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培训心得

来源:华拓网


北京师范大学培训心得

寒假期间,我有幸参加了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学校骨干教师综合素质提升高级研究班。在历时九天的学习中感受深刻,学习收获颇丰。虽然时间短暂,但北师大精心安排了很多丰富多彩的培训内容,包括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如何基于信息技术上好一堂课,教师压力与情绪管理等内容。既有职教的宏观发展,又有职教的教学实践。每个主题讲解的都很有特点。每一天我们都面对不同风格的专家,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撞击,在聆听与对话中,感受到高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步伐,也感受到了地区之间的巨大差距,进一步激发了我的工作热情,我觉得收获很大。以下是我培训的几点心得。

一、了解先进职教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职业教育现在是什么?职业教育五年以后是什么?学校现在是什么?学校五年后是什么?我是谁?五年以后我是谁?邓泽民教授用这几个问题开始了他的“职业院校教改方向与进程”主题的讲解。通过邓教授的讲解,使我清晰的了解了专业设置模式的发展进程以及改革的方向、目标确定模式改革的进程以及改革方向、课程构建模式的发展进程以及改革的方向、专业教学模式的发展进程以及改革的方向。认清我们学校目前应该在哪个阶段。从而回答课程开始提出的几个问题。职业教育五年以后理念要现代化,我们是中国职业教育的第二代人,我们面前有很多的机遇和挑战,只要我们针对某个领域研究下去,我们一定在五年后能成为职教领域的能手甚至是专家。通过邓教授的鼓励和启迪,使我在今后的教科研中有了一个大致的方向,是我科研方向的指明灯。

吴全全教授为我们讲授了“职业教育的基本问题--定界与跨界”。吴教授从职业教育的理念、规律、课程模式等几个方面对职业教育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职业教育“跨界”的本质特征。同时

引导大家从职业能力观、职业教育专业观、职教课程发展观的角度进行了跨界的思考。通过吴教授的精彩讲解,我对职业教育的课程范式、课程体系和教材的建设等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苑大勇副研究员讲解了“现代学徒制理念、方法和实践探索”,使我系统的了解了现代学徒制的理念、现代学徒制实现的途径。他详细的分析了英国的学徒制和德国的学徒制的异同点,并且根据对两种国家的学徒制研究,结合目前我国新形势下学徒制的发展,提出了现在学徒制必须要面临的三个问题,对我们学校开展学徒制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贾清水教授讲解了“关于优质学校建设的思考”。由于他们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我们系比较接近,都是信息类专业,他们提出的产教融合为主线的优质校建设思路,对于我们专业今后的建设起到一个非常好的示范作用。

陈飞星教授讲解了“教师发展核心素养塑造与建构”,以游戏的形式反应出现实生活中团队建设过程中的领导力和协作力的问题。我们计算机专业非常重视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这个专题的学习,使我掌握了一个新的教学技巧,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通过改进运用到我的专业教学中去。

二、拓展高效的课堂教学思路

魏红教授以上好一门课为例,讲解了“高校教师如何组织高效的课程教学”。她从教师在讲一门课前所应考虑的内容入手,引出逆向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强调以清晰的学习目标为起点,评价设计先于教学活动设计,指向促进目标的达成。然后从教学情景、学生的学习结果、反馈和评估以及教学策略活动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逆向教学设计,并在以BOPPPS教学法的六个环节为例指导大家进行了简短的逆向教学设计实操练习。她所讲解的科尔布学习风格测试的方法,对我今后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因材施教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吴娟教授在讲解“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校课堂教学”时,介绍了自己的大学课堂实践探索之路,分享了自己在高校课堂教学中遇到“瓶颈期”时,如何为高校课堂教学探求理论支撑、去改变和调整课堂教学。这些宝贵的经验是我今后教学过程中遇到类似问题的指路明灯。吴教授讲解的基于“学习金字塔”理论,提出听讲、阅读、视听、演示等被动学习方式的学习内容学生留存率远远低于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等主动学习行为后的学习内容留存率。同时提出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结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力图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给予学生多方位参与学习的平台,倡导学生基于信息技术或媒体环境完成交互操作,变“教师主讲”为“多形态的学生活动”。这种教学结构理论特别适合我们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尝试。吴教授还分享了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基于文献/案例讨论的学习所涉及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操作过程及个人经验。这些成功的经验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缩短了探索的路途。

王炳林教授分别从“从核心价值体系到核心价值观”“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和“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方面讲解了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幽默风趣的话语,生动鲜活的事例,使本来单调枯燥的理论在笑声中让我理解和接受。他的课堂教学特点和案例的设置对我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三、重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

杜霞教授在讲解“重拾传统文化的美好”主题时,强调传统文化是现代教育的应有之义。学习传统文化能够提高我们个人修养,起到教育作用。当代校园特别是大学生,更应该重拾中国传统文化。大学生应该多读书,读好书,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这样我们才能正确深刻认识传统文化。同时,不能一味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全盘接纳,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发现正确的传统文化,创建更为和谐的社会。最后,我们不能只着眼于自己民族的文化,更应该放眼看世界,拿世界文化与自己民族文化相对比,相融合,取长补短,创造出更为世人称赞的优秀文化。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就是在重拾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讲授职业技术和职业技能的过程中,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也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实现德育与智育的统一。

四、调节压力,维护心理健康

任何人从事任何职业都会有相应的压力,而且都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伍新春教授在讲到“教师压力与情绪管理讲座”中告诉了我们:心理健康是一个好老师的基本前提。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大家普遍存在心理压力,我们应该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调节。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熟的教学技巧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水平低的教师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从而影响教学;教师不良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师生关系,甚至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相反,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在无形之中帮助教师搞好教育教学。

人要有一个好的心态,保持一种纯粹、一种纯朴,无论处在怎样困厄的环境,稳住自己,坚定信念,这就是阳光的、积极地、向上的。

这次培训时间虽短,但这样高级别的培训让我觉得是无尽的享受。在这如浴春风的学习中,我想到:教学相长,教学相乐,教师只有快乐了才能设计出快乐的课堂。在这现代气息浓郁的学习中,我认识到:教师是“仁者”“智者”“学者”而不是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牺牲者”。在这理念顶尖的学习中,我感悟到:教师生活在领导与学生之间,要做到两全齐美,就得时时刷新自己的头脑,并要把身体保养好,把精神保养好,把状态保持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