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报告概说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报告概说

来源:华拓网
.

.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概说

词汇学开场的较早,最早研究词汇的训诂专著——西汉的?尔雅?,在词汇史上有重要地位,但是后来的词汇研究渐渐开展滞后了。这是因为词汇较之语音和语法等方面,情况要复杂得多,所以在词汇研究方面,至今没有一部完备精深的词汇史的研究著述。从古代研究词汇的训诂学专著,近代的继承和开展,再到现代的创新研究,都推进了词汇学研究的进程。虽然词汇学研究也在不断的开展当中,但较之其他语言学科的开展还是比拟薄弱。

汉语词汇研究经过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创立期,七八十年代的恢复与开展期,90年代进入了迅速开展的时期。进入21世纪以后,现代汉语词汇研究较之以前又有了更大的开展。

关于现代汉语词汇的研究是有成绩的,不过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展钻研和讨论,也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简单来说,有三方面:(1)有关理论方面的建立,主要介绍词汇系统的研究,因为它丰富了词汇研究的理论;(2)研究词汇教学方面的实际问题,以加速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水平;(3)研究编纂各种语文词典的方法,适应社会上不同的需要。下面我们就这三个方面的研究重点做一阐述。

一、相关理论的建立

从五十年场对词汇系统的研究使得词汇研究的相关理论越来越完善。

1、词汇是否成系统之争

现代汉语的词汇到底是不是一个系统?应该怎样认识词汇的系

. .word.zl.

.

.

统性?这是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汉语词汇界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仿佛觉得词汇像是一盘散沙。古训诂学以训释词语为主要任务,对词汇学研究是零散的。而现代汉语研究多侧重于词的构造形式、词义组成等方面,50年代后期,受外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学说的影响,我国学者开场了词汇系统的研究。

1958年周祖漠?词汇和词汇学?一文中说明:“语言中的词尽管多,在构词、词义各方面仍然有一定的联系,并且构成一个统一的词汇系统。〞他是首先接触词汇问题的学者。1961年,黄景欣发表?试论词汇学中的几个问题?认为词汇是成体系的。19年X叔新针对黄景欣的观点发表了?论词汇体系问题?,X认为:“词汇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含有种种小组织的整体,只不过缺乏于成为体系。〞1984年邢公碗在给X叔新的论文集?词汇学和词典学问题研究?所写的序中表示支持X的观点。1990年X叔新的?汉语描写词汇学?中,X氏又开掘出一些构造组织,现代汉语中的任何一个词语单位都没有遗漏地被网络进去,他才又宣布“现代汉语词汇形成一个体系〞。从20世纪60年代起,语言学界就针对词汇系统问题断断续续地进展过几次论争和讨论,最后以X叔新先生在?汉语描写词汇学?中对此所作的似乎比拟的结论为标志,完毕了几十年的讨论。但是X叔新先生的方法和结论还有可以商榷之处。比方成语、惯用语的分析方法,我们用其方法并不能完全把二者区别开来,不能为人们公认。 2、现代汉语词汇成系统的表现

王力先生早在上世纪 50 年代就指出“同源词〞是汉语词汇成系

. .word.zl.

.

.

统的一个很好的证明,沿着这条思路走下去,首先是在汉语词汇内部多找一些这样的类聚,可以使得系统性的表现更加充分。上世纪 50 年代周祖谟先生先后两次撰文,共举了四个词汇系统性的表现:词族、从构词方法角度分出的词群、词义的开展以及词与词在意义方面的联系。此后研究学者的思路大致相似,只是方法和角度上日益完善。

词汇的系统性表现在许多方面,往往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徐国庆对此问题发表了很好的见解,提出了词汇研究的三个平面:要素平面、聚合平面、层级平面。词汇体系的这三个平面各有特点,不能混淆,给词汇学开辟了研究词汇体系性质的三个视角,只有全面观察,才能正确认识词汇的系统性。 3、词汇系统的构造层级研究

一个大的总的系统都是由假设干个子系统构成,每个子系统又是由更小的构造单位构成。这如同一台机器是由几个大的局部构成,每个局部又是由各个零部件组配而成一样。在词汇系统研究中,也必须先

弄清不同层级中的子系统的问题。

首先推出“词汇层〞研究的是黄景新先生。黄先生从词汇的功能出发,按照词汇-语法的范畴,认为词汇系统的最高一层为几个最大的词类〔实词、虚词,体词、谓词、加词〕,其下层是一级一级的次类词、动词、形容词等。此后,武占坤和王勤两位先生从词汇体系的内部构成要素人手,继续对词汇层进展研究,认为词汇里的不同级次的词汇层是构成词汇体系的不同平面。从词汇的整体着眼,整个词汇成分分属

. .word.zl.

.

.

三个层次:(1)语素层;(2)词层;(3)熟语层。再以后,X叔新先生根据它所提醒的11种词会聚合构造组织,进一步认为,汉语词汇系统可以划分出两个层次:一是由全部词语构成的最低层次,二是由11种词语构造组织组成的高层次。最后徐国庆先生也同黄景新先生一样,从词的整体功能出发划分层次。然而,他所划分的层次还是有别于黄景新的。他认为词汇系统的最高层为“功能词汇层〞,具体包括两个局部:一个局部是所有的语素,另一局部是所有的词和固定短语。其共同的功能是造句,因而可称为“造句词汇层〞。另外,徐国庆还提出了“潜在词汇层〞的概念,即包括所有尚未进人普通话词汇系统的词语,具体指偶发词语、方言词语、衰变词语。

二、汉语词汇教学研究

词汇教学对提高中外学生的语言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十分重要,因此需要大大加强,其中特别要加强汉语书面词语的教学。目前无论是语文教学还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都不太重视汉语词汇教学,从而影响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掌握。其根本原因,在于汉语词汇研究薄弱;而词汇研究之所以薄弱,有其客观原因。要扭转汉语词汇教学薄弱的状况,必须加强汉语词汇研究,特别是词语使用的语义背景的研究,以及汉语词语根底性的应用研究。

然而我们知道,一个人要丰富词汇,必须从小学、中学开场注意积累;一个外国学生,必须在开场学习汉语时就注意积累。而词语教学对学生积累、丰富词汇起着关键的作用。所谓积累、丰富词汇,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认的词语不断增多,二是对每个词语的意义、用法的理

. .word.zl.

.

.

解和词语的运用日趋准确、到位、得体。前者指量,后者指质。这两都很重要。那么怎样算是真正学习并掌握了所学的词语了呢?陆俭明先生提出了衡量的标准:字形对号、语音对号、意义对号、用法对号。 1、词汇教学的方法

怎样让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词语,到达真正掌握呢?这在词语教学中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准确而透彻地讲解所教词语的意义,特别是书面语词语的意义。这是确保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根底。第二,更要注重词语用法的讲解,特别是对外国学生。许多用词不当的病句,问题主要不是出在学生不了解词语的意义,而是出在不确切了解词语的具体用法上。例如: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周教师正在跟班长商议辅导的时间。这里的“商议〞大词小用,这里用“商量〞就行了。第三,一定要严密结合课文分析、讲解课文中词语使用得好的实例。应该看到,学生都有一种 获取新知的求知欲,学生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他们当然想了解课文中每个新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更希望教师能告诉他们在课文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富于表现力。教师对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给学生进展透辟的分析讲解,让学生有茅塞顿开的感觉,这会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很深的印象。其结果不仅有助于学生记住、掌握所学的词语,而且更会让学生懂得该怎么用词。为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文讲解文中用词用得好的实例。

例如:朱自清?背影?里一段文字: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X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

. .word.zl.

.

.

觉些,不要受凉。〔朱自清?背影?〕这里没有华美的辞藻,“拣定〞、“嘱〞、“警觉〞,都是很普通的词语,但在这里用作谓语动词都很到位,让人感到质朴而有神韵,字字传情,真切地表现了父爱。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来先让学生思考:

(a)这里的“拣定〞改用“找〞或单用“拣〞,好不好?

(b)在“拣定了靠车门的一X椅子〞里的“靠车门的〞这一修饰语似乎也可以去掉,但作者用了这个修饰语,用意是什么?

(c)将“嘱〞改为“要〞、“叫〞怎么样?为什么用“嘱〞好? 在提出这些问题的同时,可以先告诉学生,当思考这些问题时,一定要联系全文的主题。 2、词汇学习的工具

关于词汇教学方面的问题要从教与学两方面来看,研究怎样便于教和便于学而能收到最好的效果。我想有两件事情是当务之急。一是编出常用词汇表,一是编出词汇学习手册。要编出常用词汇表有必要先做好词汇的频率统计,有了统计的数据就可以分清哪些词是常用的,哪些词是不常用的。有了常用词汇表,在编辑语文课本和进展语文教育时就可以从中选择常用词和根本的构词词素有方案地进展教学了。至于常用词汇表的编排方式如何,可以根据需要而定。另一件事,即编出词汇学习手册,内容可以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工程可以多一些,要XX际有用。

3、重视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是不是也需要帮助外国学生学习、掌

. .word.zl.

.

.

握好书面语词语呢?应该成认,二者还是有所区别的,对本族学生来说,母语的口语是通过习得获得的,母语的书面语是通过学得获得的,语文教学主要让孩子学得书面语,特别是书面语词汇与书面语句法。对外国学生来说,无论是汉语的口语或书面语,都主要是通过学习得来获得。所以他们既要学习汉语口语,同时又得学习书面语。从汉语教学的长远目标来看,教外国学生学习、掌握好汉语书面语的词汇与句法更为重要,除非有的外国人只要求自己会说几句口语就行了。因为,第一,如果他们只学“说的汉语〞、“听的汉语〞,不学汉字,不学习掌握书面语词汇与句法,那日后只能成为会说汉语的“文盲〞;第二,一个外族人或外国人,他如果真要想了解、认识、学习,甚至要研究中国文化,就不能不学汉语书面语,掌握好汉语书面语的词汇与句法;第三,虽然汉语早被确定为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可是实际上在国际上根本没有汉语的话语权。据英国?金融时报?2006年1月23日文章?全球兴起中文热?所说,现在汉语在国际上和互联网上的使用率只占百分之几。要取得汉语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就得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不仅学习掌握好汉语口语,而且学习掌握好汉语书面语。只有当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不仅能说一口汉语,而且能用中文进展较顺畅的阅读与写作,具备书面语的运用能力,汉语在国际上才能逐步取。

但是近10多年来,自称是针对外国学习者学习汉语用的辞书也出版不少,但根本是?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词典?的删节本,很少说明词语的用法,更不用说指明词语使用的语义背景了。可喜的是去年9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由语言大学执教多年的鲁健冀、吕文华两位教授合

. .word.zl.

.

.

编的?商务馆学汉语词典?,这部词典“比拟注意说明词的使用环境〞。但是,即使是这样一部词典,也还是多数词条的释义没有说明词的使用语境。例如“优美〞,?商务馆学汉语词典?注释为“非常好,非常美〞。显然,这一注释仍然不能帮助外国学生防止出现“优美〞一词使用不当的毛病。

三、字典辞书的编纂

现代汉语词汇的研究,值得一提的还有辞书编纂工作,近年字典辞书的编纂工作做得还是比拟到位的。?汉语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现代汉语词典补编?、?现代汉语词频词典?以及分门别类的词典出版了很多。同义词、反义词、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外来词、方言词、俗语土语等词典都相继出版。新词新语词典、报刊词典也见诸书架。语义学的研究受到注意,有专著出版。加上电脑的普遍运用,各种类型的词库得以建立。高等院校?现代汉语?教材、?社会语言学?教材都有相当分量的词汇局部。在语文报刊上议论现代汉语标准的文章、探讨社会和词汇的关系的文章也不少,为教学提供了方便。

虽然成果颇丰,但是仍然有它的缺点。第一, 词汇学的研究仍然局限于传统范围,很少能到达多元化的要求,致使词典编纂原材料缺乏多元化。目前中华文化正在走向世界, 世界各国各行各业, 不同语种不同民族种族, 需要中华民族给提供相关的词汇, 多元需求, 这个时候就急需要词汇研究走向多元化,国际化,但是显然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还很不够。社会上的词典也是良莠不齐, 除了那种剽窃以及实在

. .word.zl.

.

.

笑话 ( 不是错误) 百出的词典以经商的方法来编辑的之外, 即使是认真编写的词典也是良莠不齐, 也需要系统的、有说服力的、从实践当中来的理论加以指导。第二,目前我们的字典的编纂, 科班出身的字典编纂人员缺乏,语言文字学的学者专门从事词汇研究的较少。笔者觉得词典学不仅要在理论上建树, 还应该在学科上就有这么一科。从较年轻的时候承受文字声音训诂、历史文献、现代语言学与法学等等的训练, 从受训练开场就要动手参加字典编纂, 一直到博士生,这样才能够把全世界唯一一个几千年来文字没有断绝语言没有断绝的民族的字典辞书编得世界上最全最好。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中,还涉及到编纂者的主观认识与字词所反映的客观之间的关系问题。没有一部字典辞书没有作者的主观意识在内, 主观的干预, 从选词、选字一直到释义。这个关系怎么摆, 这也是需要研究的。第三, 从辞书编纂本省来讲,字典辞书的编纂技术、手段落后。面对浩如烟海、庞繁芜杂的根底性材料, 仅仅依靠人脑或者传统的 “卡片〞法, 恐怕是不能够实现字典辞书编纂完整、准确的要求。时到今日, 我们的研究以及编纂工作应该引进更多现代化的手段, 以期在更多的方面实现自动化。

汉语词汇研究是很难,但我们还是要去啃这块硬骨头,要用力去研究,因为词汇研究太重要了。从应用的角度说,当前在词汇研究方面,要加强以下两方面的研究:一是词语用法的研究,更具体地说,就是研究各个词的使用的语义背景;而这也将使词语的释义更趋准确。二是加强词语教学的根底性应用研究,这种根底性应用研究包括:每个年级教多少词语?教哪些词语?孰先孰后?词语复现率该是多

. .word.zl.

.

.

少?为编写课文需要一些辅助性词语,那辅助率该是多少?对外国学生的汉语词汇教学,还得注意国别化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祖谟,现代汉语词汇的研究,?语文研究?,1982年第2辑 2、陆俭明,词汇教学与词汇研究之管见,XX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9月,第9卷第3期

3、周荐,近20年来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概况,理论与现代化,1997年12月

4、曲丽伟、林明明,近五十年来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研究,XX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第6期

5、田小琳,现代汉语词汇研究和教学浅议,XX文化教育,2021年 6、符淮青,略谈现代汉语词汇研究,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第3期 7、徐国庆,再论现代汉语词汇层,北方论丛,1998年第6期 8、周光庆,当代汉语词汇研究之反思语言文字学研究,2007年11月,第36卷第6期

9、周光庆,汉语词汇研究的认知学根底,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9月,第44卷第5期

10、杨春晴,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研究综述,XX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第25卷

11、贾鹏,中国语文——词汇论文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21年 12、徐国庆,再论现代汉语词汇层,THE NORTHERN FORUM,1998年6月

. .word.z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