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可编程控制器》之创新教学方法探讨
来源:华拓网
第26卷第1期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lectricity Vol_26 No.1 Mal".2013 2013年3月 高职院校《可编程控制器》之创新教学方法探讨 朱春凤 ,肖红霞 ,吴杨辉 (1.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南昌 330032;2.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西南昌 330096) 摘要:《可编程控制器》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很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前必须要先掌握一系 列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按照课本讲授原理,再讲授指令,然后讲授它的应用等等。 因此,对于部分高职学生来说,学习该课程入门较难。为了使学生能够快速入门,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 创新教学方法,将简单的编程学习放在整个课程的最前面,并将实际案例引入到编程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 应用中逐一掌握各个基本指令的应用 关键词:可编程控制器;创新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0097(2013)01—0082—03 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且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PLC),是一种专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 算操作电子系统。它采用可变程序的存储器,用于其 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 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 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因 此,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学习此门课程非常具有 实用性。而如何让学生学习此门课程既轻松又能达 到理想的效果,这就需要实施好的教学方法。 1.1 PLC的入门 1 创新教学方法在《可编程控制器》课程中 的实施 (1)输入、输出继电器元件:早期工业生产中广 泛使用的电气自动控制系统是继电器控制系统.即 用导线把各种继电器、接触器、开关及触点.按照一 定的逻辑关系连接起来所构成的控制系统。【lJ后来发 展为可编程控制器(PLC)。可以说,继电器控制系统 是PLC发展的前身。PLC的内部结构很复杂,但其 内部控制电路是由编程实现的逻辑电路.用软件编 程代替继电器的功能。对于使用者来说,在编制应用 (1)案例教学法:“案例”是指对具有一定代表性 的典型事件的内容、情节、过程及处理方法进行的客 观描述。它是通过对某个具体“案例”的描述,引导学 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一种教学方法[21。 (2)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可以由一问一 程序时,可以把PLC看成是内部由许多“软继电器” 组成的控制器.用近似继电器控制线路图的编程语 答、一讲一练的形式来体现: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述 使学生产生联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实现 。 言进行编程。这样从功能上讲就可以把PLC的控制 本文研究如何创新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和启 部分看作是由许多“软继电器”组成的等效电路,这 些“软继电器”的线圈、常开触点、常闭触点所对应 的符号可如表1所示: 其中.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为输入继电器;线圈 发式教学两种教学方法应用到《可编程控制器》这门 课程当中。主要针对那些从未接触过和PLC方面有 关知识的学生,使他们很快入门,启发学生思维,并 收稿日期:2012—12—17 作者简介:朱春风f1981一 ),女,吉林镇赉人,助教 第1期 朱春凤等:高职院校《可编程控制器》之创新教学方法探讨 为输出继电器。用生活中最简单的案例来详细说明 表1 继电器所对应的PLC符号 其应用。 案例1:一个开关控制一盏灯。电路图如图1所 示: ‘ 羿荚 + —/—伽一 图1 一个开关控制一盏灯电路图 这种逻辑关系可以由PLC程序结构形式来表 示,如图2所示: 开荚 灯 卜— 图2一个开关控制一盏灯PLC程序结构形式图 案例2:两个开关控制两盏灯。电路图如图3所 示: 并关 盯 十 图3两个开关控制两盏灯电路图 这种逻辑关系用PLC程序结构形式来表示,如 图4所示: 羿关 图4 两个开关控制两盏灯PLC程序结构形式图 这个时候很多学生就会产生一些关于输入/输 出继电器命名的疑问,我们以三菱公司FX2型可编 程控制器为例,输入继电器最多可达128点(X0一 X177)(1.32}\进制命名),输出继电器最多可达128点 (Y0一Y177)(以八进制命名)。 (2)计时器:计时器即时间继电器,FX2型可编 程控制器给用户可提供256个计时器(TO—T255)。 由于我们只是人门,暂时我们只研究 一,I'255这 200个lOOms的计时器。嘲下面用一个案例来说明此 问题。 案例3:有A、B两盏灯,开关接通A亮,A亮2s 后B亮,试编出PLC程序。 设计程序分四个步骤:根据要求列出I/O分配 表、写出梯形图、写出程序清单。根据初学者的实际 情况。本环节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PLC的输入、输 出继电器及计时器的编号及其它们的用法。先不介 绍程序清单。具体设计步骤如下: 第一步:先进行I/O表的分配,如表2所示: 表2 I/O分配表 输入分配表 输出分配表 第二步:设计梯形图,如图5所示。 图5粟例3梯形图 (3)案例反馈:通过本案例,可以让学生基本掌 握输入、输出继电器以及定时器的用法.PLC梯形图 的结构、编程的规则,以及编程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本案例的程序还可以用图6所示两种表示形式: 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点的拓展,此时就需要教 师在教学中创新应用,包括知识的拓展、拓展的知识 量,以及拓展知识的前后联系闼。 1.2案例拓展一 (1)案例控制要求:在上例的基础上多加一盏 灯,即有A、B、C三盏灯,开关接通A亮,A亮2s后 B亮,B亮2s后C亮,试编出PLC程序。此程序让 学生参与设计。 (2)案例实施:I/O分配表如表3所示;设计的梯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26卷 形图如图7所示。 表3案例拓展一I/0分配表 输入分配表 输出分配表 图6案例3梯形图两种表示方式 图7粟例拓展一梯形图 (3)案例反馈:通过此案例拓展,让学生进一步 巩固了输入、输出继电器以及定时器的用法,加强了 对PLC程序的熟悉程度。 1.3案例拓展二 (1)案例控制要求:改进案例设计,增加题目要 求,使其难度有所增加:有A、B、C三盏灯,开关接通 A亮,A亮2s后B亮,同时A灭;B亮2s后C亮, 同时B灭。试编出PLC程序。 (2)案例实施:I/O分配表如表4所示;设计的梯 形图如图8所示。 表4案例拓展二l/O分配表 输入分配表 输出分配表 图8粟例拓展二梯形图 (3)案例反馈:PLC编程逻辑性较强,通过此案 例拓展,让学生掌握如何用常闭触点来控制线圈。进 一步加强了学生编制PLC程序的能力。 1.4案例拓展三: 在上一案例拓展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点难度:有 A、B、C三盏灯,开关接通A亮,A亮2s后B亮,同 时A灭;B亮2s后C亮,同时B灭;C亮2s后A 亮,同时C灭;如此循环下去。这一案例留给学生课 下练习。 依此类推,可以同时控制更多的灯,并且灯亮的 状态时序多种多样的.同样可以作为这个案例的拓 展,从而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 结束语 《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很强 的课程。从实施效果来看,实施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 清楚地认识到抽象的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克 服理论讲解的单调性,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 生产情境的差距:启发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 (下转第91页) 第l期 屈艳梅: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91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rs. 任务型教学模式倡导在做中学,学中做,以学生 任务5分析:笔者设计这一任务的目的就是要 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和创新的机会。在这一环节中, 学生可以把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语言交际技能灵活 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转化为在真实生活中运用 英语的能力,这也是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主要宗旨。另 外,在完成写作的基础上,还可以组织一场辩论:汽 为中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完成具体任务,注重 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 能力,因此值得借鉴和推崇。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 到,任务教学法没有明确规定的大纲,只强调教师给 学习者提供任务或任务材料,在任务类型设置、难易 度以及评估等方面很大程度要靠教师的能力来判 断。尤其是我国特有的这种将英语作为第二外语学 习的环境和条件与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发源地西方 国家的环境相比,有很大不同,要实现任务型教学倡 导的“意义为中心,任务为载体,交际为宗旨”的教学 车的使用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通过正反双方 辩论的形式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最大程 度地发挥。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任务型语言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相 比,学生和教师的角色都发生了转变:教师是任务设 计者 组织者、学习活动的协助者。而学生主要是任 思想,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 过程中大胆实践,积极探索,使任务型教学模式能够 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上发挥出最大的效 应 务的参与者和探索者。任务型语言教学体现了以教 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符合现代教育 参考文献: 【1】程晓棠.任务型语言教学ln1.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徐小贞,刘鸿雁.新职业英语一汽车英语[M】.北京:外语教 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49. 理念,当然,任务的设计和实施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 要求,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是实施任务 型教学模式的关键。 【责任编辑韩翠丽] (上接第84页) 力,提高学习兴趣、自信心和积极性;这种创新教学 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学生更快地适应工 作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也仿.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6. 【2】刘润田.中职学校《可编程控制器》创新教学实施方案之案 例, ̄[EB/OL].http://www.doc88.com/p-99014694 461.htm1.2011—02—23 【责任编辑韩翠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