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音乐教育对情绪的调节

来源:华拓网


音乐教育对情绪的调节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部分,对于提高幼儿整体的心理发展水平,使他们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信心、良好的性格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有着独特的意义,尤其是对幼儿情绪情感的调节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但是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教师更注重音乐技能及审美能力的培养,忽略或根本就不曾想到如何挖掘音乐教育的心理教育价值。音乐教育是培养幼儿健康情绪的一条重要途径,我将音乐教学作为对幼儿情绪调节的一种手段进行实验探索,将音乐教学中心理教育的内容从隐性转向显性,并不断探索幼儿学习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应先将音乐教学中心理教育的内容在活动目标中明确提出,这样就能解决以往音乐教学中大量心理教育资源白白浪费的问题,充分利用幼儿园音乐教育内容中本来就有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教师只要树立起了充分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主动寻找音乐教育中蕴含的心理教育意义, 积极尝试把二者统一于一个教学过程当中,就完全可以把它们更好、更充分地利用起来。因此,在制定活动目标的时候,教师应充分结合心理教育的目的,很好地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在现实生活中,情绪对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情绪直接指导和影响着幼儿的行为。愉快的情绪往往能导致幼儿的积极行为,如遵守纪律、努力学习等;而不愉快的情绪则会直接导致各种消极行为,如攻击行为、拒绝服从教师的合理要求。幼儿的情绪表现是极其不同的。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反之,恐惧、焦虑、悲伤等情绪会危害其身体健康,不利于良好性格的发展。

教学设计关注幼儿情绪情感的需要,让幼儿学会调节情绪。教师应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情绪情感教育,让幼儿初步学会正确地识别自己的情感,学会运用音乐来调节情绪,使幼儿的消极情绪得到化解,积极情绪不断被引发出来。 教师可为幼儿提供通

俗易懂的有关情绪方面的音乐素材,让幼儿参与各种不同情调的音乐活动,不仅可以使他们的情绪得到宣泄, 而且也使他们学会认识情绪并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懂得情绪也是会变化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