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市基本情况
一、清镇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
清镇市地处黔中腹地, 系贵州省中部重要的工业基地、能源基地、交通枢纽、旅游风景区和贵阳市重要的卫星城市。全市行政区域面积1492平方公里,辖四镇六乡一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52.33万人。城区人口12万,市区规划面积68平方公里。
2006年,全市地方生产总值预计完成517536万元,同比增长14.8%;全市财政总收入预计完成60006万元,突破6亿元大关,地方财政收入预计完成26026万元,突破2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6.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7.5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为10009.83元,同比增长了54%,年均增长8.2%;农民人均纯收入为预计3155.16元,同比增长10.4%;招商引资市外完成186135万元,同比增长33.44%,实际利用外资255万美元。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人均GDP由1000美元到3000美元过渡的重要历史阶段。2005年,清镇市在全国2005个县(市)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从2001年第566位上升到第520位,前移了46位;在西部百强县(市)中的排名由2001年的第92位上升到第87位,前移了5位;在全省第二轮建设经济强县2004年考核中,由首轮建强全省第11位上升到第8位,在贵阳市各区(市、县)中由第7位上升到第5位。
1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二、清镇市集“六大优势”于一身,是理想的投资创业之地 一是区位优势。距贵阳市中心区23公里,距贵阳新城区—金阳新区约12公里,距4D级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约30公里,贵黄高等级公路、沪瑞高速公路、滇黔公路、321国道、站织公路穿境而过,厦门至成都高速公路即将建设。贵昆铁路湖林支线直达市境中部,境内有火车货运站7个,总运力达450万吨以上,是贵州西线的交通枢纽,位于南下大通道和西南出海口的交汇处,系南贵昆经济带和黔中产业带的核心部分。
二是矿产资源优势。已探明的有铝、煤、镁、铁、硫、重晶石等矿产资源30余种,铝、煤、白云岩是三大优势资源。首先是铝土矿资源。现已探明为3.6亿吨,远景储量在5亿吨以上,居全省第一,占全省总储量的70%以上,占全国总储量的10%以上,含三氧化二铝67.28-76.65%,铝硅比9.43。其中,猫场矿区已探明储量达2.1亿吨,是全国已知最大的已探明整体连片矿区,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其次是煤炭资源。现已查明储量16亿吨,总储量可达41亿吨以上,灰份16.89%,挥发份13.85%,硫份3.28%,发热量约为7000大卡以上;第三是镁资源。我市仅对境内四个点进行勘查,就探明储量近2亿吨,含氧化镁约20.9%,接近国家理论值。
三是电力资源优势。拥有三家大型发电厂,总装机容量达到170万kw。其中,清镇电厂装机容量65.8万kw,红枫电厂装机容量35.95万kw,东风电厂装机容量69万kw。另外,总装
2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机容量为240万kw的清镇电厂异地技改扩容项目,现正在开展前期工作,预计一期装机容量120kw将在今年初动工建设。
四是水资源优势。清镇市四湖托市,四水萦城,是贵州独有、全国罕见的富水之城。四大湖泊中,红枫湖湖面57.2平方公里,储水量6.01亿立方米;百花湖湖面14.5平方公里,储水量2.1亿立方米;东风湖湖面19.7平方公里,储水量10.25亿立方米。
五是旅游资源优势。清镇市享有“中国避暑之都、西部锦绣湖城”、“世界喀斯特中央公园”和“贵阳文明城市”的美誉,是天然的大公园、大空调、大氧吧、大宝库。在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喀斯特的山,喀斯特的水,喀斯特的洞,喀斯特的树,喀斯特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展现出一幅流光溢彩的巨大而美丽的喀斯特画卷。清镇市独特的地质现象,原生态的自然风光,不仅异化了喀斯特地貌所固有的自然规律,而且呈现出四湖争奇斗艳的宏伟景观。红枫湖的烟波浩淼,百花湖的自然清丽,东风湖的雄奇险峻,索风湖的宁静幽深,各有一番风景,享有广泛的盛誉。水,铸就了清镇的灵动和美丽,融入了清镇的灵魂,为清镇平添了无限的风光和魅力,也铸就了清镇市避暑之都、休闲胜地的不朽品牌。喀斯特地貌不仅为清镇带来了秀美的山川,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和原生态民族风情。红枫湖畔新旧石器时期人类遗址,古汉墓群、古城墙、古牌坊、古驿道,巢凤寺的华藏世界;出土文物铜马、漆耳杯;百花湖建文帝避难的灵永寺、铁梅和尚遗恨的茅坡寺,姜家堡丁氏易学的渊源,明代驻
3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军重地“三屯、四哨、五堡”;居易斋、梯青塔、骆家桥、姬昌桥等古建筑,异彩纷呈。这里居住着苗、布依、侗、彝、仡佬等36个原生态少数民族,他们独有的歌舞、节庆、服饰等民族民俗文化,无不饱含着浓郁、生态的少数民族风情。清镇,是贵州少数民族风情的集中展示地。
六是产业基础优势。境内有中国第七砂轮集团有限公司、贵州水晶集团、贵州化肥厂、五矿(贵州)铁合金有限公司、贵州兰花水泥公司等大中型企业30余家,目前已形成了年产95万吨煤化工产品、54万吨铁合金、100万吨以上水泥的产业规模,其中煤化工等产业发展规模在贵州省位居前列。
三、清镇市正全力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合作的领域十分广阔
(一)发展思路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统揽全市经济发展,高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强市升位”的主旋律,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环境立市、科教兴市”三大战略,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城市现代化和旅游特色化,精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开发,经济发展与电力、运力保障三组关系,努力实现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建设避暑之都休闲湖城绿色家园上取得新突破,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4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会上取得新突破,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取得新突破,增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建设新清镇。
(二)发展定位
1、经济发展定位:把清镇市打造成为贵阳城市经济圈的重要增长极、贵阳城市经济圈的重要的经济承接点和为贵阳城市经济圈的核心区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的重要功能区;
2、城市发展定位:建设城连水、水连城、依山傍湖的园林式、生态型、数字化,最适宜于人居住、最适宜于企业家创业,最适宜于科学家思维的避暑之都休闲湖城绿色家园。
(三)发展目标
1、近期目标:夺八争七、强市升位,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期间各项经济指标。到2007年,地方生产总值突破55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3亿元。到2010年,地方生产总值力争突破100亿元,成为贵州省的百亿元县(市),财政总收入力争突破1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5亿元。
2、中期目标:建设成为生态经济强市,与全国同步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到2020年,地方生产总值突破350亿元,财政总收入力争突破4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力争突破20亿元。
3、远期目标:到2050年,全面实现现代化。 (四)战略重点和合作的主要领域 1、工业
5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我们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调整工业布局,规划建设了工业集中建设区东区和西区,东区立足存量,做精做优,重点发展现代制药、生物技术、电子信息、绿色食品、机械、电器、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西区立足增量,做大做强,大力发展能源、煤及煤化工、铝及铝加工、镁及镁加工、建材等资源禀赋型产业。在西区004县道站街-新店-流长一线重点发展煤-电、水-电、煤-煤化工等产业,沿307省道站街至犁倭一线重点发展铝-铝加工、镁-镁加工等产业。构建“三大产业集群”(化工冶金建材循环经济产业集群、现代制药绿色食品生态产业集群、机械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八大产业”(能源、煤及煤化工、铝及铝加工、镁及镁加工、建材、现代制药、绿色食品、机械装备制造)。全力实施“两大基地”(清镇煤电铝一体化基地、循环经济型煤化工生态工业基地)的规划建设工作。引进了投资3.7亿元的兰花水泥160万吨全干法窑外分解水泥项目、投资30亿元的清镇配煤基地“四位一体”建设项目、投资52亿元的清镇发电厂一期2×60万千瓦异地扩建项目、投资100亿元的清镇铝及铝加工项目、投资35亿元的中化集团循环经济煤化工生态工业项目、投资37亿元的贵阳煤气气源厂重组及在西区循环经济煤化工生态工业项目、投资25亿元的贵州化肥厂重组及其在西区的循环经济煤化工生态工业项目等,为今后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旅游业
6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我们按照“四个二、五个区、三条线、六个字”的思路,充分发挥我市喀斯特地貌典型独特、旅游资源丰富、气候宜人的优势,整合旅游资源,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围绕生态休闲旅游品牌的目标,做强做大做精作美清镇旅游,打造清镇市“中国避暑之都、西部锦绣湖城”、“世界喀斯特中央公园”和贵州原生态少数民族风情集中展示地的旅游品牌。全面整合“四个二”资源,着力建设“五个风景区”,全力打造“三条旅游线路”,紧紧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个字”做文章,促进生态旅游业发展。建设红枫湖旅游文化商品市场、十八坊·爽都,在贵黄路公路沿线引进和建设大型特色餐饮娱乐服务项目,让游客“旅游在清镇、吃住在清镇、消费在清镇、满意在清镇”。重点推进红枫湖“三大景区、四大项目”的招商引资,即滴澄关景区、蒋军洞景区、花鱼洞景区等三大景区开发以及红枫湖国际休闲体育度假中心、红枫湖温泉国际度假中心、红枫湖生态观光休闲健身乐园、红枫湖地质文化主题公园等四大项目的建设。
3、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
我们按照建设“城连水、水连城、依山傍湖的园林式、生态型、数字化,最适宜于人居住、最适宜于企业家创业,最适宜于科学家思维的现代化避暑之都休闲湖城绿色家园”,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全力推进城市建设、开发和管理。以百花大道、红枫大道为主骨架,推动中心城区向西北方向即“两
7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湖”和老马河方向拓展。目前重点推出“一街十二路”、“一场二十区”以及“两园十三楼”等项目的建设。
4、新农村建设
中央决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三农”的投入力度空前加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新的重大历史机遇,也为在新农村建设上的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特别是清镇市的葡萄、商品畜禽养殖、奶牛、中药材、特色蔬菜等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具备很好的投资潜力,热忱欢迎各位有识之士前来投资,为我市农民增收致富给予大力的帮助和支持。
四、清镇市有全新的招商理念,一流的投资环境,保证广大投资进得来、落得下、建得起、能发展
(一)全力实施“三七七五五二”工程,开创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一是牢固树立“三个意识”,即“生命线”意识、“上帝”意识,“一把手”意识,从思想上摆正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位置;二是全力降低“七道门槛”,即土地购置成本门槛、基本建设成本门槛、生产成本门槛、政策扶持门槛、规费征收门槛、项目审查门槛、户籍准入门槛,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三是努力营造“七大环境”,即一诺千金的诚信环境,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公正司法的法制环境,优势高效的服务环境,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提高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四是大胆探索“五种方式”,即小分队招商、以商引商、网络招商、委托招商、间接利用外资,提高招商引资
8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五是严格执行“五项制度”,即:一站办结制、终身服务制、限时办理制、投诉办复制、责任追究制,确保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六是不断健全“两个机制”,即:招商引资利益分配机制、招商引资工作成果奖励机制,提高各方面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
(二)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快推进五个转变。即工作重点向落实大项目、服务大项目、建设大项目转变;招商思路向引进优势产业、优强企业和低污染、低能耗、高技术转变;招商方式向上门招商、小分队招商、网络招商、以商引商转变;目标区域向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台湾、东南亚等地区转变;服务方式向小团队服务、诚信服务、快捷高效服务转变。
(三)齐抓共管,强力推进,全力搞好项目协调服务。一直以来,我市四大班子领导坚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我市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市委书记亲自过问研究招商引资工作,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市委书记亲自陪同,亲自督促抓好落实。市政府五个市长天天围着招商引资转,分管招商引资工作的两个副市长专门抓招商,负责引进来;分管国土、规划、建设等工作的常务副市长负责安商,确保项目迅速安下去、留得住;分管发改、政法等工作的副市长负责扶商、护商;市长负责重大问题的协调处理。确保了招商引资各项工作协调、快速落实到位。建立市领导牵头强力推进的项目协调服务机制,坚持把服务大项
9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目、建设大项目、落实大项目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每一个重点项目,均成立由一名副县级领导任组长的“项目协调服务落实小组”,实行“三定一名确”,即定服务人员、定服务项目、定服务职责和任务,明确一名副县级领导干部任组长,各部门及乡(镇、办事处)相关领导为成员,把对项目的协调服务前移到各项目现场,把单个人的“坐家式服务”变成了由市领导带队的“现场服务”、“团队式服务”、“承包式服务”。使各招商引资项目迅速安下去、能发展。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