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和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

来源:华拓网
94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56

·临床研究·

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和胸腔积液

的临床效果

宋瑞锋

(徐州市铜山区人民医院,江苏 徐州)

摘要:目的 对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和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选取本人于2016年3月至

2018年5月收治的40例自发性气胸与胸腔积液患者,按照患者的手术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的生化指标、治疗效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将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进行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差异较小,治疗后观察组的生化指标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住院时间、镇痛药使用时间进行比较,观察组的住院时间、镇痛药使用时间分别为(3.5±1.5)d、(8.9±1.5)d、(3.1±1.1)d,对照组的住院时间、镇痛药使用时间分别为(5.1±1.6)d、(11.7±2.3)d、(5.9±1.3)d,观察组患者各方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对自发性气胸以及胸腔积液患者采取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能够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自发性气胸;胸腔积液

中图分类号:R56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j.cnki.1671-3141.2019.56.052

宋瑞锋.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和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6):94,96.本文引用格式:

0 引言

自发性气胸、胸腔积液是一种在非创伤性因素下导致患

者出现胸腔积气积液的现象,当患者发生大量胸腔积液和漏气,极易出现呼吸困难乃至于休克。气胸的发病因素为肺大泡破裂、胸膜下病灶或空洞破溃、胸膜粘连带撕裂等。胸腔积液的发病因素为,胸膜毛细血管的静水压升高、通透度增加、胶体渗透压降低、淋巴回流障碍等。该病的发病率普遍较低,但却有着十分严重的危险性,一旦处理不当或是救治不及时,极易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由于当前的气胸症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因此,本文针对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和胸腔积液的效果进行了比对分析,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接水封瓶进行引流。

给予观察组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医生首先根据胸片或CT、彩超确定进行穿刺的位置。患者采取半卧位,消毒铺巾单,并进行局部麻醉后,将Y形穿刺针刺入胸腔,确定抽到气体液体后,置入导丝,用套管沿导丝扩张穿刺部位,再沿导丝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导管连接水

[1]

封瓶(气胸)或引流袋(胸腔积液)。

对两组患者术后采取相同方式予以镇痛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生化指标进行比对分析:白细胞(WBC)、血小板(PLT)、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

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镇痛时间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电话随访,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人于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40例自发性气胸与胸腔积液患者,按照患者的手术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8~53岁,平均(38.37±10.28)岁,对照组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27~55岁,平均(37.53±10.19)岁,两组患者从发病至就诊时间为1~4.5 h,平均(3.2±1.1)h,其中胸痛9例、头晕7例、心悸3例、呼吸困难1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拍片确诊为气胸,肺组织压缩超过30%;中到大量胸腔积液。排除标准:张力性气胸、结核性胸腔积液、恶性胸水,患有其他脏器疾病患者。

1.4 效果评价标准

痊愈:通过X光胸片或对患者进行胸部CT显示患者肺

组织完全康复并且无积液积气;显效:通过X光胸片或对患者进行胸部CT显示患者胸腔积液积气明显减少;无效:通过X光胸片或对患者进行胸部CT显示患者胸腔积气积液无明显改变甚至增多[2]。

1.5 统计学方式

本文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并使用χ2进行检验,对于计

P<0.05表示量资料则使用(±s)表示,并使用t进行检验,

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采用基于吸氧以及抗感染治疗。对照组患者常规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选取患者锁骨中线第二肋(气胸)或腋后线第6~7肋间(胸腔积液),穿刺抽到气体液体后,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单,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钝性分离肌层至胸腔,置入28~32号硅胶导管,并连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

将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进行比较,观察

组治疗前的生化指标进行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差异较小,治疗后观察组的生化指标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

P<0.05,组患者,其余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下转第96页)

投稿邮箱:sjzxyx88@126.com

96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56

皮的修复在术后2~3周完成,所以应掌握适当的时间。

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治愈率67.5%,失败率为32.5%;观察组患者治愈率95.0%,失败率为5.0%;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随访3个月,需要定期进行尿道扩张9例,对照组需要尿道扩张5例,平均扩张4次后排尿即恢复正常。

总之,腔内手术治疗外伤性后尿道狭窄患者与开放性手术治疗相比,治疗方法简单、安全、可重复、创伤小。参考文献

[1] 󰀃张军卫,靳风烁,李黔生,等.外伤性后尿道狭窄或闭锁的腔内治疗[J].

创伤外科杂志,2001,3(4):249-251[2] 󰀃孙华宾,尹永华,刘燕,等.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男性外伤性尿道狭窄的

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1,5(2):52-54.[3] 󰀃曲叶飞,贺仁杰,刘金达.外伤性后尿道狭窄的腔内手术治疗体会[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33(20):57-58.[4] 󰀃刘彬,单卫民,杜永强,等.腔内手术与开放性手术治疗尿道狭窄的疗

效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6,31(5):527-528.[5] 󰀃潘正故,林芝,李成山,等.外伤性尿道狭窄或闭锁的腔内治疗(附35

例分析)[J].微创医学,2008,3(5):506-507.[6] 󰀃李林.外伤性后尿道狭窄的腔内手术治疗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

究,2015,13(11):139-140.

腔内手术适于尿道狭窄长度小于2 cm的单纯性尿道狭窄。目前经尿道的微创手术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中主要包括早期的尿道内冷刀切开,近来单纯电切及激光治疗。短期疗效好,但远期疗效不佳,其中有报道尿道内冷刀切在术两年内复发率高达50%~75%。手术麻醉简单、安全、并发症少,可重复进行。一般主要在12点钟位切开狭窄环,但也有学者主张在阴茎部尿道时做6点钟位切开,因为在12点钟位切开有损伤阴茎海绵体的危险。球部和膜部尿道狭窄可做6点钟和12点钟位切开,但切6点钟位时,谨防切得过深损伤直肠。总之,应先做12点钟位切开,然后根据疤痕情况再做3、9、6点钟放射状切开。在选择切开点时应以能切开疤痕产生直接通道为原则。切开长度应超过疤痕组织到正常尿道粘膜0.5 cm,这样从正常尿道到狭窄段尿道之间有渐减的过渡,愈合后产生相对平滑的环状口径的尿道。

尿道内切开术后应常规放置支架管,留置尿管本身亦有持续扩张的作用。置管时间需根据狭窄长度、切除疤痕彻底程度及手术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对狭窄小于1 cm者,术后置管3~7 d;对狭窄l~2 cm者,置管1~2周;对大于2 cm的狭窄,置管2~4周;对长段或多段复杂性狭窄,置管4~6周;个别病例需延长置管时间。因为从病理角度看,尿道粘膜上

(上接第94页)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s)

组别WBCPLTPCTCRP

n20

治疗前

观察组14.43±1.08

对照组14.24±1.05

观察组14.89±1.13

治疗后

对照组15.24±1.25

2.4 对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并发症进行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患者的

P<0.05,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见表4。

表4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并发症[n(%)]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χ2P

n20

胸闷1(5.00)

呼吸困难0(0)

咳嗽0(0)

胸痛

总发生

20151.57±26.67151.33±25.94146.38±23.35145.93±22.8520

4.73±0.91

4.79±1.12

4.58±0.8772.25±9.83

4.43±0.9598.37±22.52

1(5.00)2(10.00)

202(10.00)1(5.00)1(5.00)3(15.00)7(35.00)

1.8010.179

5.1280.024

5.1280.024

5.5560.018

17.9210.000

20113.81±14.22112.97±13.73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镇痛药使用时间

对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住院时间、镇痛药使用时

间进行比较,观察组的住院时间、镇痛药使用时间分别为(8.9±1.5)d、(3.1±1.1)d,对照组的住院时间、镇痛药使用时间分别为(11.7±2.3)d、(5.9±1.3)d,观察组患者各

P<0.05,方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镇痛药使用时间(±s, d)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P

n2020

住院时间8.9±1.511.7±2.34.5600.000

镇痛药使用时间

3.1±1.15.9±1.37.3530.000

3 讨论

所谓的气胸症就是气体进入胸膜后所出现的气胸症状,

该病的发生率不高,但是严重者若抢救不及时,对患者的生命会带来严重的威胁,中到大量胸腔积液亦会对机体产生严重影响[3]。

本文通过对40例气胸、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与常规穿刺治疗法进行对比,观察组所采用的治疗方式从术后并发症、治疗的总有效率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对自发性气胸以及胸腔积液患者采取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能够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广泛推广。参考文献

[1] 󰀃孙晓容,李长桂.静脉中长导管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气胸患者

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8,11(4):88-90.[2] 󰀃陈汉才,葛建军.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连接便携式手动引流

瓶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的疗效观察[J].健康研究,2018,38(5):63-65.[3] 󰀃刘渊杰,何洁.不同胸腔闭式引流对闭合性气胸的临床效果分析[J].基

层医学论坛,2018,22(16):11-12.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

P<0.05。见表3。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n(%)]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χ2P

n2020

痊愈

显效

无效

总有效

13(65.00)4(20.00)3(15.00)17(85.00)8(40.00)5(25.00)7(35.00)13(65.00)12.5310.000

0.7170.397

10.6670.001

10.6670.001

投稿邮箱:sjzxyx88@126.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