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透镜》专项模拟练习(含答案) (256).doc
人教版初中物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2分)不平行的光束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 ) A.不能交于一点
B.一定是平行的
C.可能交于一点 D.一定交于一点. 2.(2分)如图四种玻璃透镜中( ) A.只有a是凸透镜 C.a和b是凸透镜
B.只有b是凸透镜
D.a、b和c是凸透镜.
3.(2分)在一块玻璃砖内有一铁饼状的空气泡,一束平行光正对着此空气泡射去,则光束通过空气泡后将( ) A.仍为平行光
B.会聚到一点
C.变为发散光束
D.无法判断.
4.(2分)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但用透明冰块磨制成一个光学器件,却可以取火.这块用冰磨制成的光学器件相当于下面的 ................................................................................. ( ) 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凹透镜
D.近视眼眼睛片
5.(2分)小明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 )
A.一定小于L C.可能等于L
B.一定大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6.(2分)传统手电筒的反光装置相当于凹面镜,它能将灯泡发出的光线接近于平行光射出。目前有一种新型的笔形手电筒,如图4所示,它没用反光装置同样能使手电筒发出的光线集中射出,这是因为它使用的灯泡尖端玻璃很厚、呈半圆形,其作用相当于( )
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凹透镜
D.凹面镜
7.(2分)小明在公园游玩时,看到一瓶丢弃的矿泉水。他想:如果是大晴天,这个透明的塑料瓶就可能成为引发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他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透明塑料瓶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 ) A.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C.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D.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8.(2分)如图是小明同学画的一条通过凸透镜或凹透镜后折射的光线光路图,错误的是... ............................................................................................................................ ( )
9.(2分)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再将这五块玻璃a、b、c、d、e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 ( )
A.a 评卷人 B.b
得分 二、填空题
C.c
D.d
10.(3分)如图所示,一束光经过一个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点A,取掉透镜后,光会聚于B点,则该透镜起到________作用(填“会聚”或“发散”),是________透镜,由此说明,能会聚于一点的透镜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凸透镜。
11.(3分)在凸透镜、凹透镜和平面镜中,能够会聚太阳光的是____________镜。我们能在平面镜中看到物体的像,这是由光的___________射(选填“反”或“折”)现象形成的。 12.(3分)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
13.(3分)如图,夜晚,把桌子放在电灯下面,在桌面放一张白纸,然后再把凹透镜放在白纸上。当逐渐向上移动凹透镜时,可以观察到:通过凹透镜的光束在白纸上所形成的光斑的面积会随着凹透镜移动而逐渐变 ,光斑的亮度则逐渐变 (全部选填“大”、“小”)。
评卷人 得分 三、简答题
14.(5分)找一个如图所示的容器(如碗),加满水放在冰箱中,完全冻结后取出,然后把
碗略热一下,取出冰块后你便有了一块冰透镜。以太阳作光源,看看它是否有会聚作用,能用它取火吗?
评卷人 得分 四、作图题
15.(6分)请你根据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特点完成下面的光路图.
16.(6分)试在图中长方形框中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17.(6分)(3分)如图所示,F、O分别为凸透镜的焦点和光心,请在图中分别画出3条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18.(6分)关于凸透镜: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王聪同学先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间的
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如图所示,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由于蜡烛火焰的高度不合适,在光屏上得到如图所示不完整的像,要得到蜡烛火焰完整的像,应将蜡烛向 调节
(3)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教室里的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 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19.(6分)如图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F F F F
评卷人 得分 五、实验探究
20.(6分)请写出两种可以比较方便地估测一个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ABCD
解析:解析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特性,不论何种光线经过凹透镜都能被发散。如果是一束会聚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会聚点变远了。如果不是会聚光束,经凹透镜后一般不会相交于一点。由上述分析可知,ABD错,C正确。C
2.D
3.(分析) 一个透镜对光线是会聚还是发散,取决于光
的折射规律以及组成透镜的物质与透镜周围物质的相对密度。如图,此题不能把空气泡看成凸透镜而应该把整块玻璃砖看成由两个凹透镜组成的。 C。
4.B 5.D 6.B 7.A 8.C
9.B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10.发散 不一定 11.凸透反。 12.发散 13.大 小 评卷人 得分 三、简答题
14.解析: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碗中的水结冰后,成为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有会聚作用,能用它取火。 评卷人 得分 四、作图题
15.
16.
17.
18.⑶放大⑵上(高处)
⑴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确定焦点位置)
如图:
(每空1分)
19.评卷人 每条光线正确表示1分
得分 五、实验探究
20.【分析】 解答该题,可以利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透镜后会聚于焦点的性质或者利用置于凸透镜焦点上的物体经凸透镜后不能成像的性质来估测,这样比较方便。将物体放在凸透镜主光轴2倍焦距点上,成等大倒立实像的方法,就比较麻烦。 (2)将凸透镜作为放大镜,正对自己的手纹观察,逐渐增大凸透镜和手纹之间的距离,通过凸透镜看到的手纹的像逐渐变大,当像变得模糊不清时,手纹到透镜间的距离就近似是凸透镜的焦距。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放置,在凸透镜下放置一张白纸,上下移动白纸,当白纸上的光斑最小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答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