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厦门外国语学校2013届最后一卷(语文)

来源:华拓网


厦门外国语学校

2013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2013-5-31

本试卷分五大题,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考生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要求,请见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二三其德。(《诗经》)

(2)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王羲之《兰亭集序》) (3)夜深忽梦少年事, 。(白居易《琵琶行》) (4)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5)从今若许闲乘月, 。(陆游《游山西村》) (6)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己亥杂诗》)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5题。

程琳字天球,永宁军博野人。举服勤辞学科,补泰宁军节度推官。权三司使范雍使契丹,命琳发遣三司使。太仓赡军粟陈腐不可食,岁饥,琳尽发以贷民,凡六十万斛,饥民赖以全活,而.军得善粟。迁给事中、权知开封府。王蒙正子齐雄捶老卒死,贷妻子使以病告。琳察其色辞异,令有司验得捶死状。蒙正连姻章献太后家,太后谓琳曰:‚齐雄非杀人者,乃其奴捶之。‛琳曰:‚奴无自专理,且使令与己犯同。‛太后默然,遂论如法。改三司使,出纳尤谨,禁中有所取,辄.奏罢之。内侍言琳专,琳曰:‚三司财赋,皆朝廷有也。臣为陛下惜,于臣何有?‛帝然之。或请.并天下农田税物名者,琳曰:‚合而为一,易于勾校,可也。后有兴利之臣,复用旧名增之,是重困民,无已时也。‛再迁吏部侍郎,遂参知政事,迁尚书左丞。时元昊反,犹遣使来朝,众请按诛之。琳曰:‚遣使,常事也,杀之不祥。‛后使者益骄横,大臣患之。琳曰:‚始不杀,无罪也;今既骄横,可暴其恶诛之,国法也,又何患耶?‛元昊死,谅祚立,方幼,三大将分治其国。议者谓可因此时,以节度使啖三将,使各有所部分,以弱其势,可不战而屈矣。琳曰:‚幸人之丧,非所以柔远人,不如因而抚之。‛议者惜其失几。既而遣使册命,夏人方围庆阳。琳曰:‚彼若贪此,可缓庆州之难矣。‛命具礼币赐予之数移报之,果喜,即日迎册使,庆阳之围亦解。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大名府。琳持重不扰,前后守魏十年,度要害,缮壁垒,增守御备。植杂木数万,曰:‚异时楼橹之具,可不出于民矣。‛人爱之,为立生祠。改武胜军,又换镇安军节度使。上书曰:‚臣虽老,尚能为国守边。‛未报,得疾卒。赠中书令,谥文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七》)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第 1 页(共 12 页)

A.太仓赡军粟陈腐不可食 赡:供给 .B.太后默然,遂论如法 论:商量 .C.帝然之 然:认为„„对 .D.未报,得疾卒 报:答复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程琳为官机智的一组是(3分)

①饥民赖以全活,而军得善粟 ②臣为陛下惜,于臣何有 ③今既骄横,可暴其恶诛之 ④具礼币赐予之数移报之 ⑤异时楼橹之具,可不出于民矣 ⑥臣虽老,尚能为国守边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程琳执法如山,不允许任何人凌驾于法律之上,王蒙正虽然与章献太后家连姻,但他的

儿子王齐雄杀人,程琳同样对他进行依法严惩。

B.程琳善于处理政事,元昊造反仍派使朝见,程琳力排众议,主张不杀;元昊死,幼子立,程琳主张不应趁人之丧,而应采取怀柔政策。

C.程琳能从危机中捕捉时机,朝廷派使者去册封契丹,偏偏遇到夏人包围庆阳,他便让人把册封用的礼品财物转赐给夏人,从而解除了庆阳之围。

D.程琳非常体恤民生疾苦,管理大名府时,不但从不扰民,还主张合并天下农田税物名称以减轻百姓负担,百姓对他十分敬爱,为健在的他立了祠庙。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王蒙正子齐雄捶老卒死,贷妻子使以病告。(3分)

译: (2)今既骄横,可暴其恶诛之,国法也,又何患耶?(3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隋 宫 李商隐

①②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④⑤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⑥?

【注】①紫泉:长安的一条水,此代指长安。②芜城:即广陵(今扬州)。③日角:帝王相,此喻指李渊。④古人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变化出来的。《隋书〃炀纪》:‚大业十二年,上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⑤垂杨:隋炀帝开运河,诏民献柳一株,赏绢一匹,堤岸遍布杨柳。⑥《隋遗录》卷上载,炀帝在江都曾梦见和前朝皇帝陈叔宝(为隋所灭)相遇,畅饮甚欢,席间曾请陈的宠妃张丽华表演《玉树后庭花》舞蹈。

(1)颈联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

答: (2)请简要分析尾联所蕴含的思想感情。(3分)

答: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第 2 页(共 12 页)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樊城被曹操包围,张飞劝刘备到襄阳躲避。刘备不忍心丢下百姓,派人告诉他们,愿意

跟随的就派船接到对岸。(《三国演义》)

B.丝织厂的女工们闹起了罢工,吴荪甫气急败坏,他降了怯懦的老帐房莫干丞的职,起用年轻人屠维岳。(《子夜》) C.高老太爷死后,以陈姨太为首的长辈借口在家生孩有“血光之灾”,强迫瑞珏到城外分娩。觉新明白这是个鬼话。(《家》)

D.在一个秋夜,涅赫柳多夫坐在车厢里玩牌、谈笑,而马斯洛娃跟着火车旁奔跑、呼喊,她的呼喊始终得不到回音。(《复活》)

E.欧也妮把私房钱全部送给查理,她的母亲发现后,就把她幽禁在房间里。欧也妮没火取暖,只有面包和清水度日。(《欧也妮·葛朗台》)

8.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宝钗忙问因何又打他,探春悉把昨夜怎的抄检,怎的打他,一一说了出来。尤氏见探春已经说了出来,便把惜春方才之事也说了出来。探春道:‚这是他的癖性,孤介太过,我们再傲不过他。‛

抄检大观园时,探春为何打人?“惜春方才之事”指什么事件?请简要叙述。 (2)阅读下面《巴黎圣母院》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甘果瓦追上克洛德,说:‚你想出一个把她救出圣母院的计划,可是你那个计划对我绝对不适用。我刚才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甘果瓦的“好主意”是什么?结果如何?请简要叙述。

答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文化经典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①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论语〃公冶长》)

①②

②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岁十一月,徒杠成;

③④

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也。 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孟子〃离娄下》)

【注】①溱洧:河名。②徒杠:走人的桥。③舆梁:走车的桥。④行辟人:出门时有人在前开道。

(1)材料①和材料②都体现了子产是个 的执政者。(2分)

(2)孔子对子产评价很高,但对于子产“乘舆济人”这件事,孟子却说“惠而不知为政”,请结合材料②分析孟子这么说的理由。(4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第 3 页(共 12 页)

戏剧需要激情 余秋雨

戏剧需要激情。列〃托尔斯泰对‚艺术‛下了一个简单明确的定义:‚作者所体验过的感情感染了观众或听众,这就是艺术。‛别林斯基认为‚激情‛是一切诗歌体裁所必有的,而且,他还说:‚(激情)这个字眼,在谈戏剧时最经常地被人采用,因为就其本质来说,戏剧是最富有激情的诗歌体裁……‛剧作家和观众交流的媒介是形象,而只有用激情熔铸起来的形象,才具有真正的审美价值。

剧作家从现实生活中发掘出来的思想是一部剧作的灵魂,正是它,赋予剧作家的产品以一定的社会价值;戏剧最忌的是理性说教,思想必须饱含激情,才能对观众产生巨大的感染力。戏剧的基本手段是动作,而动作不过是激发感情共鸣的有力手段,如果动作不能产生感情反应,它就失去了自己固有的意义。在不同种类的剧作中,激情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它有时引起观众热泪盈眶,有时使他们开怀大笑,有时促使他们深思冥想;但却不能没有它,失去了它,剧本就不能唤起观众的共鸣。在不同风格的剧作中,有的激情汹涌澎湃,有如奔腾咆哮的江水;有的感情含而不露,就像水渗沙石之中……可是,如果没有它,剧本就成了一片龟裂的干河,是没有生命的。

剧作家需要技巧,但更需要激情。一位技巧娴熟但却没有激情的作家,最多只能成为熟练的匠人,剧本不能没有戏剧性,可是,戏剧更需要激情的滋养,否则,它就会是没有生命的枯木干枝,难成茂叶繁花之美。

戏剧需要戏剧性,但也需要抒情性。两者应该是并行不悖,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的。

不过,谈到‚抒情‛,人们首先会想到诗,特别是抒情诗。抒情诗要求通过凝练、节奏鲜明、感情色彩浓厚的语言,抒发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内心感受,引起读者、听众的强烈共鸣。戏剧要求的是贯穿的动作,是鲜明的人物性格,是完整、紧凑的情节,而这些却是抒情诗所不能容纳的;如果不顾戏剧的特性,在剧本中让人物脱离剧情发展去大抒其情,又会造成剧情的停滞。从这个角度来说,戏剧和抒情似乎是对立的。

可是,各种文学样式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对立,都是相对的。别林斯基把抒情性称为‚一切诗的生命和灵魂‛,他认为‚抒情性像元素一样进入一切其它种类的诗中,使之活跃起来,有如普罗米修斯的火焰鼓舞了宙斯的造物。‛他还说:‚如果没有抒情性,史诗和戏剧就会过于平淡,变得对自己的内容冷漠无情。‛他的看法无疑是正确的。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戏剧的真正的审美价值,在于剧作家用激情熔铸起来的形象和观众之间的情感交流。

B.思想赋予剧作家的产品以一定的社会价值,戏剧需要理性,又最忌理性说教。 C.戏剧的基本手段是动作,它是激发感情共鸣的有力手段。

D.戏剧和抒情诗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异,必然导致戏剧性和抒情性的对立。 11.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戏剧需要激情”的原因。(3分)

答: 12.文中先后两次引述别林斯基的话,分别要说明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

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第 4 页(共 12 页)

选择 武献卫

海啸来的毫无征兆。

监狱长海尔默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显得惊慌失措,他比谁都清楚马塔尔监狱总共关押了410 名囚犯,其中还有85名死囚,而用不了多久整个监狱将葬身海底。海尔默用颤抖的手抓起电话,他想向上级请示一下,可是电话线路早已被海啸冲毁。此刻马塔尔监狱的狱警们已经把监狱长的办公室围得水泄不通,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对死神的恐惧。

‚我们已经没有时间转移犯人,如果再拖延的话连我们自己都将丧生,在撤离前我们不得不做出选择!‛ 海尔默举起监狱囚室的钥匙下达了最后的命令,‚ 司各特一号囚室,纽曼二号囚室,鲁米斯三号囚室,打开囚室大门让犯人暂时逃生去吧 ……‛ 海尔默话音刚落,狱警们四散逃离,司各特和纽曼飞奔向囚室去执行监狱长的命令,惟独鲁米斯这个头发花白的老狱警还呆呆地站在监狱长办公室里。监狱长有些愤怒了:‚ 疯了吗,还不走!难道要等海水淹没了你的脑袋才清醒吗? ‛‚ 可是,可是还有四号囚室的门…… ‛ 鲁米斯哆嗦着呼喊,声音很快被巨大的海浪冲击声淹没。海尔默变得声嘶力竭:‚ 四号囚室关押的都是死囚,对他们来说死是早晚的事情,难道你想把他们放出去杀人越货吗? ‛ 说完,海尔默激动地往门外跑。鲁米斯向前一步紧紧拽住他的衣服,狠狠地盯着他:‚ 现在他们将必死无疑,难道死囚就不是生命吗?‛ 海尔默完全被这位平日里沉默文雅的老头的话震惊了,他无奈地指指自己的办公室:‚ 如果你不怕接受被审判的命运,钥匙就在我抽屉里! ‛

马塔尔监狱到处是夺路狂奔的犯人,四号囚室的大门已经被海水淹没,愤怒的死囚的吼声让人毛骨悚然。鲁米斯深深吸了一口气潜入水底,‚ 哐当 ‛ 一声,囚室的大门终于打开了,死囚们带着生的渴望,呼啸着从老狱警身旁游过。

海啸过后,当初被放走的犯人回来自首了,他们被重新关押在一至三号囚室,可怕的是四号囚室却空空如也。搜捕死囚的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鲁米斯带上沉重的镣铐被关押进四号囚室。‚没有一个死囚会回来,你就等着接受审判吧!‛ 监狱长海尔默 ‚哐当 ‛ 一声锁上了囚室的大门。

鲁米斯私自放走 85 名死囚,将在监狱广场执行绞刑的消息,被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纷纷报道。劫后余生的小城到处在谈论着鲁米斯的遭遇,人们纷纷为他抱不平,可是谁也阻拦不了死刑的到来。

行刑那天,监狱广场上阴霾密布,刑场下人头攒动,群情振奋。可怜的鲁米斯被套在绞刑架上,苍老的脸盘,花白的头发,显得那么凄楚。执行绞刑的时间到了,只要一声令下砍断绳索,鲁米斯就将结束他的生命。危急时刻,突然有人走向刑场,一个、两个、三个…… ‚ 我们是来自首的死囚,请把鲁米斯放下来吧,放下这个高尚的人! ‛

刑场下的人们开始欢呼起来,海尔默登记死囚号码后,却发现少了两位犯人,如果85名死囚不能悉数自首 ,等待鲁米斯的将还是死亡,刑场上的死囚和刑场下的人们齐声高喊:‚ 勇敢地站出来吧!为了洗清罪恶!‛ 可是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两位死囚依然没有出现。人们开始绝望,看来可怜的鲁米斯还是要为他的义举付出代价。

就在人群躁动不安,局面难以控制的时候,一辆警车呼啸而来。警长证实两名死囚已经在海啸中遇难,他们的尸体刚刚在一处僻静的海滩上找到。目光坚毅的鲁米斯终于被从绞刑架上放下来,人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83 名死囚在牢警的押解下,义无反顾地走向四号囚室。

善良的鲁米斯给了死囚一次选择,他坚信信任是相互的,选择就此逃逸的人,打开的是地狱之门,选择回来也许就是打开了天堂之门……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第 5 页(共 12 页)

(选自《小说选刊》) 13.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写主人公鲁米斯在海啸将夺去监狱 85名死囚生命的时刻,选择放走死囚犯,用生命

作赌注的冒险行为。

B.小说以毫无征兆的海啸来临后,鲁米斯的放囚行为及其引起的一系列后果展开故事情节,悬念迭起,扣人心弦。

C.行刑前监狱广场的环境描写和鲁米斯被套在绞刑架上的外貌描写,刻画了主人公临死前的紧张和绝望心理。

D.小说运用景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E.死囚犯在鲁米斯将被绞死的关键时刻一个个走向刑场,出来自首,证明了主人公 “信任是相互的”这一信念的正确性。

14.小说以“选择”为题目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15.“目光坚毅的鲁米斯终于被从绞刑架上放下来,人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鲁米斯差点被绞

死,他为什么还“目光坚毅 ”?人群里为什么会响起“雷鸣般的掌声”?(6分) 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15分)

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

曾有一种说法,21世纪可能还会出现个钱钟书,王世襄是出不了了。

2009年11月28日,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王世襄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王世襄的离世,意味着中国又一位标志性文化老人的陨落。

王世襄生于1914年。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曾是朝中大官,母亲出身书香门第。他年轻时就在燕京大学读书。王世襄虽然出身名门,拥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对书画、陶瓷这些也都较为精通,但是他更关注社会底层的文娱活动,如捉獾、养鸽、驯鹰、养狗等。然而,他的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却并没有被一般人看成是学问。 王世襄是杂家也是通家。他的许多学问最初都起源于乐趣。王世襄生前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如果连玩都玩不好,还有可能把工作干好吗?‛他被称为‚京城第一玩家‛。少年的‚王家二少爷‛养狗、玩葫芦、养鸣虫,在京城可算是小有名气。他玩过一只白鹰,是鹰中绝品,当时叫价一百块钱,而当时一袋面粉才两块五。王世襄平生头一次借钱,买走了这只白鹰。

王世襄的心思从小就不在学业上,他对自己的评价是:我自幼及壮,从小学到大学,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但启功先生却不认同这种说法,他曾说,王世襄先生的‚玩物‛是‚研物‛,许多被人看作是玩的东西,在王世襄眼里都是学问。王世襄曾说:人生价值不在于据有事物,而在于观察赏析,有所发现,使之上升为知识,有助于文化研究。 即使是‚雕虫小技‛,王世襄都能玩出道道。他曾经出版过《中国金鱼文化》《竹刻艺术》《北京鸽哨》等。他收藏的东西除了像家具这样的大家伙,还包括蛐蛐罐、鸽哨这样的小玩意,他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同样也都非常精深。2000年,王世襄将自己一生所写的大部分文章交由三联书店以‚锦灰堆‛为名出版,书中涉及家具、漆具、竹刻、工艺、则例、书画、雕塑、舞乐、忆往、游艺、饮食、杂稿等十二类。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第 6 页(共 12 页)

王世襄于1940年曾应梁思成之邀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国难频仍的年代,他们在荒野中寻找中华文明存在的久远证据,将历史传统缝合。1945年8月,日本投降。经当时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和梁思成推荐,王世襄被派遣回北平清查战乱中损失的文物。当时,许多日本和德国文物贩子与收藏家在中国收买文物,伺机盗运出境。王世襄宴请了四五十位知名的古玩商,请他们提供线索。他得知河南某地出土的青铜器多数被德国人杨宁史买去,于是通过他父亲的友人找到宋子文详陈原委,最终没收了杨宁史的240件青铜器,其中包括价值连城的‚宴乐渔猎攻战铜壶‛、‚商饕餮纹大钺‛等。

文革时期,王世襄跑到国家文物局,请求文物局的‚内行红卫兵‛前来抄家,就此保住了大批文物。

王世襄毕生为追回国宝而努力,收藏了那么多宝贝,却在晚年全部拍卖回流到社会。王世襄选择了‚散尽‛,这些宝贝也有了更多前世今生。 王世襄自称‚书呆子‛,在‚反右‛已经开始的情况下,他还热情地邀约黄苗子、郁风以及漫画家张光宇来自己的四合院‚芳嘉园‛住。小院越来越热闹,成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京城文化圈里一个不可多得的雅致场所。但由于人越来越多,王世襄便将宝物缩回一间漏雨的小屋,将数十件形态、大小各异明清家具塞满狭小的空间。两个明代的柜子被王世襄拼在一起,他和老伴袁荃猷睡在里面,以至黄苗子专为这张特殊的‚大床‛写了一幅对联---移门好就橱当榻,仰屋常愁雨湿书,横批---斯是陋室。

有一件物什是王世襄始终珍藏的,那就是他与夫人用了多年的买菜的提筐。2003年,妻子去世,王世襄在怀念亡妻的诗中,深情地回忆与妻‚提筐双弯梁,并行各挈一‛的情景。他还说,到将来自己辞世之后,请人把这个提筐放在他们俩的墓穴中间,能与妻子‚生死永相匹‛。

(编选自《马未都忆王世襄: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

13.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文章开篇引用一些人的说法“21世纪可能还会出现个钱钟书,王世襄是出不了了”,并不

是在否定钱钟书国学大师的地位,而是隐含着对不能出现像王世襄这样的大家的担忧。 B.文中写王世襄借钱买白鹰一事,以实例证明王世襄是杂家也是通家,他的许多学问最初都起源于乐趣。

C.王世襄从一开始就秉持研究文化、实现人生价值的理念,有意识地关注“雕虫小技”,《中国金鱼文化》《竹刻艺术》《北京鸽哨》《锦灰堆》等书都是其成就的代表作。

D.王世襄毕生为追回国宝而努力,收藏了许多宝贝,却在晚年散尽收藏,这表现出他对国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表现出了他豁达的性情。

E.这篇人物传记以议论为主,间有记叙,展现了王世襄性格的不同侧面。

14.王世襄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如果连玩都玩不好,还有能把工作干好的吗?而他对自己的评价

又是: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这两句话是否矛盾?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15.文章写了王世襄的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6分)

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下面是某校学生写的某讲座的开场白,存在四处不足,请按要求加以修改。(4分)

①为了迎接《海西电影展》和开展学生影评征文活动,②营造同学们的文化生活,③陶冶同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第 7 页(共 12 页)

学们的情操,④提高同学们的电影欣赏和电影评论写作水平,⑤我校学生会特邀著名电影艺术家张小歌莅临我校作题为《如何欣赏电影艺术》的讲座,⑥张小歌先生在影视评论方面论著颇丰,且很有真知卓见,⑦应广大同学的强烈要求,讲座之后,设有互动环节,大家可以积极提出问题。⑧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张小歌先生的光顾!

(1)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是第____句,应将 改为 。 (2)有病句的是第____句,应将 改为 。 (3)有错别字的是第____句,应将 改为 。 (4)词语使用不当的是第____句,应将 改为 。

17. 仿照下面的示例,以“时间”为开头,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

相同。(2分)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智慧之窗。

答: 18.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分)

在厦门五星级风景区鼓浪屿,一波‚创意‛店名,可谓风起云涌,它的‚潮头‛当属龙头路上的‚陈罐西式茶货铺‛。这家2010年就已经开业的茶货铺由于有大量罐装茶叶,再加上合作商姓陈,于是店主灵机一动,取了这么个店名。去年年初,这个特别的店名在微博的转发下一炮而红。一家走红,万家跟风。继‚陈罐西‛之后,‚周星瓷器店‛、‚张伯芝华士酒吧‛、‚张伯芝士汉堡店‛等借用明星名字谐音的店名纷纷出现,甚至连卖香肠的流动摊点,都打起了‚谢亭疯烤香肠‛的旗号。几个月前,龙头路一家正在装修的茶店,以其‚联邦调茶局‛之名再次引燃网络。网友们对此褒贬不一。

对发生在鼓浪屿的“创意”店名现象,身为厦门市民的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述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答:

五、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有人活着,那是因为要站着;有人活着,但已经死了,因为他永远趴着;有人死了,但他还活着,并且还永远站着!

对上述说法,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第 8 页(共 12 页)

厦门外国语学校

2013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参考答案2013-5-31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1)士也罔极 (2)引以为流觞曲水 (3)梦啼妆泪红阑干 (4)举酒属客 (5)拄杖无时夜叩门 (6)吟鞭东指即天涯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2. B(论:判罪)

3. B(②⑥表现的是程琳的忠心。) 4. D(‚主张合并天下农田税物名称以减轻百姓负担‛是他任三司使时所为。) 5.

(1)王蒙正的儿子王齐雄打死一名老兵,买通老兵的妻子儿女让他们以病故报告。( 贷:买通,1分;妻子:妻子儿女,1分;语句通顺1分。)

(2)现在既然骄横,可以公布他们的恶行而诛杀他们,是国法,又担忧什么呢?(暴:公布,1分;患:担心,1分;语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

程琳字天球,是永宁军博野人。被举荐服勤辞学科,补授泰宁军节度推官。权三司使范雍受命出使契丹,命程琳处理三司事务。太仓供给军队的粮食陈腐几乎不可食用,那年又大饥荒,程琳全部取出借给灾民,共六十万斛,饥民赖此保全活命,还回来后军队又得到了好粮食。迁任给事中、暂时代为掌管开封府。王蒙正的儿子王齐雄打死一名老兵,买通老兵的妻子儿女让他们以病故报告。程琳观察他的妻子儿女神色、言辞异样,下令有司检验出被打死的症状。王蒙正与章献太后家连姻,太后对程琳说:‚王齐雄不是杀人的人,是他的奴仆打死的。‛程琳曰:‚奴仆没有自作主张的道理,而且下令与自己动手犯罪是相同的。‛太后默然无语,于是按照法律判罪。改任三司使,开支收入尤其谨慎,宫中要取用东西,总是奏请取消。内侍说程琳专权,程琳说:‚三司财赋,都是朝廷所有。我替陛下节省,对我有什么呢?‛皇帝认为他说的对。有人奏请合并天下农田税物名称,程琳曰:‚合而为一,易于考核检查,可行。后来有兴利之臣,又用旧的名目增加,这是加重贫困百姓的负担,没有停止的时候。‛两次升迁后任吏部侍郎,于是参议政事,调任尚书左丞。当时元昊造反,还派使者来朝见,众人请求按律诛杀他们。程琳说:‚派遣使者,是平常事,诛杀他们不吉利。‛后来使者更加骄横,大臣们担忧这件事。程琳说:‚开始不杀,是因为他们无罪;现在既然骄横,可以公布他们的恶行而诛杀他们,是国法,又担忧什么呢?‛元昊死,谅践祚即位,正年幼,三个大将分别管理国家。议论的人说可趁这个时机,用节度使的官衔收买三个大将,使他们各自占有自己统领的地盘,使契丹的势力变弱小,可以不作战而使它屈服。程琳说:‚趁人丧事之机,不是用来安抚远方的人的办法,不如趁机来安抚他们。‛议论的人痛惜他失去了机会。不久朝廷又派使者前去册封,夏人刚刚包围了庆阳。程琳说:‚他们如果贪此钱财,那就可以缓解庆阳的围困了。‛把要赐予的礼品财物的数字都转报给夏人,夏人果然高兴,当日迎接册封的使者,庆阳的围困也解除了。授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管大名府。程琳掌握重权而不扰民,前后守魏地十年,度量要害,修缮军营的围墙,增加防守和抵御的设施。种植几万株杂木,说‚以后建楼造船这些用材,可以不从百姓那里出了。‛人们敬爱他,为他建立生祠。后改任武胜军,又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第 9 页(共 12 页)

换任镇安军节度使。上书说:‚我虽老,还能为国守边。‛还未得到答复,患病去世。追封中书令,谥号为文简。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6分)

(1)今昔对比。把隋炀帝放萤夜游山谷、开凿运河南游的繁奢与隋亡国后的凄凉进行对比,表达了今昔盛衰之慨。(3分)

(2)尾联以反诘的语气假设,讽刺了隋炀帝重蹈陈后主覆辙,直指荒淫亡国的主题,并含蓄地表达了对当朝统治者腐败行为的批判。(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A E(A项把‚张飞‛改成‚诸葛亮‛。E项把‚母亲‛改成‚父亲‛。) 8.

(1)王善保家的自恃是邢夫人陪房,(1分)拉起探春的衣襟,故意一掀(1分)。 当丫头入画被搜出了男人物件时,(1分)惜春不顾他人的劝阻,执意把入画赶走。(1分)惜春还声称要和宁国府尤氏等人断绝来往。(1分) (2)挑动流浪汉攻打圣母院,(1分)趁乱救出圣母院里的爱斯梅拉达。(1分) 流浪汉攻打圣母院,最后被镇压。(1分)甘果瓦和化装成“黑衣人”的克洛德混进圣母院,(1分)把爱斯美拉达骗上船,离开圣母院。(1分) 9.

(1)仁爱百姓

(2)①孟子认为,与其用车子渡人过河,不如建好桥梁,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表层)②执政者不在于对老百姓施以小恩小惠,而要着眼于大的方面(管理好政事)。(深层)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四种行为合于君子之道:他自己的容颜态度庄严恭敬,他对待君上负责认真,他教养人民有恩惠,他役使人民合于道理。‛

②子产主持郑国的政治,用所乘的车辆帮助别人渡过溱水和洧水。孟子议论这事道:‚这只是小恩小惠,他并不懂得政治。如果十一月修成走人的桥;十二月修成走车的桥,百姓就不会再为渡河发愁了。君子只要把政治搞好,他一出外,鸣锣开道都可以,哪里能够一个一个地帮助别人渡河呢?如果搞政治的人,一个一个地去讨人欢心,时间也就会太不够用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0.D(D项,既需要戏剧性,也需要抒情性。) 11.

①戏剧中的形象只有充满激情,才具有真正的审美价值;②戏剧的思想必须饱含激情,才能 对观众产生巨大的感染力;③戏剧的动作若不能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它就失去了自己固有的价值。(每点1分,共3分;若完全引用原文的话回答,扣1分。) 12.

①第一段的引述说明了富于激情的剧作才具有真正的审美价值。②末段的引述说明了戏剧少 了抒情性,就失去了生命和灵魂。(每点2分,答对两点得3分。)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第 10 页(共 12 页)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1)AC(A项,不是冒险,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他坚定的认为,死囚犯也是生命,他们在未被执行死刑前也有逃生的权利;C项‚紧张和绝望心理‛错。环境描写是衬托气氛,外貌描写是写外人的心理感受,反衬他品德的高尚。)(5分)

(2)①“选择”是贯穿小说的线索,故事由鲁米斯选择放死囚而起,由死囚选择回来自首而终。②通过不同人物的选择来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揭示小说主题。 (一点2分,共4分)

(3)第一问:①他坚信在海啸危及生命的关键时刻放走死刑犯的做法是对的,即使被绞死也不后悔;②他坚信“信任是相互的”,不论什么人,当你把真正的信任给了他,他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回报你。(答一点2分,答两点3分)

第二问:①为一个善良而高尚的人终于被救而高兴;②为主人公人性的义举和不悔的表现而喝彩;③为“85”个死囚回报“信任”的“义举”而感动。(一点1分,共3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13. CE(C项‚从一开始就秉持研究文化、实现人生价值的理念‛与文不符;E项‚以议论为主,间有记叙‛的表述错误,应该是以记叙为主,间有议论。) 14.

不矛盾。前一句的意思是:人天性好玩,对玩投入极大热情,在玩的过程中可以总结知识,凝聚智慧,而如果没有这样的知识和智慧是干不好工作的;后一句是王世襄的自谦之语,也是自得之言;这两句话表明王世襄专注于不被一般人认可的“学问”,却乐此不疲,很有收获。(一点1分,共4分) 15.

①在研究民俗方面,他是杂家也是通家,关注社会底层的文娱活动,不仅仅停留在“玩”的层面,还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文化发展;②在抢救收藏文物方面,为保护民族文物竭尽心力,收藏广泛,最终却散尽藏宝;③在为人处世方面,生活简朴,为人淡泊,待人热情,重感情。(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4分)

(1)①应将《海西电影展》改为“海西电影展”。( 搭配不当) (2)②应将“营造”改为“丰富”。( 搭配不当) (3)⑥应将“真知卓见”改为“真知灼见”。 (3)⑧应将 “光顾”改为“到来”。(适用对象不当) 17.(2分)

时间好比一个良医,它能教我们医治好流血的伤口。 时间如同一位慈母,它将帮助我们抚平心灵的创伤。 (解析:例中‚书籍好比一架梯子‛、‚书籍如同一把钥匙‛的结构很容易把握,他们都是‚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形式,而‚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智慧之窗‛两句却是兼语结构,如果仿写成‚时间如同一位法官,它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公正无私的‛就犯了结构不相同的错误。) 18.(7分)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第 11 页(共 12 页)

答案示例一:我认为取“创意店名”的做法可取。首先,这名字朗朗上口又好记,而且有的不再套用明星名字的谐音,显得有新意;其次,取有创意的店名,是一种很好的营销手段,能很快扩大店铺的知名度,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再次,“创意店名”优势在创意上,鼓励使用创意店名,有益于弘扬创新精神。

答案示例二:我认为取“创意店名”的做法不可取。首先,即便不再借用明星名字,但说到底还是走谐音套路,一个两个是创意,三个四个是俗套,一堆一坨是烂调,让人审美疲劳;其次, 鼓浪屿的“琴岛”之名也在大量类似店名的“熏陶”之下逐渐变成“恶搞岛”;再次,这些所谓的“创意店名”,是对社会价值观的一种扭曲,任其泛滥将破坏鼓浪屿的文化环境。

(观点明确,2分;理由5分,阐述合理、连贯,要三点。)

五、写作(70分)

19.写作(70分)

参照2012年福建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命题意图】

就命题背景而言,此题延续了2012年高考课标卷、北京卷、山东卷、重庆卷等试题对社会热点背后的道德、责任、坚守等传统人文精神思考的命题思路。十八大以后,党和政府提出‚让人民更加幸福地生活‛的奋斗目标,这是一个时代性问题,因为幸福不仅仅是占有丰富的物质,更多的是让生命有尊严、有意义、有价值。在此背景下,此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就试题材料而言,此题延用了2012年高考上海卷、山东卷、福建卷等试题的名人名言性材料,目的是鼓励考生能扣住关键词多元化思考、多角度立意,尽量地让立意百花齐放,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审题的单一化。就试题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向上来看,此题延续了2012年高考广东卷‚活在当下‛、辽宁卷‚大隐隐于‘乐’‛、江苏卷‚忧与爱‛、上海卷‚珍惜心中的微光‛等试题对自我生活态度的思考,目的是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端正的心态面对未来的生活。

【题目分析】

有人站着但他已经死了,有人死了,但他永远站着。

有人活着,那是因为要站着。活着不仅仅是生命的存在,而是要以‚站着‛的姿态去生存,永远‚站着‛是他生存的信念。苏武北海牧羊十九年,用青春坚守了民族尊严;马寅初被打成右派永不屈服,用生命坚守了真理;孙天帅拒绝下跪被韩国老板开除,用不屈让世人看到一个大写的中国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此理也!

有人活着,但已经死了,因为他永远趴着。当年的秦桧、溥仪、汪精卫大富大贵地活着,丧失民族尊严的他们在百姓心中早已死了。

有人死了,但他还活着,并且还永远站着!死亡不仅仅是生命的消失,更是一种精神的坚守。屈原投江而死,用生命坚守自己的理想;朱自清宁可饿死,拒吃美国救济粮,用生命捍卫民族尊严;乔布斯走了,但他的苹果公司继续造福世界……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第 12 页(共 12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