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衡发展背景下的我国休闲体育现状
非均衡发展背景下的我国休闲体育现状
作者:肖丽
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年第08期
【摘 要】非均衡发展在中国不同地区、同一地区的不同部分、不同经济主体、不同所有制主体、不同级别的开发开放区之间,形成了普遍不平等发展的格局,在体育领域中同样有突出表现。体育发展形态,是由社会环境的形态所决定的,在充满差异的非均衡发展背景下的社会中,体育必然地处于非均衡发展的状态中。休闲体育作为体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也必然地处于非均衡发展的状态中。在休闲体育中,这一状态特别突出的表现在休闲体育的地域、参与人口、社会性别等非均衡发展中。 【关键词】非均衡发展;休闲体育
非均衡发展通常指不同地区、行业、人群在发展过程中的资源分配、财富积累、经济收入、权利运用等方面产生不平衡或不均衡现象。休闲体育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里积极主动选择并实施,以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培养自身的生活情趣、提高自身生活品位和格调、获得自身身心自由与快乐为主要目的,具有一定文化品位的体育活动。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休闲体育发展的基础。休闲体育的发展规模、水平和速度,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经济发展所能够为休闲体育发展提供的物质条件,取决于经济发展带来的个人经济状况。 1地域的非均衡发展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数据,2009年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降低到37%和43%左右,经济上的差距导致了体育休闲投入方面的差距。东、中、西部地区休闲体育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东部地区科技文化发达,经济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基础雄厚,城市规模和城市密度较大,城镇化水平较高,休闲体育的发展相对较好。中部地区是在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人口密度,自然资源丰富上,相对东部较差,整体经济实力较弱,差距较大,休闲体育发展较差。西部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科技文教水平低,经济技术落后,交通不变,信息不灵,开放程度不够,处于长期闭塞落后的自然经济格局,休闲体育在三级地域中是发展最不好的。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低,影响农民收入提高,造成农村开展休闲体育活动困难重重,城镇化水平低,同时也影响消费增长,导致体育消费比重过低。体育消费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休闲体育的发展。体育场地、健身器材等设施不足这种情况在西部地区和农村更加突出。第四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表明,有一半以上的体育场地和面积集中于东部地区,只有20%的体育场地和面积在西部地区。
地域的休闲体育非均衡发展既有城市和农村二元化格局的明显差异,也有沿海与内地、经济较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差距,体育场地设施和社区体育指导员绝大部分集中在城市,特别是集中在发达城市和地区。在广大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群众经常性体育活动还很落后,在城市居民已进入“小康型”和“后小康型”发展阶段时期,中西部农村有的地区甚至还没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解决温饱问题。对于他们而言,普及休闲体育还有很长的一段路程要走,根据抽样调查,体力消耗很大的农民中有一半认为体育锻炼没有必要,经常锻炼者只占总人口的3.4%,有的乡甚至还没有锻炼群众。目前农村体育各地都存在着发展慢、推动难的问题。 2参与人口的非均衡发展
体育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以增进身心健康或提高运动成绩为目标,以身体活动为共同标志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体育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人口现象和体育现象。体育人口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体育指标,它反映了人们对体育的参与程度及新和程度,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的一个标志,它出是制定社会发展规化与进行发展战略研究的一个重要依据。在2012年群众体育调查资料显示:我国东部地区体育人口为25.5%;中部体育人口为21.4%;西部体育人口为8.1%。这项项指标呈现出从东部、中部到西部依次递减的态势。这说明我国东、中、西部和城乡间体育活动存在显著差异,休闲体育参与人口也存在着非均衡现象。在经济文化较发达的东部和沿海地区及城市里,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人员较多些;而在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特别是比较边远地区的农民,甚至连什么是体育都不明白,就更谈不上体育休闲。 3社会性别的非均衡发展
社会性别(Gender)不同于生理性别(sex),是指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女性或者男性的气质和性别角色,及与此相关的男女在经济、社会文化中的作用和机会的差异,是文化的产物,是社会的构成,是社会和文化赋予男女两性的一整套性别观念、行为模式和评价标准,它还是一种文化制度和分析范畴。体育中的性别歧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国际问题。最初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就剥夺了女性参与的权利。在过去几十年里,女子体育确实有了巨大的变化。
体育人口的性别基本上反映了参与休闲体育人员的性别组成。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显示:2000年我国16~70岁的城乡居民中,体育人口在性别结构上,男性占62.5%,是全国总人口的11.4%;女性占37.5%,是全国总6.9%。男性体育人口占男性总人口的20.2%,女性体育人口占女性西欧那个人口的15.8%。这一比例,显示了男性参与体育活动的程度远远超过女性。
当前,我国社会在两性平等方面比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社会性别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一切领域,休闲体育差距在男女性的生活中依然存在。女性在休闲体育中处于弱势社会地位,女性选择休闲体育活动时受社会性别偏见的影响很大。妇女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受到社会生产力、经济发展水平、历史的惯性、封建思想观念、家庭的差别对待、社会的偏见与歧视、社会体制等的影响,另外,女子文化观念的发展水平、社会性别角色等也制约了女性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范围与程度。传统思想观念影响女性在休闲体育活动中获得平等的权利,而休闲体育资源配置上存在社会性别差异。中国传统文化对女性休闲体育文化有深刻的影响,女性与男性休闲体育文化存在差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结论
4.1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导致休闲体育发展的非均衡。各地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制约着休闲体育发展存在差异,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休闲体育发展状况明显好于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严重影响休闲体育的发展,没有好的经济基础做后盾,就不可能发展好休闲体育。 4.2我国体育人口在地域结构、城乡结构、社会性别结构、年龄结构、职业结构等方面存在不平衡现象,且东、中、西部及城乡存在较大的差距。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必须全面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积极引导人们从事健康、文明的体育休闲活动,并在锻炼技术、方法上给予必要的指导,增加、改善休闲体育基础设施,增加体育人口,促进地域、城乡、社会性别、年龄、职业等结构上在非均衡发展的背景下共同发展。
4.3消除休闲体育中的社会性别歧视,鼓励女性参与休闲体育,改变传统观念,消除休闲体育性别歧视,促进女性休闲体育与女性休闲体育文化的发展。支持女性参与休闲体育,并将休闲体育作为一种女性通过参与、维护尊严和设定目标从而建立自信和提升福祉的方法,提高女性在休闲体育中的社会地位,从而吸引更多的女性参与休闲体育活动。 参考文献:
[1]郑富.我国群众体育的现状及其发展策略[J].体育学刊,2004,11(4):39-41. [2]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研究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3]苗治文等.当代中国体育人口结构的社会学分析[J]体育学刊,2006,13(1):119-121. [4]田雨普.新时期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现状与走向[J].体育文化导刊,2003,(1):5-7. [5]曹池龙.均衡经济下社会体育的思考[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5,24(4):24-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