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聘成功后的工作设想[设想越多,成功越快]
竞聘成功后的工作设想[设想越多,成功越快]
有一些发明者经常发牢骚说:“原来以为读了有关发明的书和讲义以后,马上就能有所发明哩,然而一经实践,才知道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我已经想出了15个方案,却没有一个是合格的。如果这些真的都不行,那我以后再也不搞发明了。”
灵机一动的小发明,一般人每天都能想出几个。如果以为这样想出的10个、15个中总能碰上一个,很快可以取得发明的成功,那就大错特错了。
应当从几十个,甚至几百个设想中确定出一个最佳方案,为了使它商品化,又要思考几十个、几百个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制出物美价廉而耐用的商品。如不从许许多多方案中加以精心选择,要想创造出对社会有益的发明是不可能的。一定要勤动脑筋,尽可能地多想出一些方案。
例如,日本一家玩具店设计出一种大头玩具,很受孩子们的喜爱。这个玩具是怎么搞出来的呢?
这个玩具店的经理想,应该让孩子们得到更多的幽默和笑声。为此,他和职工们收集了几百个方案,画了不知多少图。最后他们从中选出了一张,这是一位职工在看戏时,受舞台上大头木偶启发的写生。设计师们以这张写生为基础,又画了几百张图,其中有各式各样的眼睛、嘴巴、鼻子等,每幅画在细微处都有所不同。这家商店的大头玩具正是从这上千个方案中产生的。
爱迪生在做发明电灯的试验时想:用什么来做灯丝材料呢?可以用白金做,但是太贵了。难道没有廉价而又坚韧的纤维吗?为此,他试验了1600种耐热材料,6000多种植物
纤维。尽管如此,他还是没能找到理想的灯丝材料。最后他试验了从日本寄来的竹片,终于达到了目的。他又派人赴日本,对日本产的350种竹子进行了调查,看看哪一种竹片最好,最后找到了理想的材料。他真可以说是个惊人的探索家。
被誉为发明大师的爱迪生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呢!
日本有一位在品种改良方面久负盛名的发明家,经他之手,可种出非常大的马铃薯、无刺仙人掌、无核柿子,他简直是个植物界的魔术师。那么,他是怎样培育出这些优秀品种的呢?现在我们以大杨莓为例作一些介绍。
他首先从世界各地收集了5千株不同种类的杨莓进行培育,并一一进行观察,结果没有一个能使他满意。于是他又栽培了85万5千株杨莓,从中把美国杨莓和苏联杨莓杂交,才培育出这种大杨莓。
在他的农场里,一株挨一株地栽满了30万株桃、6万株柿子等等。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他的感觉变得异常灵敏,植物的微小变种也很难逃出他的目光。要想完成一次发明,就必须深思熟虑,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
各种设想,无论是巧妙的或是有缺陷的,大的或是小的,要无一遗漏地记录下来,经过长期的积累,终将会开辟出一条走向成功的通路。
无论多么笨拙的人,如能朝着目标试验1万次,便可成功。无论多么不成功的构思,如果数量多了,也必能成功。千万不可急于求成。一生中只要努力,定能有满意的发明。
在确定一个发明目标后,需要提出上百个设想。为了将其中最好的一个转化成商品,
还需要提出几十个方案,这样才会产生有益于社会的发明。
这是许多成功的发明者一致的看法。
内容仅供参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