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

来源:华拓网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

本文分析了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阐述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提出了建议与对策。要提高认识,加大文化建设工作推进力度;整合资源,逐步加大政府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优化环境,加强培养人才力度;突出特点,加大民风习俗的传承提升力度;堵疏结合,加大健全制度和监管服务的力度。

标签:文化建设;和谐新农村;对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神保障,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精神资源。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于确立正确的道德体系,促使农村形成和谐的社会局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力的推动了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农村文化阵地得到了巩固、农民文化生活得到了改善,农村文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当前农村文化发展现状还不容乐观。

1、受传统农业文化影响,中国农村中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农业文化,因而中国农民的思维习惯、生活方式、道德标准等既体现出农业文化中过于保守实用而缺乏激情;也体现了斤斤计较的小农意识。当传统文化中的腐朽因素与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不良文化相结合,使原有的小农意识愈发突显,表现为盲目攀比、封建迷信、赌博等低俗文化的泛滥。

2、城乡发展的二元经济模式使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发展相脱节

中国在传统农业经济转型中与世界经济接轨,建设市场经济,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城乡发展的二元经济模式,于是社会文化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城乡差别,一方面,城市文化的发展与农村文化发展脱节,造成两种文化理解与交流上的“鸿沟”;另一方面,城市文化作为强势文化,以一种外源性的文化形态进入农民的生活,使农民盲目地模仿城市,既丢弃了自身文化特点又找不到新的文化根基。

3、教育水平低下,影响了农村文化的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教育发展还不平衡,农民接受教育的机会还不平等,全国92%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教育的高消费又使广大农民望而却步,科学知识的缺乏使思想更贫瘠、文化更落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农村变化很大,但科技依然

滞后,农村依旧贫穷。许多农村孩子千辛万苦上了大学,毕业后大都去城市工作,农村文化的持续发展成为泡影。

4、各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促使农村文化发展的区域不平衡

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在优势经济后盾的推动下,农村的文化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农民的文化水平相应提高,促进了本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中、西部等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造成农村文化教育的落后与无力,无形中又加剧了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落后,从而使本地区文化发展举步维艰。

5、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缺乏,影响农村文化的深入发展

文化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相对而言,经济发展水平好,文化传统悠久,领导重视的地区文化设施比较健全,电视,电话、网络得到普及发展;而经济发展落后,农民文化水平低的地区,文化设施就比较落后,从而影响了农村文化的深入发展。

6、农村文化管理相对薄弱,文化管理体制有待提高

农村文化建设中缺乏文化管理的专门人才。对于文化建设,偏重于一时一地文化活动的开展和文化设施、文化工具的简单建设和配发,缺乏农村文化工作的长远规划,仅仅使文化成为农村工作中“锦上添花”的摆设,没有发挥出文化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是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实现文化自身和谐的关键,也是促进整个社会和谐的中心环节,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命线”。通过文化的传播,能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农民思想文化素质,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二是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用科学的理性思维改造农民的头脑,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与传播,增强农民进行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转变中国农民传统的思维方式,让农民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关注全局利益,形成齐心协力发展社会经济的合力,不断增强农村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发展活力。

三是为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当前农村的教育水平比较低,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运用不屑一顾。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只有以农村文化建设为契机,促进农村教育发展,提高农民进行现代农业生产的科技知识、管理知识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经济知识,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才能促进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是有利于村民关系和谐融洽。邻里关系、村民关系和谐融洽,是乡风文明、

农村稳定的重要前提。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之间的联系和交往明显减少,从而导致邻里关系疏远、村民之间互助友爱的传统缺失。有时还会由于很小的利益纠纷,产生严重的矛盾冲突。面对如此现状,应该把分散的村民组织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他们在愉悦的活动中进行沟通和交流,增进彼此间的认同感、亲近感,构建和谐融洽的村民关系,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营造有益的文化氛围。

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文化建设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又为和谐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仅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1、提高认识,加大文化建设工作推进力度

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极为重要的内容。为此,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上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下级党委政府在文化建设方面的领导和考核,对不作为、不落实者给予黄牌警告,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量化考核评审机制。

2、整合资源,逐步加大政府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

各级财政要保证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镇、村两级的文化建设,各乡镇、各部门要统筹规划,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要坚持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

极参与的投入机制。凡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用地实行行政划拨并酌情减免相关费用。要大力整合资源,把新农村建设、文化体育科技事业、党员阵地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和资源整合起来,把村文化室建成既可综合利用又特色鲜明的农村文化服务阵地。

3、优化环境,加强培养人才力度

农村基层文化队伍的建设,是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加强对乡镇文化干部队伍的业务培训和辅导,每年适时组织举办乡镇文化干部培训班,提高其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县里要建立文化人才下乡制度,加强对农村文化队伍的培养。要改革用人制度,面向社会招贤纳才,解决文化事业单位青黄不接、人才奇缺问题。建立一套以培养、使用、激励、评价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用人机制,吸引各类优秀人才进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发展。注重发挥农村文化能人的积极作用,发展民间演出队,推动民间文艺的繁荣。

4、突出特点,加大民风习俗的传承提升力度

保护田园风光,传承村落文化。和谐新农村建设不是舍弃传统的翻新,而是

继承传统与创新并存。和谐新农村建设不能急于求成搞一刀切,要注重传承自己特有的优秀的村落文化、民风习俗,为把农村文化做大做活,真正让文化在农村“生根发芽”,要切实转变观念,更新思路,树立“培养乡土文化人才,发展乡土文化事业”的全新理念。通过在乡村建立文化室,培训农村文艺骨干,鼓励引导农民群众自编自演,自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农村文化走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路子。

5、堵疏结合,加强管理,加大健全制度和监管服务的力度

要建立健全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机制,针对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尤其是文化市场在运行过程中业已暴露出来的问题,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组织力量开展调研,分析查找问题,在制度层面上填补空白和漏洞,从而能够更好地做到防范在先。加强对农村电子游戏厅、网吧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农村文化市场经营行为,促进健康发展。要加大对农村邪教组织、封建迷信及“窝赌”、“惯赌”的打击力度,为农村先进文化发展扫除障碍。文化执法部门要加强自身队伍的建设,强化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执法能力,确保农村文化市场合规、稳健、可持续地发展,从而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