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1.
编制说明
为规范工程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加强科学管理,确保施工过程满足法律法规及标准 规
范的要求,不断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制定本管 理制度。
2.
专业工程师岗位职责
行施工,有权阻止各种违章作业。
2.1. 负责本专业技术管理工作,指导施工队、班组按照国家标准、规程、规范和施工程序 进
2.2. 参加设计交底、图纸会审,办理本专业技术问题联系单、提出合理化建议。负责向施 工
队、班组进行技术交底。要求图纸会审有记录。
2.3. 负责编制本专业施工方案、试车方案、生产工艺卡、技术措施计划,并监督方案的实 施。 2.4. 对本专业施工所使用的各种技术标准、 规范、规程等版本的有效性、 适用性和完整性
负责。防止使用失效或作废的文件,对已失效或作废的文件,可采用回收、销毁或加 特定标识的方式进行处理。
2.5. 参加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大检查、 竣工验收检查和现场进行的各种检查工作。 做到对质
量问题不隐瞒、不迁就,发现质量问题立即纠正,不留隐患。
2.6. 负责本专业技术资料的签证、收集、整理工作。工程竣工立即办理交工手续,并将交 工
资料及时归档, 做到技术资料的整理和施工进度同步进行。 要求资料完整、 手续齐 全、符合规定。
2.7. 参与本单位技术进步工作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对技术进步成果的评审提出意见。 2.8. 做好施工日志和工程记录,积极撰写工程与技术总结。
3.
各阶段技术管理要求
3.1. 施工技术准备阶段
3.1.1. 技术人员应及时到位,为质保体系及相关机构的建立,提供人员上的保证; 3.1.2. 审阅施工图纸,参加设计技术交底和图纸会审;
3.1.3. 熟悉施工图纸、技术文件及水文地质资料,了解施工区域内的地上与地下埋设情 况。
3.1.5. 施工组织总设计的编制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3.1.5.1.
建立统一的工程指挥系统,设备管理体系实施管理程序、劳动组合及调配;
3.1.5.2. 据以确定主要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机具、设备的选择及调配,组织人员培训; 据以
编制各种物质资源计划,确定物质供应渠道,组织货源,及时供应;
3.1.5.3. 据以进行施工现场总体布置,建立总图管理程序,安排大型临时工程施工; 3.1.5.4.
据以编制施工图预算;
3.1.6.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 3.1.6.1. 上级批准的文件; 3.1.6.2. 施工图及有关技术文件; 3.1.6.3. 施工图预算及有关定额;
3.1.6.4. 年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操作堆积施工工艺标准、安全及卫生规程; 3.1.6.5. 该项工程所提供的资源及施工条件; 3.1.6.6.
类似工程的经验资料;
3.2. 编制材料计划; 3.3. 编制施工预算;
3.4. 收集、整理(必要时外购)工程所需的各种技术规范,施工及验收规范和质量标准,证其版本的有效性,并学习掌握。
3.5. 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和措施计划表,并落实完成人与完成日期。 3.6. 划分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并报有关部门审批。 3.7. 确定A、B、C三级质量控制点,并报有关部门审批;
3.8. 确定交工文件范围、内容及格式,并准备好工程技术上所需表格。
4.
施工阶段管理
4.1. 签发施工任务单、工程质量单和限额领料单,并进行技术交底; 4.2. 办理开工报告,报有关部门批准。 4.2.1. 开工报告申请条件: 4.2.1.1. 施工图已发至施工单位并进行了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 4.2.1.2. 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经审核批准并已交底; 4.2.1.3.
现场做到三通一平,并完全具备了开工条件;
保
4.2.1.4. 4.2.1.5.
完好的施工机具已进入现场;
现场施工管理与劳动组织(包括质量保证体系)已建立,有完整的施工指挥系
第 2 页 共 5 页
统;
4.2.1.6. 4.2.1.7. 4.2.1.8. 4.2.1.9.
单位工程设备材料已到货 70%以上;
必要的临建设施已搭设完毕,并能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永久性及半永久性坐标和水准点已设置;
单位工程已列入施工计划,并已明确了施工进度。
4.3. 配合质检部门对A B C三级质量控制点进行控制与检查。
4.4. 准确及时执行各种技术文件(如技术联系单、材料代用单等) ,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处 理。 4.5. 开展QC小组活动,提高工程质量;
4.6. 在施工过程中, 如发现图纸有差错需要修改施工图时, 必须严格执行设计变更签证制
度。
4.7. 由于设计不合理, 根据合理化建议需修改设计时, 应经原设计部门核定同意后才能变
更。
4.8. 由于施工单位引起的设计变更, 如施工条件变化等需修改施工图时, 提出的技术问题
联系单,经报设计院批准后才能变更。
4.9. 准确填写施工日志,重要问题补写工程备忘录。 4.9.1. 记录内容: 4.9.1.1. 4.9.1.2. 4.9.1.3. 4.9.1.4. 4.9.1.5. 4.9.1.6. 4.9.1.7. 4.9.1.8. 4.9.1.9. 4.9.1.10. 4.9.1.11. 4.9.1.12. 4.10.
技术资料情况是否齐全或存在问题;
设计单位在施工现场解决的设计问题和对施工图修改的记录; 工程特殊质量要求和施工方法; 工程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特殊措施;
质量安全或机械事故的情况,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有关领导或部门对施工技术方面的决议或建议;
气候、气温、地质及其它特殊情况(如停电、停水、停料等)对工程的影响; 设备材料到货情况有缺件、缺陷记录;
主要设备的出库、吊装就位,一、二次灌浆及试压试车时间记录; 甲乙双方的现场处理问题的有关记录; 引进项目有关外事记录;
工序交接及各种技术会议记录等;
施工日志记录时间自工程开工之日到竣工之日止,保存至工程竣工验收,交工资
料验收合格为止
4.11. 4.12.
认真整理好各种施工记录,并保证与施工同步。 根据需要随时制订特殊技术或防护措施,并督促执行。
5.
试车阶段管理
5.1. 工程技术核对
5.1.1. 各专业施工是否已按设计文件规定的内容全部完成。
5.1.2. 各种产品合格证书,复验报告及施工记录资料,是否齐全准确。
5.1.3. 各专业设备、管道及配件、仪表一次部件等的安装是否符合图纸、规范要求,各 种
配线和材料使用有无差错。
5.1.4. 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如有不合格的工程,经返工是否已合格。 5.2. 工程技术核对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5.2.1. 工程技术核对由技术、检查联合进行。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限期完成, 5.2.2. 积极配合监理及建设单位和生产单位三查四定工作,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整 改。 5.2.3. 未经技术核对的工程,不得进行试压或试车工作。 5.3. 预试车
5.4. 中间交接 单项工程或部分装置按设计文件全部完成。管道及设备的内部处理、电气和
仪表调试 及单机试车合格后,联动试车前由施工科会同质安科、经营科,代表项目部填写中间交接 证书,向建设单位办理中间交接。
5.5. 竣工报告与呈报程序
5.5.1. 竣工报告(工程交接证书)应具备的条件: 5.5.1.1. 5.5.1.2. 5.5.1.3. 5.5.1.4. 5.5.1.5.
工程交工技术文件、按照合同和有关标准要求与文件规定整理完毕。 工艺设备及配套系统已经吹扫、试压、单体和联动试车考核合格。
工程尾工列出清单, 经有关部门认可,质量隐患处理完毕, 施工现场清理干净; 竣工报告(工程交接证书)呈报程序:
由技术科填写交计划经营科备案,并报建设主管部门签字认可。
6.
交工总结阶段
6.1. 工程竣工资料验收
6.1.1. 交工技术文件整理:由专业工程师整理出完整的分部、分项的交工技术文件,按 单
位工程、单项工程或建设项目,进行汇总整理和审查。
6.1.2. 单位工程质量评定:每一单位工程完工后,再分项、分部工程评定的基础上,由 项
目部负责人组织质安科、技术科等参加对工程进行质量评定。最后由建设单位或 工程质量监督部的核定。
6.2. 交工技术文件的编制
6.2.1. 交工技术文件中的各种记录必须与施工同步进行,及时认真填写与签证,做到资 料
完整、数据准确,签证手续齐全。
6.2.2. 交工技术文件应按专业分类编制,按专业成册,按单位工程立卷。 6.2.3. 交工技术文件的移交:按《工程交工程序》程序执行。 6.3. 施工技术总结 6.3.1. 施工技术总结内容 6.3.1.1. 6.3.1.2. 6.3.1.3. 6.3.1.4. 6.3.1.5. 6.3.1.6.
施工方案执行情况; 施工技术管理的改进意见; 施工工艺的改进;
施工操作堆积的改进意见; 施工方法与施工技术的新发展;
对施工存在的技术问题的分析、 处理措施、处理效果和进一步深入讨论的设想;
6.3.2. 在施工中,由技术科制定技术总结项目计划,落实编写人员,并报公司安全、质 量、
技术管理部。
乌石化项目部技术科
2011-3-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