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针刺配合手法康复治疗肩手综合征(Ⅰ期)60例

来源:华拓网
・l2・ Journal of External Therapy of TCM Aug 2011,20(4 针刺配合手法康复治疗肩手综合征(I期)6O例 于春梅 ,毛忠南 (1.甘肃省酒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甘肃酒泉735000;2.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甘肃兰州731000)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手法康复治疗肩手综合征(I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 照组,每组60例,在内科治疗和基本护理措施基础上,治疗组针刺配合手法康复,对照组仅对患肢做无规则被动活动。结 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比较FM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治疗后两组FM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均有疗效,但针刺配合手法康复 治疗肩手综合征疗效更明显。 关键词:肩手综合征;针刺;手法康复 中图分类号:R684文献标识码:D文章编号:1006—978X(2011)04—0012—02 肩手综合征(should—hand syndrom,SHS)是指脑卒中后患 波,频率约70 ̄/min,与心率大致相同。要求:腕关节有规律背 侧肩肘腕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血管运动障碍、水肿、异常出汗 伸,头颅有规律摆动,每次25 min。②手法康复:主要有以下几 和营养障碍,患者常因剧烈疼痛限制上肢的主动/被动活动,严 种具体操作手法:a.在健手或辅助人员的帮助下。经常伸展掌指 重影响偏瘫上肢的功能恢复,其发生率高达lO%一3O%。为 关节,改善腕关节的掌屈状态,尽可能使腕关节处于背曲位。b. 了探讨针刺配合手法康复对肩手综合征发生后改善其临床症 向心性缠线压迫手指法:用1/n/n~2 1T/m的线绳从远端向近端 状和运动功能的作用,酒泉市中医院神经内科脑卒中小组对脑 缠绕患手每一手指及手掌,缠到腕关节为止,再一一解开绳,每 卒中合并肩手综合征的住院患者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现报道 天1次。c.双手上举训练:患者双手叉握、患侧拇指在上、掌心 如下。 相对,取仰卧位或坐位,健手带动患手上举过头,每次lO下,1 d 1 临床资料 2次。d.上提肩胛骨训练:患者取坐位上臂自然下垂,用力向上 共选取2008年2月一2010年9月间在我科住院的脑卒中 耸肩并保持2 s~3 s,然后放松,每次l0下,每天2次。 肩手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o例,男3l 2.2对照组 例,女29例;年龄51岁~75岁,平均63.5岁;其中脑梗死32 嘱家属对患肢做无规则被动活动,维持与扩大关节活动度。 例,脑出血28例;病程3 d~60 d。对照组60例,男32例,女28 2.3疗程 例;年龄54岁一76岁,平均64.7岁;其中脑梗死34例,脑出血 以上治疗措施,每日1次,4周为1疗程。 26例;病程3 d一5 d。脑卒中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 3 疗效分析 管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 J,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 3.1疗效标准 的初发患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意识障碍和感觉性失语,其 参照《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中“中风”的疗效评定标 临床表现均符合肩手综合征I期的评定标准 J,并排除其疼痛 准 判定。显效:关节水肿、疼痛消失,活动功能无明显受限, 由肩周炎、颈椎病、心肌梗死或丘脑痛等引起。 手部小肌肉无萎缩;有效:关节水肿基本消失,疼痛基本缓解,关 2 治疗方法 节轻度受限,手部小肌肉萎缩不明显;无效:患者症状、体征无明 所有入选患者入院后由神经内科医师在一般内科支持治 显改善,关节活动功能明显受限,肌肉萎缩逐渐加重。 疗的基础上,酌情选用改善脑循环、抗脑水肿、降颅压等措施,制 3.2统计学方法 定出血压管理目标,合理调整血压、血糖,根据适应证和禁忌证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1.5版本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 选用溶栓、降纤、抗血小板、抗凝、扩容等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 理,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用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 同时由康复医师进行FMA评定,并做如下基本护理措施:①正 采用t检验;临床疗效用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 检验。统计所 确的体位摆放,避免肩关节受压和腕屈曲。②护理时患肢保护, 得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避免偏瘫侧上肢静脉输液。 3.3治疗结果 2.1治疗组(针刺配合手法康复) 3.3.1 两组肩手综合征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见表1) ①针刺治疗:a.醒脑开窍针法:针刺极泉、尺泽、内关,以抽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动3次为度(限于软瘫期)。b.头项针:头部针刺百会、四神聪, 平补平泻;上肢运动区,捻转3 rain;项部完骨(双)针刺向对侧。 C.体针:针刺阳经穴位肩髑、肩髂、曲池、外关、合谷、后溪。d.电 针:完骨(双)为一组,肩髑(阴极)和合谷(阳极)为一组,规律 中医外治杂志2011年8月第20卷第4期 ・13・ 由表1可知,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4.098,P=0.043<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3.2两组肩手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见袁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 ±s) 刺,活血祛瘀,疏通经络,加快受损中枢神经系统的修复和局部 炎性物质的代谢;将频率与心率大致相同(约70次/min)的规 律波电针,一组连接双侧完骨,通过颈部肌肉有节律的收缩,增 加大脑供血,以利损伤脑组织的修复;另一组连接肩髑(阴极) 和合谷(阳极),要求腕关节有规律背伸,增大刺激量,促进局部 血液循环,消除水肿,预防腕关节僵直及手握固形成。本研究显 示,肩手综合征(I期):基本护理措施可以使患侧肢体关节维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1)t=4.15,P=0.044<0.05。 持在正常解剖位置,避免造成继发性二次损害;加用手法康复, 按照疗程、程序进行治疗和训练,多能降低患侧肩、肘关节的异 由表2可知,两组患者治疗前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均 常肌张力,改善肢体血液循环,纠正偏瘫肢体的异常运动模式, 诱导建立正常运动模式,预防和减少向Ⅱ期甚至Ⅲ期发展。通 过临床观察发现,在基本护理措施基础上对照组进行无规则被 动活动,以维持与扩大关节活动度也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治 疗组加用手法康复和针刺治疗效果更加明显,临床疗效和FMA 评分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升高(均P<0.01),说明两组治疗均有效果;治疗后两组FMA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更明 显。 4讨论 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导致肢体运动、感觉障碍和交感神经功能障碍。首先血管舒缩 功能异常,外周血液回流不畅,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清除,致痛物 质局部堆积,引起肿胀、疼痛;其次,肢体瘫痪不能维持关节正常 的解剖位置,脱位压迫局部血管神经,血液回流受阻以及继发 的无菌性炎症,加重了肩手综合征的症状。脑卒中患者肩手综 合征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其I期表现中医辨证为痰瘀阻络、 气虚血瘀。 关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至今还没有特异性的方法。目前, [1] 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 经外科杂志,1990,296:379. [2]缪鸿石,朱镛连.脑卒中的康复评定治疗[M].北京:华夏 出版社。1996:149. [3] 韩群英,孟庆法,靳志伟,等.瘫速康喷雾剂治疗中风后肩 手综合征24例[J].中医杂志,2005,46(7):525—527. [4] 任正强,黄. 坤,皮艳.针灸康复治疗肩手综合征研究 常用的主要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封闭及各种物理康复治 疗,中药及针刺治疗,交感神经阻滞、切除等。考虑到肩手综合 征多系老年患者,药物和手术治疗的副作用和创伤性,同时其 发生机制多系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药物和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 也不肯定,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包括针刺康复在内的物理疗法, 并取得了确切疗效 』。一般认为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最 初4周最快,8周~12周时功能获得最大。有学者研究表明,康 复训练使大脑接收外周传人的信息和向外周传出冲动增多。 还有学者认为 J,肩手综合征治疗的目的首先是尽快消除水 肿,然后是减轻疼痛和强直。本研究针刺选穴以活血通络为主, 具体以石学敏醒脑开窍针法、头项部位针刺以及患肢局部针 进展[J].河北中医,2009,3(3):470—471. 规范(下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107.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主编.中国康复医学诊疗 作者简介: 于春梅(1969一),女,1996年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中医系, 大学学历,主治医师。现在甘肃省酒泉市医院神经内科工作。 研究方向:脑卒中后偏瘫的针灸、康复治疗。 收稿日期:2011—04—15 修回日期:2011—04—26 本文编辑:朱庆文 ・图书信息・ 初入临床的学生与医师参阅。 邮购编号:3—49定价:19.8元 《临证常用药对200例》药对,又称为对 药,是由两种药物组成,是中药一种特殊的配 伍方法。本书就临床上常用的药对200例, 分为解表类、温里类、寒热类、清热类、泻下 类、除湿类、理气类、理血类、润燥类、补益类、 咳喘类、消散类、固涩类、安神类共计l4个类 型,从性味与归经、功用与功效、协同与主治、 《伤寒论方药新解》作者集数十年对《伤寒论》的研究 及临床经验,并采集历代伤寒诸家之长,就 《伤寒论》每一条文,均按原文研读、提要、词 解、白话语释、心得体会、解读药性、解读方 义、临床应用进行论述。其中,解读药性又按 剂量与用法、注意与禁忌、临证与按语6个方面进行了详细 概述、异名、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神农 的介绍,特别是协同与主治方面,详细地归纳了药对组成以 后的特别功用,颇多新义;同时在临证与按语方面,不仅介 绍了药对的出处,还深入浅出地评说了药对在方剂组成中 本草经》、张仲景之发明、历代考证、各家论 述、药用一一详细论及,从而有益于读者研究《伤寒论》。 本书可供中医临床医生及中医相关工作人员参考,还可供 热爱中医的人们阅读参考。 邮购编号:3—33定价:50.0元 的重要作用以及f临床中的应用要点,对于临证应用好药对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该书适宜于各级中医药爱好者以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