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整个单元)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整个单元)

来源:华拓网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教学

设计(含整个单元)

教学设计:《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着”的字音;会写5个字和横折弯钩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3.结合插图,了解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

课前准备:

1.生词卡片、课文歌曲、与课文内容一致的雪景动画、课文图画(“小画家”的“图案”空出,以便同学粘贴小动物的脚印图、多媒体课件)。

2.预课文,了解哪些动物也来雪地“画画”,哪些动物也冬眠。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着”的字音;会写5个字和横折弯钩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入题

教师引导学生谈论下雪的时候的快乐心情,介绍四个小动物,即小鸡、小鸭、小狗和小马,并告诉学生它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引入本课的主题。

二、初读课文,初识字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

2.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学生分组读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三、合作交流,趣味识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学生自由读生字,教师指名读生字,指导学生认识笔画“横折弯钩”,学生齐读生字。

2.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识字、记字,再互相考一考。

3.教师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应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识字写字。

1.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青蛙冬眠的情景,引导学生理解第4句的意思。

2.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第4句,并了解“冬眠”的意思。 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动物冬眠的知识,教师适时点拨和补充。

三、感受课文,表达情感

1.出示多媒体课件,播放《雪地里的小画家》歌曲,让学生跟着歌曲的节奏感受雪地作画的快乐。

2.学生分组,自由发挥,用课文中的动物脚印为素材,在白纸上自由创作画作,并在画作下方写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学生展示自己的画作和想法,教师适时点评和鼓励。 四、课堂小结

1.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2.总结今天的研究收获和体会。 五、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准确朗读。 2.完成练册上的练。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乌鸦喝水的过程和自然段。 教学重点

认识反文旁;会写“多、出”等字。 教学难点

认识反文旁;会写“多、出”等字。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乌鸦图片,引导学生谈论乌鸦的特征和性。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快速读出并拼读生字。 3.教师出示反文旁,引导学生认识并拼读。

4.教师出示“只、石”等字,让学生认真观察并练写字。

Step 2 研究课文

1.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跟读课文。

2.教师讲解乌鸦喝水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自然段。 3.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比较不同组的朗读效果。

Step 3 拓展延伸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教师逐句点评,纠正发音错误。 2.学生小组合作,编写乌鸦喝水的故事情节,展示给全班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乌鸦喝水的过程和自然段。 2.懂得遇到困难,应认真思考、积极想办法解决的道理。 教学重点

掌握乌鸦喝水的过程和自然段;懂得遇到困难,应认真思考、积极想办法解决的道理。

教学难点

懂得遇到困难,应认真思考、积极想办法解决的道理。 教学过程 Step 1 复巩固

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快速读出并拼读生字。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教师逐句点评,纠正发音错误。 3.学生小组合作,朗读自己编写的乌鸦喝水故事情节。

Step 2 研究拓展

1.教师出示一道数学题,让学生思考解决方法,并引导学生认识到遇到困难要认真思考、积极想办法解决。

2.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乌鸦的其他有趣故事,展示给全班听。

3.学生跟唱《乌鸦喝水》歌曲,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Step 3 总结反思

1.学生回顾今天的研究,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2.学生自由绘制乌鸦喝水的场景,展示给全班欣赏。 3.教师布置下节课作业:练写生字“多、出”等。 教学重点:认识“乌鸦”等11个生字和反文旁1个偏旁;会写“只、石”等5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随题识字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看看这张图片,他是谁?同学们说对了,他就是乌鸦。(板书:乌鸦) 记住“乌鸦”这两个字(没眼睛的小鸟眼前一片“乌”黑,鸟前长牙就念“鸦”)。齐读。教师简介乌鸦。

2.虽然乌鸦长得不好看,叫声也不好听,但他却十分聪明。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篇关于他的小故事,看看他是怎样利用自己的智慧喝到水的。(板书:喝水)

3.齐读课文题目,注意“水”是翘舌音。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读课文。

1) 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停顿。

2) 借助拼音,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词。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XXX XXX XXXɡXXX乌鸦到处办法旁边许多shízǐXXXɡXXX XXX XXX石子放进找水看见一只口渴

1) 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

2) 去掉拼音读。

3.整体感知。

1) 怎样判断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自然段的前面有两个空格。)(学生小声自由快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 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师生以“五不”要求(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评议学生朗读情况。

三、问题入手,朗读感悟

1.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请大家读一读课文。(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2.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识记、书写“石”字。

1) 瓶子里的水是怎样升高的?(渐渐)能换个词吗?(慢慢、一点一点)用“渐渐”说一句话。教师引读: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2) 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呢?(放进了小石子。)

识记、书写“石”字。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强调注意笔顺,第二笔是撇,要舒展一些。学生组词(石碑、石头等)。

3) 乌鸦是怎样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的?(一颗一颗)从这个词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小石子多、小乌鸦做事认真、有耐心……)

4) 指导学写“多”字。注意音节是三拼音,介母不要丢;书写时上下两个“夕”要竖直摞起来。

1.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2.改写每段话:

这是一篇关于聪明乌鸦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乌鸦是怎么喝水的吧!

学生进行了向饮料瓶里放小石子的实验,通过体会和感悟,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在同桌配合下,一人读课文,一人扮演小乌鸦,可以加动作。教师相机指导。也可以一组或多组上台表演。

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指名说一说,想想如果周围没有小石子,你能帮助乌鸦想出别的办法吗?

教师可以出示“只”“出”“见”这三个字,尝试给生字组词。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时注意点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布置作业:书写本课生字新词,把这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读一读《伊索寓言》或者有关乌鸦的故事。

板书设计:《小蜗牛》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和1个偏旁,会写4个字。 2.借助图画、生活经验,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生活经验,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歌曲《蜗牛与黄鹂鸟》MV,制作蜗牛图片、生字词卡片和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头饰,查找资料了解四季特点,搜集描写四季的古诗词。(教师)

2.预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了解四季的特点。(学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和1个偏旁,会写4个字。 2.借助图画、生活经验,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蜗牛和黄鹂鸟》MV,让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哪两种小动物。你们见过蜗牛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篇关于小蜗牛的故事。(板书:小蜗牛)

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出示蜗牛图片)师生简介。 3.学写“牛”字。强调书写时要注意第一横短,第二横长,竖写在竖中线上。

4.这篇课文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1.在读课文时,教师应该带领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可以自由朗读课文,同时互相帮助认读生字。 3.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课件可以出示带拼音的词语,例如“住在孩子完全变回发芽”和“好久蜗牛玩吧爬呀爬”。指名开火车认读,师生正音,注意下列生字的发音:“子”是平舌音,在“孩子”一词中读轻声;“住、树”是翘舌音;“吧、呀”是轻声。有错及时纠正。

4.研究新的部首“对”。 5.整体感知,研究写生字。

在自由朗读课文的同时,学生需要标出自然段。之后,教师可以指名按照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师生可以使用“五不”要求(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来评议学生的朗读情况。同时,学生还需要研究如何写“对”字。观察“对”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并强调“又”变成部首时第二笔是点,不是捺,右边的“寸”要比“”低一点,最后一笔点写在田字格的十字交叉点上。学生动笔练写字。

在图文结合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回答一些问题,例如小蜗牛和妈妈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他们的第一次对话在第几自然段,以及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哪干什么等等。同时,学生还需要研究如何写“妈”字,可以使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个字,观察“妈”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并强调“女字旁”,学生动笔练写字。最后,学生需要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指导朗读,注意声音要轻柔,语速可以稍慢,读出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

二、自主研究,感受四季特点

1.自然过渡,研究第二次对话。

请同学们读一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二次对话,看看小蜗牛接着看到了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句话知道是夏天的?用横线画出来。

出示第二次对话内容: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夏天了!快去摘几颗草莓回来。”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它说:“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1)这部分是谁说的?请你读一读。你能用妈妈对孩子说话的语气来读一读这部分吗?

这部分是蜗牛妈妈说的。读一读时,可以用亲切温和的语气,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2)理解“已经”一词,用“已经”说一句话。

已经是晚上了,我们该回家了。

3)从蜗牛妈妈的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从蜗牛妈妈的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了夏天已经到了,可以摘草莓了。

4)小组交流:小蜗牛摘到草莓了吗?为什么?它又看到了什么?

小蜗牛没有摘到草莓,因为草莓已经没有了。它又看到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变黄了。

5)指名全班交流。

请几位同学分享一下小组讨论的结果。

6)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注意读出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不同语气。

大家可以自由练读第二次对话,也可以指名朗读或分角色朗读。

2.自主研究第三次对话。

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草莓,可它没摘到,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学第三次对话。

1)出示自学提示:

①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这次对话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②用横线画出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干什么的句子。

请同学们自行阅读第三次对话,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知

1.教师出示一幅插图,为本单元的主题“小兔运南瓜”做铺垫。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图片中有什么?小兔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

3.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本单元的话题:“我们今天要研究如何进行口语交际,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小兔怎么运回大南瓜吧。”

二、课文阅读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学生分组朗读,模仿角色语音、语调。

3.教师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表现。

三、角色扮演

1.学生分组,分配角色(小兔、兔妈妈、南瓜)。

2.学生在小组内练对话,注意语音、语调、表情。

3.教师巡视指导,提供反馈。

4.指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其他学生评价表现。

四、对话练

1.教师出示“春、夏、秋、冬”四个字,让学生组成四人小组。

2.学生讨论如何用对话的方式介绍四季,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

3.指名学生进行对话练,其他学生评价表现。

五、书写练

1.教师出示“全、回”两个字,让学生尝试组词。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讲解书写注意点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书上描红,体验自己书写与书中不同之处。

5.学生再写,班级展示。

6.反馈交流,展示评议,评选“小小书法家”。

板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 2、通过读词语来巩固会认的生字并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认识多种职业,研究在生活中识字。

教学难点 无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词语卡片。(教师)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播放职业歌曲)老师播放职业歌曲,引导学生认识不同职业和工作地方。

Step 2 研究新知识

1.老师出示“医生”、“老师”、“警察”、“消防员”等职业的图片,让学生认识这些职业。

2.老师出示这些职业的词语卡片,让学生认读并复“工”、“厂”两个生字。

3.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并展示自己喜欢的职业和工作地方。

Step 3 拓展延伸

老师出示一些新的词语,让学生读一遍并尝试写一句新年祝福的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书写祝福话语的格式。 2、了解中国民俗特色。

教学重点

掌握书写祝福话语的格式。

教学难点

了解中国民俗特色。

教学准备

制作精美的贺卡、彩纸。(学生)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老师出示制作精美的贺卡,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民俗特色。

Step 2 研究新知识

1.老师出示祝福话语的格式,让学生研究书写。 2.学生利用彩纸和研究的知识,制作自己的祝福贺卡。

Step 3 拓展延伸

老师播放古诗《风》,让学生朗读并背诵。同时,老师也

2.让学生观察这几幅画,感受其中的美。 3.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背诵《风》。 三、探究民俗文化,了解中国传统节日 1.出示图片,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节日。 2.教师讲解清明节的由来和俗。

3.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传统节日和俗。 四、小结,总结收获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研究的内容。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3.教师总结今天的课程,展示学生的作品。 二、诗词赏析

可以讲解古诗的背景和意义。在课件上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风的存在,例如树枝摇曳、树叶簌簌作响等现象。接着按照诗句的顺序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出从图片中可以看出风的存在。

接下来,配上诗句,让学生按照图片背诵。这首诗是唐朝诗人XXX所作,也是一则谜语,鼓励学生回家背给家人听并猜测谜底。

三、快乐积累,了解民俗

介绍中国农历新年的来历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过年前家庭的准备工作,例如扫尘、贴春联、买年货等。接着让学生自由读童谣,并解释其中一些生僻词汇的含义,例如腊八、糖瓜、熬一宿等。

最后,让全班齐读童谣,加深学生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印象。

四、布置作业

布置回家和家人猜谜语的作业,并要求学生按照笔顺规则书写“小”和“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