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八、事理说明——专题说明文阅读

八、事理说明——专题说明文阅读

来源:华拓网
 事理说明——专题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题考点总结】

考点一:说明对象

考查类型:“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考点二:说明对象的特征

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策: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考点三:说明方法

类型1、直接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1

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类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极其作用?

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x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x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x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x特点。

8、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2

考点四:说明顺序

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对策;

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2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分

2、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x的说明顺序对×x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考点五: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对策: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xx的特征或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3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或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概数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类型5、指示代词的含义

类型: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考点六:概括信息

类型:概括提炼相关信息

4

对策﹔①提取要点,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这种方法适合于中心明确、论述简洁鲜明的文章。②抽象说明,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事理、剖析事理、阐明特性等各类文章。抽象说明的关键在于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本质。

⑧综合归纳,。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内容。它要求首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再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整合。

考点七:文段作用

类型:说明某段或某句的作用

对策: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二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或前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考点八:补写相关语句

类型1、在空格处补写一句话,与下文语意相连贯

对策:空格在开头结尾处往往是要补写中心,要分析文段的内容再思考。

5

类型2、请你运用画线部分运用的说明方法补写一段话。

对策:补写内容紧扣所说明的事物,并且准确合理地使用上文中的说明方法。

考点九:中心句

类型1、直接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对策:在开头结尾或中间找,个别的在文段中间。

类型2、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考点十:拓展题型

类型:对选文的某一内容或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结合选文的某一内容展开联想;就.......谈一点看法或设想等。

对策: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库存,按文章所介绍的事物的特征去写。说明文阅读题的答题方法

说明文主要考查考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设题主要围绕准确认读、准确理解、准确筛选来考虑。

6

考题常设置干扰性因素;

(1)增减扩缩:就是对原文的句子加以改动,通过增加某些字或减少某些词语的办法,扩大或缩小说明范围。

(2)鱼目混珠:就是用似是而非的词语或句子来替代正确的,造成歧意。

(3)颠三倒四:是指设置选项时,有意将原文的句子关系打乱,造成理解的难度,如颠倒因果关系,搅乱先后次序。

(4)无中生有:就是利用考生的思维惯性,诱考生用想当然代替清醒的理性思考。

解题的程序,有句顺口溜:“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题干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句,比较选项看差异。”

先读原文,完成3个任务:

(1) 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各段之间的联系,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

(2)给段落标上序号。

(3>给重要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

其次,读题干很重要,要给重要词语做上标记。如1999年卷第1题,可做如下标记:“本文第一自然段提出了一种假说,对这种假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标记。第一处是命题点所在的位置,第二处是试题考查的内容,第三处是选择答案的标准。

7

第三,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是答题的实质性阶段。一般来说,答案的检索区间应在命题点的附近,如第Ⅰ题答案在第1段或第2段。找对应句更重要了,可以说找到了对应的句子,就基本上找到了答案。比较选项找出差异是最后一步,即完成答题。如第1题B项说:“比起人类来,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的范围里发生了变化。”漏了“调节性”几个字,与文章原意不合。

说明文阅读题都是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选项方法有三:直选法、排除法、类推法。直选法,即直接选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适用于一目了然的题目,有的答案自己一下子能够确定。也适用于“选非题”,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排除法,可适用于一切类型的选择题。它通过排除不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将正确的答案显露出来,提高答案准确性。用排除法要找准“第一知识点”,即首先要排除的选项被排除的依据,须具备2个特征:一是判断得最准确,二是最有价值,确定这个知识点后可排除较多的选项。

类推法,适用于部分选择题。根据合理推断,迅速排除某些选项,或根据已知情况推断未知情况,迅速确定答案。

一、阅读下文。完成1-3题。

人类最后一个染色体喜获破译

①2006年5月18日,美国和英国科学家在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上发表了人类最后一个染色体——1号染色体的基因测序,解读人体基因密码的“生命之书”宣告完成。

8

②在人体全部22对常染色体中,1号染色体包含基因数量最多,块头最大。其基因数目多达3141个,是平均水平的两倍,破译难度也最大,一个由150名英国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历时10年,才完成了1号染色体的测序工作,历时16年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书写完了“生命之书”的最后一个章节。

③据估计,人类染色体大约由2万到2.5万个基因组成。科学家在破译1号染色体的过程中,至少发现了1000种新基因.

④人类基因研究所获得的数据就像一座巨大的金矿。它将促进生物学的不同领域如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的发展。人们从中更可以发掘出诊断和治疗5000多种遗传疾病的方法,阻止甚至扭转一些疾病的遗传。其中,超过350种疾病被认为与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出现问题有关,包括癌症、老年痴呆症等。

⑤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人类生命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人类第一次系统、全面地解读和研究人类遗传物质DNA 的全球性合作计划,领导1号染色体测序项目的格雷戈里博士说:“公布人类最后也是最大一个染色体的测序,标志着建立在人类基因测序基础上的生物学和医学研究掀起高潮.”

1、从文中可知,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完成了基因研究的什么工作?第3段中加点词“至少”有何作用?(4分)

2、列数据是人们常用的说明方法。第4段中“5000多种”说明了什么?(3分)

3、(1)请概括说明1号染色体研究成果所具有的意义。(不超过15字)(2分)

9

(2)从文中画线句可以看出,从事科学研究应该具备哪些精神?(3分)

二、阅读《绿色塑料》,完成1一5小题。【本题满分15分】

绿色塑料

①塑料问世后,即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到了几乎所有的领域。但是,在塑料应用极大地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丰富和改善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塑料不会自行“腐烂”,如果塑料薄膜长期存在于田间,不仅妨碍耕作,而且破坏土壤自身的水肥及微生物平衡,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发达国家对使用后的塑料曾采用过掩埋!焚烧和回收利用等方法进行处理,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为此,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外许多科学家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纷纷投身于“绿色塑料”一一可降解塑料的研制。

②所谓“绿色塑料”,并不是指绿颜色的塑料,而是指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具体地说,就是指在一定使用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一定的功效后能迅速自行降解,与自然环境同化的一类聚合物。因为它对保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所以被称为“绿色塑料”。

“绿色塑料”的品种很多,这里只介绍光降解型塑料、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和转基因型塑料四种。

④光降解型塑料是在聚合物中添加少量光敏剂生产出来的塑料。我国科学家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对光降解型塑料的研制。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的光敏剂及其光降解聚乙烯地膜,早在1995年就通过了技术鉴定,并在推广

10

中证明这一技术已经成熟。光降解聚乙烯地膜在光照下,可分解成4×4平方厘米的碎片,即使以后不再分解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也不会给土壤物化性能带来影响,对土壤养分造成破坏。

天然高分子型塑料是利用纤维素、木质素等天然物质,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塑料。比如,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利用农作物下脚料,如豆秸等制成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天然高分子塑料地膜具有极好的透明度和伸展性,埋在土中只需数日,即可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污染环境。

⑥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是由一种叫真核产砼性细菌先在葡萄糖溶液中生产出生化聚酯,再经进一步加工生产出的生物塑料。德国格丁根大学的微生物学家通过对一种细菌的特定基因隔离,使植物细胞内部生成聚酯,再利用这种聚酯制成植物型生化塑料。这种塑料在细菌作用下也可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不但不污染环境,而且还可用做肥料回归大自然。

⑦转基因型塑料是由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索姆维尔等人研制的。他们利用生语文试题第6页(共12页)物工程技术,从一种叫做营养佳良产砼杆菌的土壤细菌中分离出生产塑料的基因,然后把这一基因转移到一种遗传结构墙单的油菜子属植物中,培育出一种适宜种植的名叫多羟丁酸的塑料植物.这种植物的叶、杆、根都能长出多羟丁酸颗粒塑料,用这种颗粒制成的塑料可以完全被降解。受索姆维尔研究的启发,美国密茨根大学的生物学家则干脆将这种塑料基因直接植入土豆和玉米之中,在人工控制下生长出不合有害成分的生物塑料.不久,人们就可以像种植庄稼那样大面积种植和收获塑料了。

⑧目前,可降解型塑料大多还处在研究或试产阶段,距大规模推广使用还有一段时间,但科学家卓有成效的研究已经为人们展现出光明的前景。我们坚信,随着研究的加速进展,

11

绿色环保塑料的新时代一定会很快到来。

1、通读全文,说说文章围绕“绿色塑料”说明了什么内容。(3分)

2、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用是﹐(2分)

3、阅读第②段文字,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绿色塑料”下一个定义。(2分)

4、仔细阅读第⑤、⑥段文字,说说“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和“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有什么异同。(4分)

相同:

不同:

5、请你结合本文有关知识,向一位正在使用普通塑料袋的人宣传“绿色”塑料袋的特点及使用意义,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4分)

6、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题。(19分)

功能仿生建材

①自然界在亿万年的演化过程中孕育了各种各样的生物,每种生物都拥有神奇的特性和功能。通过研究、学习、模仿来复制和再造某些生物的特性和功能,将极大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的适应和改造能力,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这样,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仿生学便应运而生了。现代仿生学已延伸到很多领域,建材仿生是其应用领域之一,而功能仿

12

生建材又是建材仿生的突出代表。

②研制功能仿生建材的目的是使人造的材料具有或能够部分实现高级动物丰富的功能,如思维、感知等,也就是说能够研制出智能化材料。

③解剖学研究表明,动物或人的皮是具有多功能结构的典型智能生物材料之一,具有可弯曲变形、调节温度、防水、阻止化学物质和细菌进入及自修复等功能的复杂层状组织。人们从这里受到了启发,在一些高层建筑上,应用恰当的装饰材料,将风、光等对建筑产生负面影响的能量,转化为高层建筑环境所需能量的一部分,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创造更富有活力的生存与行为环境,并满足节能的要求,如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马蒂尼大厦的建筑师和工程师,模仿变色蜥蜴的皮肤对环境能做出反应的特点,在建筑界面外装置一层遮阳百叶作双层皮,通风管道置于双层皮中,夏天可阻挡阳光,减少冷气负荷,冬天双层皮又可用作日光采集器,加热空气预热空调。这样既达到了装饰的目的,又达到了节能的目的。建筑物的防水材料一直是个难题,而人和动物的皮肤具有很好的防水性能。汗液可以渗透出来,外面的水却透不进去,这一巧妙功能,促使人们正在探索皮肤微观结构的奥秘,它将为解决建筑防水问题开辟新的途径。

④荷叶出污泥而不染,历来为世人所称赞,人们利用这种“荷叶效应”,研制出各种自洁净、防污渍材料和涂料,如自洁净玻璃,还有利用自洁净技术生产出的涂层涂覆在水龙头、门窗等不会沾上手印及污渍等,

⑤目前建筑物所使用的承重材料主要是钢材、木材、石材、混凝土以及钢材和混凝土的组合材料,这些材料的弹性模量大,即刚度较大,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几乎用肉眼看不出来。多数材料在接近极限荷载时发生突然破坏,使得人们无法进行破坏前的预防。而生物体的功能之一就是能向外界传达自身的异常状态。例如人体,当睡眠不足的时候,眼睛

13

会充血;体内被病菌感染时,体温会上升发烧等等,这些都是对自身的异常状态向外传递信号。具有自我诊断、预告破坏功能的材料就是在这种思想的启发下进行研究的。

⑥功能仿生材料更加高级的功能还有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功能。即材料能够根据外部荷载的大小、形状需求等,对自身的承载能力、变形性能等进行自我调整,符合外部作用的需要,这种性能就是自我调节功能。自我修复功能是指材料本身具有类似于自然生物的自我生长、新陈代谢的功能,对遭受破坏或伤害的部位能够进行自我修复、自愈再生,这样建筑物的寿命可大大延长,安全性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增强。

⑦智能建材的探索和研究虽然还刚刚起步,但是随着材料科学、电子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手段的不断进步,必将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未来的建筑及所用的材料将走向智能化。

1、从文中介绍看,功能仿生建材与常规建材相比,有哪些独特的功能?(4分)答:

2、请根据第①②的说明,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什么是功能仿生建材?(3分)

答:

3、第⑧段中画横线句中的“这样”,具体指代什么内容?请用文中原句回答。(3分)答:

4、第⑥段中画横线句中“还有”一词使用欠当,请加以调整或修改,使该句能准确表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2分)

改为:

5、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14

A.建筑师和工程师部分采用仿生建材建成的布鲁塞尔马蒂尔大厦,体现出了一般大厦所不具备的节能优势。

B.模仿人和其他动物皮肤防水性能制造的智能化建材,较好地解决了一直困扰人们的建筑防水问题。

C.利用“荷叶效应”研制出的自洁玻璃是我国制造生产功能仿生建材的成功范例.

D.目前,材料科学、电子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手段相对滞后的发展现状,影响和阻碍了功能仿生建材的探索与研究,但这种局面很快将得以改变。

6、功能偏重建材只是仿生学运用于建材研究与制造的一个方面。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认识或借助联想和想像,另举一类仿生建材或其他仿生的例子吗?要求能简要叙述出仿生原理,表述力求准确、完整。(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5分)

清清骆马湖

①在广袤的苏北平原上,镶嵌着一颗灿若星辰的湖泊,她就是被誉为淮北明珠的骆马湖,是宿迁生金长银的聚宝盆。骆马湖位于宿迁市西北部,总面积375平方公里,是江苏省四大淡水湖之一。

②骆马湖水多来自沂蒙山和天然雨水,沿湖无工业污染,常年水体清澈透明,湖水可以直接饮用,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二级水质湖泊。湖水碧绿清澈,一望无际,湖上烟气氤氲,

15

小与蜿蜒起伏35公里长的马陵山,成了绝好符京,湖被称为“东方小威尼斯城\"”。漫步在这

面积只有80亩的小岛,满目葱茏满眼清新,茂密的芦苇,织成一道道绿色的走廊。岛上家家有

船,户户有网。

③骆马湖的水产品数量多,品质优。青虾、螃蟹以及菱角、莲藕等产量均居全省前列。骆马湖银鱼外形晶莹别透,味道鲜美无比,出口量居全国第一,被成为地地道道的“银”鱼,正如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清清骆马湖》中所唱的那样:清清骆马湖啊/一望无穷/站在那湖岸上啊/从西望不到东/秋水养肥虾和蟹/碧波怀报菱和藕/丰收的渔歌一声声/唱到我心中......

④骆马湖四周的一座座大型水利工程,雄伟壮观。璋山闸全长429米,共36孔,最大排洪量8000-10000 立方米/秒,为国家一级水利工程,江苏省大型水闸之一。皂河抽水站位于骆马湖西大堤,是国家大型水利工程,进水口接连邳洪河,出水口通入骆马湖,为国家南水北调第六梯级工程。

⑤骆马湖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著名的青连岗文化垃址,项很就也生在骆马湖东南郡,唐代宗宝应元年改县名为宿迁,万世传颂的盖世英雄西楚霸王项羽,就出生在骆马湖东南七八公里处的宿城梧桐巷,故里建有项里公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乾隆行宫,坐落在骆马湖西岸的皂河镇内。清朝乾隆皇帝六次巡游江南,有五次到敕建女土一马湖东岸的马陵山上,此称为乾隆行宫。当年乾隆皇帝在此留下了“第一江南春好处”的名句。骆马湖东岸的马陵山上,古有秦汉时期的“霸王扳倒井”,唐朝名将薛仁贵东征的“藏兵洞”,

16

宋朝名将韩世忠屯兵抗击金兵的宋营等古迹,今有宿北大战指挥部遗址“三仙洞”、峰山战斗遗址、宿北大战革命烈士纪念塔等。

⑥旅游业已经逐步成为宿迁的重要产业之一,骆马湖的旖旎风光、丰富的名胜古迹,吸引着愈来愈多的游客,他们游湖观景,访古论今,尝鲜品味,参观多项水利工程的同时,无不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怀与愉悦忘归的感受。

1、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说明文主要运用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B.骆马湖是江苏省最大的淡水湖,它的四周有不少大型水利工程,雄伟壮观。c.骆马湖的水产品丰富,有些水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

D.骆马湖风景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旅游前景十分看好。

2、细读全文,说说骆马湖为什么被称为“宿迁生金长银的聚宝盆”?(4分)

3、为了进一步开发骆马湖旅游资源,提高景点的文化品味,新印制的“乾隆行宫”门票上需要简短明确的景点介绍,请你根据第⑤段相关信息写一段35字以内的介绍文字。(4分)

4、阅读第②段和第④段,说说它们在说明语言上的不同特点。(4分)

五、阅读说明文,完成15-18题(14分)

17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美感,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效果。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

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地域色彩风格。

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可以经常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的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色彩就使建筑物变得活泼,富有生趣,例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建筑,红色的门窗,蓝绿色的房檐,再配以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如同京剧舞台上的戏装,华丽而生动。而它们的下面又往往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秋冬之际,在华北平原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这样的色彩效果显得无比动人,同样,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

18

当然,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格调外,随着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别。

1、阅读本文,说说我国古代北方和南方建筑色彩的风格有什么不同。(2分)

2、文章举北京故宫和天坛的例子有什么作用?(3分)

3、结合语境,说说文章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4分)

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句中的“之一”能否删掉,为什么?

②“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句中的“悦目”若换成“明显”,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4、我国的民俗文化(如秧歌、锣鼓、舞龙、春联、翦纸等〉在色彩的运用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请抓住特征介绍其中的一种,并用生动的语言说明它的色彩美。(不少于80字)(5分)

【阶段性综合试卷】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30分)

1、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2分)

(1)油光可鉴( )A.镜子B.照C.仔细看D.引为教训的事 .

19

(2)迷惑不解()A.分开B.解除c.了解、明白D.解释 .

⑶广袤无垠()A.没有边际B.界限、边际C.白色D.货币 .

(4)

非凡器宇()A.度量B.器官c.才能D.人才 .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炽热(zhì)穹顶(qióng)尴尬(gǎn)污秽(huì> ....

B.畸形(jǐD驿站(yì)绽放(zhàn)怯弱(qiè) ....

C.匿名(nì)佃户(diàn)驰骋(chěng)栖息(xī) ....

D.祷告(dǎo)馈赠(guì>粘结(nián)殚娟(chán) ....

3、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鹤立鸡群 绿草成茵 藏污纳垢 抑扬顿措

B.杳无音信 哄堂大笑 粗制滥造 截然不同

c.广袤无垠 慷慨激扬 油光可鉴 言不由中

D.纹丝不动 洞察世事 正襟危坐 冥思暇想

20

4、依原文内容填空。(2分)

(1)请写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比喻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诗句。

(2)请写出苏轼《水调歌头》中体现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句子。

5、分析下列句子所用的表达方式。(2分)

①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 )

②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 )

⑧那是1887年3月3日,当时我才六岁零九个月。( )

④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手。( )

A.记叙B.描写c.抒情D.议论

6、与“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运用了相同的修辞手法的是()(2分)

A.一绺绺灰白的罂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B.在经过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

21

C.现在,我已经掌握了语言的钥匙,急于想加以运用。

D.宁愿站着死,也不跪着生。

7、下边几句话,加点的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句是()(2分)

A.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告诫我们,要清白做人。 ..

B.令媛这次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激您。 .

C.您家父已把你考上高中的消息告诉我。 ..

D.令郎不愧是家学渊源,虾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

8、对“再塑生命”一词在文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我”本来生活在黑暗中,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B.莎莉文老师让我回到自然,理解自然。

C.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

D.莎莉文老师教“我”懂得“什么是爱”。

22

9、选出作品、作者、国别搭配有误的一项()(2分)

A.《再塑生命》——海伦.凯勒——美国

B.《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俄国

C.《藤野先生》——鲁迅——中国

D.《我的母亲》——胡适——中国

10、仿照例句再写两个句子,与上句的话题一致,句式、修辞手法相同。(2分)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只鸟的树林;

11、积累名篇佳旬,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课文原句。(2分)

(1〉海内存知已, 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高尔基《海燕》>

(3〉找出含有“日”、“月”的诗句各一句,并分别写出上下句。

日:

月:

11、你在哪些方面深受到母亲的影响?请写一个不少于100字的片段,语言要简洁生

23

动。(8分)

12、(一)我的母亲(节选)(12分)

①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夭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侯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②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息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细菌,后来足

24

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13、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不超过15个字)(3分

14、选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3分)

15、“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中的“从来”能否去掉?母亲这样做有什么目的?(3分)

16、请你就作者母亲的教子方式,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3分)

(二〉难忘的体罚(13分)

也许,在这个世界的其他地方,同样也有威信极高而能使所有学生都敬畏如神的老师,但肯定不会有哪位老师会像在我们镇上呆了30多年的弗洛斯特女士那样,差不多成了全镇老少的

严师。

我不知道她是如何走进众人心底的,至于我,那是因为一次难忘的体罚:挨板子,那是一次数学考试。试前,弗洛斯特女士照例从墙上把那块松木板子取下来,比试着对我们说:“我们的教育以诚实为宗旨。我决不允许任何人在这里自欺欺人,虚度时日。这既浪费你们的时间,也浪费我的时间,而我早已年纪不轻了,奉陪不起——好吧,下面就开始考试。\"说着,她就在那张宽大的橡木办公桌后坐了下来,拿起一本书,径自翻了起来。

25

我勉强做了一半就被卡住了,任凭绞尽脑汁也无济于事。于是,我顾不得弗洛斯特女士的禁令,暗暗向好友伊丽莎白打了招呼,果然,伊丽莎白传来了一张写满答案的纸条。我赶紧向讲台望了一眼——还好,她正读得入神,对我们的小动作毫无察觉。我赶紧把答案抄上了试卷.

这次作弊的代价是整整一个周末的痛苦煎熬。晚上,又翻来覆去难以入眠;才迷糊过去,又被噩梦惊醒——连卧室墙上那些歌星们的画像似乎都变成了弗洛斯特女士,真让我心惊肉跳!早就听人说过,教室里一只蚂蚁的爬动也逃不过弗洛斯特女士的眼睛,这么说,她现在只是装聋作哑罢了。思前想后,我打定主意,和伊丽莎白一起去自首。

周一下午,我们战战兢兢地站到了老师身边:“我们知道错了,我们以后不做这种事了,我们来是请你宽恕。\"\"姑娘们,你们能主动来认错,我很高兴,这需要勇气,也表明你们的向善之心。不过,大错既然铸成,你们必须承受后果——否则,你们不会真正记住!”说着,弗洛斯特女士拿起我们的试卷,撕了,扔进废纸篓。“考试做零分计,而且——”

看到她拿起松木板子,我们都惊恐地难以自持,连话也说不囫囵了。她吩咐我们站在大办公桌的两头,我们面面相觑,从对方的脸上看到对方的窘态。“现在你们都伏在自己身边的椅背上——把眼睛闭上,那不是什么好看的戏。”她说,我抖抖索索地在椅背上伏下身子。听人说,人越是紧张就越是感觉到痛苦,老师会先惩罚谁呢?

“啪!”的一声,宣告了惩罚的开始,看来,老师决定先对付伊丽莎白。我尽管自己没挨揍,眼泪却流出来了:“伊丽莎白是因为我才受苦的!”接着传来了伊丽莎白的呜咽。

“啪!”打的又是伊丽莎白,我不敢睁开眼睛,只是加入了大声哭叫的行列。“啪!”伊丽莎白又挨了一下——她一定受不了啦!我终于鼓起了勇气:“请您别打了,别打伊丽莎白

26

了!您还是来打我吧,是我的错!”

几乎在同时,我们都睁开了眼睛,可怜兮兮地对望了一下,想不到伊丽莎白竟然红着脸说;“你说什么?是你在挨打呀!”怎么?疑惑中,我们看见老师正用那木板狠狠地在装了垫子的座椅上抽打。啊,原来如此!

——这便是我们经受的“体罚”,虽无肌肤之痛,却记忆至深。在弗洛斯特任教的几十年中,这样的“体罚”究竟发生了多少回,我无从得知,因为有幸受过这种板子的学生大约多半会像我们一样:在成为弗洛斯特女士的崇拜者的同时,独享这一份秘密!

17、用一句话概述文章的事件。(2分)

18、文章画线句子具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2分)

19、文章最后揭示了弗洛斯特并没有真正体罚“我们”,这在前文中有伏笔,请找出来。(2分)

20、弗洛斯特女士对“我们”“体罚”为什么会令“我们”难忘?(3分)

21、请结合全文内容,发挥想象,对弗洛斯特女士的肖像进行描写。(40字左右)(4分)

(三)《与朱元思书》(15 分)

”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③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⑤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7

22、解释加点词的含义。(2分)

①蝉则千转不穷()②鸢飞房天(③望峰息心()④负势竞上()

23、翻译句子。(2分)

①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4、下列对本段文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25、作者是按山势多姿、光线昏暗、声音响脆的顺序来介绍的。

B.作者是按山势多姿、声音响脆、光线昏暗的顺序来介绍的。

C.作者是按声音响脆、山势多姿、光线昏暗的顺序来介绍的。

D.作者是按光线昏暗、山势多姿、声音响脆的顺序来介绍的。

25、“与朱元思书”的意思是(2分)

26、这段文字多处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请指出一句说说表达作用。(3分)

2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流露出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分)

28

三、作文(30分〉28、题目:《 ,我想对你说》

要求:①将作文题补充完整,不少于5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

⑧注意选材立意,写出真情实感。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同龄习作】

作文,我想对你说

作文,我想对你说,你永远是我的朋友。当我痛苦时,是你为我抹去了悲伤;当我绝望时,是你让我找到了自信;当我孤独寂寞时,是你给了我快乐。

读小学三年级时,老师把报刊上的作文抄在黑板上,让我们自己抄、背。每篇作文都那么长,让人一看就傻了眼,我记了前段忘后段。结果,在考试中,我写不出一点来,我把背过的作文,记得哪段就写哪段,搞得层次不清,事后,老师把我狠狠批评了一顿。而我呢,只能哑巴吃黄连一一有苦说不出。从此,我就害怕作文,讨厌作文,每天上语文课都提心吊胆。唉,满腹辛酸向谁诉?作文啊,你知道当时我多恨你吗?你让我无法面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

唉,为了前途,我也只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硬着头皮去写。在那时,我真嫉妒死了那些文学家。

后来换了一位语文老师,这个老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让人一点也不觉得害怕。他

29

看了我们写的作文,全是东抄一段,西拼一段,乱七八糟,皱起了眉头。

从此以后,他耐心指导我们观察、写作,我的作文水平也有了提高。我们作文中写的好的地方,他就表扬,并当范文读给大家听,我也想让自己的作文被老师当范文读,我就认认真真写。果然,在一次作文评讲课上,老师读了我的作文,并表扬了我。从此,我打开了作文大门,喜欢写作了,交上了这个朋友。

拿到了作文钥匙,当然好办事,每次作文,我都一挥而就,不再愁眉苦脸了。我脑海中似乎有许多东西要写,永远也写不完。

进入初中,我的朋友—一作文,没有丢下我,一直陪着我。无论什么时候,老师让我们写作文,我都认真写,而且写得不错。

一次学校文学社征稿,我想:这可是我大显身手的机会。我用心写了一篇作文,没想到老师竟怀疑我是抄的,我伤心极了。老师啊,你可知道这是我花了一天心血写的,你就这样看待?我知道我各科成绩差,唯独作文写得不错,可你也不能太小看我了!我又对作文失去了兴趣。

转眼,我读初二了,换了一位老师。这位老师改作文是那么仔细,那么认真。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把作文写好了交给他。第二天,作文发下来了,老师在评语中写满了鼓励,丝毫不掺半点怀疑。慢慢地,我和作文又“破镜重圆”了.

我爱你,我的朋友一一作文,我感谢你,感谢你在我失望时没有丢下我,感谢你一直对我的支持与热情。

30

作文,我只想对你说,你永远、永远是我最好的朋友!

【简评】“想说爱你不容易”,这是许多人对作文的真切感受。小作者以“对你说”的倾诉方式道出了与作文分分合合的经历和感受,叙述方式巧妙,真情实感动人。

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