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用语对大学生语言表达的影响
兹呈交的学位论文(设计),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明确标明引用或参考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而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声明人(签名):
年 月 日
日期: 网络语言对大学生语言表达的影响
网络用语对大学生语言表达的影响
[摘要]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迅速普及。人与人之间的网络交际日渐频繁,网络用语也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并使用,及至被时髦地流传。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显示,网民中最大群体的就是青年人,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目前,大学生的上网率已高达85%,上海、北京等地大学生的上网率都达到了 98%,大学生己成为上网的主流群体。网络用语作为网络社会建设、交流必然组成部分,势必对大学生的语言表达产生直接而明显的影响。因此,本文以文献研究法、分析法与综合法为研究方法,对网络用语对大学生语言表达的影响进行分析,以为规范使用网络用语,提高大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做借鉴。
[关键词] 网络用语 大学生 语言表达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language on college students' language
expression
[Abstract]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network rapid popularization in the People's Daily life. Interpersonal network communication increasingly frequent, the network language also gradually been known and used, but when be fashionably. According to the 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CNNIC)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the largest population of Internet users is the young people, especially young college students. At present, the college students access has been as high as 85%, places such as Shanghai, Beijing college students access has reached 98%, college
网络语言对大学生语言表达的影响
students have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the Internet community. Network language, as a necessary part of construction,
communication, network society is bound to direct and obvious impact on college students' language expression. Therefore,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analysis and synthesis as the research method, the network languag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language, thought that specification using the network language,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of language expression for reference. [Keywords] The network language College students language expression
I
目录
[Abstract]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network rapid popularization in the People's Daily life. Interpersonal network communication increasingly frequent, the network language also gradually been known and used, but when be fashionably. According to the 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CNNIC)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the largest population of Internet users is the young people, especially young college students. At present, the college students access has been as high as 85%, places such as Shanghai, Beijing college students access has reached 98%, college students have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the Internet community. Network language, as a necessary part of construction, communication, network society is bound to direct and obvious impact on college students' language expression. Therefore,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analysis and synthesis as the research method, the network languag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language, thought that specification using the network language,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of language expression for reference. ....................................................................... 2 [Keywords] The network language College students language expression .............................................. 3
网络语言对大学生语言表达的影响
引言
网络用语是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与传统的语言习惯相区别的语言形式。由于它简洁、生动并且贴近生活,所以深受广大网友,特别是大学生网友的偏爱,并且发展迅速、运用十分广泛。因其自身所包含的特性,在给青年大学生网友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大学生的语言表达网络化,而流失了对规范语言的使用,导致语言表达能力的下降。本文采用文献研究与分析、综合的研究方法,以网络用语的使用与发展为主线,深入探讨网络用语对大学生语言表达的影响,最后提出规范使用网络用语,提升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对策。本研究正文主要有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章:网络用语的概述及相关概念的界定,包括网络用语的定义,网络用语的研究综述及研究方法等和对大学生及语言表达的界定。
第二章:网络用语的现状和发展历程,主要分析网络用语的几个发展阶段和现状发展特点,并引用数据和图表直观的展现。
第三章:网络用语对大学生语言表达影响的评估,主要是对网络用语发展趋势的归纳和网络用语对大学生语言表达利弊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
第四章:网络用语对大学生语言表达影响机制的论述。
一、 网络用语的概述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1、网络用语的定义
(1)网络用语
网络语言对大学生语言表达的影响
网络用语是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交际语言。广义的网络语言可分三类:第一类是编辑网页和编程的计算机语言,例如HTML、Java、Javascript、VB、ASP、SQL等,在各高校的计算机类专业中,使用网络语言编程早已是必修课类的课程;第二类是有关网络设备和技术的术语,如鼠标、键盘、内存、光驱、登陆(登录)、在线、浏览器、链接黑客等,这些应该属于现代汉语的新词语范畴,早已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词汇库中的常用词汇;第三类指的是网民在互联网上用来交际的简单、随意、生动、多样化和具有强烈的个性化色彩的各种语言符号\"如灌水、沙发、切糕级等。本文主要以第三类网络用语为研究对象,指在聊天室和上网时常用的词语和符号,并被认可且运用于交际的网络用语。
(2)大学生及语言表达的界定
大学生是指在大学注册入学和接受过各类形式高等教育的群体,包括全日制和在职学习两类的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是社会群体的一部分。
语言表达是指在与人交流过程中运用的词语准确,语意明白,结构妥贴,语句简洁,合乎规范,能把客观概念表述得清晰、准确、连贯、得体,没有语病。语言表达包括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两种。
2、网络用语的研究综述
(1)目前对网络用语的研究和讨论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专家、学者从语言学等视角对网络用语的研究。最初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网络新词新语,后来逐渐涉及词汇学、文体学、语用学、语义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多个领域,并综合了网络文化!网络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网络用语
网络语言对大学生语言表达的影响
的定位、对待网络用语的态度、网络用语使用的现状、网络用语的未来、网络用语规范等多方面内容。
另一类则是以报刊、互联网等媒体为中心引发的讨论。参与这些讨论的主要有记者、计算机工作者、网民等等,当然也包括语言学家们。他们大多在自己的文章中发表自己对网络用语的看法,探讨对待网络用语应有的态度或介绍目前网络用语中一些有趣的现象等。这些研究和讨论已然为人们揭开了网络用语神秘面纱的一角;但网络用语兴起的时间尚短,其自身也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远不够成熟与完善,因此对网络用语的研究还有待于在网络用语的发展中进一步深入和系统化。
(2)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2001年,语言学家克里斯特尔(D. Crystal)出版了《语言与因特网》(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这是目前国际上较为完整的研究网络用语的著作。2004年,克里斯特尔在其著作《语言的革命》(The Language Revolution)中再次探讨了网络用语对人际交往的影响。当然,也有人批评网络语言及其影响。伯克茨(S.Brikets)说,电子传播导致一种电报式的“苍白语言”。他预言像双关语、正话反说、反讽、戏谑这样精巧形式的语言日渐减少。波斯曼(N. Postman)在《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中指出,符号可以无限重复、符号使用过于频繁导致符号狼琐化。
国内学术界对网络用语的积极探讨、研究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始,己出版了十余本有关网络用语的著作,并发表了四百余篇的研究论文。目前,在国内关于网络语言方面的专门词典主要有三本,按照时间发表的顺序分别为2000年10月海南出版社出版的由易文安编著的《网络时尚词典》;2001年6月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语言学界专门编写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于根元主编),这是我国第一部网络语言词典;第三本是2003年6月非正
网络语言对大学生语言表达的影响
式出版的动态词典《金山鸟语通》,这是由网友自己编写的第一本网络语言专用词典。
3、网络用语对大学生语言表达影响的研究方法
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为文献研究法,是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文献法的一般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和进行文献综述。文献法的提出课题或假设是指依据现有的理论、事实和需要,对有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或重新归类研究的构思。研究设计首先要建立研究目标,研究目标是指使用可操作的定义方式,将课题或假设的内容设计成具体的、可以操作的、可以重复的文献研究活动,它能解决专门的问题和具有一定的意义。本课题采取文献法是因为它超越了时间、空间限制,通过对古今中外文献进行调查可以研究极其广泛的社会情况。同时也是一种非常方便、自由、安全的调查方法,受外界制约较少,只要找到了必要文献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研究;即使出现了错误,还可通过再次研究进行弥补,因而其安全系数较高。另一方面,文献法省时、省钱、效率高。文献调查是在前人和他人劳动成果基础上进行的调查,是获取知识的捷径。它不需要大量研究人员,不需要特殊设备,可以用比较少的人力、经费和时间,获得比其他调查方法更多的信息。因而,它是一种高效率的调查方法。
二、 网络用语的现状和发展历程
1、网络用语的发展阶段
网络用并非横空出世,它与互联网的普及速度和网民数量的迅猛增加密切相关,与传统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网络语言对大学生语言表达的影响
(1)以英文缩写为主的阶段
主要指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是网络发展的早期阶段。此时的网民大多是熟练掌握英语的网络专业技术人员,而电脑也多使用DOS操作系统,无论是网络程序编写、网络技术应用还是网络人际交流都以英文输入为主,再加上交流便捷化的要求,就使得互联网的初级语言形态呈现出大量使用英文缩写的特征。例如FT(faint的缩写,晕倒),BF(boyfriend的缩写,男朋友),PS(photoshop的缩写)等等。这一阶段的网络语言主要产生自并流行于网络技术人员组成的小群体之中,类似于“行话”,是互联网“业内人士”的身份标识,覆盖面小,影响力也有限。
(2)汉字、数字、拼音、符号等散乱共呈的阶段
20世纪年代末到本世纪最初四五年的时间,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网民数量的迅猛增长而出现的语言发展形态。其背景是:大量新生的网民参与网络传播,实现即时性的网络交流,却还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汉字输入技术快速地发表观点、传达信息,实现人际互动。为了提高文字输入速度,高效率地参与网上交流,网民们有意无意地采用诸如汉语拼音缩略、数字或文字谐音、拼音重码、符号脸谱等多种方式。例如PLMM是“漂亮妹妹”的拼音缩略,“:)”表示微笑、心型图像表示爱意等。在这一阶段,网民创造网络语言,主要是为了突破技术障碍,遵循简便化原则,实现表情达意的宗旨,是网民适应网络技术特征与交流特点的一种权宜之计,带有偶然性。但也有一部分网络语言是网民在网络实践过程中的主观创造,如“恐龙”、“青蛙”、“见光死”等,都是依据传统语言的开放性意义空间,通过象征性联想而生成新的语义。与此同时,原来的英文缩写型网络语言也因为新增网民的影响而发生异变,生成新的网络语言,如C U ,是英文seeyou的异变等等。这一阶段的多元表达形式,也较充分地展示着随意性,体现出散乱化的特征。
网络语言对大学生语言表达的影响
(3)以对汉字进行重构、变形重组和意义重赋为主的阶段
大体上从2004年开始进入这一阶段。此阶段网络语言的表达功能被充分拓展,呈现出面对面传播时口头语、身势语、类语言兼有的特征。在语言形态上,一些早期英文缩写被淘汰,数字组合逐渐减少,汉语拼音缩略、汉语字词意义重赋、汉字重新组合成为网络表达的主流形式。通过对2005年中国BBS社区的语料考察,发现使用频率位于前100名的网语语汇,只有“PS”、“BF”、“GF”、“BTW”4个是英文缩写,另有11个是数字组合,其余都是对传统汉字的形式仿拟、语义改造和汉语拼音缩略,网络语言的创造与使用开始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前一阶段的散乱化表达现象有所收敛,这说明网络语言呈现出重归汉字符号的趋势,也是其发展逐步趋向成熟化的体现。此阶段的另一特点就是大量借用流行元素,与当下热点相结合。例如2007年春晚小品《策划》里一句“你太有才了”,一夜之间便成为网络最新热门词汇;而2005年开始大量出现的电视选秀节目,则直接促成了诸如“凉粉”、“玉米”、“笔迷”“PK”等特指性网络词汇的产生与传播。
2、网络用语现状发展特点
(1)网络语言在形式上呈现出以下特点:
○1符号化。这种网络语言大多是用简单的符号表示某种特定表情或文字,比如用符号表示表情的有:“(×_×)”表示“晕倒”;“$_$”表示“见钱眼开”;“:- x”表示“闭嘴”;“o(∩_∩)o...”意思是很开心很高兴等等。这种表示表情的符号起源于日本漫画,发展成网络语言之后又出现了更多的形式,表情符号更加丰富多样。用符号表示文字的多于谐音有关,如“=”表示“等”;“o”表示“哦”等等。
○2数字化。指运用数字及其谐音来代替字词或者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
网络语言对大学生语言表达的影响
“5201314”代表“我爱你一生一世”;“5366”表示“我想聊聊”;“555”表示“呜呜呜的哭声”;“886”表示“拜拜了”等等。
○3字母化。除了数字具有表情达意的功能之外,字母也有类似的功能。第一种是谐音法,以单纯字母的发音代替汉字或者词语,例如“GG”意思是哥哥;“MM”意思是妹妹;“V5”是威武的意思。还有一些在英文里经常用到的:u=you;r=are;
Q=cute;3Q=thank you。另外还有缩写法,其中把汉语拼音缩写的如 SL= 色狼;SJB= 神经病;BT= 变态;LG= 老公。把英文缩写的例如BBS= 电子公告板系统 ; OMG=Oh My God;CU=see you;GF=girlfriend。
(2)网络语言在内容上呈现出以下特点:
○1新词新意层出不穷。例如:“什么控”就是“极度喜欢什么的人”,“微博控”意思是极度喜欢微博的人;“酱紫”意思是“这样子”;“表”意思是不要;“浮云”意思是轻视;“奥特曼”意思是过时;“鸭梨”意思是压力;“偶”意思是我;
“稀饭”意思是喜欢;“恐龙”就是丑女孩;“大虾”就是高手等等。这些有的是网络出现的新词,有的是原来的词语有了新的含义。
○2错别字现象严重。“飞机”写成“灰机”;“同学”写成“童鞋”;“过奖”写成“果酱”;“什么”写成“神马”,“悲剧”写成“杯具”,“非常”写成“灰常”;“喜剧”写成“洗具”等等,汉字的使用极不规范。很多不熟悉网络语言的人初次见到这些语言组成的词语或者文章,往往不知所云。
网络语言对大学生语言表达的影响
○3表达方式中的语法超越常规。网络语言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语法结构,不仅有汉字、英语还有数字、符号等等都混杂在一起,语序表达也没有规则限制。如:副词加名词的“很女人”,新造的英文单词“ungeilivable”意思是不给力,还有“善了个哉的”、“……先”、“……都”、“……的说”,词语形式、句式都千奇百怪。
○4网络用语粗俗化。目前,全国上下正致力于建设和谐社会,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就会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通过匿名发言释放,而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化也助长了部分网民肆无忌惮的辱骂的劣根性。网络上充斥着赤裸裸的、肮脏的、下流的漫骂和侮辱性的词汇。
○5事件化、时事化。因为一些网络红人甚至网络上火爆的视频照片便会产生一批新的词汇、句子。如:“虐兔女”、“犀利哥”、“章鱼帝”、“做了个艰难的决定”、“我爸是李刚”、“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等等。
3、数据分析网络用语对大学生语言表达的影响
网络语言对大学生语言表达的影响
表1是对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原工学院、河南工业大学及河南航空管理学院的在校大学生的调查,调查显示67.2%的同学使用自造的网络语。从表2可以看出有55.2%的同学认为网络语言很有意思。在网络文化环境中,汉语构成的界面不到网络信息总量的 1%,这些界面上仍然是汉字、英文、符号等混杂在一起,充斥着稀奇古怪的新词语,可见网络用语对我国大学生规范语言的使用带来多大的冲击。
三、网络语言对大学生语言表达影响的评估
(一)网络语言对大学生语言表达影响的发展趋势
不可否认,网络语言的兴起,确实对传统的汉字描述和语言表达起到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同时,网络语言的另类表现,也在对我们的现实文化产生一定的冲击,尤其是所谓的“火星文字”,夹杂了繁体字、错别字、谐音字等等,使用时间久了,必定会对语言和汉字的认知程度产生影响。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调查显示,我国网民的最大群体是青年人, 特别是青年学生, 我国 30 岁及以下的网民群体占到中国网民的 68.9%, 而其中 18~24 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是第一大网民群体,占总人数的 30.3%,而这个年龄段,恰恰是大学阶段。 目前,大学生上网率已高达 85%,大学生已成为上网的主流群体,加之大学生对新生事物认识的敏感性要高得多,在网络语言上,他们是使用的主要人群。 因此,对于网络语言,要有正确的引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更好地发挥出网络语言的积极作用。2006 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三名同学对北京10 所高校的大学生发放 500 份问卷,调查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的影响情况。 这 10 所高校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林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网络语言对大学生语言表达的影响
从此表中可以看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还是能抵制一些不良事物, 但同样有 7%的大学生不反对粗俗的网络语言,可见,“愤青”也还是有一定的比例。在“为什么使用网络语言”时,60%的大学生认为“输入方便”,30%的大学生认为“网络语言时尚、幽默”,68%的大学生认为,网络语言为传统语言添加了新元素。 尽管大部分的大学生能对网络语言进行很好的把握,但也要看到,也有一部分同学的认知态度并不是很好。
(二)网络语言对大学生语言表达影响的现状
网络语言中符号字母、数字代码、自创英文、自创拼音、新造词语等等层出不穷,并且错别字连篇、表达方式不伦不类等现象对大学生的民族语言运用、主流意识形态建构、阅读表达能力和道德价值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
1、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使很多大学生失去了学习民族语言的兴趣,与此相联系,丢掉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正如冯骥才所说:网络语言给我们的民族语言带来了冲击,甚至造成了一定的‘烧伤度’。在第二章中,我们提到了一组数据,通过对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原工学院、河南工业大学及河南航空管理学院的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其中67.2%的同学使用自造的网络语,55.2%的同学认为网络语言很有意思。
2、网络语言削弱了大学生主流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建构。网络上的基础语言是英文,95%以上的内容是英语,主导内容是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西方国家凭借优越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抢占了世界舆论的制高点,将西方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通过网络向我国网民灌输。而大学生的分辨和控制能力都不是很强,这会让他们被国际敌对势力利用和操纵,继续散播一些反动言论和思想。甚至会改变其人生观、价值观,这样他们可能会相信西方所谓的民主、自由和平等观念从而走上背离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道路。
网络语言对大学生语言表达的影响
3、网络语言盛行影响了大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的提高。网络语言是由直白且浅显的词语、字母甚至符号组成,通俗易懂,而我们传统上用规范性语言写成的文章含蓄、委婉。对大学生来说,他们自然不倾向于阅读和接受深奥难懂,甚至有些枯燥的传统文化,而更愿意进行“浅阅读”、接受网络语言。这样,他们就会不自觉地疏远规范语言文章而追求网络语言作品,甚至随意曲解原著的思想和主旨。
4、网络语言盛行影响了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人文素质的培养。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言行受到舆论压力的约束和影响,需要顾及自己的身份和名声,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负责。而在虚拟的网络中,网民可以不用真实姓名,在网络上畅所欲言,不用担心受到惩戒。网民们在网上的行为完全靠自我约束,这容易使部分大学生放松对自己的约束,导致其社会责任感减弱、自由意识膨胀和破坏欲望扩张。
四、网络语言对大学生语言表达的影响发展变化的机制
网络语言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文化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事物,语言是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一种语言,只要仍在为人类的交际服务,就是活的、变化的语言,就必然会随时进行新陈代谢。
网络语言在大学生中的认知度如此之高,有它独特的原因所在。
首先,网络语言本身具有简单、易懂,对事件的表现形式形象生动的特点。从我们前面所列举的网络语言种类当中可以看到,网络语言用简单的几个数字或者简单的几个单词,甚至几个简单的符号,就能表达出一些深刻的含义。
其次,网络语言也是潮流的表现,符合大学生追求新奇的心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
网络语言对大学生语言表达的影响
网络语言也是大学生追逐潮流、展现自我风采的表现。
第三,网络语言的流行,也是大学生自身价值得到满足的体现。
网络语言的流行,存在很多流行因素,比如“火星文”的出现,可以使大学生在取 QQ 昵称或其他称呼的时候,别具一格,凸显个性,与别人拉开距离。 在不断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创造出更新、更生动的网络语言,更能显示大学生身份。
五、结论
对网络语言要辩证地分析,在社会和语言本身的发展中去动态研究,要采取谨慎宽容的态度,不能把网络语言看作洪水猛兽,“一棍子打死”,有些正规的、长期使用、约定俗成的网络语言已经进入了新华词典。也需要看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中,网络语言已经不是网络技术和语言本身,它已经具有了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特征。有针对性地研究网络语言产生和传播的特点和规律,提升和合法化规范的网络语言,引导和规制不符合社会主流文化的网络语言,形成良好的网络文化和语言环境,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像火一样改变人类的生活,网络语言冲击波将对汉语言文字的发展产生震荡、影响。我们既要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变化, 又要控制、调适其负面的影响,努力使汉语言文字在发展中求和,在和谐中更具活力。
参考文献:
[1] 张九化,王华丽.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B].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
网络语言对大学生语言表达的影响
年1月第27卷第1期:81-83
[2] 尹绪彪,唐风玲.网络新语言及大学生语言表达范式研究[A].文史研究,2013年6月:66-67
[3] 马慧茹.网络语言的发展探析[A].现代视听,2007年第10期:39-41
[4] 刘鹤瑞.2000-2009年我国网络语言研究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
[5] 张贵州,王薇.网络语言对大学生语言规范的影响[A].六盘水师范学院.2011
[6] 孙文杰.浅谈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的影响[A].2011
[7] 张久海,王华丽.网络语言对大学生说的影响极其对策[B].2011
[8]于根元.网络语言冲击波[N].北京科技报·网络周刊.20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