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粘结强度合理指标的探讨

来源:华拓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水力发电 第33卷第2期 2007年2月 文章编号:0559—9342(2007)02—0078-03 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粘结强度 合理指标的探讨 黄国兴 ,陈文耀 ,尹俊宏 (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8;2。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陕西安康725011; 3。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云南昆明650041) 关键词:喷射混凝土;围岩;粘结强度 摘要:在某地下电站工程喷射混凝土施工中,采用现场钻芯拉拔法得出的牯结强度值很难达到设计要求(≥1.0MPa), 而后进行的喷大板室内劈拉试验,得出的劈拉粘结强度值又均大于设计要求。为此,对现行有关规范进行分析探讨 与评价.并提出了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粘结强度合理指标的建议值。 Discussions on the Rational Index of Bond Strength of Shotcrete and Adjoining Rock Huang Guoxing ,Chen Wenyao ̄Yin Junhon ̄ f1.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Beijing 100038; 2.China lllird Construction Bureau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Ankang Shaanxi 72501 1; 3.China 14th Construction Bureau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Kunming Yunnan 650041) Key Words:shotcrete;adjoining rock;bond strength Abstract: e bond strength of the shotcrete.which used in all underground power plant,could seldom reach the design demands(≥1.0 MPa).When tested with the drill—core pull-out method,a splitting tensile test of panel-formed shotcrete had been presented,and the splitting tensile strength was right up design demand. 8 paper discusses the current stall・ dards andthen putsforwardsome suggestive valueof rationalindex onthe bond strengthof shotereteand adjoining rock. 中圈分类号:TV544.923 文献标识码:A 1问题的提出 某大型地下电站工程采用锚喷支护,围岩属I、Ⅱ类岩 石。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粘结强度是一项很重要的参数,设计 要求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粘结强度,I、Ⅱ类岩石不小于1,O MPa.Ⅲ类岩石不小于O.8 MPa。 为检测主厂房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粘结强度,施工单位于 2oo5年12月采用现场钻芯拉拔法钻取9个芯样,其中3个 2各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 国家标准GB50o86—2oo1《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 范》与电力行业标准DLfF5181--2003(水电水利工程锚喷支 护施工规范》,都在附录中列出了3种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粘 结强度检测方法,即预留试件拉拔法、现场钻芯拉拔法、喷大 板室内劈拉法。 20o6年3月底.某大型地下电站工程的监理单位专门组 织开会.讨论地下电站工程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粘结强度不达 芯样在钻芯时断裂,只得到6个芯样的粘结强度(分别为 1.o9、O.4O、O.56、O.68、O.5O、O_35 MPa),且都是围岩断裂。施 工单位又于2oo5年12月和2006年2月采用现场钻芯拉拔 法对尾水洞1O个芯样进行检测,结果只得出3个芯样的牯 标问题。与会人员一致认为,采用喷大板进行室内喷射混凝 土与岩块粘结强度试验,试验方法采用轴拉法与劈拉法两 种。另外,再在主厂房现场钻取芯样进行室内轴拉法与劈拉 法试验。 结强度(分别为O.45、O。98、1.08 MPa),且都是围岩断裂。 采用现场钻芯拉拔法检测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粘结强度 的成功率低.且测值很难达到设计要求。为此,对以上问题必 须进行探讨.以解决该大型地下电站工程喷射混凝土与围岩 粘结强度不达标问题。 收稿日期:2006-07—10 作者简介:黄国兴(1940一),男,江苏江阴人,教授级高工,主要 从事水工材料研究与应用工作. 困Water Power VoL33.No.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只b 7 , 亍: I刁 ,口匕触—L’:I口 t 千U爿]]曲Ll叉口J,2-P_2g=lq-ijin TAK 2.1 现场芯样轴拉法 2006年4月施工单位在主厂房下游侧边墙钻取芯样12 个.仅有3个芯样能做轴拉试验.现场芯样直径为100 mm,长 度不足300 mm。根据DL,r 5150—2001《水工混凝土试验规 程》规定,轴向拉伸试件长度应不小于3倍直径。为此,在轴 拉试验前.先将芯样试件两端用环氧混凝土加长.使喷射混 凝土与围岩结合面两边各长150 mm。试验测得现场芯样喷 射混凝土与围岩28 d轴拉粘结强度(单块)分别为0.27、0.32、 0.52 MPa.均小于设计要求(≥1.0 MPa)。 2.2现场芯样劈拉法 将西100 ITllTl芯样切割成立方体.对喷射混凝土与围岩 结合面进行劈拉试验。试验测得现场芯样喷射混凝土与围岩 7d劈拉粘结强度(单块)分别为1.11、0.74、0.62 MPa,一组3 块,只有1块的粘结强度大于1.0 MPa,其余2块均小于1.0 MPa。 2.3喷大板劈拉法 2006年5月施工单位在现场选取表面平整的岩块,加工 成约40Ommx300mmx50mm(长×宽×厚)的岩石板.但喷射岩 石面不加工,并使岩石板厚度均匀.以避免沿喷射混凝土与 岩石结合面劈拉时上下垫条不在同一垂直面发生剪切现象。 将岩石板放置在喷大板木模(450 mmx350 mmx120 mm)内. 用水将岩石板表面湿润,按实际喷射条件向大板木模内喷射 混凝土。在与实际结构相同的条件下.用切割法将大板加工 成边长为100 mm的立方体试件(其中岩石与混凝土的厚度 各为50 mm左右).养护至28 d龄期,用劈拉法检测喷射混 凝土与岩块劈拉粘结强度。 采用喷大板劈拉法进行了7组(1组3块)劈拉粘结强度 试验.其试验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5组28 d劈拉粘 结强度(1.16~1.70 MPa)与2组7 d劈拉粘结强度(1I49~1.50 MPa)均超过设计要求(≥1.0 MPa)。 表1 某地下电站工程喷射混凝土与围岩(岩块) 粘结强度试验结果 另外.还有一个大型地下电站工程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粘 结强度也采用喷大板劈拉法,共检测8组,28 d劈拉粘结强度 为1-01~1-30 MPa,均超过1-0 MPa。 2.4喷大板轴拉法 对喷大板(喷射混凝土喷在岩石板上)养护至7 d龄期, 钻取4,100 mm芯样,继续养护至28 d龄期。在轴拉试验前2 d.先将芯样试件两端用环氧混凝土加长.使喷射混凝土与岩 石结合面两边各长150 mm.以避免轴向拉抻时发生应力集 中现象。 喷大板芯样喷射混凝土与岩块轴拉粘结强度(单块)分 别为0.67、0.71 MPa,仍小于设计要求(≥1.0 MPa)。 从以上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喷大板轴拉粘结强度(0.67— 0.7l MP丑)未达到1.0 MP丑.而喷大板劈拉粘结强度均超过 1.0 MPa。不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喷大板轴拉试验需加长试 件,也存在偏心问题.致使粘结强度试验结果偏小;喷大板劈 拉试验存在喷射混凝土与岩块结合面不能保证在同一垂直 面上,多少有些倾斜,在劈拉试验时有剪切现象,致使粘结强 度测值偏大。 3对现行有关规范规定的相关指标的评价 以上检测结果表明,现场钻芯样拉拔法与喷大板轴拉法 得到的轴拉粘结强度均达不到1.0 MPa,而喷大板劈拉法得 到的劈拉粘结强度均超过1.0 MPa。很明显.喷射混凝土与围 岩(岩块)粘结强度与检测方法关系很大,为此对现行有关规 范的规定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其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粘结强 度指标进行评价。 3.1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OO86—20o1) 该规范4.3.2条规定:“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的粘结强度, I、Ⅱ类围岩应不低于0.8 MPa,Ⅲ类围岩不应低于0.5 MPa”。在修改条文说明中没有列出以上粘结强度指标取值 的依据。为此,笔者专门咨询了该规范修订负责人.该负责人 在回函中说:“以上粘结强度指标取值是根据喷射混凝土与 岩块结合面劈拉试验得出的劈拉粘结强度”。遗憾的是没有 列出具体数据。 该规范附录I列出了3种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粘结强度 检测方法,规范正文在提出粘结强度指标的同时.没有指定 用哪种检测方法,这样导致使用规范人员认为3种方法可以 任意选择.便出现选用现场钻芯拉拔法轴拉粘结强度达不到 标准要求的问题,实际上该规范的粘结强度指标是用喷大板 劈拉法得出的劈拉粘结强度。 3.2《水工隧洞设计规范)(DL/T 5195--2004) 《水工隧洞设计规范》10.2.1条规定:“喷射混凝土与围岩 的粘结强度,I、Ⅱ类岩石不宜低于1.0 MPa.Ⅲ类岩石不宜低 于0.8MPa”。 该标准是对原标准SD134—84修订后的新标准, SD134—84规定:“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粘结强度.Ⅲ类及Ⅲ类 以上围岩均不宜小于5 kg/cm (0.5 MPa)”,DLrF 5195--2004 规范对SD134—84的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粘结强度指标进行 了修改,但在该规范条文说明中没有列出修改粘结强度指标 的依据。另外,该规范也没有指定采用什么检测方法,附录中 也没有列出具体检测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粘结强度的检测方 Water Power VoL33.No.2圃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法.缺乏可操作性。 3。3《水电水利工程锚喷支护施工规范》(DL/T 5181 ̄2003) 该规范正文10。2。5条规定:“根据工程设计的需要决定 4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粘结强度合理指标的建议 值 现场钻芯拉拔法钻芯时钻机摆动对芯样会有损伤,安装 拉力架与膨胀螺栓存在偏 tk,问题。喷层厚度不足时易引起应 力集中现象.以上因素都会导致现场钻芯拉拔法得出的轴拉 其他的测试项目与数量”,这里“其他测试项目”为“抗渗等 级、抗拉强度、抗冻等级、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粘结强度”等4 项。该规范对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粘结强度这项重要参数似乎 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该规范对粘结强度没有提出要求达到 粘结强度偏低。另外。如果遇到现场随机钻芯的围岩的完整 性差。钻芯时就易发生芯样断裂。导致现场钻芯拉拔法成功 率不高。 喷大板劈拉法只要做到选取的岩石块表面平整(喷射 的指标。但在附录I中列出了3种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粘结强 度检测方法。 3。4《纤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38:2004) 该规程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制定,该规程规定: “支护结构钢纤维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粘结强度不小于0。5 面)、加工厚度均匀,就能得出较可信的劈拉粘结强度,可以 避免现场钻芯拉拔法所存在问题的发生,但喷射混凝土与岩 石结合面不可能做到在劈拉试验时完全在同一垂直面上,多 少存在剪切现象。因此。喷大板劈拉法得出的劈拉粘结强度 是偏高的。 从《欧洲喷射混凝土规范》既规定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粘 结强度指标。又规定检测方法得到启示,认为我国标准也应 MPa”。条文说明中说明了该指标是参考《欧洲喷射混凝土规 范》确定的,但该规程正文没有指定用什么检测方法,这给使 用带来一定困难。缺乏可操作性。 3.5《欧洲喷射混凝土规范》 该规范规定:“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粘结强度不小于0。5 MPa(1组3块平均值),单块粘结强度值不小于要求值的 75%(0。385 MPa),并明确规定检测方法为现场钻芯拉拔法或 室内芯样轴拉法(室内芯样也为现场钻取),钻芯直径为50- 这样规定。关于具体指标,建议喷射混凝土与围岩劈拉粘结 强度。I、Ⅱ类岩石不小于1.0MPa,Ⅲ类岩石不小于0.8MPa, 采用喷大板劈拉法检测;喷射混凝土与围岩轴拉粘结强度, I、Ⅱ类岩石不小于0.5 MPa。采用现场钻芯拉拔法或室内芯 样轴拉法检测。 60 mm。加荷速率为1~3 MPa/min”。很明显,《欧洲喷射混凝土 规范》对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粘结强度的要求很明确,既规定了 粘结强度指标。又规定了采用的检测方法(轴拉法)。 从以上情况来看,《欧洲喷射混凝土规范》规定的喷射混 参考文献: 【1】 GB 50086--2001,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s】。 【2]DL/T 5195--2004,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 【3】DL/T 5181--2003,水电水利工程锚喷支护施工规范【S】. 【4] CECS 38:2004,纤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5】 上海麦斯特建材有限公司(SMB)译,欧洲喷射混凝土规范【S】. 凝土与围岩粘结强度指标(/>0.5 MPa)比我国规范(GB 50086—2001与DL/T 5195--2004)规定的指标(I、Ⅱ类岩 石0.8~1.0 MPa)低.其原因为前者是采用现场钻芯拉拔法或 室内芯样轴拉法得出的轴拉粘结强度,而我国规范是采用喷 大板劈拉法得出的劈拉粘结强度。 (上接第74页) 水又满足系统需要还需在实践中摸索。 5结语 自动发电控制是水电站稳定经济运行的基础,也是实现 “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前提条件。AGC的实现不仅提高 薹 了电站监控的自动化水平,减轻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还提 高了电网运行的稳定性。但在实际应用中,有许多具体问题 需要认真处理.如负荷调节速率,负荷变化幅度等。同时,根 据各工程的实际情况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考虑,如保证下 游供水等。紫坪铺水电站AGC的顺利实现进一步推动了四 JII电网的AGC工作,增加可调容量,并提高了电网AGC的 性能。 图1负荷波动曲线 参考文献: f1】 方辉钦.现代水电厂计算机监控技术与试验[M】.北京:中国电 力出版社.2004. 流量变化就可能超过4O0 m3/s。这样会使下游闸门不能及时 调整造成多次下游人员被困河中,要求紧急救援的事故发 生.从而使水利工程电调和水调产生了矛盾。在电调服从水 调。水调支持电调的原则下,如何既保证下游安全、稳定的供 【2】 施冲,余杏林等.水电厂自动发电控制的工程设计与分析【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4):57—59. 囫WaterPower Vo1.33。No.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