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现形式的多样性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现形式的多样性
单位:鹤毛中心校 沈杰
内容摘要:随假设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正在悄然发生者变化。 人们对于教学实现形式的探究不断深入。本文从演讲、书法、对联、音乐、旅游 等五个方面阐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现形式的多样性。
关键词:实现形式多样性语文课堂
教师长期把语文教学囿于课文,课文被肢解成支离破碎的知识点。学生学的 索然无味,学生既没有学到读书的方法,也没有形成语文能力。这就是现在初中 语文课堂教学的现实。而随着新课改引向深入,手拿一支粉笔走向讲台的老师是 不能完满完成现有的教学任务的,是不能满足当下教育教学需要的。我们要能够 打打破、敢于打破传统思维,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求新、求变。我们初中语 文课堂教学应是开放的,具有包容性,是在交流中、活动中、情境中学习语文。 同时语文学习也应是学生的心灵活动,应是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求知求真•的过 程。所以,我一直以来努力探索,力求教育实现形式的多样性,使语文课堂流淌 着个性化的音符,充满着审美的愉悦。下面我将从演讲、书法、对联、音乐、旅 游等五个方面阐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现形式的多样性。
演讲突出学生主体性
“'课堂演讲'法是指在老师的引导或支持下,让学生在讲台上用演讲的方 式诠释教学内容,稳固知识点,活泼课堂气氛,进而培养他们认真听课习惯的教 学方法课堂演讲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也能增强学生的口才,更能突 显学生的主体性。这样,学生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将大家的精力集中在课 堂这是真正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有效方法。这一方法我在教学中收到 了很好的效果。我班徐红群同学从一个内向的小女孩变成了 “看巢湖,颂家乡” 演讲的二等奖得主。并且他的成绩也在逐步提升。演讲的实践中还涉及到演讲的 礼仪等其他知识,这是课本上所没有的。这些都将对学生以后走向社会产生积极 地影响。
书法增强学生汉字感性
好的书法可以给人多方面的炎感,有的雄浑险奇,表现出阳刚之突:有的清 丽典雅,更富阴柔之美:有刚柔兼济,遒秀结合,气韵生动,风格独特,他们共 同形成一套博大精深的审美体系,这便是其他名族文字所不具备的。因此,有人 说汉语姑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一一最具灵性。这姑•种客观的概括。据有关资料调 查说明:运用汉字的人比运用其他语种的人更具有想象力。汉字不仅字形给我们 带来丰富的想象力,而且词汇的内涵丰富、韵味无穷。这都得益于书法。我们 语文课堂拥有书法良好的栽体汉字,假设再引入书法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那么, 我们学生在书法中发现汉字的美感,感受汉字的魅力,热爱祖国的语言。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假设迫于事,里中山兔 毫不能佳也\"[2]这是在强调精神的专一,不受外界的干扰。而我们课堂之所 以有做小动作的,大局部是因注意力不集中。所以书法的引入可以使学生更加专 注地学习。书法在课堂完全可以一段经典语段、经典诗词以及生字词作为书写内 容,这样既可以提高书写能力,又可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当然在书法中 可以排遣人心中的郁结,让学生生活的更加的健康。书法还可以以一种全新的方 式来诠释文章内涵。如马致远的《秋思》,我们可以用浓墨,涩笔,运出万岁枯 藤之貌,将浪迹天涯的游子思乡之情诉诸笔端。
音乐突显学生性灵
在音乐中可以勾起多年的回忆,更可以回想自己童真往事,在音乐中能够将 心灵变得纯洁。在语文教学中音乐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我在讲《小石潭记》 一文时,从网上搜集了大量能表现小石潭美景的古画、摄影等图片,这时配以古 筝曲《平沙落雁》作为课文朗诵的背景音乐,再用power point制作成精美的 多媒体课件,运用在课堂教学之中。通过音乐把小石潭的清、幽、雅的景致,把 作者在小石潭边时那既乐又忧的心情表现的淋漓精致。音乐为学生创设出了一个 极为生动的情境,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对联增加语文兴趣
我们进行语文教学,首先要使学生亲近汉语言文字。亲近文字的方法,莫过 丁•文字游戏。“世界各民族都有这类培养对本民族文字感情的游戏,如英国就有 填字谜的游戏。中国的文字游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灯谜,一种便是对联,但灯 谜历来是纯粹的游戏,而对联,因其还有较强的实用性,所以到今天还没有开展 为一个独立的游戏样式。且我国崇拜文字、强调'文以载道’的传统,似乎把对 联视作文字游戏是将其贬低了、降格了。其实,在旧式教育中,对对子一直是提 高学生对汉文字兴趣的重要手段。” [3]
如今,对联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几乎没有了,今天没有几个人能写出象样 的对联了。这种现象令人痛心,就其原因,就是当今的语文教学无视了汉语言文 字的特点。其实,在古代,进行对对字的训练,正是一种符合汉语言规律的作文 训练方式。对联的规那么符合青少年心理特性。十六七岁的中学生,有很强的独立 性和自我表现欲望,那种一问一答,随意取材,信手拈摘的自由度,与具有严格 声律规定、格式规定的约束性相结合,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活动欲望,因而产生 极强的趣味性。张志公说:“属对练习能够通过实践、灵活地把语法、修辞、逻 辑几种训练综合在一起,并且跟作文密切结合起来……” [4]
由此可以看到,对联练习的同时,其实也是语法练习、修辞练习、逻辑联系, 史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足见对联对于语文教学有不可无视的作用。我们 可以以对联的方式来总结串联文意,例如,在学习名著时,章小说的分目标【可 就能很好概括文意。对联是中考专题一一语言运用的重要内容,所以,利用对联 的形式,可以很好的为中考效劳。我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十分注重对联的运用, 或以对联导入,或以对联来过渡,或以对联来总结。还渗透以对联竞赛等多种形 式来丰富我们语文课堂。
绘画再现文本意境
绘画可以再现文本的意境。在我讲授苏轼《水调歌头》时,课文中只有一副 苏轼“把酒问青天”插图,我先让学生根据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词文内容,然 后在给学生补充没有描述的内容。剩下的词句我先让学生反复诵读,再让学生展 开联想和想象进行创意的画,画出词句展现的画面。每个学生热情高涨,都动笔 进行创意的画,分别画出了 “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等 八幅图景。最后我用多媒体将学生所画的画投影出来,共同分享学生所画成果。
通过创意的绘湖学生加深了对词文的理解,从而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把时间还给学生,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 主学习的情境,鼓励学生要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并告诉他们这是一种非常珍贵 的精神,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究问题,帮助他们确立自主的人格。如我在讲马 致远《天净沙秋思》这首元曲时,先是让学生反复的诵读诗文,然后根据ri己的 想象动笔画出曲中所描写的景物,写出字里行间所流露作者的情感,班上40位 学生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充分的进行想象和联想,所画出的画个性色彩十足, 风格各有千秋,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被调动,图画完了根本上能当堂背诵下这首小 曲。这种活泼式的课堂气氛,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在 愉快的心情下,轻松掌握了知识,从而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
旅游使生活与我在一起
亲近自然是我们人类的天性,花开春暖正是踏青的好季节,旅游是我们亲近自 然的最好选择方式。在旅游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名山大川的博大,亦可感 知•泓清泉的静谧,更能将文章中诗意情状,传奇故事在现实找到印证,从而增 强学生学习的好奇心。这对于深入理解文章有着独到的妙处。《陋室铭》是刘禹 锡的名篇,我们在学习这篇文章时,如果将课堂设在我们巢湖和县随室那肯定会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可以了解到刘禹锡为何被贬,陋室为何逐渐变小,又 为何写了这篇《陋室铭》,并请当时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书就刻碑。朱自清先生的 《绿》中提及花的香味、泥土的气息,很多学生不明白,只要在这个季节,把他 们带到田间地头,就会有深切的感触。当然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这种教学手段只 能偶尔的运用,因为它受时间、地点、天气、季节的约束。所以,可以偶尔为之。
所以,语文的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去不断地探索,不断 地创新。教书才长教常新,语文课堂才能作为一门艺术散发自身独特魅力,吸引 后来者驻足。
参考文献:
[1] 邓消主编《高效课堂的引导艺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31页
[2] <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笫5页
[3] 甘桁g奇联妙对》,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引论第2页.
[4] 曾伯藩《对联作法》,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32页.
.
主要参考书目:
1、 王三阳《做幸福的老师》,江苏教有出版社20XX年9月第2版
2、 刘正强C K法艺术纵横谈》,海南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
3、 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
L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3版
5、童庆炳《文艺理论教程》,高等教有出版社2004年3月第3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