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足球教学

来源:华拓网
学校体育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足球教学张艳 江苏省宝应县西安丰镇中心小学

摘要:“少年强则国强”,小学体育教学不仅可以使小学生自身素质得到有效增强,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形成体育精神,同时对学生心理压力的缓解有着重要影响。新课改下,小学足球的开展,不仅使体育课程得到有效丰富,而且还有效锻炼了小学生具备的体育技巧,从而使学生的团队意识与道德品质并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相应指导,以确保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足球的快乐[2]。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小学生而言,由于其当前的身心正处于发展阶段,这就导致其无法对某项运动长期具备学习热情,同时足球运动通常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技术基础,如果小学生在得到有效培养。本文主要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足球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足球;教学;策略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全民健身意识的不断增强,体育运动得到了蓬勃发展,且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将足球纳入到校本运动的一个项目。新课标中表明,足球教学属于小学期间必须开展的教学内容。目前,部分小学生因为受到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通常存有自私、脆弱、任性等性格上的弱点,而足球运动作为团体性的运动项目,其教学主旨就是对小学生对足球的热情进行培养,并在学生有效掌控足球运动相关技能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团队意识进行培养。新课程背景下,其主要从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促进足球教学的开展,该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具备的专业技能得到有效丰富,而且还能对学生具备的良好品质进行培养,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品德与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高。一、小学体育开展足球教学的意义

首先,小学体育具体教学中实施足球教学,其通常可以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与锻炼的兴趣得到有效提高,并使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有效提高。足球运动本身就具有相应的活跃性,而小学生又具有爱动、爱玩的特点,因此,在足球运动的训练与学习中,小学生通常会很快投入到足球教学活动当中[1]。

其次,足球教学通常能够对学生具备的身体素质进行锻炼,在训练中,还能对学生之间的协作与沟通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小学足球开展教学中,其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从而使学生的体能得到有效增强,并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最后,小学体育实施足球教学,还能对学生具备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进行培养,并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同时,足球运动的开展,还能促使小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并使小学生对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从而使小学生的身心素养都得到良好培养。二、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足球教学策略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师生关系的良好性通常对学生学习足球的主动积极性有着重要影响,学生与教师间构建良好关系通常是确保足球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与关键,以此真正的完成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师生关系的良好构建,通常需师生双方共同努力,例如,体育教师在具体教学中,需给予学生充足的鼓励与赞扬,并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并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心理调整,以此使学生在足球学习中保持愉悦的心情;重视对学生情绪的观察,

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其足球技术仍旧较差,就会影响到学生刚开始学习足球的热情,而通过不同的游戏方式进行足球教学,通常可以使该问题得到有效解决[3]。例如,足球运动的热身阶段可以设置“螺旋形跑”、“钻门洞”等游戏;在具体教学时,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设置带球绕杆、传球比赛等游戏;而高年级的学生则可设置射门比赛、抢球断球、带球接力赛等游戏,并在游戏中对学生的团队意识与竞争意识进行培养,从而使学生的体育课堂参与度与足球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提高。

(二)注重理论锻炼学生思维大部分人认为足球教学通常是开展射门、传球、运球等训练,而没有过于深奥的理论知识。但实际上,足球作为团体竞技的一项活动,其通常有着极为抽象的运动战术理论,如果只是开展单纯的理论讲解,小学生通常无法有效理解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基于此,体育教师在进行足球技能训练的时候,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其不仅能丰富足球教学内容,而且还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锻炼[4]。在对足球的理论知识开展教学中,教师需确保教学的生动、形象、有趣,以此使学生在具体训练中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并给予学生适当启发,以此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足球战术,从而使学生具备的思维能力与体育素养得到有效提高[5]。例如,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足球比赛,比赛中,通常因为足球运动员出现越位而导致进球无效,此时教师就可以提问:“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则可以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足球运动的防守战中,其属于较为特殊的一种“造越位”战术,其通常指足球防守队员通过越位规定,在对方传出足球的瞬间,突然冲刺到对方的半场,导致对方的接球队员和本方的端线间没有相应的防守人员,从而使对方出现越位犯规。”学生如果单纯的讲解该理论知识,大部分小学生通常都听不懂,而教师让学生通过赛跑规则进行理解,如准备赛跑前,裁判还没有鸣枪,就有人提前跑了怎么办?此时学生就会立即回答抢跑的人属于犯规。这个时候,再对足球越位的规则实施讲解,不仅能启发学生,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理解,并使学生具备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三)注重团队意识培养足球运动不仅强调团队之间的配合,而且还对纪律性有较高的要求,正式比赛当中其属于团队意义上的比拼,而非个人赛。同时,足球比赛的纪律性,训练不准时、上课迟到,或者比赛中违反规则,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参与足球比赛的资格,而且还会影响到整个足球队的声誉[6]。基于此,在小学足球开展教学时,教师不仅需注重理论教育,而且还需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训练。同时,在对小学足球开展教学中,部分战术内容的讲解也是学生无法有效理解的。因此,在足球教学

下转(第85页)

78

学生是体育安全践行的主体,重在发挥自主防护作用。预防体育伤害事故最终落脚点是学生能够自主防范体育伤害。要针对本校体育实际,在日常安全教育、体育课和体育竞赛安全教育培训中(三种类型),帮助学生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掌握了安全运动和保护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体育伤害事故才有可能大幅度降低。1.日常安全教育注重“点面结合”。内容上,日常安全教育应包含行为规范的养成、体育安全知识的学习、纪律法规的学习等专题教育“点”,形成学生安全教育覆盖“面”,并形成体系,排入学期安全教育计划;对象上,坚持对全校学生进行“面”上教育,还要突出新生、男生等“点”的教育;方法上,用鲜活个案教育的“点”丰富安全教育的“面”,例如用出现的课间操和课间活动中安全隐患实例,及时教育学生,避免伤害事故发生。2.体育课安全教育紧扣“三个阶段四个方面”。要注重课前的安全教育、安全告知和健康状况问询;加强课中的安全防范、安全组织管理和调控;加强课后的安全小结。每节体育课都要坚持进行适时安全教育,着重“四个方面”:一是要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形成安全的教学秩序;二是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减少因心理素质不佳而造成的事故;三是做好易受伤的体育教学内容的安全防范,例如投掷、技巧、器械体操、篮球和足球教学时尤需重视;四是要加强必要的自护自救和他护意识和技能培养。3.体育竞赛安全教育坚持“五

上接(第78页)

个必须”制度。体育竞赛激烈对抗中最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学校要选择合适的竞赛项目,防范风险。必须坚持比赛预告制度,要留有练习准备时间,不仓促办赛;必须坚持赛前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组织学生学习竞赛规则、安全守则,进行竞赛安全和体育道德教育;必须坚持赛前征询家长意见制度,参赛学生应办好相关保险;必须坚持赛中监管制度,班主任应到场,发现不符合竞赛规定的学生不能参赛,不符合竞赛精神的行为必须制止;必须坚持医务监督制度,保障运动安全。四、 妥善处理体育伤害事故是体育教师必须的安全技能

体育教师接触体育伤害的情形相对较多,应保持适度的紧张,“小事不大意,大事不慌张”。对于经常出现的扭伤、擦拭、拉伤等,不必大惊小怪,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及时处理;让学生暂时休息,注意观察;需要告知家长,及时就医,不能耽误治疗。特别是头部、腰腹部受冲撞,以及不能确定的伤痛,必须及时通知家长,陪学生到医院诊治,防止疏忽大意。对于严重的体育伤害事故,体育教师也不要慌张,应遵照学校应急预案,采取科学急救,配合学校做好后续工作。

提升体育教师体育安全技能,充分发挥教育和保护作用,可以有效预防和避免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加强体育运动风险防控工作,保障学生体育锻炼安全,才能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中,教师需充分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实际案例等,以便于学生对足球战术相关内容的分析与理解。除此之外,足球学习通常对学生性别有较大的分化,因此,体育教师则需要依据具体状况,实施差异性教学,如对学习目标进行阶梯划分。例如,在足球教学中,女生对足球的背景、规则等要求的了解较为缺乏,而在实际运动中,也无法跟得上男生的体力、节奏,因此,教师就需要对足球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并充分尊重学生间的差异,从而充分体现出学生在足球运动中的主体地位。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属于小学生身心得到有效发展的关键阶段,体育教师需通过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身体素质,在足球实际教学中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目标,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使学生具备扎实的足球功底,充分掌握到足球的理论与战术,从而使学生学习足球的积极性与兴趣得到有效提

上接(第83页)

高,并促使学生具备的足球水平得到有效提高,身心实现健康发展。参考文献:

[1]高宇翔.足球进校园在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9 (25):182.[2]林沛春.小学足球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9 (16):47-48.[3]陈晓明.增强小学体育足球教学趣味性的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 (05):104.[4]邓秀仙.校园足球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可持续性发展分析[J].科技资讯,2018,16 (09):193+198.

[5]姜春霞.摭谈小学体育足球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J].名师在线,2017 (18):23-24.

[6]曾凡文.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体育足球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 (09):103-104.

操化等方面的训练,更要加入心理素质的练习,如此,才能减

少运动员赛前心理素质较差的情况发生。

3.良好的赛前心理状态需要多次参赛经验的积累

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参赛经验的多少是分不开的,久经沙场的老将就会比初出茅庐的新人更加稳重,发挥更加稳定;当然不排除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情况存在,但毕竟是少数的存在,因此,比赛经验的积累对良好赛前心理素质的养成,至关重要。

4.心理素质的提高是运动员的必然需求

随着竞赛成绩的不理想,大多数同学针对赛前心理状态差的情况,迫切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增强其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刻苦的训练就为了赛场的荣誉,训练场上万夫莫敌,赛场上却85

因为心理素质的原因导致“兵败滑铁卢”,未免得不偿失,因此,心理素质的提高是运动员的必然需求。

(二)建议1.训练过程中加入比赛模拟,提升赛前心理素质2.教练员对运动员的关心要加强,定期进行心理疏导3.增强运动员自信,打造强大的内心4.对运动员进行归因训练参考文献:

裴德超,张丽红.高等院校竞技啦啦操运动员赛前心[1]袁兆强,

理特征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 (01):128-130.[2]朱叶.2015年陕西省大学生啦啦操锦标赛参赛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