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快乐读书吧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快乐读书吧——小故事 大道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陶罐和铁罐》《北风和太阳》《蚂蚁与屎壳郎》《白兔和月亮》
教学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借助求同思维,互文印证,在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全面开放的基础上,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目标:
1.互文阅读《北风和太阳》《蚂蚁与屎壳郎》《白兔和月亮》,了解内容,粗知寓意;
2.领悟寓言“对比”的表现手法,尝试仿编寓言故事;
3.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重点难点:
领悟寓言“对比”的表现手法,尝试仿编寓言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流程:
课前交流:
1猜谜游戏:同学们,课前,咱们先来玩一个猜谜的游戏,好吗?看图,说出寓言故事的名字,比比谁的反应最快。(课件出示:寓言故事的插图,学生说名字。)看来,大家对学过的寓言故事印象都很深刻!可见同学们都很喜欢寓言故事。(板书:寓言故事)那谁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寓言故事吗?(自由发言)
2大家说的真好!老师这里还有几张有趣图片,你们想看吗?(课件出示图片)谁能说说你对哪一张印象深刻?为什么?(相机板书:对比)
3引入; 今天这节课,咱们就要一起去探寻藏在寓言故事中的关于阅读与写作的密码,这个密码就是对比。
一、聚焦课内,引“对比”
1.回顾课文。
(出示课件: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这两个人物,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吧?是的,他们就是咱们刚刚学过的一则寓言——《陶罐和铁罐》中的主人公。谁来说说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陶罐?这又是一只什么样的铁罐?最后他们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谁能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学生自由回答后,课件出示表格)
人物 陶罐 铁罐
特点 谦虚 傲慢
结果 光洁如新 无影无踪
道理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
师小结:同样是国王御厨中的两个罐子,一个陶罐,一个铁罐,一个易碎,一个坚硬,一个谦虚,一个骄傲,很多年后一个仍然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而且还很有价值,一个连影儿也没有了。寓言中两个不同的人物,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让我们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这则寓言主要是人物的特点,结局的对比,除了这些,寓言中还有哪些对比呢?让我们继续在阅读中找对比,品寓意。
二、拓展课外,找“对比” 。
(1)请同学们找到《北风和太阳》这则寓言,请一位同学读阅读提示:
(默读《北风和太阳》,边读边寻找故事中的“对比”,在阅读材料上圈画出来,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阅读卡。)
(2)读后交流:对比(指名学生说,相机补充)这些对比中,最突出的就是北风和太阳各自采取的方法不同,(课件出示:方法的对比)
1)再读几则寓言故事,仍然请一位同学读阅读提示。 (分组默读《蚂蚁与屎壳郎》《白兔和月亮》这两则寓言,找一找这两则寓言中有没有对比,如果有,与前面几则寓言中的对比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2)读后交流
①交流《蚂蚁与屎壳郎》
教师引导:这两段文字,不再着重于语言和神态描写,而是动作描写。蚂蚁的勤劳,屎壳郎的懒惰,就是他们俩不同的态度的对比。(课件出示:态度的对比)说说寓言的寓意。
②交流《白兔和月亮》
1.指名将自己找到的对比读出来:
2.归纳:在诸神之王宣布月亮归属白兔之前,她无忧无虑、心旷神怡;在诸神之王宣布月亮归属白兔之后,她紧张不安、心如刀割,这一前一后,就是对比。而这种对比,是心情的对比。(课件出示:心情的对比)
3.感悟寓意
再读白兔拥有月亮归属权时的情形:
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唯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如刀割,仿佛遭了抢劫一般。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得失,这让她心生畏惧。
思考:为什么月亮在归属于白兔后,她的心情会“紧张不安”“心如刀割”?你从这一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三、尝试创编,用“对比”
1.引导:同学们读了这么多寓言故事,找到了这么多的对比,感悟了那么多道理,有没有找到了解锁寓言故事密码的感觉呢?既然 如此,大家想不想尝试自己创编一则寓言故事呢?
2.老师这里准备了几个寓言故事的题目(课件出示)指名读。你对哪个题目有兴趣?想怎样创编这则寓言故事呢?
3创编寓言,交流。(课堂时间充足,可以在课堂上交流想法。时间不够,作为作业。)
四. 总结:
寓言故事中的各种对比,有的突出人物性格,有的突出人物态度,有的借助人物心情,有的侧重处事方法,不管哪一种,总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揭示寓言的寓意,使人们受到启发和教育,这就是寓言故事的魅力。老师希望大家走进更多的寓言故事,用找对比的方法,用更多的独特的方法,去阅读,去感悟!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快乐读书吧——小故事 大道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册《快乐读书吧》以小故事大道理为主题,从《中国古代寓言》到其他国家的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一共推荐了三本。这些有趣的寓言故事很多都是展示了奇妙的动植物世界,充满趣味,蕴含丰富的道理。引导学生阅读中外寓言故事,从中汲取智慧,学会分辨生活中的是与非。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寓言故事,因此,《快乐读书吧》的教学不是零起点,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和交流平台的分享,已经完成来了一段时间的寓言故事的阅读。此次交流更应该注重班级学生寓言故事的阅读现状,从读得更多,读有方法这些方面去引领学生进入新一阶段的寓言阅读。每个班的阅读总是分层级的,一部分学生读得好,有方法,但总也有一部分同学起步慢,不爱读。因此,在鼓励大部分学生读的同时,要充分考虑两端。给先读的,读得好的学生展示、引领的机会和平台;给起步慢、不爱读的学生亲近阅读爱上阅读的机会。
教学目标
1、能产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的兴趣,自主阅读这三本作品,了解故事内容。
2、能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入理解。
3、能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能用文字、绘画、朗诵、表演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收获,培养创造性阅读思维。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产生读寓言故事的兴趣,学会与人分享阅读的乐趣。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课外阅读寓言故事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精彩寓言故事片段等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书,自己制定的读书记录卡等。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引入学习
1、谈话激趣:”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爱读书的人博学睿智,精神也更充实富足。孩子们,你们喜欢读书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一个有趣的地方,走进’快乐读书吧’去寓言王国里畅游一番吧。(出示课件1:快乐读书吧)
2、儿童文学家严文井对寓言做过一个绝妙的比喻:“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这从中看出寓言有哪些特
点?(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但背后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板书:小故事大道理。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学过的寓言故事,看图片,说故事和明白的道理,说说对小故事大道理的理解。
二、交流讨论,总结方法
1、读小贴士,总结阅读寓言的方法。
◆、说说故事主要内容。
◆、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联系生活深入体会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2、你还有哪些好的阅读方法吗?与大家一起分享。
◆、和伙伴分角色读、演一演,做阅读记录卡、在书签上写感悟或直接在书上做批注等。
3、指导学生做阅读记录卡。(写上书名,作者,阅读时间,主要内容和心得感悟等。)
三、分享阅读,快乐交流
1、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的寓言故事大全——《中国古代寓言》(板书:《中国古代寓言》)
2、课件出示《中国寓言故事》,了解这本书。
《中国寓言故事》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这些寓言故事大多来自于历史传说或民间故事,题材广泛,形式活泼,有很多成语故事,读起来轻松有趣。我们会从中看到许多既可笑又发人深省的故事。
3、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指名说说。
4、书中就有一篇选自这本书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读通句子想一想故事主要写了件什么事?看看这个小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大道理。
5、学生自主朗读教材中的寓言故事,指名朗读故事,再说说故事的内容。
6、再读故事想一想故事中的主人公可笑之处在哪?指名汇报。师总结课件出示寓意。这则寓言的题目你知道吗?
(这则寓意的题目是《曲突徙薪》,告诉我们: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应防患于未然,消除产生事故的因素。要听从别人正确的建议。)
7,你能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谈谈你的体会吗?
四、图文结合,拓宽阅读
(一)交流《伊索寓言》
1、课件出示伊索寓言的几幅图片。
2、引导学生观察:你读过这些寓言故事吗?简单给大家讲一下。
3、学生配乐朗读《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狐狸》,用喜欢的方式汇报交流,讲述并联系生活谈谈明白的道理。
4、教师小结:《伊索寓言》搜集整理了很多古希腊的民间故事。这部寓言集就像一个奇妙的动物王国,漫步其中,我们会看到吃不到葡萄反而说葡萄酸的孤狸,还会遇到咬死救命恩人的蛇…
(二)、交流《克雷洛夫寓言》
1、课件出示《克雷洛夫寓言》中的几幅图片。猜故事题目。
2、以《狼和小羊》为例,小组组合读故事,展示朗读或进行故事表演 。联系生活说说从中领悟到的做人道理。
3、教师总结:《克雷洛夫寓言》是俄国杰出寓言家克雷洛夫的作品集,讲了很多动物和植物的故事,如《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橡树和芦苇》。
五、总结谈话,激趣延伸
阅读使人明智,阅读让人充盈。孩子们,让我们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吧,从更多经典寓言故事中汲取精神的养料并并通过领悟深刻的道理丰富我们的人生,相信有阅读陪伴的日子,我们的生活会增添更多美好!
板书设计 快乐读书吧
小故事 大道理
读懂故事 明白道理 联系生活
三语 备课组 时间: 2 月 日 中心发言人:
课 题: 快乐读书吧——小故事大道理 第 1 课时 总计第 节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阅读寓言故事,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文化传承与理解)
2.读《中国古代寓言》,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
3.读《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感受世界寓言文学的魅力。(审美鉴赏与创造)
教学重难点
能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更深入地理解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论寓言,激发情感
1. 引发交流: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很多寓言故事,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的交流平台更是给寓言故事做了深刻的剖析。
2. 生读交流平台内容。
3. 小结过渡: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但背后往往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板书:小故事大道理)
【设计意图:交流谈话的形式引入课题,是传承和理解寓言故事所蕴含着大道理的最好方式,也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
二、阅读寓言,交流道理
1. 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的寓言故事大全——《中国古代寓言》
吧!(板书:《中国古代寓言》)
2. 翻开《中国古代寓言》,我们会读到许多既可笑又发人深省的故事。让我们来读读下面的故事。(生读课文中的故事)
3. 这则寓言的题目你知道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小组读文,讨论交流寓意。
这则寓言的题目是《曲突徙薪》,告诉我们: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应防患于未然,消除产生事故的因素。(板书:《曲突徙薪》)
【设计意图:寓言故事的展现,让学生不知不觉中爱上寓言故事,渴望明白其中的道理,思维发展得到提升。】
三、阅读交流,品味道理
1. 交流《伊索寓言》中《狐狸与葡萄》和《农夫与蛇》的故事。
2. 教师小结:《伊索寓言》搜集整理了很多古希腊的民间故事。这部寓言集就像一个奇妙的动物王国,漫步其中,我们会看到吃不到葡萄酸的狐狸,还会遇到咬死救命恩人的蛇……
3. 品味《克雷洛夫寓言》中《狐狸与乌鸦》和《狼和小羊》的故事。
4. 教师小结:克雷洛夫的寓言题材广泛,寓意深刻,托物言事,借古讽今。寓言的结构一般都很简短,他把简单的含有训诫意义的寓言变成了雅俗共赏的讽刺文学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读寓言故事,感受到寓言故事文字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四、交流感受,指导阅读
1. 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阅读寓言故事的收获和感受。
2. 教师小结,指导阅读。
⑴ 我们应该先要读懂故事内容,再来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⑵ 还要边读边想,联系我们生活中的人和事,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设计意图:学生能语言建构交流阅读的感受和收获,教师指导阅读,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了阅读,热爱上了阅读。】
板书设计:
小故事大道理
读懂内容
明白道理
联系生活
教后思考:
快乐读书吧
《小故事 大道理》
《昆虫记》阅读推荐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推荐作品《昆虫记》。
2.激发学生对《昆虫记》的阅读兴趣,指导大家用浏览读书的方法读书的封面、内容提要和作者简介。
3.指导学生欣赏《昆虫记》精彩片段。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法布尔,指导用浏览读书的方法读书的封面、内容提要和作者简介。
【教学难点】
通过欣赏精彩片段,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这里有几个谜语,请你来猜一猜,好吗?
逐一出示谜语,并请学生尝试猜谜,学生答对后出示谜底和图片。
谜语一:一生都在忙,飞在百花乡。围着花儿转,花汁变蜜糖。 (蜜蜂)
谜语二:头带两根雄鸡毛,身穿一件绿衣袍,手握两把锯尺刀,小虫见了拼命逃。 (螳螂)
谜语三:白天草里住,晚上空中游,金光闪闪动,见尾不见头。 (萤火虫) ( 通过猜谜,引发学生 兴趣。)
2.同学们可真聪明!谜底都被你们一一揭晓了!刚刚我们所看到的蜗牛、螳螂、萤火虫,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板书 昆虫
我们身边都有哪些昆虫,能说说你对他们的了解吗?(生自由回答)看来大家的知识很丰富,其实有一本书,里面介绍了许多的昆虫,叙述了昆虫世界许多有趣的故事,他就是法布尔的《昆虫记》,板书 补充 记 记就是记录 记载的意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昆虫记》,去探索昆虫的奥秘吧。(板书 《昆虫记》 法布尔)
二、初步感知,了解《昆虫记》
过渡:这就是老师选择的一本《昆虫记》,当我们拿到这样一本书,想要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整本书的大致内容,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生1:看封面(这就是整本书的封面,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也是一本书的眼睛)。
生2:看内容提要(是对整本书内容的整体概括)。
生3:看前言(一般介绍作者写书的目的和写书的经过)。
生4:看作者简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
……
2.了解《昆虫记》。
我们先来认识这本书的作者 法布尔 你对法布尔有哪些了解。
(1)了解作者。
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被誉为“昆虫诗人”,《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1879年,他整理20余年资料而写成的《昆虫记》第一卷终于问世。1880年,法布尔用积攒下的钱购得一老旧民宅,他用当地普罗旺斯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雅号——荒石园。
年复一年,法布尔穿着农民的粗呢子外套,尖镐平铲刨刨挖挖,一座百虫乐园建成了。他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中。直到1907年,《昆虫记》第十卷问世。
师小结:法布尔用他智慧的双眼倾尽一生去观察、探索昆虫世界的奥秘,让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的神奇和有趣。
我还找到了几个有关法布尔的小故事,想不想看看? 课件出示,交流。
曾经有这样一个小男孩,在他八九岁的时候,父亲叫他去放鸭子。他把鸭子赶进池塘以后,就去水边逮蝴蝶,捉甲虫,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
走在路上,他发现许多蚂蚁正在搬运几只死苍蝇,就伏在地上,用放大镜全神贯注地观察起来。汗水湿透了衣服,手脚都麻木了,他一直观察了4个小时才离去。
长大后,有一次,他爬到一棵树上,观察螳螂的活动。把周围的一切都忘了。结果,别人误把他当成了小偷,要抓他,他才从观察中惊醒过来。
读了这几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认识法布尔,从事例中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程度)
3:想要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整本书的大致内容,我们还可以看目录
① 目录是书中内容的高度浓缩,通过看目录,我们就可以把书本读薄了。请大家认真阅读这本书的目录,说说你最想要阅读哪一篇,说说你的理由。出示目录
②生交流,师总结。
三、欣赏精彩片段,激发阅读兴趣
过渡:同学们,老师也想知道这些昆虫的秘密,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昆虫记》,一起去探索昆虫的秘密吧!
片段一:萤火虫
1. 出示图片,问:你认识它吗?(萤火虫)你对萤火虫有什么了解?(到了晚上,萤火 虫就会发光)
2. 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你们知道萤火虫吃什么吗? (生猜一猜)老师来告诉你们:大家的猜测都错了,他最喜欢的食物是蜗牛。
3. 出示蜗牛图片,有些同学满面惊讶,告诉我,你有什么疑问?是呀,这么大的蜗牛, 背着重重的壳,他到底是怎么吃下去的呢!
4.你们想知道答案吗? 出示片段:
萤火虫的捕食对象多为蜗牛。在捕食时,一只萤火虫会像人类进行外科手术一样,先给蜗牛注射一针麻醉剂,使它失去知觉。然后,萤火虫的客人们陆续赶来,它们用自己嘴里的两个弯钩向蜗牛体内注射一种液汁,将蜗牛的肉变成液体,然后再吸进体内,最后只剩下了空空的蜗牛壳。
请你自由地大声读一读 你觉得有意思吗?(有)怎么有意思了?(麻醉师)5、师过
渡:多有趣呀。其实《昆虫记》里有意思的昆虫还多着呢!现在我们就去结识一位新朋友。
片段二:红蚂蚁
1. 师:出示图片:这是什么?(课件出示:红蚂蚁)(生:蚂蚁) (师:不确切,看看它的颜色,再猜猜它的名字。)
2. 你瞧,红蚂蚁们雄赳赳、气昂昂地干什么去呢?(学生说) 老师告诉你们,你们猜错了,他们是去抢劫呢!
你们猜,他们上哪去抢劫,抢劫什么去了?(学生说)你们又错了,《昆虫记》里告诉了我们这个秘密:
3.出示图片:它们冲到黑蚂蚁家,和黑蚂蚁进行了一番激烈的搏斗,把那些还未长成的小宝宝抢回家。
4.你们猜猜红蚂蚁抢黑蚂蚁小宝宝干什么呢?(学生说)
师:等小宝宝长大后,便沦为红蚂蚁的奴隶, 为他们收拾房间、寻
找食物,生儿育女!
5. 师总结:你们觉得昆虫世界里奇妙吗?是呀,没想到,昆虫世界,竟然有抢劫,有剥削。
片段三:蜘蛛
1. 师过渡:不过昆虫世界里也有很多温情的画面!走进《昆虫记》,看看作者给我们介 绍的两种小昆虫! (课件出示图片和文字:
条形蜘蛛:条纹蜘蛛的巢是用丝制成的,为了给孩子们建巢,他随心所欲地从体内抽出颜色各异的丝,最后连给自己织张网来捕食的丝都没有剩下,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蟹蛛:更让人敬畏的是,母蟹蛛自从产了卵以后,就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只是静静地待在卵上,一刻不离地守护着它们。直到生命垂危的时候,怀里仍死死地抱着孵有卵的巢,直到身体缩成僵硬的 自由读一读 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 师总结:走进《昆虫记》,你会发现昆虫社会和我们人类一样,有母爱,有感动。
片段四:螳螂
1. 师过渡:下面我要隆重推出昆虫世界的漂亮公主,猜一猜,她是谁?(课件出示文字:她的外表看上去相当美丽,身体纤细,体态优雅,披着淡绿的外衣,托着轻薄如纱的长翼,它的颈部是柔软的,头可以朝任何方向自由转动。它还有一个精致的面孔。她就是——师读:(出示螳螂图片) 2. 师:你看了螳螂的外表,你觉得螳螂的性情怎样?可是在她优美的身体上,却生长着一对极具杀伤力和进攻性的武器。(出示视频)
看了视频
你又对螳螂有了什么新的认识?(生自由谈)
3.(出示图片)师:还有更不可思议的地方,螳螂竟然还吃自己的兄弟姐妹,甚至于自 己的丈夫,而且面不改色心不跳,仿佛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4.师总结:蜘蛛为了抚养孩子,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可是美丽的螳螂却残忍地吃掉自 己的丈夫,看来《昆虫记》里的奥秘还真不少!
四、自由阅读
师:请同学们自由阅读《昆虫记》中自己喜欢的篇目。
五、教师总结
师:孩子们,读书时,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就要下课了,有一句话要送给大家,出示法布尔名言,生齐读。 法布尔曾经说过:
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没有任何怀疑为止。
法布尔之所以能写出这么有趣的一本书,源自于他对于小动物的细致观察。如果你想要了解法布尔这个人,《昆虫记》这本书,就请你课下找来读一读。感受法布尔那充满爱的语言和他所描绘的那个神奇有趣的昆虫世界。
【板书设计】
《昆虫记》
封面
前言
目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