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二次月考分析
组 别 参加考 试人数 优秀率 政治备课组 247 19% 学 科 最高分 及格率 政治 87 67% 班 级 最低分 差生率 23% 1215、1216、1217、1213 33 试 卷 结 构 一、 试卷结构及考试范围: 结构:卷由I卷选择题和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其中I卷48(24道题,每题2分,文化生活7道题10分,经济生活9道题18分、政治8道题15分)、II卷52分(4道材料分析6问,文化生活12分,经济生活2问20分,哲学和政治2问20分)。符合高考48:52的分值比例。考试范围:涉及高中必修3个模块的所有内容,. 试题注重了再认再现、理解,分析,应用等能力的考核,突出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突出了对生活、热点的关注。符合高考对学生能力的考核。 1.注重基础知识考查,凸显学科主干。 试题立足基础知识,整合教材知识,注重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以检验学生对政治学科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关注长效热点,凸显时代气息。 本次以 “城镇化”为背景考查了经济转型的热点问题,以养老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考查宏观调控等社会热点。 3.体现生活教学,凸显探究开放。问题设置来源生活、贴近生活,答案具有开放性 二、试题信度:较高,没有发现有争议的题目和答案。 三、由于主观题题量增加,时间比较紧张 三、考试成绩情况分布 2015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平均成绩 人班级 数 1213 1215 1216 1217 共性问题 优点: 1. 图表信息的提取能力有所提高25题一问预设是3分,结果15、16、17班得分平均为2 .2,超出预设,平行班提升尤其明显。对图表反映的问题抓的准,但是对图表反映的问题归纳不出来,说明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没有形成。 2.学生的思维潜力得到发挥,措施和意义类的试题都属于发散性的,25、27、30题的都是发散性的,并不限定具体措施,但是限定知识范围。这样增加了答题的难度,得分不理想,平时应该加强训练和方法总结。 缺点: 1
总分 政治 75 52 52 58 485.15 71.00 李群林 382.73 60.87 元文生 401.73 63.08 李群林 397.83 59.67 元文生 试卷 反映 问题
1,经济学部分复习完时间长,遗忘的多,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原理都没有记下来。 2,审题不认真不仔细,可能是由于材料多,题量大,急着赶进度,一些学生没有认真仔细读完题就做题导致失误。 3,对材料的理解能力还是不够,读不懂材料比如“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影响了判断和选择。 4,不能领悟到试题考查的真正意图,有的歪曲了设问的意图。29题”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引进优秀海外节目模式我国电视行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很多同学只从积极的角度来分析了影响,没有全面地分析问题,导致失分严重。 1213班:实验班: 这次考试重点班并没有显示它重点班的能力和优势, 1,基础知识的掌握及不牢固,浮躁,不踏实,表现有2,6,7,10,16,18,19,24,29等题得分都不如普通班。涉及知识是价值量计算,价值规律,宏观调控,分配制度,财政作用,经济全球化,等经济生活知识和文化的发展作用文化生活知识。 2,审题不认真仔细,对明显的指向性的词语都忽略。粗枝大叶。不求甚解,一知半解 3、主观题普遍没有得到预期分,缺少精益求精的思想。 目标:强化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学会解读和获取材料信息,进一步规范答题。 具体措施: 1,把握高考考点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高考注重能力立意,突出能力考查,但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学生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其能力培养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因此,在每堂复习课,我把高考考点做了最有利于学生掌握的重新整合:梳理简化为小的,具体的知识点、每个知识点概括一两个关键词,便于理解掌握,如经济学关键词:国家、企业、市场、价格、消费、生产、人力资源、财政、金融、对外开饭、经济全球化等。学生看到有关词汇,立即确定所需要使用的知识点,得分率大大提高。 2、针对学生对知识的遗忘问题,在复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对现在所学的知识要记牢,在强化现有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同时;适当安排前面已学知识的背书任务,在复习过程中,注意不同模块知识的比较和联系。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强化他们的解题能力和技巧,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强化他们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并通过做练习巩固。 3、立足学生能力的提高,在练习训练时,不管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解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4、在分析题中要让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解题思路,明确知识点和落脚点; 5、给予学生在主观题答题上的指导,学会审材料,审范围,审问题的形式,审问题的指向。 6、拓宽学生答题的角度。学生答题角度单一,一是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有关,二是和自己的练习量有关,因此在平常的复习过程中,对同一知识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考查学生,多练,学生就会熟能生巧,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模式。 7、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心理,及时反馈他们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他们的学习状态。也要及时调整老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今 后 教 学 策 略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