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之我见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之我见
作者:杨连清
来源:《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2017年第06期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做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化和改进教学的优势作用,将是全国尤其是洪江市这种教育欠发达地区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关键。真正掌握信息技术并将它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需要在进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时,更新理念、强化制度,优化形式、提高实效,反馈评估、做好评价。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培训
面对飞速发展的教育信息化环境,教师如何适应这一环境,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高度融合,其关键在于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如何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调动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改进教育教学的主动性,是教育信息化能否取得实效的核心。如国家教育部原部长陈至立所说: 21世纪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方法的重大变革,更重要的是对教育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深刻影响。作为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掌握信息技术已迫在眉睫。那么如何大面积地通过培训来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基本能力呢?下面将根据我市培训工作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培训情况简析
我市共有在职教师3300多人,2015年至2016年我市共组织了1600余人参加过“国培”“省培”及本市的信息技术提升工程培训。但近年来我市教师的培训情况不容乐观,培训情况简析如下:
1. 培训没有落实。已参培的教师虽合格结业,但回校之后,由于各校信息教育基础设施的欠缺,或是部分教师主观思想的落后,做不到将已学知识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故而,信息技术培训便失去了其根本意义,没有达到培训的最终目的。
2. 认识有待提高。年龄较大的教师认为自己将要离开三尺讲台,对新生事物信息技术没有必要了解。有的老教师甚至还自傲的说:一支粉笔,一本书,学生同样金榜题名。这些思想观念陈旧的老师,来参加培训只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培训任务罢了。
3. 解决实际困难。学员参培面临一些困难,尤其边远山区学校教师参培面临着更多的实际困难。洪江市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沅水上游,云贵高原东部边缘的雪峰山区,洪江市地形呈块状,以黔城市政为中心,南北相距约80公里,东西相距约180公里。教师参培的实际困难很多,如交通最为不便的湾溪中心学校,团队租车培训学习来回也要6-7个小时车程,更不谈乘班车来参加培训学习了。在历来的培训中,如果安排一天的培训时间,边远山区学校教师们为了不耽误上课,不多请假,往往是“两头黑”。再者,许多边远山区学校教师队伍紧缺,正常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课期间如若安排教师来参加培训,学校教学工作安排就很有难度,没有教师上课,学生只能自习,之后匆匆补课以完成的教学任务,其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为此学校安排教师参培也左右为难,这也是培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二、更新理念,强化制度
提高信息技术培训质量,达到信息技术培训的目的,教师的理念更新是推手,制度的健全和强化是保障。分析和总结我市历来培训情况,针对部分教师观念陈旧及领导不重视的问题,我认为应该要更新理念,强化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市信息技术提升工程有效有序进行。 一是加强宣传和引导。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一定要会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进行教学,随着我市教育基础设施全面完成,“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目标的实现,如果不会使用信息技术,不会利用现代教育资源,仍然固守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师将不是被学校下岗,而是被学生叫停。
二是强化教师培训制度。在制度制约下,让培训成为一种常态,提升教师自身的使命感并积极参入培训。如:教师参培任务与校方目标管理挂钩;教师参培情况与本人的年度评先、评优、职称晋升、职务提拔挂钩;要求已配备了信息教育设备的学校,教师必须利用信息技术上课,教师能否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运用水平,同样也影响其评先、评优、职称晋升、职务提拔、年终绩效管理等方面。为确保这一制度的全面实施,一是让学生评价、监督;二是由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局电教仪器站不定期进行抽查、访问,收集最真实的材料依据。 三、优化形式,提高实效
优化培训形式,提高培训实效,是有效地进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培训的途径和根本。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国培”“省培”的课程内容安排合情合理,我们在线上能参与专家的授课,能学到 WINDOWS操作系统、EXCEL电子表格及POWERPOINT电脑幻灯片的制作等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能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模式,能主动应用CAI课件辅助教学等等。因此,组织教师参加“国培”“省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作的培训很有必要。为了提高培训实效,我觉得以下几种形式切实可行:
1. 任务驱动的培训方法。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内容的特点,所有参培教师在每一轮培训中,首先自选或接受一个(几个)作业任务,而这些任务都是与日常教学工作相关的。带着任务参加培训,让参培教师在创造性地完成自己任务的过程中提高信息技术能力。分模块制定检测的要求,老师按照指定的任务完成检测。例如:培训网络部分,让教师共享、复制、粘贴自己的资料,进行局域网内的文件交流,还可以让学员发送邮件到老师的邮箱并添加附件等,让学员在完成任务中掌握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全员培训与分层教学相结合的方法。除了对教师进行集体授课外,在培训时应对学员多提问、多辅导、多帮扶,同时建立“一帮一“学习小组,坚持全员培训和分层培训相结合。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提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其对信息化环境的适应性,必须坚持面向全体的全员培训。
我们必须承认,教师队伍中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技术水平有高低,认识也有差异。在对全员进行培训的同时,还必须因材施教。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教师进行分层,通过抓两头带中间,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第一,抓骨干。即教育思想先进、信息素养较高的教师群体,通过骨干教师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去影响、带动周围的教师,为其他教师的提高积累经验。第二,抓后进。在各方面暂时落后的教师,情况不同,培训重点也有所不同。如学校行政领导重点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教育教学管理的现代化;对学校后勤人员,尤其是对会计出纳重点是进行数据的处理培训,实现办公快捷、准确;对学科教师的培训则重点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教学的整合,以及与教育科研的结合。通过分层、分类的培训能够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教学的要求,我们还选取信息技术能力和教学能力较强教师进行了INTEL未来教育的培训,以点带面,共同提高。
3. 克服山区培训难的问题。考虑我市各学校地理位置分布的特点,要想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基本能力,必须解决边远山区教师参培难的实际问题。我认为采取“送教下乡、分片区组织培训”这种培训模式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第一步,遴选出各片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较好的学校作为送教下乡的培训基地,如:黔城片区可设在芙蓉中学或芙蓉小学;沙湾片区可在沙湾中学;安江片区可设在一中或实验中学;雪峰片区可设在塘湾中心或雪峰中心组织培训。第二步,据据各学校地理位置,让教师自主选择培训基地就近参培,避免边远山区教师参培的交通问题,节约路途往返时间,保证教师有足够精力培训,也有利于充实学习内容,达到培训目标。
4. 以赛促学的培训方法。我们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学任务,组织多种信息技术技能比赛,如:课件制作和教学比武等比赛,使信息技术培训方法丰富多彩,通过竞赛活动,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竞相提高。
5. 教师进修学校走出去、请进来培训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进修学校派培训人员走出去,参加国家级和省市级教师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课题研究、名师优课、理论学习等培训,把学习到的新理念新知识带回学校培训;我们还请省市级专家到洪江市来进行培训,如微课教学培训、课题研究理论和实践等,请专家上门来进行培训的效果也很不错。 四、反馈评估,做好评价
反馈和评估是整个培训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保证培训质量,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采取合理科学的评价,我们采取了不少措施,比如:多媒体使用登记——记录了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简单情况,适时掌握教师在教室里的使用情况;课件制作评价表——可以对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师的课件制作进行客观的评价,通过课件制作活动,让老师们了解课件应该考虑哪些方面制作技巧。
我们始终相信,掌握信息技术并将它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手段,必将创生出新的教学模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让我们携手共进,披荆斩棘,开辟出以信息技术为基点的教育教学新天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