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铁椎传》同步练习

来源:华拓网
《大铁椎传》同步练习

一、基础考查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尊奉 B.稍壮,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志节、行为 C.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 类:相像 D.欲以此驰骋当世 驰骋:纵马奔跑

解析:选D“驰骋”在文句中是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的意思 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余既耸然异之 他植者则不然

C.晚乃遁于光、黄间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呼余宿其家 其皆出于此乎

解析:选A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C.介词,在/ 介词,比;D.代词,他的/副词,大概,表推测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 B.但观之,慎弗声 C.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 D.余既耸然异之

解析:选AB项,“声”,句中作动词,出声;C项,“快”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感到痛快;D项,“异”,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惊奇

4.(2012·山东潍坊调研)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 A.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 B.宋将军故自负 C.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 D.吾始闻汝名,以为豪

解析: 选BA项,古义:窗户和门;今义:墙壁上通风透气的装置C项,古义:请求客人;今义:请人吃饭等D项,古义:把„„当做;今义:认为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5.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 省:探望 B.故尝与过宋将军 过:访问 C.时座上有健啖客 啖:谈话

D.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扣:通“叩”,询问 解析:选C啖:吃

6.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 遽扑之,入石穴中 B.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久居,祸且及汝 若属皆且为所虏

D.夺其物,故仇我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解析:选B“以”:介词,用;连词,因为A项,“之”:代词,它C项,“且”:副词,将要D项,“其”:代词,他的

7.下列省略句中补出的省略内容,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北平陈子灿省兄(于)河南 于:介词,到„„(某地) B.故尝与(之)过宋将军 之:代词,他,指代大铁椎 C.吾始闻汝名,以(之)为豪 之:代词,你,指宋将军 D.客不得已,与(之)偕行 之:代词,他,指宋将军 解析:选B之:代词,他,指陈子灿

8.下列对《大铁锤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介绍宋将军的“工技击”“雄健”,是为了衬托大铁椎的勇武用了以勇衬勇的表现手法

B.文中描写了大铁椎的外貌和言行,表现了大铁椎身怀绝技,轻捷善战的个性特征

C.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说明他是一个胆小鬼

D.“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这几句渲染了战前的肃杀气氛 解析:选C写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是侧面衬托大铁椎不能说宋将军是胆小鬼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常秩,字夷甫,颍州汝阴人举进士不中,屏居里巷,以经术著称嘉祐中,赐束帛,为颍州教授,除国子直讲,又以为大理评事;治平中,授忠武军节度推官、知长葛县,皆不受

神宗即位,三使往聘,辞熙宁三年,诏郡以礼敦遣,毋听秩辞明年,始诣阙帝曰:“先朝累命,何为不起?”对曰:“先帝亮臣之愚,故得安闾巷今陛下严诏趣迫,是以不敢不来,非有所决择去就也”帝悦,徐问之:“今何道免民于冻馁?”对曰:“法制不立,庶民食侯食,服侯服,此今日大患也臣才不适用,愿得辞归”帝曰:“既来,安得不少留?异日不能用卿,乃当去耳”即拜右正言、直集贤院、

管干国子监,俄兼直舍人院,迁天章阁侍讲、同修起居注,仍使供谏职复乞归,改判太常寺

七年,进宝文阁待制兼侍读,命其子立①校书崇文院九年,病不能朝,提举中太一宫、判西京留司御史台还颍十年,卒,年五十九,赠右谏议大夫

秩平居为学求自得王回,里中名士也,每见秩与语,辄欿然②自以为不及欧阳修、胡宿、吕公著、王陶、沈遘、王安石皆称荐之,翕然名重一时

初,秩隐居,既不肯仕,世以为必退者也后安石为相更法,天下沸腾,以为不便秩在闾阎,见所下令,独以为是,一召遂起在朝廷任谏争,为侍从,低首抑气,无所建明,闻望日损,为时讥笑秩长于《春秋》,至斥孙复所学为不近人情著讲解数十篇,自谓圣人之道,皆在于是及安石废《春秋》,遂尽讳其学

立,始命为天平军推官秩死,使门人赵冲状其行,云:“自秩与安石去位,天下官吏阴变其法,民受涂炭上下循默,败端内萌,莫觉莫悟秩知其必败”绍圣中,蔡卞荐立为秘书省正字、诸王府说书侍讲,请用为崇政殿说书,得召对,又请以为谏官卞方与章惇比,曾布欲倾之,乘间为哲宗言立附两人,因暴其行状事,以为诋毁先帝帝亟下史院取视,言其不逊,以责惇、卞惇、卞惧,请贬立,乃黜监永州酒税

(选自《宋史·常秩传》)

【注】 ①立:指常秩的儿子常立②欿然:谦虚,不自满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进士不中,屏居里巷 屏:退隐 B.先帝亮臣之愚,故得安闾巷 亮:谅解 C.先朝累命,何为不起 累:屡次 D.请贬立,乃黜监永州酒税 黜:罢免 解析:选D黜:贬谪;降职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今陛下严诏趣迫,是以不敢不来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B.异日不能用卿,乃当去耳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闻望日损,为时讥笑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秩死,使门人赵冲状其行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解析:选CA项,前者是因果关系连词,可译为“因为”;后者是介词,可译为“把,将”B项,前者是副词,可译为“才”;后者是表示判断的副词,可译为“是”D项,前者是代词,可译为“他的”;后者是加强反问语气的副词,可译为“难道”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秩屡次拒绝到朝廷为官,后来之所以改变态度,既是因为皇帝不断催促逼迫,不得不去,也是因为他支持王安石当时的变法运动

B.常秩认为当时社会有两个主要忧患,一是法令制度还没有制定建立,二是风俗趋向于奢侈靡费,有些普通民众过着王侯一样的生活

C.常秩做学问强调要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他本擅长《春秋》之学,但因觉得王安石废弃《春秋》之学很有道理,就放弃了自己的学说

D.这篇史传对常秩的叙述较为客观全面,并没有一味褒奖,也讲到他在担任谏官和侍从时恭顺谦让,缺乏建议,被当时的人嘲讽讥笑

解析:选C“觉得王安石废弃《春秋》之学很有道理”,无中生有,强加因果;“放弃了自己的学说”是对“遂尽讳其学”的误解,原意是指“他就完全回避谈论自己的学说”

12.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熙宁三年,诏郡以礼敦遣,毋听秩辞 译文:

(2)帝悦,徐问之:“今何道免民于冻馁?” 译文:

(3)秩在闾阎,见所下令,独以为是,一召遂起 译文:

答案:(1)熙宁三年,下诏让郡里以礼相待敦请遣送,不准许常秩推辞

(2)皇帝很高兴,缓缓地问他:“现在有什么办法能够使得老百姓免于寒冷和饥饿?”

(3)常秩在乡间,看到所颁布的法令,却唯独认为是正确的,一有征召就应聘出仕

参考译文:

常秩,字夷甫,颍州汝阴人考进士没有考中,退隐独居在乡里,凭借经术著称于世宋仁宗嘉佑年间,朝廷赐予捆为一束的五匹帛作为聘用的礼物,请他出任颍州教授,授予国子直讲的官职,又任命他为大理评事;宋英宗治平年间,授予忠武军节度推官、长葛知县等官职,他都没有接受

宋神宗即位,三次派人去聘请他,他都推辞了宋神宗熙宁三年,下诏让郡里以礼相待敦请遣送,不准许常秩推辞第二年,才来到朝廷皇帝说:“先帝多次命令,你为什么不应聘出仕?”他回答说:“先帝对我的愚昧比较谅解,所以我得以闲居乡里现在陛下用严厉的诏书催促逼迫,因此不敢不来,不是我能选择离去或留下的”皇帝很高兴,缓缓地问他:“现在有什么办法能够使得老百姓免于寒冷和饥饿?”(常秩)回答道:“法令制度没有制定建立,一些普通民众享受着王侯一样的食物,穿戴着王侯一样的服饰,这是今天的大患啊我的才能不适合任用,希望能够告辞回乡”皇帝说:“既然来了,怎么能不稍微留一段时间呢?有一天不能任用你了,才应当离开吧”于是任命他为右正言、直集贤院、管理国子监,不久兼任直舍人院,调任天章阁侍讲、同修起居注,并且让他担任谏官的职务他又请求退职回乡,于是改任太常寺

熙宁七年,擢升他为宝文阁待制兼侍读,任命他的儿子常立为崇文院校书熙宁九年,常秩生病不能上朝,任命他为提举中太一宫、判西京留司御史台常秩回到颍州熙宁十年,常秩去世,年五十九,朝廷赠予右谏议大夫的官职

常秩平时做学问强调要有自己的心得体会王回是乡里的名士,每次见到常秩并同他交谈,总是谦虚地认为自己比不上他欧阳修、胡宿、吕公著、王陶、沈遘、王安石都称赞、推荐他,一致敬仰,因此名重一时

当初,常秩隐居的时候,既已不肯为官,世人都认为他是一个谦逊退让的人后来王安石担任宰相开始变法,天下沸沸扬扬,议论纷纷,认为不合时宜常秩在乡间,看到所颁布的法令,却唯独认为是正确的,一有征召就应聘出仕在朝廷担任谏官

的职务,成为皇帝的侍从,恭顺谦让,没有什么建议和阐述,声望一天天下降,被当时的人讥讽和嘲笑常秩擅长于《春秋》之学,以至于斥责孙复所学的理论不合乎人的常情他撰写了数十篇讲解《春秋》的文章,自认为圣人的主张,都已在讲解之中等到王安石废弃《春秋》之学,他就完全回避谈论自己的学说 常立,一开始被任命为天平军推官常秩死后,他让门人赵冲记述常秩的生平事迹,其中写道:“自从常秩与王安石离任,天下官吏暗中改变他们所制定的法令,百姓处于极其困苦的境地朝廷上下循常随俗缄默不语,失败的征兆已经从内部萌生,却没有人清醒觉悟常秩知道变法一定会失败”宋哲宗绍圣年间,蔡卞推荐常立担任秘书省正字、诸王府说书侍讲,请求任用他为崇政殿说书,常立得以被皇帝召见并回答皇帝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又请求任命他为谏官蔡卞正在与章惇相互勾结,曾布想要排挤他们,就利用机会向宋哲宗说常立依附这两个人,于是揭露了记述常秩生平事迹的文章之事,认为他们在诋毁先帝皇帝急速让人到史院取来审阅,最后说常立很不恭顺,并以此责备章惇、蔡卞章惇、蔡卞十分畏惧,请求将常立贬官,于是贬为监永州酒税 四、语言运用

13.根据要求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每小题写出三个关键词(可以是短语), 由于司马迁认识到了,历史终归是“人”的历史,不是“天”的意志史,于是以“绍圣《春秋》”为使命的司马迁抛弃了孔子既定的历史纪年法——编年体,而改用纪传体这绝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观念问题他对那冰冷的历史巨轮投以轻蔑的一哂,然后满怀慈悲地去关心轮子下的那些泣血的生灵:从而,我们看到,一代一代的人物以及他们对历史必然性的反抗,对自身命运的体认,构成了《史记》的主色调文学成了人学,必然性成了戏剧性,逻辑的链条崩溃了,生命的热血喷涌而出„„

(1)历史纪年法的史学观: (2)人学的史学观:

答案:(1)冰冷、必然性(或“历史必然性”)、逻辑 (2)慈悲、戏剧性、生灵(或“命运”或“生命的热血”)

14.(2012·天津耀华中学质检)下列内容是从某学生“成长记录中”节选的,请根据这些内容为该同学写一段评价性的文字要求:评价要客观,语气要委婉,有利于该同学的发展,不超过60字

(1)月日上课迟到5分钟,并且扰乱了课堂秩序 (2)月日在值日时,与同学发生争执,并辱骂同学

(3)月日在校外遇到一非法分子抢劫同学的财物,挺身而出,将其制止 (4)月日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一曲萨克斯精妙绝伦,为班级争得了荣誉 (5)月日上课迟到20分钟 答:

答案:你多才多艺又能够见义勇为,在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如果能够在生活细节和文明习惯方面再提高一点素养,你就是最棒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