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光南声乐作品的创作特征
来源:华拓网
第14卷第1期 岱宗学刊 Vo1.14 N0.1 2010年3月 JOURNAL OF DAIZONG Mar. 2Ol0 施光南声乐作品的创作特征 张广芳 (泰山学院音乐系,山东泰安271021) [摘要]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声乐作品从作词、作曲、创作背景、创作特征的认识和了解是成功 演唱的关键,这也是声乐演唱者必须要做的“前规”工作。本文欲通过对作曲家施光南的声乐作品创作特征的 分析和了解,提升声乐演唱者对施光南声乐作品的审美和鉴赏能力,为正确地演唱施光南的声乐作品提供更为 充分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施光南;创作特征;前规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一l122(2010)01—0016—03 施光南,一位家喻户晓的音乐家,3O岁以上喜欢音乐 首《祝酒歌》唱出了那个年代多少人的心声,又表现了那 的人可以随口就能哼唱出几首他的作品,例如《祝酒歌》、 个年代多少人的喜悦心情。施光南紧紧地抓住了那个时 《打起手鼓唱起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洁白的羽毛 代的气息,抓住了人们心灵深处的呼声,将一首首具有时 寄深情》、《多情的土地》、《假如你要认识我》、《在希望的 代特色的歌曲呈现在众人的面前。 田野上》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曲。同时,这些 著名歌唱家李光羲曾这样评价过施光南的创作,“脏 歌曲也是在声乐教学中,教师经常给学生布置并演唱的作 光南最大的长处,就是他写出来的东西,一听就扎到心 品。在这里,笔者试从施光南的声乐作品人手,从以下三 上”。1976年,周恩来总理逝世后,施光南写了《周总理, 个方面分析其创作特征。 你在哪里》寄给李光羲,“那是一首叙事曲,像古典咏叹 调。这是施光南创作的里程碑”,“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 一、注重创作的时代性和音乐的表现性相结 厶 我,让我不能自已,每次一唱就哭”,这是李光羲的回忆。 口 那个年代,人们对周总理的情感之深是可想而知的。面对 黑格尔说过:“不管一件艺术作品是从那个时代取材, 总理的逝世,这首《周总理,你在哪里》倾注了施光南深深 它总是带有一些特点,使它不同于另一民族和另一世纪 的情感,他怀着对周恩来总理的那份深情,用泪水谱写了 的。”在这一点,施光南的许多声乐作品在内容的取材上都 《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歌,表达了千千万万的人民积聚 紧扣时代主题,结合音乐强有力的表现性,将他所处的那 已久的悲痛和思念,牵动了所有爱总理的群众的心。 个时代人们的思想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 声乐艺术是一门最直接、最强烈、最细腻地表现人的 在中国那段晦暗阴霾的文革时期,文化专制与歌曲创 内心情感,袒露人的心灵的艺术。施光南的创作,紧紧抓 作水火不容。中国大地没有歌声,音乐家心里没有歌声, 住了时代的脉搏与音乐的长于表现的特性,将自己对人生 但是施光南仍然在铁幕笼罩之中,冒着挨“四人帮”批斗 对社会的思考、判断和评价,以及多种情愫情感,运用音乐 的危险吐出自己心中的旋律,一首传唱至今的抒情歌曲 的艺术语言,通过各种表现手法,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给 《打起手鼓唱起歌》唱出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憧憬。1976 人带来强烈的情感体验和共鸣。 年,“四人帮”覆灭的消息传来时,施光南的创作欲望更是 被激发出来,他的心和亿万群众的心一道沸腾起来,他满 二、注重声乐艺术表演和作品的形象性相结 怀激情地创作出了《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周总 合 理,你在哪里》、《洁白的羽毛寄深情》等一系列的脍炙人 声乐作品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其最终目的是为 口的经典作品。正如黑格尔所说的“音乐是心情的艺术, 了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一部声乐作品能否具备足够 它是直接针对着心情”,在那个精神被桎梏的年代,压抑多 的生命力而传唱不衰,它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创作 年的创作激情早已久积于心,随着“四人帮”的粉碎,早已 主体经过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传达三个环节的精心 构思好的旋律顷刻间喷薄而出,“美酒飘香啊歌声飞,朋友 创作,即一度创作;二是实现艺术鉴赏、满足审美需求的精 啊请你干一杯。胜利的十月永难忘,杯中洒满幸福泪。”一 湛的艺术表演,即二度创作。二者关系相辅相成,密不可 [收稿日期]20H09一l2—21 [作者简介]张广芳(1975一)女,山东青岛人,泰山学院音乐系讲师。 第1期 张广芳一 :施光南声乐作品的创作特征 17 分。一度创作离不开二度创作的演绎和阐释,二度创作也 离不开一度创作的精湛和细腻为依托。 在声乐作品的写作中,施光南注重作品形象性的塑 造。这在施光南的每一部的声乐作品中都是显而易见的。 博学的他充分调动一切可以塑造声乐作品形象的音乐手 法,如歌曲创作风格、领域、体裁、题材、音乐表现手法(节 奏、速度、力度、旋律)、民族民间音乐元素等等成为丰富自 己创作的重要手段。 和乐音音高的变化,形象地描绘出了回音的特点。 3.民族民间音乐元素的运用是施光南塑造作品的重 要手段。《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是女中音歌唱家关牧村首 唱。其创作典型地运用了维吾尔族的民间手鼓节奏型,塑 造了一位和着手鼓、迈着轻盈舞步的新疆姑娘,婀娜多姿 的倩影给人们留下悉心品评的联想空间。《在希望的田野 上》是一首浓郁的民族特征的歌曲,它熔南北音乐为一炉。 曾有人非常具体地分析了这首歌曲运用的民族音乐元素。 1.歌曲创作风格、领域及体裁的多样性是施光南塑造 声乐作品形象的法宝。借助各种演唱风格(美声、民族、流 行唱法)、不同领域(电影、故事片、歌剧)、不同体裁(抒 情、圆舞曲、颂歌、花腔、进行曲风格)等等塑造不同的艺术 形象。 施光南创作的歌曲涵盖了美声、民族、通俗及少数民 族风格。美声风格的作品有《我的祖国妈妈》、《把心儿贴 着祖国》等,同时还有一首无论从作曲手法还是从演唱技 巧来说都堪称典范之作的花腔女高音歌曲《林中小鸟》。 民族风格代表作有《在希望的田野上》。通俗风格的歌曲 有《年轻的心》、《假日之歌》等。少数民族风格的歌曲有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月光下的凤尾竹》等。 施光南的歌曲创作不但风格各异,而且涉及领域也非 常广泛。例如他创作的电影《当代人》插曲《年轻的心》, 故事片《幽灵》插曲《摘一束玫瑰花送给你》。另外,他还 创作了《伤逝》(1981年)和《屈原》(1990)两部歌剧。 作品体裁包括抒情性歌曲,如《我的祖国妈妈》、《多 情的土地》等;圆舞曲风格的歌曲《洁白的羽毛寄深情》; 颂歌风格《周总理,你在哪里》;诙谐风格《晒太阳》;进行 曲风格《年轻的心》(具体说这首歌应是进行曲与轻音乐 节奏混合的方式),歌曲形式新颖、富有新意,体现了上世 纪80年代的风格;摇篮曲风格《摇篮曲》。 2.音乐中的节奏、速度、力度、旋律是施光南塑造声乐 作品形象的基本手段。《多情的土地》是我们非常熟悉并 且喜爱的歌曲,也是施光南挚爱的歌曲之一。这首歌曲 中,施光南运用节奏、旋律的变化塑造声乐作品形象达到 了极致。小节内的三连音、切分节奏是这首作品的主要节 奏特点,加之与旋律、歌词巧妙完美的结合,成为形成歌曲 风格的重要元素。 静冒(6 l3 煎l 擞I 6 l2I 6_ 6_6亟lI・ 3.§}2} _2^2 A2 ̄ _6 2} §l§ § .§ Il: , 襄裟茎:杂I盘垫l 2l 12.3墓77謇766,6 .06 歌曲《周总理,你在哪里》中,施光南巧妙地运用旋 律、力度和速度等音乐表现手法,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 周总理形象真实地刻画出来。这首作品中力度和速度的 变化是非常丰富的,抓住这一创作特点,就等于抓住了这 首歌曲的灵魂。例如当描绘攀上高山、面对大地、穿过森 林、漂游大海,四处寻找周总理的过程中,施光南不停地将 速度从中速稍慢(缅怀地)到中速稍快,从中速稍快(急切 地)到再快些,从渐慢到突慢不停地转变,最后他应用了 “天安门广场上壮阔的脚步声,奔涌的人潮声”作为背景 来铺垫,把全曲自然地推向了高潮,表现了人们对总理的 缅怀与思念步步递增之势。为了塑造回音,施光南用力度 1-t,B Z/4 ‘在希攮前田野上' r_—H一、r——__、 n n,_—I.、 5.L_墨I ¨。l3 5I s z4 l I 2 I z— I.毳们曲 I【 乡 在.希鼙的田 野’上。 ’ 前半旬套着梆子齄的韵昧 半旬旋律剥翼商, 东膏乐豹秀丽风格 (第二二旬) ‘在希望的田野上’ n n n I靛 妇在新 建 的住房上 LJ I 7一 I 飘 嚣l ,木。两在 l ,_、 2:2_』I L l 2一I 羹孽的村庄 旁 瀛 捕 选段旋襻劐带商山束艟北魁敢的藏耩 (第三键' t燕希望曲嗣野上’ ^ r_一、,-、 、r—、r一— 铲。 “ ¨’蒜 等越 H‘ 一 “第一句‘我们的家乡’,首句的五度及随后的甩腔都 有梆子腔的特色;而紧接着‘在希望的田野上’又在主题 的基础上以广东音乐那淳朴秀丽的风格及加以变化I..…・ 还能找出山东柳琴及安徽‘泗洲戏’那种‘拉魂腔’的真声 换假声的唱法。”从一首歌中居然听出了三个民族(苗、 汉、白)、四种音乐表演形式(梆子腔、广东音乐、山东柳 琴、安徽“泗州戏”),还有不同地区的民间音乐元素,实属 不易,但施光南的头脑中竟能容纳如此丰富的民族民间音 乐更是令人咂舌惊叹。 施光南在声乐作品的创作上,十分注重一度创作与二 度创作相结合的重要性。施光南认识到表演艺术与作品 形象相互结合的重要性,所以在物色演员的态度上非常认 真。佟铁鑫是我们所熟知一名男中音歌唱家,施光南在空 政歌舞团新人新作音乐会上听过他的演唱后,感觉他很适 合自己的歌。于是,施光南就主动写信给佟铁鑫,让他上 自己家里试唱《年轻的心》——电影《当代人》的主题曲。 正是这首《年轻的心》,让佟铁鑫的歌唱生涯迈向了一个 新的起点。从此以后,施光南便不断地为他写歌,像《多情 的土地》、亚运会会歌《高举亚运会火炬》,甚至连他生前 的最后一首歌曲《北方的大草原》也是特为佟铁鑫创作 的。 关牧村与施光南两个人的合作更是音乐界的楷模。 施光南准确地把握住关牧村深沉、浑厚、质朴又富于表现 力的嗓音特点,创作出适合她演唱的歌曲,如《打起手鼓唱 起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假如你要认识我》、《月光 下的凤尾竹》等。这些歌曲经过关牧村细腻准确的演唱, 已成为中国女中音歌曲的经典之作。因此也可以说,关牧 村因为施光南的歌曲而被广大的听众熟知和喜爱,而作曲 家的歌曲由她演唱也真正完美地、艺术地得以再现。 l8 三、注重声乐艺术的节奏感与韵律美的结合 岱宗学刊 第l4卷 在艺术领域里,节奏是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雕塑、诗歌、建筑、书法无一不体现出一种节奏与韵律。音 乐中,节奏更是被赋予了重要使命,传达着创作主体对音 乐艺术美的追求。富于变化的节奏与蕴涵深情的韵律是 施光南在歌曲创作中又一重要的创作特征。旋律离不开 节奏,一方面节奏不仅可以增强乐曲的艺术表现力,还可 以使旋律具有特色。施光南能够创作出这么多优秀的声 冰一样的寒冷,我的心啊,被撕裂得阵阵剧痛,斑斑伤痕!” 缓慢而又沉重的节奏一下就将人带到了一个冰冷的世界。 作品的中段,作曲家运用丰富多变的节奏,一会儿松,一会 儿紧,一会儿张,一会儿驰,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女主人公失 望、疑虑和恐惧的情绪。最后的再现段,节奏更加缓慢,虽 然重复着呈示部的动机主旋,但涓生的悲剧性的感情色彩 却使听者在感叹涓生不幸命运的同时,更深深地陷入到那 种悲伤的情节中而不能自拔。 乐作品,正是得益于他灵活驾驭节奏的能力,这种能力有 一定的天赋,更有后天的努力。《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是 施光南运用新疆维吾尔族具有民族特色的十二木卡姆的 节奏语言,创作出的比较成功的具有民族性的声乐作品。 另一方面,节奏直接影响到音乐的抒情性。节奏与韵律如 同一对好姐妹,不同的节奏表达的韵律也不同,如格式塔 心理学家们所发现的同形同构的原理,所以音乐家们常常 利用节奏这个表现手段在音乐作品中反映出一定强度的 情感情绪的脉律,使听众产生情绪情感的共鸣,造成音乐 特殊的审美心理效果。通过欣赏施光南的声乐作品,从作 品的韵律及情感的体现上,不难看出他的两种节奏特征。 一种是节奏轻快急促的,如《祝酒歌》、《打起手鼓唱起 歌》、《假如你要认识我》、《在希望的田野上》等,表现出一 种热烈欢快的情绪情感;第二种是节奏缓慢沉重的,如歌 曲《周总理,你在哪里》、《多情的土地》等,歌剧《伤逝》中 的一些咏叹调《不幸的人生》、《风萧瑟》,歌剧《屈原》中的 《离骚》等,这种节奏特点更擅长于表达作品中的细腻深 厚和悲伤忧郁的情绪情感。歌剧《屈原》、《伤逝》都具有 悲剧性的特点。用这种缓慢沉重的节奏来体现偏于悲伤 忧郁的悲剧性的情绪情感是恰到好处的。施光南利用了 节奏的这种属性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悲剧色彩的咏叹调唱 段,如《不幸的人生》、《风萧瑟》、《离骚》等。《不幸的人 生》是歌剧《伤逝》中的一段著名的咏叹调,当剧中女主人 公涓生看到小狗阿随时,引起了涓生的回忆,进而感叹自 己命运的不幸。从第一句开始,“又是死一般的寂静,又是 在施光南的作品中,他把握住了艺术创作中的同形同 构的原理——节奏性与韵律美的结合,使我们能够深切地 感受到作曲家在他的音乐里,用他“精骛八极、游刃有余” 的富于变化的节奏和优美旋律的艺术手段,为我们塑造了 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音乐形象,涓生、子君、屈原、周总理 等,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他的音乐的美。 以上是笔者从审美的角度,分析了施光南声乐创作的 特征,即注重创作的时代性和音乐的表现性相结合,注重 声乐艺术表演和作品的形象性相结合,注重声乐艺术的节 奏感与韵律美的结合。在声乐的教学中,了解和把握作 词、作曲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特征是演唱者需要准备的“前 规”工作,也是准确演唱作品必须要做的。通过对作曲家 施光南声乐作品创作特征的分析和了解,有利于提升歌者 对施光南声乐作品的审美和鉴赏能力,为正确地演唱施光 南的声乐作品提供更为充分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刘叔成,夏之放,等.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 出版社,2001. [2]郭祥义.民族唱法歌曲大全[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 社,2003. [3]何忠辉.施光南的歌曲创作[J].湘南学院学报,2004, (4). [4]黑格尔.美学[M].朱光潜.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5]李卫星.人民的知音,时代的歌手[J].天津音乐学院学 报,2003,(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