良、正直、热忱的人;是一个严于律己、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改正错误的人,有着像鲁迅一样的自我剖析的精神,勇于把自己的疮疤揭开给人看的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人。 ‖教学提示‖ 这一环节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可能会有多种不同的理解,可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谈一谈,从而领会课文的主旨。

三、板书设计 第一只猫: 病 死 酸辛﹑难过 善待生命 猫 第二只猫: 亡失 怅然﹑愤恨 同情弱小 第三只猫: 屈死 暴怒﹑愧疚 勇于自责 第二课时

学习 目标 1.深入文本,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 2.感悟作者对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3.培养自我关爱动物,善待、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作者的家里曾经养过三次猫,三次养猫的经历给他带来了不尽相同的感受,有快乐,有辛酸,又愤恨,甚至还有无尽的懊悔。作者是如何来表达自己的这种人生感悟的呢?这节课我们重点赏析文章的语言和写作技巧。 二、教学新课 【教学备注】 ‖知识积累‖ ☞目标导学一: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这些句子,从细小的方面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划出你最欣赏的描写猫的语句,并说说哪些词语用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得好,用得妙,最有表现力。 可爱、顽皮淘气、可怜受示例一:第一只猫是“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运气等特点。这样的描写,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出了猫外貌的可爱。 叫做细节描写。它可以使示例二:“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滚来滚去”这一动词有表面力,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 形象地写出了猫的活泼、可爱。 示例三:“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作者运用动作描写来突出小猫的活泼 可爱。 示例四:“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 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动词传神,形象地写出了猫的轻捷活泼。 2.第二只猫死后,作者写到:“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明确: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不想马上养的想法。 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于是才有永不养猫了的想法。

1.请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给每一情节拟一个 小标题,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有六个情节,小标题可依次拟为“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学法指导‖ “真相”。前五个情节是详细述谈第三只猫的不幸遭遇,把读者置于疑云中。 直到最后一个情节,才用寥寥数语揭示真相,于是疑云顿开。这样安排, 不仅使情节显得曲折跌宕,而且容易激起读者对第三只猫的同情与怜悯。 此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在2.本文多处设置了伏笔,请把它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合作、交流、讨论中,对 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于文章主题有多方面、多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角度、个性化的深刻解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读,碰撞出思维之花。 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学法指导‖ 3.作者为什么不单写第三只猫,而要在前面写第一、二只猫? “伏笔”是文学创作这样写使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是第三只猫是只野猫与中叙事的一种手法,就是前两只都是主人喜爱而要来形成鲜明对比;二是它毛色难看,性情忧郁,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不喜欢玩游与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形成对比。因此,大家都不喜欢它,它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是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连最爱猫的三妹“对于它也不加注意”,这与前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两只猫的地位形成鲜明的对比。 由于有前两只猫作对比,后者的命运被衬托得更加悲惨,这就必然会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引起 人们更加深切的同情,就更加突出了“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因而的线索。好处是交代含更有力 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凑,让读者看到下文时,4.本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感。。 他就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教学提示‖ ☞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设置的目的是,假如你就是那只猫,当时你会怎样为自己辩护呢?(请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让学生把学习和生活有话,语言要符合身份和地位。) 机的结合起来,同时通过【交流点拨】示例:主人,您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我真的没有偷本课所学锻炼学生的抓吃鸟,我久久凝望着它们,只是出于好奇心,没有一点不轨的图谋。只是住事物特征进行写作的您不分青红皂白打了我一通,深深地伤了我的自尊。我真的是被冤枉的,能力,并能更好的理解课请您相信我,好吗? 文内涵,达到思想教育的 目的。 ☞目标导学二:体会写作技巧

三、板书设计 猫 郑振铎 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多种写作技巧 1.行文一波三折 2.善设伏笔 3.鲜明的对比手法 4.第一人称叙述手法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整个课堂,学生边读边说,边说边读,学生在文本中来来回回地走,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积累丰厚自然 。 不足之处 各环节过渡还不够自然,在“品味”环节还觉得做的不是太理想,在拓展环节还需要斟酌,推敲,在以后的教学历练中有待进一步提高。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指导

语文的学习,很多人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认为高中之前,其实也是有捷径可走。那就是把语文的知识点细化,各个击破。中考语文的考点分析下来可以看到有几块:

一、字词部分(包括成语)大概是6分左右。

二、古诗文默写部分,大纲要求初中生必背古诗文50篇。 三、名著阅读部分,十部名著。

四、新闻部分,一般是要求给新闻拟标题。 五、修改病句部分,我总结的有八种病句类型。

六、句子排序部分,只要注意上下文衔接,其实也挺简单的。

七、现代文阅读部分,总结了历年的中考题,也就十种题型,把这十种题型练熟了,知道怎么去下手做题,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八、说明文或议论文阅读,掌握题型很重要。

九、古文阅读,课内文(包含在50篇初中生必背古诗文内)、课外文各一篇。 十、诗歌鉴赏。 十一、作文。

一、字词部分:一定要让孩子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我最喜欢用的就是商务印书馆的《新华字典》。很多家长很怕孩子查这种小字典不够,于是就给孩子买了很多大部头的字典,殊不知最权威的字典就是《新华字典》,携带方便,又容易查阅。

有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又经常读错的字词,举个例子:电饼铛,豆豉。很多人都在念:电饼当,豆gu正确的读音是:cheng,chi。又比如:呱呱坠地,很多人在念:gua正确的读音是:gu.

再举个例子:龟一共有几种读音呢?宿一共有几种读音呢?

查字典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其实查字典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能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发现。查字典,不要求查一遍就能记住,第一遍也就是有个印象,第二遍、第三遍查的时候才能彻底记清。

初中阶段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词,总共也就是几页,初一初二两年的时间,分阶段,分步骤地去查,到初三的时候就不会再为这些字词发愁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