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心脏冠脉CTA后处理在心肌桥的诊断学应用

来源:华拓网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年第36卷第28期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 of Medicine . 鱼 -2 ・4271・ .经验交流. 心脏冠脉CTA后处理在心肌桥的诊断学应用 王子荣 【摘要】 目的研究心脏冠脉CTA对心肌桥的诊断学应用。方法采用自2012年2月至2015年2 月于我院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者18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GE64排VCT进行检查,CT机是采用GE64 排的Lightspeed VCT,由2名资历较高且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进行冠状动脉血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 中经CTA检查出心肌桥患者98例,占所有患者的54.44%。本次检查出心肌桥一壁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患 者18例,占心肌桥患者的18.37%。在检出的心肌桥的患者中,心电图检出心肌桥与其相比检出率较低。 结论CTA对于心肌桥的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对于与心肌桥有关的疾病的辅助检查有较大的临床意 义。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CTA;心肌桥 冠心病(coronary a ̄efies disease,CAD)主要是由于心脏 对比剂浓度追踪技术,在隆突下1 em左冠状动脉开口层面选 的冠状动脉狭窄导致的心肌缺血,而最终引起心脏病。随着 定监测位置,于升主动脉划定感兴趣区,会出现一条时间一密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增高,该病的发病率也在呈逐年上升 度曲线,选择并计算该曲线的峰值时间,并在此基础上增加 的趋势增长,而且该病的死亡率也很高,在心血管疾病中因冠 3~5秒,作为冠状动脉扫描的强化时间,用后门控模式扫描。 心病所导致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30%。因此对于冠 扫描参数:管电流600—650 mA,管电压120 kV,准直器宽度 心病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常规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是冠状 64 mm×0.625 mm,螺距0.23~0.26,X线管旋转周期在 动脉造影…,而随着近年来影像设备的高速发展,实现了冠 0.35 s/周,矩阵512×512,显示野180~250 mm,重建层厚 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采用64排多层 0.625 mm,重建间距0.3 mm。所有扫描均采用管电流自动调 螺旋CT能够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无创检查,而且检查更加精 节模式以减少放射剂量。将横轴位增强扫描图像行多个时相 准、快速。而在冠状动脉检查时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 重建,重建层厚0.625 mm,重建间距0.3 mm。选取75%R.R MB)的检查也逐渐得到重视,具近年来的报道,心肌桥与心肌 问期的CT数据图像集上传至GE AW4.4后处理工作站,进 缺血、动脉硬化以及猝死等有着一定的关系。为此,我们研究 行多平面重(Mulifplanner reformatting,MPR)、容积再现 了心脏冠状动脉CTA后处理在心肌桥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Volume rendering,VR)和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一、资料与方法 proj’ection,MIP)等图像重建。以上进行均由2名资历较高且 1.一般资料:采用自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于我院 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进行冠状动脉血管分析。 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者180例,男94例,女86例,年龄为 3.统计学方法:数据统计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 35—79岁,平均年龄为(53.61±6.83)岁,患者来源其中包括 行分析处理,数据资料采用百分比的方式表示,采用x 检验, 69例门诊患者,111例住院患者。均伴随着一些临床症状:胸 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痛、胸闷以及活动后胸闷等症状加重。所有患者均采用GE64 二、结果 排VCT进行检查,诊断为87例心肌桥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中经CTA检查出心肌桥患者98例, 人组标准:排除碘造影剂过敏史的患者;排除心律失常、肾功 占所有患者的54.44%。其中位于左前降支心肌桥为59例, 能不全的患者;排除过敏性哮喘、甲状腺功能失常、严重心功 占心肌桥患者的60.20%,包括左前降支中段29例,左前降 能不全的患者。且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差异 支远段l7例;位于左回旋支心肌桥26例,占心肌桥患者的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6.53%;位于右冠状动脉中段心肌桥5例,占心肌桥患者的 2.方法:CT机是采用GE64排的Lightspeed VCT,使用其 5.10%;位于左冠钝缘支心肌桥5例,占心肌桥患者的 获取患者心脏冠脉CT数据集。患者禁食4小时,心率控制在 5.10%;位于左冠脉后降支心肌桥3例,占心肌桥患者的 70次/分以下,根据情况可口服用美托洛尔25—50 mg,以降 3.07%。本次检查出心肌桥一壁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患者l8例, 低心室率。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单扇区扫描技术,单次呼气 占心肌桥患者的18.37%。在检出的心肌桥的患者中,心电 末屏气扫描,屏气时间为10 s,扫描范围自气管分叉下1 am 图检出心肌桥与其相比检出率较低(P<0.05)。 至心脏左膈面下方2 em。于肘前静脉埋置20G套管针,采用 讨论心血管疾病一直是临床中较为严重的一类疾病, 双筒高压注射器以4.0~5.0mL/s的流率注入60~80Illl非离 对人们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而冠心病(coronary arteries 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50 mgI/m1),生理盐水4O~50 lTll。采用 disease,CAD)也是其中较为严重的疾病,对于该病的早期诊 断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常规的检查包括冠脉造影、心电图以 作者单位:310015浙江,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杭州市第二人 及彩超。随着近年来影响技术的发展,CTA无创造影已逐渐 民医院) 被临床所应用,且该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也逐渐被认可。其中 ・4272・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年第36卷第28期Joum ̄ofQiqih ̄Univemiw 0fMedicine.2015。Vo1.36.No.28 心肌桥的检查也逐渐受到重视,常规的检查对于心肌桥检出 率较低,而CTA对于心肌桥检出具有一定优势,现在普遍认 为心肌桥仅仅是一种常先天性解剖变异,出生时可能就已经 存在,早期对于心肌桥的诊断主要仅限于尸检中,其在尸检的 检出率达到60%L2],直到1960年,1wig和Poamann在19岁 具有一定意义,而且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能够为临床提供 心肌桥一壁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的诊断信息,为临床中的药物使 用以及介入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且有学者研究表 明,壁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与心电图的辅助诊断有一定关 联 J。与心电图的联合使用因为具有较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CTA对于心肌桥的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对 于与心肌桥有关疾病的辅助检查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患者的CAG资料中发现,在影像学上心脏收缩时左前降支的 一个节段暂时闭塞进行了首次报道,从而才打开了活体诊断 心肌桥主要分为表浅型和纵深型,其临床表现也有所不 的先河。 同,轻者临床表现没有症状,重者可出现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心绞痛等症状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中经CTA检 查出心肌桥患者98例,占所有患者的54.44%,其中一半以 上是左前降支心肌桥。检查出心肌桥一壁冠状动脉管腔狭窄 患者18例,占心肌桥患者的18.37%。在检出的心肌桥的患 [1]余晓勇,鲁书琴,田素良.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l晦床应用 价值与质量控制[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6):102—103. [2] 郭晓,汤文华.双源CT心脏冠脉CTA对心肌桥一壁冠状动脉 的诊断优势及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1O):242. 243. 者中,心电图检出心肌桥与其相比检出率较低(P<0.05)。 研究表明,CTA对于诊断心肌桥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而且诊出 [3]刘欣,方先来,张俊安.64层螺旋CT在心肌桥诊断中的应用 [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4):38 ̄9. [4] 孙刚庆.冠状动脉64排CT血管造影在心肌桥一壁冠状动脉中 的临床意义[J].现代医用影像学杂志,2014,23(1):2629. (收稿日期:2015 ̄8—10) 率较高,对于临床中患者产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的诊断 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 及对预后的影响 李燕华郭春杏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以及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具体临床疗效及其 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该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研究,实验组应用腹腔镜下子 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将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 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实验组出血量显著更少,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5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有利于患者的尽快 康复,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开腹 近年来,子宫肌瘤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 例。患者均符合子宫肌瘤相关症状并经临床检查确诊。按照 患者人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76例。实验组研究对象年龄 和生命安全。子宫肌瘤对于女性而言,是较为常见的生殖器 良性肿瘤¨ 。该病如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将可能导致患 者尿频、排尿障碍等,严重者还导致流产甚至不孕。手术是治 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方式 J。一般应用手术方式对肌瘤进行 范围为32—58岁,平均(43.2±3.4)岁;肌瘤数量为3—6个, 平均为(3.1±1.4)个;肌瘤直径为3~8 em,平均(5.6±1.7) cm。对照组研究对象年龄范围为33—60岁,平均(43.5± 3.3)岁;肌瘤数量为2~6个,平均为(3.2±1.4)个;肌瘤直 剔除。传统开腹手术方式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还存 在一定的局限,其并发症发生率还较高,患者满意度还较低, 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还较长。我院积极开展此项研究, 径为3~9 Cm,平均(5.7±1.5)cm。两组研究对象上述数据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应用腹腔镜下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效果。具体情 况如下。 一2.方法:(1)对照组:均应用常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进 行治疗。(2)实验组:均应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 治疗。器具体操作方式及过程为:①首先对患者均进行全麻, 仰卧位,进行术前准备;②在患者肚脐正中位置处切口后,稳 、资料与方法 1.基本资料:本研究时间范围为2012年3月至2013年6 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共计152 作者单位:525100广东,化州市人民医院妇科 妥置入腹腔镜再进行常规观察;③选择患者左右侧麦氏点位 置处,分别插入一个Trocar,其标准为0.5 cm,详细观察患者 的子宫肌瘤情况,包括其形状、大小、位置以及数量等;④应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