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的扶贫“加速度”
作者:张晶瑶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8年第10期
张晶瑶
“多亏了任书记,是他让我觉得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坎子山村七十多岁的贫困户熊耀喜婆婆对记者说。
去年, 熊耀喜婆婆家中不慎着火。儿女在外打工,独自生活的她在手足无措时,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任超带领村委会的干部第一时间赶到,帮她灭了火,并挽回了经济损失。尽管土瓦房被烧了一半,不舍土地的熊耀喜婆婆仍坚持住老房子里,面对这样的 “危房” ,任超带领村民又帮熊耀喜婆婆修起了房子,送来了可以生火做饭的新安全炉。
在坎子山村,像熊耀喜婆婆这样与中国太保形成结队帮扶的贫困户共有17户。坎子山村地处秦楚交界的大梁山上,是湖北最偏远的少数民族村,从郧西县城到村里,开车要走4个小时的山路。这个坐落在绝壁上的村落,平均海拔1500米,是国家级重点贫困村。
2016 年初,中国太保寿险湖北十堰公司接到通知,太保公司与郧西县坎子山村结对扶贫。有农村工作经验的任超,主动请缨,担任十堰市驻坎子山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从此踏上了驻村的征程。
到了坎子山村后,任超迅速开始了走访村民、建档建册、查漏补缺的工作。半个月内,他走遍了公司对接的 17户扶贫户,家里几口人、是否养了牛和羊、家中房子怎么样、劳力强不强、有无读书郎……每一户家中的情况任超张嘴就来。
可是面对坎子山村贫瘠的自然环境,任超却愁起来: “我们村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农作物只有玉米、土豆还有包菜能成活,别的都不行。主要是缺水。每年只有 8 月到 10 月村民才能攒一些雨水,就靠这些雨水维持一年的生活用水。我啊,现在做梦都想坎子山能有条河,这样做梦都能笑醒! ”
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如何帮助村民摘掉贫困的帽子,成了任超心中的头等大事。
担重任 拔 “穷根”
在深入调研了解后,任超发现坎子山玉米销售难,卖不上价,制约了村民种植积极性,始终难以脱贫,任超及时向上级反映了情况。
坎子山村的扶贫项目得到中国太保的高度重视。中国太保寿险湖北分公司把坎子山村的扶贫工作升格为全省重点扶贫项目,首先捐赠 10 万元帮助村里兴建了玉米加工厂 ,解决村民卖粮难、种植玉米不值钱的难题;通过周密的筹划,在坎子山玉米成熟前期,鲜玉米的采摘、包装设计和运输等一系列工作顺利实施。2017 年,顺利完成了包销 50 万个玉米棒的 “玉米订单”项目。山上的积雪融化了 ,玉米种植地的地膜也都覆盖上了 ,任超欣喜地看着坎子山发生的变化。
2017 年 4月12 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陈锡文一行深入郧西调研指导精准扶贫工作时,对中国太保开展的精准扶贫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小村庄承载大梦想
4月份的坎子山,天蓝山绿。昔日的羊肠小道已变成六米宽的公路,如银丝带般缠绕在山间。 “专业合作社 + 农户 + 市场”的模式带动种养业迅猛发展,绿色有机高山蔬菜和土豆种植随处可见,玉米加工企业开始运转,易地扶贫搬迁让40 多户村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
望着眼前的一幕,村党支部书记魏登殿和任超都笑得合不拢嘴。他们高兴地给记者说起了村里的发展规划。 坎子山有万亩石林, 有千年古溶洞,魏登殿的梦想是将村子打造成地质公园,大力发展坎子山的乡村旅游产业。
“现在路也修好了 ,乡亲们的房子也盖得漂亮,条件都好了 ,以后我们要欢迎更多的人来旅游。帮助村民们从解决温饱问题,向奔小康迈进。 ”魏登殿说。
如今,年近 60 岁的任超早已将自己当成了坎子山村人,每每说到坎子山村,他总是以 “我们村”作为话语的开头。坎子山村的人,也认准了任超这位用心、用情对他们进行帮扶的驻村人员。
“再过两年,我就要退休了 。到2020 年,我要用行动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让坎子山的乡亲快速富起来,摘掉穷帽子。 ” 任超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